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型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

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

2024-07-15 22: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铝合金是一种具有耐腐蚀性好、延展性高和熔点低等优良性能的轻金属,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等领域[1-2]。铝合金等轻量合金虽然工业用量非常大,但其力学性能较差,限制了它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为了克服这一局限性,人们对于铝基复合材料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在复合材料中添加增强体来提升其力学性能[3-7]。目前,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因其超强的力学性能、极低的膨胀系数以及优异的导热和导电性能,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复合材料增强体[8-10]。

研究表明,使用高能球磨法制备CNTs/Al复合材料,当CNTs体积分数为1.5%时,抗拉强度比基体的提高了53.6%[11]。Bakshi等[12]使用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表面改性并制备复合材料,极大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使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相对基体的分别提高了57%和17.2%。Kwon等[13]制备的CNTs/Al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比之纯Al的提高了3倍。但目前制备CNTs/Al复合材料仍然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CNTs均匀地分散在铝基体中并和铝基体良好结合,且在制备过程中不能产生CNTs的结构缺陷[14]。因CNTs之间的范德华力极大,CNTs极易团聚,导致CNTs在基体内分散不够均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CNTs/Al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15]。

本文的实验方法是使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对球形Al粉进行表面改性,通过将CTAB包覆在球形Al粉表面,使球形Al粉表面带有正电[16]。使用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对CNTs进行酸化处理,使得CNTs的表面引入具有电化学活性的官能团,如羟基和羧基等,使得CNTs带负电,CTAB作为分散剂,通过静电排斥使碳管分散且不易再次团聚[17-18]。利用静电自组装和机械搅拌法相结合的工艺让带正电的球形Al粉和带负电的CNTs在机械搅拌过程中分散均匀并吸附良好,干燥后制得CNTs/Al复合材料粉体,压坯后经热处理除去有机物[19]。本文使用搅拌铸造和热轧相结合的工艺最终制备出CNTs/Al复合材料,并初步探讨CNTs含量对CNTs/Al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1 实 验 1.1 实验材料

原料采用平均直径为10 μm的球形纯Al粉(质量分数99.96 %),CNTs(长度0.5~2 μm,管径20~30 nm),表面活性剂CTAB,浓硝酸(体积分数为68.0 %),浓硫酸(体积分数为98.0 %)。

1.2 CNTs/Al复合材料粉体的制备 1.2.1 CNTs的酸化

称量0.2 g CNTs加入到80 mL浓硫酸和浓硝酸(体积比1∶3,浓度分别为98.0 %和68.0 %)混合溶液中,在90 ℃的水浴锅中加热3 h,静置冷却后在离心管中离心10 min,经去离子水反复稀释、反复离心至中性,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后备用。

1.2.2 CNTs/Al复合材料粉体的制备

以250 mL的无水乙醇为溶剂,加入0.5 g的CTAB并超声搅拌0.5 h,即得到充分溶解的CTAB无水乙醇溶液,加入0.2 g酸化后的CNTs,超声加搅拌1 h。同时进行球形Al粉悬浊液的制备,向1 000 mL的无水乙醇溶液中加入6 g CTAB,超声并搅拌充分,向溶液中加入100 g球形Al粉,机械搅拌30 min。在球形Al粉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浆料搅拌的过程中,同时滴加分散好的CNTs分散液,使CNTs充分均匀地吸附在球形Al粉表面。静置1 h后倒掉上清液、过滤、干燥。将干燥后得到的复合材料粉体经过冷压制成预制块。将预制块放入管式高温炉中进行热处理,400 ℃保温8 h,充入氮气防止预制块被空气氧化,除去有机物。

1.2.3 CNTs/Al复合材料的制备

将制得的CNTs质量分数为1 %的预制块和纯Al铸锭按照一定比例置于坩埚电阻炉(SG21510)中,使用钢制坩埚(使用水玻璃和滑石粉的混合物作为涂层,防止Fe元素扩散至Al基体影响合金成分)在750 ℃保温30 min后加入精炼剂、除去氧化物。使用电动搅拌器搅拌熔体,设定搅拌器转速为250 r/min,搅拌时间为10 min。静置后浇注入预热温度220 ℃的钢制模具中,然后冷却得到质量分数分别为0、0.1%、0.2%、0.3%、0.4%、0.5%的CNTs/Al复合材料铸锭。从铸锭线上采用切割加工出1 cm×1 cm×10 cm的长方体,使用辊轧机对长方体进行热轧,热轧温度为200 ℃,变形量为83%。然后在轧制后的试样上均匀地选出3个区域并采用线切割加工成拉伸力学测试所需尺寸的试样。

1.3 表征方法

用带能谱仪(energy disperse spectroscopy,EDS)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CNTs、CNTs/Al复合材料粉体、CNTs/Al复合材料拉伸断口形貌进行表征;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记录CNTs酸化处理前和酸化处理后试样官能团的变化;用激光拉曼光谱仪研究CNTs在酸化处理前和处理后特征峰的变化;用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获得CNTs/Al复合材料的衍射谱图;在50 kN万能材料试验机上以0.2 mm/min的拉伸测试速率进行了CNTs/Al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研究。拉伸试样的尺寸如图1所示。在抛光态复合材料表面任意测试10个点处的显微硬度,并取平均值和标准差以表征其硬度。对于拉伸断口形貌也进行了SEM观察。

图 1 图 1 拉伸试样尺寸 Fig. 1 Size of the tensile specimen 2 结果与讨论 2.1 粉体材料的微观形貌与结构 2.1.1 表面微观形貌

图2是CNTs/Al复合材料的SEM图。图2(a)为未经酸化处理的CNTs的SEM图。由图2(a)可看出,未经酸化处理的CNTs含有大量杂质,表面比较粗糙。图2(c)为CNTs经过酸化处理后的SEM图。由图2(c)可以明显地看出,CNTs经酸化处理后表面光滑无杂质。图2(b)为原始球形Al粉的SEM图,球形Al粉表面光滑、直径为5~15 μm。图2(d)是CNTs/Al复合材料粉体的SEM图。与图2(b)对比可以看出,在球形Al粉表面吸附CNTs。图2(e)是图2(d)所选区域的高倍SEM图。通过观察图2(e)可以看出,铝基复合材料的表面吸附CNTs,分散均匀。

图 2 图 2

图 2 图 2 试样的SEM图 Fig. 2 SEM images of the samples 2.1.2 FT-IR分析

图3是酸化处理前和酸化处理后的CNTs的FT-IR图。对比酸化处理前后的谱图可以看出:未经过酸化处理的CNTs在1 369 cm−1和1 720 cm−1附近基本未观察到吸收峰,说明未经过酸化处理的CNTs表面没有羧基和羟基等含氧官能团,而经过酸化处理后的CNTs出现了明显的羧基和羟基等含氧官能团的吸收峰,这些含氧官能团在水中电离后产生负电荷,为下一步进行静电自组装提供了基础;且酸化过程有效地除去了无定形碳、纳米碳微球以及少量金属催化剂等杂质,使CNTs的石墨化程度提高,提高铸造过程中CNTs和铝液界面的反应性和表面活性[20]。

图 3 图 3 CNTs酸化处理前和酸化处理后的FT-IR谱图 Fig. 3 FT-IR spectra of the CNTs before and after acidification 2.1.3 拉曼光谱分析

图4是酸化处理前和酸化处理后的CNTs的拉曼光谱图。由图4可知,CNTs有两个特征峰,即位于1 296 cm−1处的D峰和1 540 cm−1处的G峰。D峰是CNTs的双共振拉曼散射–缺陷峰,它是CNTs石墨片层的空位原子取代等缺陷所诱导的拉曼模式。G峰是CNTs的切向振动模式。通过计算ID/IG[21]的强度之比可得知,CNTs的石墨化程度情况以及表面功能化碳管后是否引入新的官能团,判断CNTs表面功能化程度。其中未酸化处理的CNTs的ID/IG为0.93,经过酸化处理后的ID/IG为1.15。说明通过酸化处理,CNTs的表面功能集团增加,成功地在CNTs表面引入含氧官能团。

图 4 图 4 CNTs酸化处理前和酸化处理后的拉曼光谱图 Fig. 4 Raman spectra of the CNTs before and after acidification 2.2 CNTs/Al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图5为含CNTs质量分数为0.5%的CNTs/Al复合材料和纯Al的XRD谱图。图5中CNTs/Al复合材料的衍射峰只有Al的(111)、(200)、(220)和(311)的特征峰,和纯Al的特征峰相同,并未出现明显的碳化物的特征峰,这表明在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并没有形成比较明显的界面产物[22]。CNTs仍然均匀分散在铝基体中,且和铝基体的结合强度较高,可以很好地发挥第二相的强化作用。

图 5 图 5 纯Al和含0.5%质量分数CNTs的CNTs/Al复合材料的XRD谱图 Fig. 5 XRD patterns of the pure Al and CNTs/Al composite with 0.5% mass fraction of CNTs 2.3 CNTs/Al复合材料的维氏硬度分析

图6是含不同质量分数CNTs的CNTs/Al复合材料的维氏硬度。由图6可知,随着CNTs含量的不断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先升高后降低,当CNTs质量分数为0.4%时CNTs/Al复合材料的硬度最高,为69。CNTs在铝基体内部均匀的分散和良好的取向,强化了复合材料的组织,使得复合材料的硬度提高。当CNTs的质量分数超过0.4%时,复合材料的硬度降低,这是因为CNTs在复合材料内部发生大量团聚,降低了复合材料的致密度,使复合材料的硬度下降。

图 6 图 6 含不同质量分数CNTs的CNTs/Al复合材料的维氏硬度 Fig. 6 Vickers hardness of the CNTs/Al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mass fractions of CNTs 2.4 CNTs/Al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通过搅拌铸造法制备的复合材料铸锭通过辊轧机进行轧制,熔炼过程中使用机械搅拌法可避免因CNTs密度不同而上浮[23]。热轧[24]的目的是通过轧制促进CNTs在铝基体中进一步分散和通过冷加工提高复合材料的致密度,进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图7为含不同质量分数CNTs的CNTs/Al复合材料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由图7可知,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随着CNTs含量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这是由于CNTs在复合材料的晶界中起着载荷强化的作用,即当外部施加的应力通过铝基体的界面剪切应力传递到CNTs上,复合材料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增强体的抗拉强度,而又由于CNTs的强度远远大于铝基体的强度,所以在载荷传递过程中,使得CNTs可以承担更大的应力载荷,使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

图 7 图 7 含不同质量分数CNTs的CNTs/Al复合材料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Fig. 7 Tensile stress-strain curves of the CNTs/Al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mass fractions of CNTs

CNTs的过量加入容易导致复合材料中CNTs大量团聚,成为微观空隙的生成源,从而影响复合的效果[25]。CNTs等纳米材料一般都因为有着较大的比表面积,即CNTs会在范德华力的作用下产生团聚,使得CNTs和铝基体的界面结合能降低,反而降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图8为含不同质量分数CNTs的CNTs/Al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从图8中可知,CNTs/Al复合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随着CNTs质量分数的不断提高,铝基复合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先提高后降低,伸长率逐渐降低,当CNTs的质量分数为0.3%时,其抗拉强度达到最小值,伸长率为6%。当CNTs的质量分数为0.3%时,复合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达到最大,为193 MPa。

图 8 图 8 含不同质量分数CNTs的CNTs/Al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 Fig. 8 Tensile strengths and elongations of the CNTs/Al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mass fractions of CNTs 2.5 CNTs/Al复合材料的拉伸断口分析

图9是含不同质量分数CNTs的CNTs/Al复合材料的拉伸断口的SEM图。由图9(a)可知,CNTs质量分数为0.1%的CNTs/Al复合材料的拉伸断口有较多细小、均匀的韧窝,表明复合材料在强度提高的同时还保留了一定的塑性,断口处也没有明显的孔洞。由图9(b)可知,CNTs质量分数为0.3%的复合材料断口仍然有比较细小的韧窝,虽然出现了少部分准解理面,但主要还是韧性断裂。在高倍率的SEM图中也没有出现明显的CNTs团聚现象。由图9(c)可知,CNTs质量分数为0.5%的复合材料断口的准解理面增大,塑性也有了一定的下降,这是因为在复合材料中CNTs发生团聚,孔隙率增加,塑性下降。

图 9 图 9 含不同质量分数CNTs的CNTs/Al复合材料的断口SEM图 Fig. 9 Fracture SEM images of the CNTs / Al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mass fractions of CNTs 3 结 论

通过对CNTs/Al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

(1)利用静电自组装和机械搅拌法相结合的工艺,使用CTAB作为表面改性剂辅助分散CNTs,能使CNTs均匀地分散在铝基体中。

(2)随着CNTs含量的增加,CNTs/Al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维氏硬度先提高后降低。CNTs/Al复合材料中含CNTs质量分数为0.3%时,其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为193 MPa。在CNTs质量分数为0.4%时,其维氏硬度达到最大值,为69。

(3)在熔炼过程中CNTs/Al复合材料并未发生比较明显的界面反应,也没有产生大量的碳化物等脆性相。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