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新传考研高分经验帖】初试第一,总分第一,考研成功的五个底层逻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传考研备考 【上海大学新传考研高分经验帖】初试第一,总分第一,考研成功的五个底层逻辑

【上海大学新传考研高分经验帖】初试第一,总分第一,考研成功的五个底层逻辑

2024-04-19 07: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考研绝不仅仅考验一个人的努力程度,还有各种综合能力,其中规划能力尤为重要。

从最开始备考,到之后的每一阶段、每个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要清晰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走一步看一步。

在备考的开始,我没有着急直接投入到细致地看书、吸收知识中,而是先在计划本上列出整个考研期间的规划,从3月到12月每个月分别要完成什么任务。

就这样把考研划分成几个阶段,每一步都明确而清晰,走完这几个阶段也就意味着考研结束了。列好计划后,头脑清楚了,也不再迷茫畏惧了——考研一下子显得轻松容易很多。

之后的备考中,每一周、每一天我都会列出需要做的任务,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很多时候无法全部完成)。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按照任务而不是时间来写计划,每一天需要做完哪些事,而不是几点到几点需要做什么,因为我发现规定了时间,我就只想着时间到了就可以结束,而不关注学习质量怎么样。

原谅我的潦草的字迹!

三、信息差很重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一直竭尽全力地在各种渠道搜集所有的信息,以消除自己的不确定与信息差。我的信息渠道涉及小红书考研经验贴、各类新传考研微信公众号、行之公众号经验贴等。并且不光要有搜集渠道的能力,还要掌握并运用,让自己少踩坑。

在真正备考前,我把行之新传考研公众号上每一篇经验贴都看了两三遍,把每一个有价值的经验、避雷点都一一记录在本子上,时不时翻看,提醒自己。

可以说凭借这些经验技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真的少走了很多弯路,也少了很多迷茫焦虑,让自己的考研之路顺顺利利。

把每一点我觉得有用的经验,记录在计划本上,时刻提醒自己

四、节奏很重要——逐渐发力而不是功亏一篑

有一句古话叫:行百里者半九十。用在考研中便是,即使在前八个月牟足了劲学习,但如果在后两个月没有力气了,很大概率会出问题。因为最最重要的是考试前最后两个月,走到了最后其实才是走了一半,

但是,我们是人不是机器,很难将极致的努力连续保持十个月以上,只要我们是人,就有休息和娱乐的欲望。所以解决办法很简单,那就是正视并承认自己的欲望,顺应它,而不是反抗它。

从3月步入备考,我始终保有分寸和余地,学习强度基本和平时上课一样,到了四、五月也依然如此。

但是到了7、8月,我告诉自己:该紧张了,于是我的学习强度上了很多,却也没有太用力,依然保持在适中的程度。

十一假期我回老家休息了三天,到最后的11、12月,我的学习强度达到峰值。每天12小时起步,但是我却可以坚持下来,每天浑身充满干劲。

这是因为我在之前已经积攒了很多力量,也轻松娱乐了很多,现在我心里只想做一件事,而不是羡慕别人丰富的生活。

因此,整个考研过程我是逐渐发力、循序渐进的。所以我可以在最后的阶段保持冲刺的状态,去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学所有可能会考到的内容,补所有遗漏的知识点。

事实证明,考场上的我,发现眼前的题目,出现了很多我在冲刺阶段解决的问题。

五、享受考研——要学习,但更要生活

这一条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其实连我自己都不相信,考研时期竟然是我大学生涯中最快乐、最充实的一个阶段。

从一开始,我就没有把考研看成是一个多么痛苦与艰难的东西,反而为能够深入学习新传知识、做英语阅读题、看徐涛老师的政治课而感到些许的兴奋(建立在对新传足够感兴趣的基础上),因此我是怀着新鲜与期待的心情投入到备考中。

在备考期间,每个周六必然是我休闲放松的时间,我会去各种好玩的地方,品尝各种美食,整个考研过程下来,我把北京城逛了个遍。

即使在周中,当我感到疲惫焦虑时,我的解决办法不是继续伏在桌前,而是放下笔,忘记考研,直接走出校园,去散步、去游玩。当我回来时,就会精力充沛地高效投入到复习中。

并不是说要刻意地寻求放松,而是始终让自己保持一个舒适、轻松而适当紧张的状态,以一个好心情去学习。考研依然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情,但绝不是全部。

当我们把考研看得比天都大,吃饭、睡觉都在学习时,考研就不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而变成了让我们痛苦的根源,以这样一种极度反感厌恶的态度对待考研(虽然偶尔我也会),反而会适得其反。

我的专业课学习

3月份我确定了考研院校,买来了所有参考书,在4-5月份把参考书通读了一遍。

5-6月份,我开始阅读行之笔记三册,对照课本深入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同时观看行健班十次课程对重难点知识再次学习。

7-8月份是最关键的时期,在专业课上,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1. 背诵行之笔记三册,大概可以背诵两遍,每天上册两小时,中册两小时。

2. 跟着行之答题班做题,答题班的题质量非常好,会从一些非常容易出错和混淆的热门知识点入手。

在答题之后的讲解课上,行哥和森林博士会进行详细专业的解读,并在每一次答题后归纳经验教训。

除此之外,我也会在各种渠道找有价值的题目,想思路、积累答案,充分扩充自己的题库和做题经验。

3. 阅读前沿论文,并总结出每一篇的大纲和有价值的内容。

4. 进行初步的专题整理,资料是论文、做的题、刷到的公众号专题。

5. 建立自己的幕布资料库,内容包括题库、专题、论文、刷题经验总结等。

整个备考期间我整理了大量幕布资料

9-11月份

1. 背诵行之笔记下册,同时复习背诵上册、中册。这时的背诵除了具体的知识点,也要注重框架的背诵。比如舆论这个知识点包括了定义、特点、分类、新时代变化等几项内容,可以做到看到一个理论立刻就能联想到关于它的全部(基础知识从一开始直到最后都没停过,不停地、一遍一遍地背,至少有十轮)。

2. 背诵行之冲刺班《热点专题手册》,可以说是全网中相当全的资料了,背诵理解了里面每一个知识点后,考试完全不必担心。

3. 开始写行之《刷题册》,每天一道题,严格按照时间。关于做题,最重要的不是每一题的答案,答题框架和思维才是最最最核心的,我认为这是拉开差距的关键所在。

每做完一道题,我都会总结它的框架,比较简单的有内因、外因;内容、形式;稍微复杂的有新闻生产的流程框架,PESTC框架等等(我有一个本子,上面专门记录了各种答题框架,这是我最重要的一个本子)。

我最最重要的本子!

4. 参与三次行之模拟考,每一次严格按照时间闭卷答题。每次模拟考过后,我都会花上几天的时间进行复盘反思。

并且行哥会在群里把所有同学的卷面以网盘形式发出来,我会去找比我答的好的同学的答卷,每一道题进行对比,分析自己哪里答的不如别人,为什么扣分……

12月份

1. 自己进行两次模拟考试。

2. 继续背诵基础知识。

3. 积累最新案例和好词好句并背诵,最后两周我把案例(案例不用多,每一个方向有一个就可)和好句打印出来,告诉自己:上考场就用这些。

4. 停止刷题,而是总结复盘曾经的题。

考研期间总有无数个瞬间让我无比触动。去参加复试的时候,我一路奔波,跨越一千公里终于来到上海。

当我骑着车子,看到马路对面上海大学的校门映入眼帘时,我心潮澎湃,差一点泪湿眼眶:我一路颠沛,终于站在了我日夜所念之物的面前。

这种感觉,只有考研的人才能理解。

也就在那一刻,我更加坚定,我从未后悔考研过。不是因为我终于可以考上这所学校,而是因为我一年的运筹帷幄、殚精竭虑终于有了回报,这是对我整个人的肯定与回馈。

作者是2024级上海大学新传学硕研究生,授权行之新传考研发布。未经本人允许,禁止二传二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