马未都:我为什么重视写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序谁写的 马未都:我为什么重视写序

马未都:我为什么重视写序

2024-06-30 15: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篇优质的序能够点出一本书的灵魂。”著名收藏家、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马未都认为,看书要先看序,就像听音乐会先听序曲,看戏要先看序幕一样。序对一本书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点出一本书的灵魂,还能够引导读者入门。

    马未都年轻时做过图书编辑,所以对书的序与跋情有独钟。“序放在书首,如戏之序幕,曲之序曲,可以为书定个调子,也可以大致了解一下该书的内容;而跋则置于后尾,有个总结的说法,让自己与读者一同心安。”马未都写过很多序,有的是别人找的他,也有他看完书后主动为作者写的序,“写序就是一个无心插柳的事”。

    “我本来并没有出书的意思,原来的设想是写一写‘为什么要写序的思路和过程’,直到有一天忽然觉得这些年零敲碎打的文章可以结集。”5月19日,马未都携新书《小文65》在西西弗书店北京国贸黑标店举行了首发仪式。《小文65》由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精选马未都近15年来所写的序跋文章共65篇。内容涉及收藏、文化、艺术、建筑、文学、社会等方方面面,每篇序跋小文虽然不长,却往往可以将该领域的历史梳理一番。

    他此次还特别尝试,在书中给每篇小文都录制了相关视频,讲述他和这本书这个作者的趣闻轶事,多媒体全方位地为读者解读。在书后还附加了问答二维码,使读者在看完图书后可以直接向马未都提问,直接与名家互动,直接由作者到读者,以书为思想的桥梁,交流知识传播智慧。

    “《小文65》中的每一篇小文,都是我在夜深人静时一笔一划写的,有手稿为证。年过半百后,我很喜欢写这类小文,并且大多数文章都控制在千字之内,为的是让读者有耐心读完。”马未都说。例如,书中为《手艺中国》所作的序《有思想的手艺,古中国的命根子》,从仰韶的彩陶到先秦的青铜再到宋之陶瓷,将中国手工艺变化诉诸实物,寥寥数语介绍了从农耕时代到工业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的变化,使读者在读书前对整本书有了一个结构上的认识。

    “我对待写序是非常认真的。这本书我一定会认真看,而且内容必须是我感兴趣的,不管是站在单一角度还是非常全面的角度看它,都是有优点或过人之处的,是值得去留下一些文字的。我的每个序言里都有非常重要的话或者金句,有自己的个性表达。”在马未都看来,序一定要容纳对这本书的观点,不能游离于这本书,要对书有个基本了解和基本观念。

    青年作家蒋方舟也认为,好的序就是一篇好的导读。“我一直觉得大陆出版缺少导读文化,尤其比较难理解的书,很缺乏读者进入这本书的入口,而序能起到特别好的作用。”

    现如今,许多书的序都是溢美之词多于中肯意见,阿谀之风湮没实在感情,让序变得空洞无物,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

    “写得天花乱坠的序看似增加文本重量和销量,是好事吗?我觉得它越来越变成一种营销手段,而不是本身对书的理解和加持。”蒋方舟发现,有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热爱文学,想为孩子出书,希望邀请作家写序。其实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一个误区,家长认为孩子喜欢文学,而孩子是痴迷于网络小说不能自拔,跟家长想象出来的喜欢文学不一样。

    “不要把文学热情当成文学才华、文学天赋。写作的真谛应该是对着内心说话,谁都可以骗,但你骗不了你自己。”马未都如是说。马未都写序有他自己的标准,序言要言之有物,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言简意赅。

    如今邀马未都作序的人越来越多,但他却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就是“不收钱”。

    有着“超级畅销书作家”头衔的马未都,对于读书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读书从某种意义上是没有捷径的,如果有捷径那第一是看序。我见许多人读书急不可耐,一下子迅速翻上几页,甚至翻至书中读起,还读得津津有味。这让人大惑不解。我以为读书可以粗读,也可以精读,但万万不可半途而读。我建议序应该看两遍,没看书时看一遍,看完书后再看一遍,你就会发现这个序很有意思。”

    他还建议,青少年要多去看博物馆,因为博物馆是别人筛选出来的。但更好的方式还是要读书,文学书、美学书、哲学书都要涉猎,对青少年会有巨大的好处。

本报记者 谢宛霏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