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号艾滋”“大号流感”…新冠到底是个啥病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型肺炎死亡人数年龄 “小号艾滋”“大号流感”…新冠到底是个啥病毒?

“小号艾滋”“大号流感”…新冠到底是个啥病毒?

2023-01-01 12: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事实上

你越了解新冠病毒

你越怀疑这个世界

这玩意简直是“最完美的病毒”

三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风暴席卷了整个世界。

这场风暴,让很多人失去了几年的青春,也让很多人失去了亲人和朋友。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12月29日,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58915030例,累计死亡病例6684463例。

但《经济学人》的一个团队曾在今年3月作出分析,认为新冠在全球范围内导致的真实死亡人数可能是官方数据的四倍左右。

“因为检测量有限,加上有些死因无法限定于特定因素,官方统计的死亡人数只是整体的一小部分。”

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开放以来,随着每个人身边的阳性感染者俱增,新冠、奥密克戎成了近期全民热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 ,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

这种骚扰全球人类三年之久的疾病虽然被称为新冠“肺炎”,但人们在感染以后,通常还会出现各种各样其他的症状。

除了肺部以外,其他器官也会被发现病毒的存在。

那么, 折腾你好久的新冠,到底是什么病毒?

1. 新冠并不仅仅和肺炎相关

“新冠肺炎”并不是单纯的“肺炎”。

科学家们发现,新冠病毒并不仅仅攻击人类的肺脏。

肺炎只是这种新型冠状病毒造成的多种病症的其中一种而已。

华盛顿大学流行病学家齐亚德·阿里(Ziyad Al-Aly)表示,感染新冠病毒后,病毒会随机攻击人体的任意器官。

比如大脑、心肺、肾脏、消化系统、凝血系统、肌肉和骨骼。

2. 新冠可能是一种血管疾病,而非呼吸系统疾病

2021年4月30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袁祖贻、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John Y-J. Shyy 等人领导的研究团队在 Circulation Research 期刊发表了题为:SARS-CoV-2 Spike Protein Impairs Endothelial Function via Downregulation of ACE 2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S蛋白)并不仅仅是帮助其入侵细胞,而且还会通过下调ACE2,损害内皮功能。这是首次证实仅刺突蛋白(S蛋白)本身足以引起疾病。

这项研究还表明,新冠其实是一种血管疾病,准确地证明了SARS-CoV-2病毒如何在细胞水平上损害和攻击血管系统。

这些发现有助于解释COVID-19的各种看似无关的并发症,并可能为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打开大门。

3. 新冠后中风、血栓及各种心血管疾病概率大幅增加

新研究表明,即使感染新冠后症状轻微,未来一年出现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高于对照组,包括但不限于中风风险高52%,心力衰竭风险高72%。

这样的显著差异对一个地区的群体而言有意义,因为每1000人当中中风或心力衰竭的人会显著增多。

4. 新冠病毒或直接对心脏DNA产生影响

今年10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发布消息称,在患者心脏样本中发现与脱氧核糖核酸(DNA)损伤和修复相关的组织变化;新冠病毒很可能直接对心脏DNA产生影响,而不仅仅是通过引发炎症带来连锁反应。

这项由昆士兰大学领衔的研究已发表在《免疫学》月刊上。

新冠导致更严重和长期的心血管疾病,并且与糖尿病、癌症、动脉粥样硬化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慢性疾病有关。

5. 什么样的人复阳概率高?

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发生复阳或者二次感染的概率很低。

发生二次感染概率较高的群体主要有:

·免疫力低下人群;

·婴幼儿;

·免疫缺陷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或者使用免疫制剂的人群;

·高风险岗位的人群。

一般来说,复阳都是发生在康复之后一个月内。如果已经超过一个月,核酸又呈阳性,再感染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6. 新冠特效药疗效如何?

12月13日,辉瑞新冠口服药物Paxlovid开始线上预售,定价2980元/盒。

相关数据表明,这款药物能将新冠相关的住院和死亡风险减少近90%。凤凰网《肿瘤情报局》总结以下几点注意事项:·该药无法预防新冠,只能针对轻症治疗。目前并未被授权用于严重或危重 COVID-19住院患者的初始治疗,也未被授权用作新冠病毒的暴露前或暴露后预防(即不用作预防COVID-19)。·卫健委在3月15日的第九版《诊疗方案》中,明确规定,不再允许给12-17岁的青少年服用辉瑞口服药Paxlovid。·辉瑞特效药上市后,有一特别副作用引起关注,即服用后易出现反弹。美国总统拜登此前就经历过服用后复阳。目前国内并没有患者出现服药后复阳的报告。民众可自行判断。

7. 新冠病毒能攻进大脑?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日前发布的最新研究发现,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大脑可能被诱发炎症反应,这与帕金森病或阿尔茨海默病所导致的大脑炎症反应一样。

这一研究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有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更容易出现类似帕金森病的神经系统症状。

领导研究的昆士兰大学教授特伦特·伍德拉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已经患有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与炎症小体通路有关的脑部疾病的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可能加剧他们大脑的炎症反应。

这一研究所用的是新冠疫情早期时的毒株。

8.新冠病毒或损害认知功能

早在2021年,人民资讯就转载过一篇标题为《罹患新冠会损伤大脑认知功能》的文章。

表述了一项由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科学家进行的研究发现——

新冠病毒会杀死被称为内皮细胞的脑细胞,导致大脑血管受损,从而损害认知功能。

此前有研究发现,多达84%的新冠肺炎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味觉或嗅觉丧失、癫痫发作、中风、意识丧失和神志不清。

这种关联被认为和新冠患者大脑中的弦血管增加有关。弦血管是一种不能让血液流动的死亡细胞,是认知障碍、轻微中风等许多病症的迹象。

今年3月《Nature》上一篇来自牛津大学的团队发表的论文也做出过类似研究结果。

研究人员对新冠病人患病前后的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结果对比后发现,病人脑部有明显变化。

图源:自然官网

但这种新冠病毒可能导致的脑损伤,目前普遍被认为是可逆的。

科学家尚不清楚这种变化是否为永久性,但强调大脑可以愈合。

9.新冠两年内发生部分神经和精神疾病的风险增加

今年8月《柳叶刀·精神病学》期刊发表了一篇研究报道。

研究发现,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在康复两年后,确诊脑雾、痴呆、精神错乱等疾病的风险依然更高。

感染德尔塔毒株和奥密克戎毒株的患者,出现这些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几率更大。

研究还显示,这些人患焦虑和抑郁的风险也更高,但是这些症状会在感染新冠病毒两月内消退。

10.多次感染会“摧毁”免疫系统吗?

不久前,关于重复感染新冠是否会“摧毁”免疫系统,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文丹宁曾作出解释:

不同变异株理论上会出现重复感染,就像普通流感也会出现反复感染,而不仅仅是二次感染。

短期内二次感染,症状可能会轻,传染性比较弱,因为上次感染产生的抗体仍能发挥抗病毒效果,但远期重复感染的症状和传染性与当时的病毒株有关。

11.感染新冠和后遗症的关系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文丹宁表示:新冠病毒感染急性期越重,越容易存在后遗症。

从2020年新冠重症患者数据分析来看,出现后遗症的几率与年龄、性别等有一定关系:年龄大的后续更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女性更容易出现焦虑、失眠等情况。

医学上的后遗症指的是病情稳定至少半年后出现的情况,在恢复期的一两周里出现的症状不能被判定为后遗症。

12.新冠、流感并行下的相互影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教授表示,

“这两年国内在采取措施控制新冠疫情的同时,也把流感一起控制住了。但我们也需要看到,对整体人群而言,由于流感的流行减少,人群整体对流感的抗体水平是偏低的,随着我们社会面活动的放开,流感可能趁虚而入,引起流行。”

一项来自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认为,感染流感病毒可能会显著促进新冠病毒的感染。

其它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如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暂不具备促进新冠病毒感染的能力。

13.新冠后遗症的患病率

今年10月,《美国医学会杂志》在线发表一项由世卫组织牵头的大型全球研究,被视为疫情以来对新冠后遗症情况做的最全面分析。

该研究汇集22个国家的120万名有症状新冠感染者的数据,通过模型预估,2020年和2021年有6.2%的新冠感染者,超过74000人首次感染三个月后,自述至少有一种新冠后遗症。

该研究主要涉及持续疲劳和身体疼痛、呼吸问题、认知问题这三种长期新冠症状。

结果显示,在2020年和2021年,感染新冠后3个月,出现这3种症状比例分别为3.2%、3.7%、2.2%。

需要住院治疗和重症监护的感染者,患新冠后遗症比例分别为27.5%、43.1%,远高于非住院病人的比例。新冠后遗症患者中,15.1%在感染一年后仍有症状。

世卫组织欧洲区域主任汉斯·克鲁格表示,“虽然大多数人可以在感染后完全康复,但调查结果显示仍需更多分析,以监测这种疾病的长期影响。”

14.奥密克戎变异越快,传染性越强

钟南山表示,在奥密克戎出来以前,贝塔、伽马、德尔塔等毒株有变异,但是变异不多。但从2022年的传播数据来看,奥密克戎明显比原来的毒株变异要快得多。

目前奥密克戎突变频率越来越多,现在总突变率已经达到96.4%,换句话说,还没有出现突变的,只有不到4%,接近饱和。

所以,奥密克戎的突变越多,对疫苗对各方面抵抗力就越强,传染性就越厉害。

15.未来新冠病毒的演变趋势

新冠病毒的演变特性以及全球的防控因素,导致新冠病毒不断出现新的变异株。

阿尔法、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株,整体变化趋势是传播越来越快,免疫逃逸能力逐渐增强,毒力越来越弱,但不排除个别的突变仍会导致重症的发生。

病毒为了生存,会有一个迭代进化的过程,但每次变异过程中不一定是完全的迭代。

未来毒株变化方向目前还不能确定,但传播性增强、免疫逃逸能力增强是变化的大方向。

以目前研究来看,新冠病毒不会消失,最终有可能会演化成常年散发的季节性流感,冬春季可能暴发。

应对新冠病毒的历程中,人体内存在的抗体会逐渐代谢减少。加强疫苗、良好的卫生习惯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仍然是我们面对新冠需要做的长期准备。

此外,坦然科学的心理建设也必不可少。

我们已经走上了这条共同面对新冠病毒的道路,再去讨论历史倒车或是大骂“躺匪”都已经没有意义。

从世界各个国家应对新冠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新冠病毒能被控制住的概率极低,几乎是不可能的。

由此,我们今天所面对的一切,都有其必然性。

短期内我们还得艰难闯关,我们能做的就是,照顾好自己,保护好家人。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

每天给大家分享不同的急救技能和疾病知识

希望公众号帮过更多人,救更多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