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逐渐成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首选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加坡东盟地位 东盟逐渐成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首选项

东盟逐渐成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首选项

2024-06-14 03: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泰国

成衣出口:26.5亿美元(2015年)

纺织品出口:约22.5亿美元(2015年)

从业人数:100万(2015年)

企业数量:4500家(2015年)

纺服业在泰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经过达50年的发展,泰国纺服业已成为极具多样化的产业,内容涵盖从低端到高端的全部产品生产。

泰国服装纺织服装企业集中在曼谷周围和泰国东部地区,其中许多在东盟纺织服装产业链中扮演重要角色。泰国国家纺织工业联合会认为,泰国2016年出台的新政策将使该行业更具潜力。

越南

服装业年产值:283亿美元(2016年)

从业人数:280万(2016年)

从业者人均月薪:263美元(2016年)

企业数量:超5000家(2016年)

得益于生产设备改善,以及外国投资者的涌入,纺服业已成为越南最具规模的经济行业,年营业额约等于越南GDP的15%。

越南电力充足,水资源丰富,政治稳定,人员素质相对较高,制衣劳工的效率约为中国的70~80%;在出口方面,越南拥有越南—欧盟自贸协定、越南—亚欧经济联盟自贸协定、新兴的缅甸市场等有利条件。

柬埔寨

纺服业出口额:0.8亿美元(1996年)

纺服业出口额:68亿美元(2015年)

给予普惠制待遇国家数:28(2015年)

生产成本是柬埔寨纺服业的最大优势。柬工厂的整体税费大约比中国低20%;作为最不发达国家,多国给予柬埔寨普惠制待遇,也令柬埔寨产品更具价格竞争力。

然而柬纺织服装业发展也严重依赖欧美市场的驱动,两个地区分别占出口总额的43%和29%,开拓新海外市场因此尤为重要。

缅甸

成衣出口额:11.57亿美元(2016年截至中旬)

从业人数:30万(2016年)

企业数量:超400家(2016年)

国际纺织业监测机构预测,缅甸服装业到2020年出口将达120亿美元,从业人数达150万人。

缅甸非常重视本国纺服业发展。2016~2017财年,大部分获得缅投资委(MIC)批准的投资项目都属于纺服业。有经济学家表示,缅甸长期处于贸易逆差,因此服装加工业对促进缅甸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该国也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纺织品市场。2016年缅甸新政府成立、美国解除对缅甸制裁并减税优惠政策、东盟经济共同体成立等因素,为各国纺织品扩大对缅甸出口创造优势条件。

新加坡

纺服业对于劳动力成本高、国土面积小的新加坡而言并没有太多盈利的空间,但新加坡作为东盟内的发达国家,是纺服业极好的市场。这不仅体现在该国的消费水平上。新加坡也以其多元的人口,可被视为纺织服装企业在东南亚拓展时的一片“试验田”。

截至2015 年,新加坡常驻人口中,13.3%为马来西亚裔,9.1%为印度裔,74.3%为华裔,这其中15%为穆斯林。服装零售商优衣库就曾经以新加坡作为穆斯林女性产品线Hijab的首发市场。

印尼

纺织品出口额:123亿美元(2015年)

占国家GDP比重:1.21%(2015年)

从业人数:300万(2015年)

2016年数据显示,印尼纺服业出口额已占该行业全球贸易的1.8%,位列第十。随着该国纺服产业每年以5~6%的速度增长,预计仍将有60万的劳工缺口。

印尼纺服业产品质量良好,但生产成本偏高制约其在国际竞争力。2016年上半年,印尼生产纺织品所需的电费成本达到整个产品的23%;2014年该国纺服业发展放缓,国际油气价格上涨被认为是主因之一。

菲律宾

菲律宾也是个在外贸和内需方面都具备潜力的国家。1990~2015年,菲律宾人口从6000万增长到超过1亿,且目前该国人口年龄中位数为23.4岁,远低于中国和日本。

外贸方面,2015年年初,菲律宾获得欧盟的普惠制加(GSP+)待遇,菲服装、鞋类以及手工艺品等商品的对欧出口预计将大幅增长,并带动就业。

老挝

纺服业出口额:174亿美元(2015年)

行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4(2013年)

占该国制造业比重:8%(2015年)

2015年,老挝纺服业出口额在东盟属于较高水平,但老挝国家经济研究中心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该行业在老挝制造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由截至2005年的36%,大幅下降到2015年的8%。

此外,老挝纺服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在2005~2013年间下降了9点,尽管仍大幅高于“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标准线。

该报告认为,主要原因有其他产业的发展、邻国企业竞争和劳工短缺等。要进一步提升纺服业的竞争力,老挝应与国外规模较大、相对成熟的同行展开合作。

文莱

文莱经济对化石能源严重依赖,但这并为阻止文莱努力实现其经济的多元化。文莱经济发展委员会(BEDB)现正采取措施鼓励外资进入,对包括纺服业、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等在内的多个行业外资,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泰王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马来西亚贸工部网站、中国商务部网站等

本刊记者 / 李易之

文 / 《中国—东盟博览》杂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