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亘在文明交融中的莫高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敦煌壁画风格演变历程 横亘在文明交融中的莫高窟

横亘在文明交融中的莫高窟

2024-07-14 11: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千年连续不断绘就的、数量巨大的莫高窟佛教壁画,是一部反映佛教及佛教思想和信仰演变发展历程的、形象的佛教史

敦煌壁画的内容主要有七类:一、尊像画,包括释迦牟尼佛、弥勒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弟子、天王、罗汉等等。二、佛教故事画,包括表现释迦牟尼生平的“佛传”故事画;讲述释迦牟尼佛前世为菩萨时,为教化众生而忍辱、施舍、牺牲的“本生”故事;讲述释迦牟尼成佛后说法、教化的“因缘故事”。三、佛教史迹故事,描绘佛教发展历史上的一些历史或传说故事。四、传统神怪画,主要描绘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怪形象,如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风神、雷神、电神、雨神等。五、经变画,表现一部佛经的主题思想及其主要内容的大幅绘画。六、供养人画像,是洞窟内绘画出资建窟造像的供养者形象。七、装饰图案画,用于装饰洞窟建筑、佛龛、彩塑和分隔不同壁画的图案。千年连续不断绘就的、数量巨大的莫高窟佛教壁画,是一部反映佛教及佛教思想和信仰演变发展历程的、形象的佛教史。

敦煌壁画在表现佛教内容的同时,还表现了各时代无限丰富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如农业(如耕种、收获等)、手工业(如酿酒、打铁、制陶等)、商业(如商旅来往、商店买卖)、军事(如战争、演兵、军事装备)、艺术(如音乐、舞蹈、建筑、雕塑、绘画)、学校、寺庙、百戏体育(如杂技、游泳、相扑、射箭、赛马)、衣冠服饰、民俗风情、婚丧嫁娶等等,堪称中古社会的形象历史,墙壁上的博物馆。

敦煌莫高窟以汉地文化为基础,以丝绸之路为纽带,以开放的姿态,广泛地吸纳了多种文化,见证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有表现中原儒家忠孝思想和神仙信仰的壁画;有传自希腊的日神、月神以及古希腊的建筑形象。从艺术风格来说,有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风格、北印度的犍陀罗风格、印度本土的马图拉风格、笈多王朝风格以及波罗王朝风格。从壁画的人物、装饰、服装、器具等方面,又可以考察古代波斯文化、古龟兹文化的影响。隋唐时期,印度佛教和佛教艺术开始走向衰落,而以敦煌为代表的中国佛教艺术在接受外来佛教艺术之后,以中国传统思想和艺术手法对佛教艺术加以改造和创新,使中国佛教艺术发展到了顶峰,成为佛教艺术的一个中心,并从中国向周边传播,影响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等东亚各地。日本六到八世纪的佛教建筑、雕塑、壁画艺术,可以从敦煌艺术中找到相似的例证,表明其源流关系。

藏经洞文物的出土震惊了世界,引起世界对敦煌莫高窟的广泛关注。以藏经洞出土文物和敦煌石窟艺术为研究对象的“敦煌学”在全世界兴起。

中国传世的绘画作品大多是五代宋以后的,唐代和唐以前的作品十分罕见,而从六朝到唐代正是中国绘画艺术走向辉煌的重要阶段,敦煌壁画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中国早期绘画的丰富资料。六朝以来绘画界推崇的顾、陆、张、吴四大家的绘画风格,都可以从敦煌壁画中找到其踪迹。敦煌北魏西魏时代壁画中“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特色,正是顾恺之、陆探微一派的风格。敦煌北周时代,出现了明显带有“凹凸法”晕染、人物面部较短、体形健壮的绘画,正是张僧繇一派“面短而艳”的风格。唐代前期壁画中大量的人物画衣服飘举,笔法豪放,正是吴道子一派的“吴带当风”的特色。

敦煌唐代壁画的青绿山水画,为我们了解李思训一派山水画的原貌提供了真实的依据。盛唐以后的壁画中,还可以看到周昉一派的仕女画风。总之敦煌壁画代表了中国四至十四世纪中国美术史的重要方面。六朝到唐代佛教盛行,佛教寺院成为上自达官贵人、下至庶民百姓接触文化艺术的主要场所,中国画家们最重要的作品都画在寺院壁画中。在长安、洛阳等地的隋唐寺院湮没不再的今天,敦煌隋唐壁画就成了我们认识那个时代绘画的珍贵资料。

1900年,在莫高窟第16窟甬道北侧发现了复壁中的藏经洞(第17窟),出土了5万多件古代文书和艺术品,这些文物,涉及到公元四至十一世纪初宗教、历史、地理、经济、文学、语言文字、民族、民俗、科技等等领域。藏经洞文物的出土,震惊了世界,引起世界对敦煌莫高窟的广泛关注。以藏经洞出土文物和敦煌石窟艺术为研究对象的“敦煌学”在全世界兴起,在二十世纪的国际人文科学领域大放异彩。

来源:光明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