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数据库设计过程及其各阶段上的设计描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数据库设计过程包括几个主要阶段 简述数据库设计过程及其各阶段上的设计描述

简述数据库设计过程及其各阶段上的设计描述

2024-06-30 12: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多,各行各业都需要使用到数据库。在数据库的应用中,数据库的设计尤为重要。一个好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数据的管理效率和数据的利用效率。该文将就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及其各阶段上的设计描述进行分析。

一、数据库设计的过程

数据库设计是在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将概念设计转化为特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模式和物理存储结构的过程。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需求分析:将用户的需求转化为数据库系统的需求,包括数据类型、数据量的大小、应用环境的特点等方面。

2、概念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从数据的角度出发,将数据及数据间的关系抽象化,建立概念模型。

3、逻辑设计:采用逻辑模型描述数据的结构,建立ER模型,利用范式检查数据结构的合理性。

4、物理设计:将逻辑设计转化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物理模型,包括数据如何存储、索引如何设置、数据安全如何控制等方面。

5、实施和维护:包括数据库的安装、测试、数据迁移、数据备份、数据恢复及维护等方面。

二、各阶段上的设计描述

1、需求分析

在需求分析阶段,需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梳理出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安全需求等方面的要求,总体来说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需求分析的目标:根据用户向数据库提出的需求,对系统所需的数据库提出相应的规格要求。

(2)需求分析建议书:需求分析建议书是指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整个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做出建议。

(3)需求分析报告:需求分析报告是对需求分析完成后,对数据库设计进行总述的一个报告。

2、概念设计

在概念设计阶段,需要将用户需求分析和系统分析的结果,转化为可以描述数据及其间的关系的概念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定义数据库的概念基础:包括实体集、属性、关系集、弱实体集、超实体等的定义。

(2)设计概念模型:将实体集和关系集进行关联,建立ER模型图。

(3)检查概念模型:通过验证数据模型是否达到第三范式,是否符合实际应用的特性,以及数据库有无错误等方面进行检查。

3、逻辑设计

在逻辑设计阶段,需要根据概念模型所得到的ER图,通过转化成关系模式,进一步规范化,使其符合规范化的基本要求,具有合理性、一致性等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实体关系模式:通过概念模型的转换,建立基本的实体关系模式。

(2)定义数据模式:对数据库的属性进行分类。

(3)检查数据模式:通过检查第三范式或BCNF检查数据模型的正确性。

4、物理设计

在物理设计阶段,针对逻辑设计所得到的模型,根据数据库的技术特点和数据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把数据库设计转为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所能支持的模式,以期能充分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存储结构:确定索引、数据块大小、数据块组织方式等存储方式。

(2)确定表结构:对于每个表,确定其属性、数据类型、审计列、外键等结构。

(3)建立视图:建立数据视图,通过建立视图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

5、实施和维护

在实施和维护阶段,需要通过安装、测试、数据迁移、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等工作来实现数据库的可靠运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库的安装:根据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安装。

(2)数据的迁移:将现有的数据迁移到新的系统中,如Excel、文本文件、Access等数据。

(3)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库需要进行定期的数据备份,以备不时之需。

(4)查询分析:对数据库查询进行分析优化,提高查询效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