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文山州历史风云人物名单表格 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2024-07-01 15: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说起文山州的大型原生态民族歌舞剧《太阳鸟母》,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女子太阳山祭祀”!而像这些州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精品项目还有很多。”文山州文化和旅游局文化遗产科工作人员表示,文山州注重文化精品的打造,把重点非遗项目纳入全州文化精品工程进行重点打造,提升保护和传承水平。比如“壮族彝族铜鼓舞”“彝族葫芦笙舞”“壮剧”“苗族花山节”“瑶族盘王节”“壮族纸马舞”“棒棒灯”等项目,都是利用各民族传统节日的平台,开展系列传承保护和宣传推广,着力打造“我们的节日”文化活动品牌,推动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再如文山市的壮族“小年节”纸马舞;砚山县彝族的“火把节”弦子舞、壮族“棒棒灯”;西畴县彝族的“荞菜节”葫芦笙舞;麻栗坡县彝族的“荞菜节”铜鼓舞;马关县的“花山节”;丘北县的彝族“花脸节”弦子舞;广南县的壮族“弄娅歪”、彝族“荞菜节”铜鼓舞及葫芦笙舞、贵马村的壮族 “三月三” 铜鼓舞;富宁县彝族“跳宫节(荞菜节)”的铜鼓舞、壮族“珑端节”的壮剧表演、山歌对唱等等。实践证明,只有开展好州内各民族传统节庆活动,才能推动地方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加强宣教培训

提高传承保护意识

文山州利用“文化遗产日”等宣传活动,通过文艺展演、技艺展示、座谈交流、展板宣传、播放视频、发放宣传单页等多种形式,增强了群众对非遗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非遗保护人人有责的意识。

在宣传教育方面,最值得一提的是推动非遗项目进校园、进课堂。文山州文化馆与文山学院、云南艺术学院联合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并推荐文山州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人作为特聘教师,让非遗走入校园,并多次选派传承人到云南艺术学院进行授课。

另外,麻栗坡、西畴、广南、富宁等县分别把“吹枪”“彝族葫芦笙舞”“男子手巾舞”“弄娅歪”“八宝歌书”“坡芽歌书”等项目列入中小学校课外教学,使非遗项目成为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实现大、中、小学生对非遗零距离的接触和亲身感悟,建立了多支队伍。

“为了加大对代表性非遗项目传承人的扶持力度,文山州采取了分级补助,国家级传承人每人每年补助2万元传承活动经费,省级每人每年补助5000元,州级每人每年补助2000元。”文山州文化和旅游局文化遗产科工作人员说,文山州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理论培训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业务培训,以此有效地提升了非遗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传承人对传承好传统文化重要性以及责任、义务的认识。

文山州还成立了州、县(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协助行政主管部门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等;建立完善项目和传承人档案和数据库,历年来全州各县(市)文化部门通过深入基层,广泛开展普查,收集整理资料,建立了一批详实的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档案资料,其中项目档案120项、传承人档案245项,涵盖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建筑、工艺、戏剧、曲艺等10个项目类别。

创新工作理念

增强保护实效

“非遗来源于群众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最后需要回归到群众的衣食住行当中才有生命力!”文山州文化和旅游局文化遗产科工作人员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文山州始终坚持三个理念:一是在提高中保护的理念。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态的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是人的传承。特别是在实施壮族彝族铜鼓舞、彝族葫芦笙舞、壮剧、女子太阳山祭祀、坡芽情歌等国家级项目的保护中,为了维护和拓展非遗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鼓励和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加入传承行列,实现了可持续的保护;二是走进现代生活的理念。如苗族踩花山、彝族跳宫节、瑶族度戒等,之所以在现代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能够得以完整传承,就是与群众的生活,特别是宗教活动密切相关。只有让群众更积极、更广泛参与遗产保护,才能实现遗产的保护和再创造。三是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态保护理念。非遗与环境息息相关,通过把非遗项目和其得以孕育、滋养的人文环境一起保护,积极申报建立各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就能实现非遗项目整体性保护。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