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设计范例(八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教案里的教学目标范文怎么写 教学过程设计范例(八篇)

教学过程设计范例(八篇)

2024-06-25 15: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教学设计范例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内容分析     “信息及其特征”是浙江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1.1节内容,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第一节课,好的开始会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教学地位十分重要。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信息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教材叙述性内容较多,对学生没有操作技能方面的要求,因此教师讲解分析理论的同时,做到不枯燥空洞,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应该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学生学习形式的丰富,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一学生的逻辑思维趋于严密,在初中已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但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对新课程的要求、学习方法比较陌生。因此,在本课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分析、讨论归纳、合作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理解信息的重要性及特征,逐步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的重要性;     2.理解信息的定义;     3.能够结合具体例子,描述信息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提问,培养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发现并准确把握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     2.通过引导探究,启发学在学习中生勤于思考和乐于探索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信息的广泛存在及重要价值,激发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的特征 【教学难点】信息定义的理解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媒体播放,循序渐进;     3.师生问答,积极互动;     4.启发探究,突破难点;     5.分组协作,学习重点;     6.讨论交流,拓展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4分钟)     教师活动:用屏幕广播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提示物品:笔记本电脑、钢枪、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火石、钢刀。请同学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分别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让部分学生在教师分析完答案后重新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教师再进一步提示,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充分讨论、教师引导点评,水到渠成地理解了物质、能源、信息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2.媒体播放,循序渐进;(3分钟)     教师活动:信息作为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之一,在社会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科技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播放一段信息对人类社会重要性及广泛应用的视频:没有气候变化的信息,农业生产搞不好;没有海洋中鱼类的汛情信息,再好的捕鱼船也捕不到鱼;缺乏勘探得到的矿产信息,最先进的采矿设备也无从施展;可以说,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信息。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体验信息在人类社会的广泛存在,并发挥着重大作用。     设计意图:经过第一环节的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对于物质跟能量学生能理解,但是对于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学生不是很关注。所以,教师要延续学生高涨的热情,承上启下,循序渐进,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     3.师生问答,积极互动;(6分钟)     教师活动:信息遍布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信息,我们生活在一个千变万化的信息世界里。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你们在生活中都通过什么方式、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学生活动:积极回答教师提问:从广播中获得即将在沈阳进行火炬传递的信息、从学校的宣传栏中获得学校发展的信息、从对话中获得同学爱好的信息……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积极思考问题。     4.启发探究,突破难点;(5分钟)     教师活动:通过同学们的回答,能感觉到大家时时处处都会接触信息、都能用到信息,但究竟什么是信息呢?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教材、通过上网搜索、通过小组讨论,来把你们认为的信息的定义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学生活动:以阅读教材、上网搜索、小组讨论等方式获取信息的定义,经过总结后回答。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回答,明确目前信息的定义是人们从不同角度界定的,目前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我们可以理解信息的定义: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是接受者预先不知道的消息。古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认识,说明人类长期以来就不断地通过感官摄取信息、通过头脑处理信息,并根据积累的信息认识和改造世界。信息是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领、学生多种学习方式的探究、教师的总结归纳,攻破本节课理解信息定义的难点,     5.分组协作,学习重点;(15分钟)     教师活动:将学生分成10组,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学习教材“信息的特征”,要求选择信息特征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做到明确该特征的含义、并能以实例说明该特征,对于有能力的组完成基本任务后,也可以自主学习信息特征的其他方面。     学生活动:分组协作,讨论交流,把学习的结果进行整理,等待汇报。     教师活动:待同学讨论基本结束,选取部分小组成员代表汇报学习成果,汇报完毕后,其它研究相同特征的同学可以补充、可以评价、也可以驳斥。教师掌控全局,适时作指导评价。     教师活动:对信息的五方面特征进行总结,特别是学生总结内容欠缺的部分,说明是学生理解薄弱的部分,更要详细说明。并补充一些实例,让学生分析体现了信息的哪方面特征。比如:一条精彩的祝福短信,从一部手机中传送到成千上百部手机上;我们通过阅读司马迁的《史记》了解历史;假如5月10日知道了5月12日要发生汶川大地震;中国移动把移动通话的数据信息与地理信息相关联,绘制出了“移动通讯热点地图”,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基站建设计划,用最合理的投资取得了非常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自学、组间互学的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实现了学生的主体自治。学生反馈所学知识,既可即时了解学习结果的正误,又可以让其他同学分享其精髓、弥补其不足,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和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的总结,给学生以统观引领,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学习评价。     6.讨论交流,拓展知识。(5分钟)     教师活动:讲述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那7个字是“中国将出兵朝鲜”。“     请熟悉“孙膑减灶退兵”和“诸葛亮增灶退兵”的同学讲述该故事。     请同学们讨论:以上案例说明信息还具有哪些特征?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得出信息还具有“价值性、真伪性”等特征,并能就这两方面特征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     设计意图:信息的特征并不局限于教材中的几种,要引导学生更有兴趣地探讨和认识信息的其它特征,或者从已了解的信息特征中发现特征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特征背后所蕴含的现实意义。 7.小结(1分钟)     今天,我们共同感受到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信息,共同总结了信息的特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往往就是先机、是财富,要准确把握有价值的信息,作时代的先行者,我们就要学会正确获取信息、高效处理信息、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在本学期以后的课程中,我们将共同走进信息的魅力空间,学习和感受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 板书 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无处不在 二、  信息的特征 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第一课,重要的一点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有着一种迫切的向往,做到这点应该是这堂课成功的一半。本人认为这堂课的特点有:一、运用创设情境和播放媒体教学手法,自然的将学生带入魅力无穷的信息世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学过程中能启发学生多方式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丰富了课程内涵,体现了新课改精神;三、采用分组讨论、学生自治的方式,给学生更多的个体反馈机会,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协作性。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和气氛中,学习抽象的知识,但做到“欢乐课堂”,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 …… 余下全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