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面粉厂演绎百年传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中国面粉厂原名 沧州面粉厂演绎百年传奇

沧州面粉厂演绎百年传奇

2024-06-01 17: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沧州市区,大运河南川楼文化街区,46座仿古建筑群中,有一处小楼似乎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它由三个楼体和一座高近30米的水泥大烟囱组合而成,在一片仿古建筑中自成一派。它如同一个老人,向人们诉说着自己的蹒跚足迹,这便是拥有百年历史的沧州面粉厂遗存。

沧州面粉厂楼房主体正在进行修缮、装修,在外面欣赏其容颜。原本以为,经历那么多风雨,我们看到的会是破败、残缺、断裂……可是,记者在楼房外面,却看到楼房主体非常坚固。楼房窗户是由两对窗户上下罗列而成,由窗框可以看到楼房外墙墙体也非常厚,可见楼房的坚固。

这座小楼为什么在运河岸边?它经历过什么?什么人在里面工作过?市粮食局退休的踅宗华今年83岁了,曾经在沧州面粉厂工作了10年,今天,就让他来给我们讲讲沧州面粉厂的百年传奇命运。

集资五万银元,运河边建起面粉厂

1958年,18岁的踅宗华通过招工考试,成为沧州面粉厂的一名工人。他到了工厂,首先被分配到引擎车间,一年后调生产科做管理工作。车间里有一台美式蒸汽机,可以带动面粉厂所有的机器。机器很大,轮子的直径就有3米多。

踅宗华的家中珍藏着很多关于沧州面粉厂的文字资料,这些资料都是他一点一点记录下来的。关于沧州面粉厂的那些尘封的往事,也在他的讲述中渐渐清晰起来——

“沧州面粉厂原名富利育记面粉公司,当时被沧州百姓称为‘火磨公司’。于1924年开工生产,是沧州建设最早的现代企业之一。1933年编撰的《沧县志》,称其为‘购置伟大机器,创立新事业者’。”

受欧洲工业革命影响,我国在上世纪初叶民族工业也有了较快发展,各地相继建成了纺织厂、面粉厂等企业。在这种形势下,沧州面粉厂应运而生。

据史料记载,1921年,沧州人徐锦堂倡议并组织盐山雅庄(今黄骅市羊二庄)人王泽臣,沧县捷地人张良模(时为天津福星面粉厂厂主)等共同集资五万银元,买下南川楼村西菜园地,创办富利育记面粉公司。创办人之所以选中此地,是因为厂址临近运河,水路运输便利。

最初,面粉厂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有5层砖木结构制粉大楼,安装5部磨粉机。动力部有锅炉房和引擎房各1座,有一台锅炉、一台蒸汽机,另有小型麦库、面库、麸皮库,以及办公室、宿舍等建筑。

当时沧州没有电,面粉厂的动力设备是一台一百二十马力卧式蒸汽机和一台锅炉。由于夜间没有电力照明,只在白天生产。

面粉厂日产面粉约200袋,产品分一、二、三、四号粉。一号粉质量最高,名为“绿明珠”,畅销天津、东北等地。加工的小麦多从河南、山东购入,通过运河运进,外销的面粉多经运河运出。在文庙前面的晓市街,有“绿明珠”牌面粉的专卖店,多是富贵人家在这里买面。而多数百姓要去运河边上的粮食大集买粮食。

面粉厂起火,百姓为何不救

1937年,日本占领面粉厂,改名为“朝日面粉公司”,把面粉的牌子改为“旭日牌”。这一期间,面粉厂的面粉只用于军供。

1943年6月7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傍晚,面粉厂忽然火光冲天,紧接着一个消息迅速传遍沧州的大街小巷——面粉厂制粉大楼失火了。但听到这个消息,沧州市民却鲜有人赶去救火,甚至暗暗窃笑,拍手称快。

据说,这场大火烧了两天两夜,楼房和机器全被烧毁。而失火原因有两种说法:一是中国工人不堪忍受日本人的压榨,纵火烧楼;另一种说法是,厂内板金工下班没有把炉子搬下楼,造成失火。

失火当年,日本人就立即在被烧的大楼旧址,重建了五层红砖混凝土结构新楼,也就是现在的大楼。为防火,把木质的楼梯建在了楼外。

解放后,面粉厂真正成为人民的面粉厂

踅宗华珍藏着一张面粉厂的手绘平面图。这张图纸大约是上世纪50年代绘制,按照1:1000比例描绘了面粉厂当年的平面布局。

踅宗华说,现在和五层红砖大楼紧挨着的四层灰砖楼是1957年建的麦间楼,专门用来清理小麦,楼里安装了麦筛、洗麦机等设备;挨着灰砖楼的四层红砖楼是1959年为扩大生产建成的毛麦仓,专门用作储存小麦。

水泥大烟囱是1954建成的,是锅炉车间的配套设施。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大烟囱建歪了,为了避免烟囱倾倒,又装了三道钢丝绳纠偏。

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后,该厂由天津寿丰面粉厂接办。后来,国民党又派人员接手。

1947年6月15日,沧州解放,面粉厂真正成为人民的面粉厂。

面粉厂里有专门运输面粉的船只和专用码头,运输面粉的船只是三艘对子木船,对子船是两截,用的时候对在一起,足有50米长,一艘船能装很多麦子或面粉。麦子由河南、山东运来,制成面粉再沿运河运输到天津、东北等地销售。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才改水路为陆路运输。

踅宗华回忆道:“到1956年,由国家投资对面粉厂进行技术改造,从天津三条石大仁面粉机器制造厂购进成套制粉设备。动力车间安装了两台英制蓝开夏锅炉,引擎车间安装美制七百马力双缸卧式蒸汽机一台,改造后的面粉厂日加工小麦二十万公斤,还建起了杂粮车间,可加工玉米粉。”

为节约从粮库(旧址在交通大街)到面粉厂之间的粮食运费,面粉厂由南川楼搬迁到粮库后院,并于1970年实施搬迁。后来,旧址成为无线电二厂的办公地。

沧州面粉厂自1924年建成投产,到1970年迁到粮库后院,在南川楼存在了46年之久。其所有制形式经历了资本家经营——日军侵占经营——官僚资本经营——公有制经营。它在新中国成立后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贡献力量,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规模不断扩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产奇迹。

运河边的一道风景线

1948年4月25日,面粉厂由设在北京的新中国经济建设总公司收为直属企业,定名为沧县新中国面粉厂,成为中央机关生产单位。

当时政府派来四五位老红军驻厂,其中有一个叫王顺云的老红军,他被任命为面粉厂庶务科科长。踅宗华回忆说,王顺云为人谦虚和蔼,与工人们打成一片,工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王老汉”。王顺云曾参加过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也曾担任叶剑英元帅的警卫员。他调来沧州后,便在沧州结婚生子,直到去世。

沧州解放前,很多有钱人喜欢把宅院盖在运河边,运河边还分布着很多商业街。面粉厂的建立,给沧州这座古城融入了工业时代的元素和气息。

当时,沧州面粉厂实行三班倒,每天上午7点半和下午3点半,都要鸣笛,提醒工人们开工、换班的时间。厂里专门设置了汽笛。踅宗华当年就负责鸣响汽笛,汽笛响声很大,气势很大,声音就像大轮船驶入海港的汽笛声,市区都能听得到。

当时,钟表作为报时器具还没有普及到千家万户,所以,面粉厂按时鸣响的汽笛声,便成了报时器。市民以汽笛声安排家务起居和个人作息。如今,年纪大些的沧州人都记得当年沧州面粉厂的汽笛声,是当时沧州一道独特的景象。

当时的沧州百姓把沧州面粉厂叫做“火磨坊”,面粉厂作为现代工业化工厂,在全国也不多,学生们还到工厂里参观,现代化、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让孩子们叹为观止。

面粉厂一般都是多层楼房设计,用升降机把麦粒运上楼,根据重力原理,按照楼层从上到下安排一道道工序。二楼四楼为主,三楼五楼辅助,原麦由管子从楼上传下来,经过平筛、原罗、磨粉等几道工序,最后变成几个等级的面粉,再经过打包,由输送带送到面库,码成整齐的面垛。

上世纪60年代前,沧州市的各个小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面粉厂参观先进的机械化生产。这样的作业过程,显示出机械化的优越,让学生们大开眼界。

踅宗华说,他小时候还曾坐着面粉厂的对子船,沿着运河到市区北头的姚家园子(现在的市委党校)去游玩。“姚家园子很大,有树有花。我们坐在大对子船上,沿途还唱着歌,这在当时也是非常时尚和前卫的。”这一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教学活动,很受学生们的欢迎。

大运河南川楼文化街区竣工在即,百年前面粉厂的主题建筑制粉大楼和大烟囱,作为老建筑遗存被保留下来,成为记录沧州工业历史的重要物证。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