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文学短评 课件(共37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文学短评800字短歌行结合生活实际 学写文学短评 课件(共37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学写文学短评 课件(共37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024-07-15 06: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学写文学短评——以古典诗词为例目录任务一:认识文学短评任务二:分析范文,明确写法任务三:短评训练,明确误区任务四:佳作赏读任务五:写作训练阅读下面两篇文章,试分析这两篇文章在写作特点上有何不同。文本一《声声慢》的文学造诣值得肯定,叠词被李清照用得出神入化,家仇国恨、悲愁无奈透于字里行间,其悲惹人哀叹。这首词固是佳作,但透出的却是宋人对国家的无力。宋朝的文人,太平时吟诗作赋风花雪月,战乱时高淡阔论纸上谈兵,国破后凄凄惨惨戚戚,难怪宋朝会亡。固然不要求李清照提刀上阵,且她也确是乱世的牺牲品,但她身后的那些文人,却是宋朝积贫积弱、腐朽不堪的根由。若是这些文人能多点血性,也就不会催生出李清照这样凄苦的词人,当然也就难有山河破碎后如《声声慢》一般悲愁的名篇。在《声声慢》中,我看到的是书生误国。任务一:认识文学短评文本二《声声慢》叠词之妙光阴荏苒,原以为前方会有设想过千万遍的细水长流,却不曾想,那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丈夫的离去,引起了词人开头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参戚戚”。我寻寻觅觅着丈夫的身影,猛然回头,却发现只有冷冷清清的厅堂,一宵海棠零落尽,从此清秋再无人,剩下的,大概只有我心中的凄凄惨惨威戚了吧。词人用的十四叠字,虽无一“愁”字,却无不言“愁”。绵长的叠字,将她的“愁”不断延伸。岁月蹉跎,故人已长逝,早已是几年踪迹几年心,而红颜白发,刹那芳华,独留一人,情何以堪。若词人舍去这叠词的用法,变成“寻觅,冷清、凄惨戚”的话,哪里还会有“期待是最漫长的绝望”之说。爱不可说,忆不可说,愁不可说,痛不可说,只能让这不断重复的字表达心中所感:烟波渺渺梦几度,良辰美景虚无数。待到秋时花开尽,暮雨相思离人误。文本一分析:这不是文学短评,而是读后感。是结合作者的经历,联系当时社会现实写感想、体会。文学短评不是读后感,文学评论与读后感有着明显的区别。文学评论是对作品作客观的评价,对象仅限于文学作品;读后感是写读了作品之后的主观感受,对象包括所有体裁的作品。我们一定要提高文体的区分意识,区分“文学短评”与“读后感”的文体差异。就文学短评而言,我们更应该进入作品的内里,以作品本身的艺术为评论对象。文本二分析:该评论语言很流畅,辞藻特別华美,显示了她很好的文学素养。本文段最大的特点就是文辞兼备。文学短评需要兼顾文学性,诗词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特别是面对这样的精品,用诗化的语言营造诗化的意境,是评论本词的必需。关注音韵,从叠词音律产生的绵长来写愁之不绝如缕,并且运用了对比论证。用最直观的方式感知两者的差异与差距。文学短评VS读后感前者重“评”,属于评论体,侧重于分析评价作品思想艺术的优劣高下,带有客观评价的色彩;后者重“感”,属于引申体,需要在写作时结合本人实际,联系社会现实,写出自己的感想、体会、收获,主观感发的色彩更为鲜明。文学短评是一种精短的,以作家、作品等为评论对象的议论性文章。它既有议论性,又有文学性,是理、情、文的统一 。文学短评介绍钟嵘《诗品》: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严羽《沧浪诗话》: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王夫之《姜斋诗话》: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诗评传统赏读例文《着意点染,尽得风流一一之琵琶女人物塑造技法短评》《浅析李清照中叠词的表达效果》《的衬托手法》讨论以下问题:1、一篇优秀的文学短评有哪些特点和基本要求 2、文学短评有哪些可供选择的角度和内容 3、文学短评一般的写作思路是 任务二:分析范文,明确写法浅析李清照《声声慢》中叠词的表达效果叠词,是我们汉语中特有的一种修辞手法,是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个词连用在一起,一个词重叠后可能会增添某些附加意义,甚至可能会改变原来那个词的词性和词义。所以说,运用叠词,不仅在形式上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且在内容上更丰富了语言的含义,有强调的作用,一箭双雕,常被古代诗人使用。易安居士的《声声慢》一词运笔哀婉,凄恻动人,韵味无穷。篇首三句十四字,实分三层,由浅而深含意深刻。开篇“寻寻觅觅”劈空而来,侧重写行为,恰当地表达了词人当时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词人如此“寻寻觅觅"到底是在寻找什么呢 是在寻找逝去的青春年华,还是在寻找流亡以前夫唱妇随的美满生活,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我们不得而知。但词人“寻寻觅觅”中的那种孤寂空虚却真实可感:她在孤寂空虚中总想抓住点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抓住,一切仍然归于孤寂空虚。“寻寻觅觅”四字,顿顿挫挫,情附于形恰当地渲染了情境;如果仅用“寻觅”二字就显得单薄,无此效果。词人在“寻觅”一番后,什么也没得到,因而感到“冷冷清清”,境界更加凄寂。“冷冷清清”侧重写词人的状态,既是她闺房独处清冷环境的描写,又是她抑郁寂寞、心事难照的心态描写,四字既明写环境,又暗示心情。“凄凄惨惨戚戚”纯粹描绘内心感觉是她坐卧不宁、衷肠难述的悲凉心境的形象化描写。“凄凄”是外在环境与内在凄恻心情相联结的关键,承上启下。“惨惨戚戚”重在内心的诉说,中间用一“凄”字做媒介,由浅入深,文情井茂。《声声慢》开篇十四叠,蕴含了词人难言的沉重、无声的如泣,《声声慢》一词最大的成功,也在于叠词的巧用。由此可见,叠词在古典诗歌中独具语言魅力,鉴赏诗歌时借助它, 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作品深远的意境,洞悉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着意点染,尽得风流《琵琶行》之琵琶女人物塑造技法短评《琵琶行》在塑造琵琶女时颇有特色,令人称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忽闻水上琵警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诗人没有上来就介绍琵琶女的情况,而是先从琵琶声写起,就像《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的出场,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主人忘归客不发”简单的一句诗,就从侧面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琵督演奏技艺,为琵琶女的出场做了浓厚的渲染。细节描写,生动传神。琵琶女出场之时,诗人没有像《孔雀东南飞》里那样对刘兰芝进行工笔细描,避免了具象过多之嫌,但为了配合情节的发展,诗人在恰当之处对人物加以点画,虽着墨不多,但在轻描淡写之时却能细致传神。“犹抱琵琶半遮面”,简洁的一句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琵琶女出场时的羞涩,也暗示了她孤独、失意的内心世界。而“整顿衣裳起敛容”,这一句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传达了琵琶女复杂、落寞的内心情感。除此之外,诗人在最后一段中,也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琵琶女悲怆的内心世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在这里,诗人通过“良久立”“却坐促弦””“凄凄”等细节描写,细腻传神地传达了琵琶女悲凉的内心。借助音乐,心理透视。“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在这里诗人借助音乐描写,对琵琶女的心理进行了深刻的透视,将其凄凉、悲痛的内心情感表露无遗。不着雕饰,美丽全出。作为京城名伎,琵琶女的容貌自然如出水之关蓉,令人艳羡。但是纵观整首诗歌,诗人基本上没有从正面对琵琶女的肖像进行描绘,但“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销不知数”,诗人通过这四句话,从侧面描绘了琵琶女高超的琵琶演奏技艺和众星捧月的美丽容姿。叙述身世,展示悲凉。从“自言本是京城女”到“梦啼妆泪红阑干”,诗人以含泪的笔触,大肆铺陈,叙述了琵琶女从一举成名到沦落乡间的悲惨命运;诗人通过对琵琶女生命轨迹的叙述,将琵琶女一生的命运清晰地展示给读者,琵琶女的形象特点一览无余地表现出来,寄离了诗人对下层人民不幸命运的关切与同情,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仕途失意之情《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衬托手法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为北宋豪放词的代表,流传近千年。这首词获得如此高的地位,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因素。其中衬托之法的巧妙运用也是其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面对赤壁,词人遥想往昔,这里曾是三国赤壁大战的古战场,而这场战争的关键人物一一东吴统帅周瑜让词人追幕不已词作不是直接怀念古人,感慨自身,而是运用了衬托之法,曲尽其妙。为了引出赤壁古战场,先从眼前的长江着眼,用长江作赤壁的陪衬。但作者笔下的长江又不是自然的大江,而是历史的象征。长江之水淘金了千古风流人物,也见证了英雄豪杰的辉煌业绩。而英雄豪杰中,让词人仰慕的是三国周郎一一周瑜因此,词人在“赤壁”前冠以“三国周郎”,让周郎来独占这千古赤壁。很多人认为,这里是由长江而引出赤壁,其实词人的心里早把赤壁独给了周郎。词人不仅用大江的磅磺气势来为心中的周郎赤壁壮威,还以千古的英雄豪杰作陪衬。一时多少豪杰,大都被无情历史长河荡涤干净了。只有青春年少、英姿勃发、干练儒雅的周郎立于词人心中为了描幕心中的英雄豪杰的英武形象,词人在下片更是精心选取了几个细节来衬托:一是英姿勃发的风流俊才,刚刚迎娶了国色天香的美女小乔。用美人衬托英雄,更见出周郎的丰姿潇洒、年轻有为,令人羡慕。二是指挥赤壁大战时周郎的仪态。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而不是周身铠甲,如临大敌,这样的仪态装束衬托出周郎大战时成竹在胸、稳操胜券的形象。三是战争的过程,本来是惊心动魄的一场恶战而周郎却是在谈笑之间就让警军灰飞烟灭。曹军在周郎面前不堪一击,衬托了周郎用兵如神、战功卓著。这里通过美人、装束、言谈、战争的结果衬托出词人心中的风流人物--周郎。词人遥想心中的英雄,想想自己已年近半百,华发满头,功业无成,因而不由发出感叹:人生如梦于是撒酒大江,寄心于这水中的明月。篇幅短小; 以作家作品为评论对象; 观点鲜明、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论据充分的议论性文章。特点:(一)“渠清如许有源头,识得庐山真面目”----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写作文学短评之前,一定要细读作品,先置身于作品之中,读懂作品;然后又要跳出作品,远而观之,客观、超然地评价作品。我们一般采取“总体--部分--总体”的步骤。“总体”就是从头至尾通读作品,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部分”就是对重要部分仔细地阅读,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通过分析研究,加深印象,初步形成观点;“总体”,就是再次浏览全文,获得对作品全面完整的认识,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出准确判断。基本要求(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定题要小,选准角度对同一作品,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就可以获得不同的认识,获取不同的短评写作角度。要想写好文学短评,一定要精心选择好角度,切题要小。选择自己有所心得的、有所研究的、把握得最准确的、能够评好的角度来写。文学短评写作的角度与内容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写文学短评可从主题、形象、手法、构思、语言等入手,选择作品内容或者作品形式的某一个特点进行评论,定题要小,做到突破一“点”,兼顾全部。1.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 可以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2.分析作品的艺术形象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①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②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③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④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⑤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⑥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⑦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4.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①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②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③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④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⑤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⑥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5.鉴赏作品的语言特色①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质朴等;②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明、含蓄、深沉等;③分析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三)“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观点鲜明,视角新颖文学短评,就是要“评” ——要评论,要论述,要讲道理。写文学短评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然后就原作内容进行复述或引用,应做到文辞相契,采用“述评结合”的方法,阐释自己的看法。写作时,首先要根据命题者的要求确定评论重点,有明确的评价。评论、说理是短评的重头戏。要写好短评的评论、说理部分,除了注意议论文的三要素和运用各种逻辑推理之外,关键是要有新的评论角度,评价视角要新颖。要提出独到的见解,写出独到的认识,表达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如:评《登高》“无边落木”一联,可解读出“杜甫绵长的心思如江水流动无法停止”的蕴意;也可解读出“落叶归根,长江东去”,诗人在寻找归处,由景及人,表达了无尽的哀愁。(四)“慧眼识得东风面,文内文外总是春” ----安排结构,注重写法文学短评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短评的结构要小巧而完整。通常情况下,一般采用“总—分—总”“总—分”“分—总”的结构模式。“总”,就是开头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把这篇文学短评总的内容概述出来。“分”,就是对照作品作深入的分析思考,有的放矢地列出鉴赏评析的要点,对原作品作深入的、有条理的分析。“总”就是结尾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写作文学短评要精叙详议,做到叙、议、评有机结合。“叙”指根据评论中心精练概述、简介、引用作品内容;“议”包括分析和评价;“评”是分析后得到的结论。写文学短评,要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高中生写作文学短评,一般只要求学生对具体的作品进行评论,或评析思想内容的某个方面,或评析艺术技巧上的某一特点,即精心选择论述范围较小的一个方面,集中笔墨,以小见大,深入挖掘。一、确定题目“题者,额也”,文学短评的题目要信息全面,既有篇目,也要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写作角度。完成填空,帮助确定写作角度《声声慢》是一首______的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____。例如:《浅谈中杜甫形象》《浅析中慷慨悲凉诗风的体现》《情景交融写哀愁——浅析中意象选择》《浅析梦境和现实的关系》可以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主标题写观点,副标题写写作角度,这样写既信息全面,又有文采文学短评的写作思路二、开头:1.复述梗概。在全文情节梗概复述中,不露声色地点出要强调之处。2.引出论点:一个判断句,主谓宾。选择一个切入点。三、中间:1.分析法论证为主。论据是作品自身,边摘录边评论。分为二个以上方面2.其它论证方法为辅,如引证法、比喻法、反证法等3.联系实际,引申发挥。内容主要是主题的社会意义。形式有:典型的意义,艺术特点的比较和发展。四、结尾:1.重申照应开头,进一步明确、深化论点。2.发出感慨写作文学短评,大致有“阅读—定题—评论—写作”四个步骤。其中,“阅读”须细,“定题”宜小,“评论”贵透。1.下面四个片段文字均是针对《清平乐·村居》而写的文学短评,你认为存在什么问题?请简要说明。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任务三:短评训练,明确误区片段一: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绿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是满头白发的一对老人,在相互逗乐取笑。大儿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正忙于把鸡笼编好。最令人欢喜的是小儿调皮的神态,横卧在溪头草丛,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片段一:复述内容——无评。只对原词句作简单翻译,没有观点,没有评论。片段二: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时代,国家山河破碎,风雨飘摇。而词人却躲在乡下,和村夫野老打成一片,淡忘了国仇家恨,松懈了斗争意志。描写自然风光的美好,也是在粉饰太平。片段二:曲解作品——错评。词人晚年遭到主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只得在乡村闲居。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洋溢着在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观上反映了词人对黑暗官场的憎恶,也可以说乡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更激起了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爱国热忱。片段三:这首词描写了一家人的形象,夫妻二人都上了年纪,不能劳作了,只能喝点酒,谈谈心。而大儿、中儿十分勤劳,一个在锄豆,一个在编织鸡笼。小儿子还不成事,在溪边玩耍。片段三:蜻蜓点水——浅评。只抓住表面印象,浅表性地进行评论。深入体会,我们就能感受到词中的妙趣——“醉里吴音相媚好”,体现出老年夫妻之间的和谐、温暖、惬意;“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小儿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一个“卧”字,使全词生辉。片段四:这首词有环境描写,“茅檐”“溪上”“青草”,寥寥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了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场安排了广阔的背景。这首词人物形象鲜明,老公公和老婆婆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两个大孩子勤劳而朴实,而小儿子却天真可爱。这首词语言简洁,没有浓墨重彩,只是用白描手法,写农村某人家的环境和一家老小五口人的生活画面。这首词还表达了词人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审美观点。片段四:面面俱到——散评。文学短评在很短的篇幅中,不可能涉及很多头绪,只能集中于某一个侧面。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能泛泛而谈。可以就词中的某一方面,精雕细琢。浅析《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音乐本是无形之物,很难用语言文字直接描写。因为它那飘忽即逝的音响、旋律,是很不容易被捕捉和表现的。曲中所含的“幽愁暗恨”更是十分抽象、难以言传的。诗人白居易平日深厚的音乐修养和驾驭语言艺术的功力,使他笔下生花,成功地写出了琵琶演奏的精彩片段。在白居易笔下,那复杂多变的琵琶声,被描绘得层次丰富、音色分明。诗人描绘音乐的手法有:任务四:佳作赏读一是多方设喻,以表现琵琶曲中复杂、细微的音响变化。诗人用许多形象、新鲜、贴切的比喻来描写极难用语言摹写的美妙乐声,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和具体的印象。如诗人以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听到的声音作比,以骤降的“急雨”比喻粗弦的繁音促节;以小女儿般的轻柔“私语”比喻细弦细碎绵密的声调;以大珠小珠洒落玉盘比喻乐声的高低音调;以“花底”的“莺语”、“冰下”的“泉流”比喻乐声流动的婉转与幽咽若凝;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比喻乐声暂时休止后又骤然响起;以“裂帛”声比喻四弦齐拨时乐声的清脆短促、响亮非凡。诗人在妙喻联翩中赋予抽象的音乐以有声有色、具体可感的形象,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些形象贴切的比喻,把美妙的旋律、变化的节奏表现得淋漓尽致。二是以声传情,声情交融。诗人把音乐与演奏者的身世之悲、听者(诗人)的主观感受结合在一起来写,大大加深了读者对乐曲内容及乐曲内在情韵的体验。如果说琵琶女在校音定调时已流露出情感,那么,随着正式弹奏的开始,她流露出的情感渐趋明朗。在对千变万化的曲调旋律的描写中,诗人仍然意在表现人物的感情。整个演奏过程,或低回掩抑,如泣如诉;或圆润流美,莺歌玉转;或高亢明快,铁骑交锋,无不生动地传达出演奏者内心深处浪涛般起伏不平的感情,交织着她对人生诸般滋味的深切感受。不仅如此,音乐又将诗人的遭遇与琵琶女的遭遇联系起来,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琵琶女身世飘零的命运,白居易政治上遭受打击、贬谪天涯的不幸,都不是偶然的。由于命运的相似,两个萍水相逢的人才可能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鸣中,一个重弹,一个重听。诗末六句更是写出了悲凄的乐曲,声声扣人心弦,满座皆泣,尤以诗人最是心潮澎湃,以至泪湿青衫。声声乐曲、滴滴泪水,将两位艺术家对人生、社会的一腔激愤不平尽情地宣泄,长诗就在这浓重的感伤气氛中被推向高潮,戛然收束。亮点一:精心选点,以小见大。千古绝唱《琵琶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无论是其细密的结构、清晰的层次,还是曲折动人的情节,无不为后人所称道。本文着重选取了音乐描写这一方面,足以体现诗人选点的精心独到。《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主要集中在第二段,是诗歌中的浓重一笔。“在白居易笔下,那复杂多变的琵琶声,被描绘得层次丰富、音色分明。”评论者通过这个小“点”充分展现了《琵琶行》中音乐描写各个层面的艺术魅力。亮点评析亮点二:切口虽小,挖掘颇深。白居易以凄美的文字叙述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表达了对琵琶女的同情以及对黑暗社会的愤慨。琵琶女的弹奏只是诗歌的一个情节,评论者却以此为切口,集中笔墨,深入挖掘。本文通过对《琵琶行》中音乐部分的剖析、评论,深挖了音乐描写对抒发情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颇具文学短评的深刻性。亮点三:论据充分,评论深刻。本文在对《琵琶行》中音乐描写的评论时,从诗歌中选取了大量的诗句作为观点的论据,如诗中大量形象贴切的比喻,做到了立足文本,论据充分。作者在对音乐描写部分进行解读评论的同时,还将其与诗歌的思想情感、故事情节等方面结合起来,深刻地揭示了文本的社会价值和思想意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那我们就按单元学习任务要求,任选一首诗词,就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在课后多读多思,多写多改。题目参考:任务五:写作训练①从《短歌行》看曹操的人才意识②以质朴的语言书写淳朴的田园——《归园田居》的语言特点③奇幻梦境——谈《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想象④一联中含有八意——谈《登高》情感的丰富性⑤化抽象为具体——《琵琶行》音乐描写的技巧⑥《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对比手法⑦言简而意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艺术⑧谈《声声慢》中叠词运用的艺术效果感谢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