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发布《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媒体发展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发布《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发布《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

2024-06-28 17: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频道首页 >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发布《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 2013-06-25 10:04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中广网北京6月25日消息 2013年6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发布了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是国内第一部全面关注中国新媒体发展的系列年度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持编撰,此次是第四年度发布最新的新媒体调查和研究成果。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分为总报告、热点篇、专题篇、传播篇和产业篇等五部分,全面盘点中国新媒体现状,解读新媒体发展大势,探析新媒体的革命性影响。

  该书概括了当前中国新媒体发展的六大态势,盘点了移动互联网、微信、微博客、大数据与云计算、社交媒体、三网融合、宽带中国、智慧城市与物联网、移动应用App、OTT TV等十大热点,全面解析了中国新媒体的传播社会影响。提出,2012年以来,移动化和融合化成为中国新媒体发展与变革的主旋律。在移动互联网和网络融合大势的促推下,中国新媒体用户持续增长、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新媒体应用不断推陈出新、产业日趋活跃,新媒体的社会化水平日益提升、频频引发热点。

  全书收入了数十位作者撰写的分报告。分报告各有侧重,深入探讨了中国微博发展态势与用户特征、网络媒体新闻传播、谣言传播特征、网络政治参与、网络反腐态势、社交媒体的政治性应用、移动网络信息安全、报业数字化、网络广告、网络文化、意见领袖特征、宽带中国示范工程等重要问题,梳理数字电视、电子书、IPTV、手机电视、数字报纸等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概况。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认为,功能不断延展的新媒体与社会的融合在深化,成为成就“中国梦”的积极力量。报告还对未来中国新媒体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和展望,并提出了促进中国新媒体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赵天晓、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助理蔡继辉分别在发布仪式上致辞。《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唐绪军作主题报告。学界、业界以及媒体代表共80余人出席了发布仪式。

  2012年主流媒体加快改制上市

  微博“国家队”异军突起

  2012年,中国主流媒体网站加快了改制上市步伐。人民网于4月27日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创造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两个第一:第一家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的新闻网站,第一家在国内A股市场整体上市的媒体企业。当日,人民网以近200%的超募比例登录上海证券交易所,开盘大涨55.05%并最终以上涨73.6%收盘。人民网的上市标志着2009年启动的新闻网站转企改制经过几年的酝酿初见成果。与其他上市传媒概念股或互联网公司不同,作为第一家采编与经营“整体上市”的新闻媒体,人民网具备“独立采编权”的采编队伍被视为最重要的竞争力。

  2012年,微博“国家队”异军突起,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齐齐发力,在微博舆论场尝试主导“微话语权”。2011年起,新华社开通新华通讯社@新华视点、@新华社中国网事、@新华欧洲、@新华广东快讯等一系列法人微博账号形成了微博矩阵,成为有影响的媒体微博。人民日报开通新浪微博法人账号@人民日报。该微博粉丝数量超过了《人民日报》的订阅量。此外,中央电视台的@央视新闻和@央视评论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中国之声等也都在微博舆论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2012年底,新浪微博认证的媒体微博总数已经突破了11万个。中央媒体微博的崛起,改变了主流媒体应对网络热点时迟缓和失语的状态,提升了主流媒体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2012年中国微博成为活跃度极高的新媒体应用

  腾讯、新浪、搜狐、网易四大门户网站主导中国微博竞争格局

  总覆盖人数、总访问次数、总页面浏览量和总访问时长等多项指标显示,微博在信息活跃度方面虽然落后于搜索引擎、网络视频、网络购物、博客空间等网络应用,但已超过社区论坛、社交网站、主流媒体网站以及音乐网站、文学网站等多项应用。由此可见,2012年,中国微博已经成为极为活跃的信息传播空间。

  2012年下半年中国微博总访问次数达到155.56亿次,总页面浏览量达到739.85亿次,总访问时长达到15.18亿小时。其中新浪微博虽然在用户数量上略低于腾讯微博,但分别占总访问次数的近六成(57.87%),总页面浏览量的近八成(78.16%)和总访问时长的近八成(79.95%),在活跃度方面远远高于腾讯,成为中国最活跃的微博网站。

  尽管有数十家网站提供微博客应用服务,但腾讯、新浪、搜狐、网易四大门户网站主导着中国微博的格局,特别是已经形成腾讯和新浪二强并立的局面。腾讯微博用户数量达到2.453亿,新浪微博用户数量达到2.332亿。搜狐和网易的微博用户分别为6956万和3263万,远落后于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嘀咕”“做啥”“饭否”等中国最早期的微博用户数量都不大。这反映了门户网站在基础用户、资本实力及商业营销方面的巨大优势。此外,和讯财经微博、凤凰网微博由于其母网站在财经类和新闻类资讯方面具有较大影响力,也迅速成为较有特色的微博。

  仅访问腾讯微博、新浪微博、搜狐微博的用户分别只有6325.6万、 4877.8万和470.6万,中国三大微博网站用户具有较高的重合度,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的用户重合度高达57%。

  中国微博用户的主体是青少年学生

  整体特征:年纪轻、学历低、收入少、集中大中城市

  蓝皮书指出,2012年从用户的年龄统计来看,20~29岁微博用户最多,为9050.8万人,占微博用户比例达到29.24%;10~19岁用户为8216.3万,占比26.54%;30~39岁用户为7780.2万,占比为25.14%。此三个年龄段用户总占比高达80.92%。10~39岁用户总访问次数占81.68%,总页面浏览量占85.84%,总访问时长占84.09%。也就是说,青少年是微博的绝对主体和最活跃的用户群。

  微博用户整体呈现低学历特征,初中和高中学历用户数都超过1亿,高中学历以下用户占74.88%,接近3/4。微博用户的职业结构比较多元,其中学生有9387万人,是微博用户的最大职业群体。

  从微博用户的收入来看,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用户仅占7.8%,5000元以下的则占到92.2%。其中,无收入群体人数最多,达到9183.5万人,这主要因为学生用户是微博最大的群体。

  从地域特征来看,东部地区的微博用户数量占总用户数量的比例达到52.3%,并相对集中于一、二、三级城市。

  网络新闻、报纸、社区论坛成为反腐败事件首次曝光的主要媒介

  不论是从相对数还是从绝对数上讲,新媒体都是最为主要的反腐倡廉事件的首次曝光媒介类型。从绝对数上说,反腐倡廉舆情事件首次曝光于新媒体上的数量远大于首次曝光于传统媒体上的数量。其中,2010~2012年,反腐案件首次曝光于新媒体上的事件数量依次为67件、58件和31件,3年合计156件,是传统媒体的2倍。

  就具体的首次曝光媒体类型而言,从绝对数上说,前三位依次为网络新闻、报纸和社区论坛。以网络新闻为首次曝光媒体类型的事件数2010~2012年依次为42件、26件和18件,以报纸为首次曝光媒体的事件数量3年依次为23件、29件和13件,以社区论坛为首次曝光媒介的事件数量分别为12件、20件和5件。

  反腐倡廉事件主要集中于违纪违规类、滥用公权类、时事政治类及伦理道德类。这些类型反腐倡廉事件的首次曝光媒介类型主要集中于新媒体而非传统媒体。例如,2010~2012年违纪违规类事件中,有29件通过传统媒体曝光,有44件通过新媒体曝光;滥用公权类型事件中,有10件通过传统媒体曝光,有16件通过新媒体曝光;伦理道德类事件中,全部8件都是通过新媒体曝的光。

  2013年网络实名爆料将继续走向前台

  媒体反思势在必行

  2012年,随着网络举报从隐匿走向前台,实名举报成为一种新的网络爆料方式。实名制爆料的直接好处就是能更为有效地获取媒体、网友、纪检和司法部门的信任,迅速越过网络传播中“信息辨伪”的过程,凭借信息较高的可靠性加速传播。实名举报有助于强化爆料者的责任意识,而带有职业爆料人色彩的部分特殊人群的登台,也将使网络舆情变得更为复杂。党政部门要探索有效机制,加强实名举报人安全保护措施,从而让实名举报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2年,媒介反思日趋频繁。“方韩大战”引发对“意见领袖”的重新思索;“前北大教授实名爆料北大院长事件”引发轩然大波,对实名制举报的思考更趋成熟;“河南光山小学学生被砍伤事件”引发对新闻选取的讨论;网络反腐推进引发制度化反腐与加强新闻伦理的探索;一些铺天盖地占据公共注意力资源的“微公益”促使微博人群对“全民参与”利弊的反思……等等。微博的自律净化机制功能得到一定的加强。

  微博引领的碎片化阅读引发社会反思。2012年10月,微博名人“和菜头”宣布停止更新微博,“我怀疑微博的碎片化阅读对我的大脑有所损伤,很担忧再也不能读书和做深度阅读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快餐资讯时代,对微博文化内涵浅层化的文化凝视成为社会新的思考话题。

  十八大及“2013年两会”的网络新闻专题报道:

  信息冗繁、创新不足、娱乐化倾向严重

  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一年一度的“两会”,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件。与以往相比,主要新闻网站对2012年党的十八大和2013年“两会”的专题报道,形式上更为丰富,手段上更为多样,显示出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发挥了媒体在重大政治事件及公共民意空间之间沟通互动的独特优势,使得网络媒体成为受众知晓和关注重大事件的重要平台,其主流化地位和社会影响力都在不断增强。但存在的问题也亟需加以改进。

  问题之一与当前我国网络新闻管理的制度有关,门户网站的新闻频道在新闻采编方面还受到许多限制,甚至没有单独的网络记者和独立采访权,大量新闻报道不得不从传统媒体那儿转载,很大程度抑制了网络媒体的创新能力。另外,网络媒体虽有自身海量信息、发稿迅速等传播特征,但信息处理手段却不到位,其新闻报道通常缺乏个性,各大门户网站报道内容差别不大,重要的信息湮没在纷繁复杂的来源中,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给受众造成信息淤塞。因而,如何在信息洪流中,增强自主策划能力,以独特的视角和独到的见解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度挖掘和加工,打造差异化特色吸引受众,成为网络媒体新闻专题发展的突破点。

  近几年来,明星代表、委员的衣着等花边新闻日益成为“两会”报道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站台阶,堵代表”成为媒体炒作的惯常手段,其中都折射出政治新闻泛娱乐化的倾向。政治新闻报道的娱乐化,对政府而言,消解了政治活动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降低了政府的政治影响力和决策实践力。对新闻网站而言,是其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体现,降低了媒体的品味。对受众而言,则影响受众对政治环境的准确认知,混淆受众的关注焦点。 

  2012年网络视频业开启并购元年 形成“春秋五霸”局面

  2013年将迎来市场加速洗牌后的重要拐点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网络视频作为一种互联网使用方式,国内用户数量增至3.25亿,年增长率达到14.6%,网民使用率从2010年底的62.1%升至63.4%,相较于其他网络娱乐方式呈逆势上扬之势,已经成为我国第五大互联网使用方式。面对广阔的市场,网络视频行业的竞争也愈演愈烈,用户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视频网站也面临着用户忠诚度低、视频网站内容同质化等问题。面对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小的视频网站由于资金短缺,加之短期内盈利无望,被实力雄厚的大视频网站收购,既是无奈之举,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并购的结果,导致了我国视频网站数量锐减。从几年前的300多家降至2012年的20多家,因此2012年也被认为是视频网站的并购元年。经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并购重组之后,视频网行业形成了一枝独秀,两营对垒,众人“坐山观虎斗”的市场格局。

  优酷土豆为第一大阵营,在经历了2012年年初的整合之后,终成行业老大,其市场占有率超过其他竞争者份额之和。合并后,优酷与土豆的用户覆盖率更是接近80%,两网站账号互通链接助力优酷土豆网拥有遥遥领先同行的品牌认知度和强烈的用户忠诚度,优酷土豆致力于打造国内最大的涵盖版权内容、自制内容和用户原创内容在内的综合视频平台。搜狐、腾讯、爱奇艺可以说是网络视频领域的“富二代”网站。这三家网站依托各自搜索、门户、社交网站本身的用户群,发挥各自的平台优势,采取电视台的多家联播模式互通有无,成为与优酷土豆相抗衡的第二大阵营。面对两大阵营,一枝独秀的乐视网凭借其行业最全的版权库和最全的产业链布局,在长视频领域高歌猛进。最终形成视频市场“春秋五霸”的局面。视频网市场并购速度的加快,迫使一些中小视频网站纷纷自寻出路,或被大网站收购,或被迫关闭转型。无论何种出路,网络视频领域在2013年将迎来市场加速洗牌后的重要拐点。风云变幻的市场背后,如何增强自身品牌优势是各大视频网站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三大电信运营商的移动阅读基地将受到冲击

  移动阅读APP面临着内容资源、版权获取和分成模式等诸多压力

  电子阅读产业在2012年经历了新一轮的产业链变迁和角色调整。在一体化平台发展模式下,电子阅读终端依靠丰富的内容资源和优化的阅读体验赢得了相当多的用户。然而,平板阅读终端和智能手机对移动阅读功能的拓展,却使这些一体化模式下的电子阅读终端由于功能的局限而市场缩减。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不少电子书阅读终端商家遭遇市场洗牌,即便实力较大的一些商家也开始突破原有的单一阅读模式,借助阅读平台向平板市场和手机市场拓展。即便如此,一体化电子阅读终端产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堪忧。从一个侧面来看,三大电信运营商的移动阅读基地,在未来的地位会受到冲击;而亚马逊、当当、京东等企业的全业务链做到今天的规模后,它们在纯粹的数字阅读领域已难以获得更大优势;而“多看”、豆瓣等移动阅读APP,也面临着严峻的商业模式问题。

  2012年,新型移动阅读App的发展似乎给移动阅读产业带来了一线希望;但与社交类、工具类、游戏类App相比,移动阅读App的用户规模还很小,竞争压力大,盈利模式也相对单一。现有的独立移动阅读类产品大体可分为:移动读书类App(如“多看”)、资讯平台类App(如扎客、鲜果联播)、资讯聚合类App(如“今日头条”)。对这些独立的移动阅读产品来说,未来发展的压力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内容资源的压力,其二是版权获取和分成模式的压力。例如,虽然“多看”的顾客二次购买量高达50%,但其内容仅仅是亚马逊书城中文图书的5%左右。此外,尽管软件的设计能够针对不同的移动终端产品,却因为渠道和分成等问题未必能够顺利推行。比如“多看”在2013年初就遭到苹果封杀,在iPad上被下架。而资讯聚合类App“今日头条”虽在用户阅读体验方面与门户网站的新闻App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但却不像那些网站App一样与传统媒体等建立有稳定的合作关系。由于资讯内容来源广泛,并通过分组和个性化推荐进行信息推送,版权合作与广告分成都比较难以操作。2012年中国手机娱乐类应用的新亮点:

  手机视频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为32%

  增速仅次于微博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其中网络视频用户为3.72亿,较上年底增长14.3%。网民中上网收看视频的用户达65.9%。手机视频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为32%,相比2011年增长了9.5个百分点,增速仅次于手机微博,成为2012年手机娱乐类应用新亮点。2012年我国手机视频业务发展如火如荼,手机电视业务运营商在面临用户需求变化,企业竞争激烈的形势下,适时调整经营策略,运营能力稳步提升。

  可供用户选择的手机视频内容愈加多元,给传统的手机电视三大运营商和CMMB带来巨大压力:新浪“看点”、“百视通看点”等社交电视产品;腾讯、网易、优酷、乐视、PPS等各新闻门户和视频网站,纷纷通过移动客户端抢滩手机视频市场,蚕食着手机电视的发展空间。

  3G时代发展手机电视的核心策略在于“内容为王”,只有在手机电视节目内容方面不断丰富和创新,才能突出重围。在内容方面手机电视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创新:第一,丰富播出的传统广播电视的内容,尤其是可听、可看、可存的电视广播,只有库存大了,才能满足受众的海量需求;第二,以服务用户为导向,提供政务、生活信息,包括应急广播,生活日常指南等贴近大众生活的人性化、个性化内容;第三,手机电视在内容制作和包装推广方面应向新闻、视频网站学习,改变传统陈旧枯燥的页面呈现、节目包装和推广方式,加强与视频网站的合作,在内容提供和推广方面寻求合作;第四,从用户需求出发,打开手机电视业务发展的新空间,在提供移动资讯和社交服务方面下功夫。

  (参见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

您已浏览完所有图片

不走寻常路 匪夷所思的五个新奇创业项目

投行报告称苹果iPhone 6将采用4.8英寸屏幕

中国IT界的十大“钻石王老五”

责编:王晓宇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朋友 天涯社区 百度贴吧 猫扑推客 QQ空间 人人网 开心网 飞信 豆瓣 搜狐白社会 谷歌Buzz 更多

相关新闻

精彩图片更多>> 当代国窑烧制陶艺巨瓷

当代国窑烧制陶艺巨瓷

大商所鸡蛋期货合约获批

大商所鸡蛋期货合约获批

纽约黄金期价7日收高

纽约黄金期价7日收高

节后开门红 开启二次摸高征程

节后开门红 开启二次摸高征程

国庆黄金周“升值” 市民读书热“升温”

国庆黄金周“升值” 市民读书热...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