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基础语法(7)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数学中的拉面问题 Python基础语法(7)

Python基础语法(7)

2024-07-14 12: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函数是什么

Python中的函数与数学中的函数不同,它不再只是公式,而是实实在在有着自己特定功能的代码。其实在潜移默化中我们已经有所接触了。

比如print()函数,range()函数,type()函数等。

函数各式各样,或简单或复杂,但其本质却好是相通的:给函数一些数据,函数进行处理,输出你想要的东西。

函数名后面的括号里放参数,参数即要处理的数据。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组织好的、可以重复使用的、用来实现单一功能的代码。

定义和调用函数 定义函数:

语法如下:

def 函数名(参数1,参数2,...,参数n): 函数体 return 语句

第1行:

def的意思是定义(define),「函数名」需自己取,再是一个括号和冒号,括号里面的是参数,参数名也是自己取,最后是一个冒号。

第2行:

def下一行缩进的代码是函数要实现的功能,也叫「函数体」。

第3行:

return 语句。函数内部一旦遇到return语句,就会停止执行并返回结果。没有return语句的函数,Python也会在末尾隐性地加上return None,即返回None值(return None可以简写为return)。所以你会看到很多例子是省略return语句的。

注意事项:

函数名的选取要体现函数功能,一般用小写字母和单下划线、数字等组合;根据函数功能,括号可能含有多个参数,也可不带参数,命名规则与函数名相同;函数后面的冒号不能丢函数体的缩进不能丢

定义函数是将函数的内部功能封装起来,等待被调用。

调用函数:

在Python里,调用就是输入函数名和参数对应的值。

例子:

# 定义3个函数 def express(): print('我爱你') def express1(name): print('我爱你'+ name) def express2(name,person): print('我爱你'+name) print('我爱你'+person) # 分别调用3个函数 express() express1('中国') express2('中国','中国人民')

调用函数最关键的是得清楚函数参数的个数,还有参数的赋值,即参数的传递。

为了便于理解函数的基本语法,举的例子很简单。其实大部分函数都很复杂,但我们只需明白函数能实现什么功能,懂的如何去给函数传递参数,会正确运用函数解决问题即可。

函数的重要概念 参数类型

主要的参数类型有:位置参数、默认参数和不定长参数。

举例说明:

假设你开了个饭馆,顾客可任意点菜。但因人手不足,所以只能为每个人提供一份开胃菜和一份主食。如果写成函数的形式,这个函数就会有两个参数。

def menu(appetizer,course): print('开胃菜:'+ appetizer) print('主食:'+ course) menu('果仁菠菜','兰州拉面')

这里的'果仁菠菜'和'兰州拉面'是对应参数appetizer和course的位置顺序传递的,所以被叫作「位置参数」 ,这也是最常见的参数类型。

如果用等号指定赋值,就可不用理会参数位置,如:

menu(course='牛肉拉面',appetizer='话梅花生')

接下来是「默认参数」,还用上述例子。

假如食堂为每位来客提供一道免费甜品冰淇淋,那么例子如下:

def menu(appetizer,course,dessert='冰淇淋'): print('开胃菜:'+ appetizer) print('主食:'+ course) print('甜品:'+ dessert) menu('果仁菠菜','兰州拉面')

因为已经默认把'冰淇淋'传递给dessert,调用时无需再传递一遍。

如果一个参数的值是相对固定的,那么设置默认参数就免去了每次都要传递的麻烦。

但默认参数并不意味着不能改变,如下:

def menu(appetizer,course,dessert='冰淇淋'): print('开胃菜:'+ appetizer) print('主食:'+ course) print('甜品:'+ dessert) menu('果仁菠菜','兰州拉面') menu('果仁菠菜','兰州拉面','山楂羹')

前两个参数已有对应的值传递,Python会自动将'山楂羹'传递给参数dessert。

下面是「不定长参数」,即不确定传递参数的数量。继续上述例子。

饭店晚上开始卖烧烤,每个人点串的数量不等,举例如下:

def menu(*barbeque): print(barbeque) menu('烤肉串','烤韭菜','烤鳕鱼')

输出结果为:('烤肉串', '烤韭菜', '烤鳕鱼'),这种数据类型叫做元组(tuple)。

元组的写法是 把数据放在小括号()中,它的用法和列表用法类似,主要区别在于列表中的元素可以随时修改,但元组中的元素不可更改。

我们也可以先生成一个元组,再传入参数。上述代码等价于:

order = ('烤肉串','烤韭菜','烤鳕鱼') def menu(*barbeque): print(barbeque) menu(*order)

和列表一样,元组是可迭代对象,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用for循环来遍历它,这时候的代码就可以写成:

def menu(appetizer,course,*barbeque,dessert='冰淇淋'): print('开胃菜:'+ appetizer) print('主食:'+ course) print('甜品:'+ dessert) for i in barbeque: print('烧烤:' + i) menu('果仁菠菜','兰州拉面','烤肉串','烤韭菜','烤鳕鱼')

注意:此时默认参数要放在不定长参数的后面,即dessert=’冰淇淋'要放在*barbeque后面,否则传递的值会对应不上。

还有如下情况,默认参数被指定赋值时,位置能够呼应即可:

def menu(appetizer,course,dessert='冰淇淋',*barbeque): print('开胃菜:'+ appetizer) print('主食:'+ course) print('甜品:'+ dessert) for i in barbeque: print('烧烤:' + i) menu('果仁菠菜','兰州拉面','山楂羹','烤肉串','烤韭菜','烤鳕鱼') return语句

前面我们提到,return是返回值,当你输入参数给函数,函数就会返回一个值给你。每个函数都会有返回值。

就像len(), type()函数一样,会返回一个值,然后,我们可以调用这个值,比如用print()函数打印出来。

但print()函数本身比较特殊,它在屏幕上显示完相关的文本内容就完活儿了,并不会返回一个值。所以,它返回的是空值(None)。

在自定义函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return语句规定该函数要返回什么值给我们。

带return语句的函数是这样的:

def learn(grade): if grade < 60: return '学渣万岁!' elif 60 < grade < 90: return '随遇而安!' else: return '学霸!' print(learn(50))

函数是可以互相嵌套的,在此例子中,learn()函数就嵌套在了print()函数里。

可能你会觉得在这个例子中,直接用print不就行了吗,为啥还要用return呢?还有,我们前面讲了那么多函数,好像都是省略了return的啊。

其实是因为在这些例题中,我们的函数功能都是第一时间把参数打印出来。而在很多时候,当多个函数之间相互配合时,我们并不需要第一时间就将结果打印出来,而是需要将某个返回值先放着,等到需要的时候再做进一步的处理。

下面来看个例子:

要求:

一、分别定义两个函数,参数为人名,分别返回字符串'XXX的脸蛋'和'XXX的身材';

二、将上述两个函数的返回值拼接在一起之后,再打印出来。

 

def face(name): return name + '的脸蛋' def body(name): return name + '的身材' print('我的女朋友:' + face('刘亦菲') + '+' + body('林志玲') )

这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在类似这种多个函数相互配合的代码中,我们就会非常需要return语句,来帮我们先保留某个函数的返回值,等要用到的时候再调出来用。

 

但是这样的代码还有个问题,当我想多次调用函数的时候,就需要先复制print那行代码,再分别修改两个函数里的参数。这样的操作既不简洁,也不优雅。就像这样:

def face(name): return name + '的脸蛋' def body(name): return name + '的身材' print('我的女朋友:' + face('刘亦菲') + '+' + body('林志玲') ) #要再次调用就要复制一遍,然后改参数 print('我的女朋友:' + face('新垣结衣') +' + ' + body('林志玲'))

所以更常见的做法是:再定义一个主函数main(),参数调用前两个函数的返回值。

def face(name): return name + '的脸蛋' def body(name): return name + '的身材' def main(dream_face,dream_body): return '我的女朋友:' + face(dream_face) + ' + ' + body(dream_body) print(main('李若彤','林志玲')) print(main('新垣结衣','林志玲'))

main()函数内部分别调用了face()和body()函数,参数dream_face和dream_body传递给了face()和body()函数的参数name,得到返回值,并打印。

So, 需要多次调用函数时,可以再定义一个主函数main(), 调用非主函数的返回值。

接下来要讲的是return的一个特别的用法,我们看到前面所有的return语句,都是返回1个值,如果要返回多个值,我们该怎么办呢?

def friend(name1,name2): face = name1 + '的脸蛋' body = name2 + '的身材' return face, body a = friend('刘若菲','林志玲') print('我的女朋友:'+ a[0] + '+' + a[1])

为什么要这样写,最后一行代码是啥意思?怎么看上去像是列表?

 

我们先来看看,一次性返回的两个值,是什么数据类型。

def friend(name1,name2): face = name1 + '的脸蛋' body = name2 + '的身材' return face, body a = friend('刘若菲','林志玲') print(a)

终端运行后,得到的是('刘若菲的脸蛋', '林志玲的身材')这样一个元组。

而元组与列表其实都是数据的“序列”,元组取某个位置的值的操作,与列表是一模一样,即tuple[]。

So, 我们知道了Python的函数返回值可以是多个,多个返回值的数据类型是元组(tuple)。

最后需要再强调的是,没有return语句的函数会默认返回None值。

def hi(): a = 'I am a girl.' print(hi()) def hi(): a = 'I am a girl.' return a print(hi())

第一个函数因为没有return语句,返回None值,所以打印出None。

此外,return还有一个“副作用”:一旦函数内部遇到return语句,就会停止执行并返回结果。

举例:

def fun(): return 'I am coding.' return 'I am not coding.' print(fun())

函数内部遇到第一个return就会返回,所以只会打印出'I am coding'。

变量作用域

当我们定义一个函数的时候,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理解函数中变量的作用域。

 

在一个函数内定义的变量仅能在函数内部使用(局部作用域),它们被称作「局部变量」。在所有函数之外赋值的变量,可以在程序的任何位置使用(全局作用域),它们叫「全局变量」。

 

举例如下:

x = 0 # 全局变量x def num(): x = 1 # 局部变量x print(x) # 打印局部变量x num() # 打印全局变量x print(x)

虽然变量的名字相同(都是x),但因为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处在不同的“作用域”下,所以都能打印出相应的结果。为了让程序更易读以及避免可能会出现的麻烦,建议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不要取相同的名字,以免混淆。

简单一句:当变量处于被定义的函数内时,就是局部变量,只能在这个函数内被访问;当变量处于被定义的函数外时,就是全局变量,可以在程序中的任何位置被访问。

如果你非要将局部变量变成全局变量,就像把私人房间的东西挪到公共区域,可不可以呢?

答案是:可以!只不过要用到一种语句——global语句,举例如下:

def dog(): global quantity #global语句将变量quantity声明为全局变量 quantity = 20 dog() print(quantity)

这就是就把局部变量声明为全局变量的方法。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