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学口语特点及实施策略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教师教育口语的特点 幼儿教师教学口语特点及实施策略分析

幼儿教师教学口语特点及实施策略分析

2024-04-16 01: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胶南中心幼儿园 李臣香

幼儿教育中教师口语教学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体,是重要的教学环节。针对教学中幼儿在思想、行为和语言中不合理的地方,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口语特点,在教学中采取合理教学措施,实现对幼儿的全面教育,充分发挥幼儿教师教学口语的重要作用。

一、口语规范化,创设良好语境

幼儿主要的学习方法是对外界的模仿,幼儿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幼儿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严格遵守语言规范特征,注重对普通话的语音规范和用词规范。

首先,教师要注意使用标准普通话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与幼儿交流时尽可能使用普通话,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有部分幼儿由爷爷奶奶抚育,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对幼儿掌握、使用普通话交流有消极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矫正与培养,为幼儿循序渐进学习规范普通话,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例如在语言交流中,北方部分地区前后鼻音不分,南方部分城市“n”“l”不分。教师在教学口语中要重点注意这些问题,为幼儿做好示范,帮助幼儿矫正发音问题。

其次,因为幼儿对世界的认知有限,学习能力较弱,为了能够让幼儿更好地掌握语言规范,教师在教学中保证语言规范的同时还要保持语速适中。尤其是一些故事性教学,教师通过适中的语速、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来吸引幼儿的注意。这样幼儿才能听清楚教师言语的内容,对所讲述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幼儿教师教学口语规范化,在潜移默化中给幼儿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并逐渐培养他们正确、规范地使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情感,为未来的生活、学习、工作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二、口语形象化,直观认识事物

教师为了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语言规范,教学口语仅仅严格遵守规范性原则,很容易因为语言生硬导致幼儿理解上出现问题。因此,为了能够让幼儿准确理解教师教学口语传达的内容,还要强调教师口语的形象化特征。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在课前收集大量的图片、视频。课堂上,教师通过演示图片、视频向幼儿详细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形象。尤其在学习认识一些动物、植物类事物时,教师如果能够详细地向幼儿描述它们的特征,幼儿则更容易理解新的事物。

其次,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尤其是拟人),用更贴近幼儿生活和认知水平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例如在认识小动物时,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向幼儿呈现猫、狗、小白兔、鱼、小鸟等多个形象。

师:宝贝们,你们有哪些好朋友呢?可以给老师介绍一下自己的好朋友吗?

幼儿的回答五花八门:小猪佩奇、米老鼠……

师:那宝贝们想认识老师的好朋友吗?老师的这几个好朋友都有自己特有的超能力哦。

听到超能力这一描述,幼儿就会对接下来的动物描述产生兴趣。

幼:想认识,老师快讲讲他们的超能力吧。

师:那宝贝们可要认真听了。老师的这位好朋友看起来毛茸茸的,缩起来像个圆滚滚的雪球,它的两只耳朵特别长,有的时候向两边摆着,有的时候会直直的竖起来,最神奇的还要数它的嘴巴,吃起东西来三瓣嘴一动一动的,两颗红宝石似的眼睛还不停地看着周围,生怕有人来抢它的食物呢,又短又圆的尾巴像一颗软乎乎的棉花糖。老师的这个好朋友最神奇的地方是它前腿短,后腿长,蹦蹦跳跳跑得特别快。

在描述的同时,教师将已经准备好的影像资料呈现出来。幼儿听到这些特征描述,结合图片,就可以很轻易地猜出老师的好朋友是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应用同样的方式,幼儿在教师形象的描述下,结合图片视频对动物的认识更加直观,记忆也更加深刻。教师选择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词语、句子,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让幼儿在已知基础上学习更多的知识。

三、口语趣味性,激发幼儿兴趣

幼儿在学习中很难集中注意力,因此在幼儿教学中,教师教学需要用灵活的口语技巧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学口语要挖掘与发展趣味性内容,以此激发幼儿的兴趣。而教师要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在教学中以幼儿的视角切入,站在幼儿的角度和他们对话。

首先,幼儿教学口语要表现出强烈的趣味性,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为教学内容赋予生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幼儿一起成长,趣味性的教学口语要成为幼儿教学中的常用语言和的基本语言。

其次,教师还要保证教学形式也具备趣味性。教师通过抑扬顿挫、情感丰富的语言变化以及多样的神态激发幼儿的趣味。幼儿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开展,在游戏结束后很多幼儿还沉浸在游戏中,教师如果因为维持纪律严厉呵斥,不仅会对幼儿情感造成伤害,即使幼儿听到教师的呵斥回到座位也很难集中注意力。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注意幼儿教学口语的趣味性,用幼儿更易于接受的方式来表达。

仍旧以上文认识动物为例,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能明确区分猫、狗、小白兔、鱼、小鸟等动物,教师拿出准备的面具让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游戏结束后,幼儿还沉浸在其中,教师就可以说:“今天小猫、小狗、小白兔、小鱼、小鸟和大家玩了好久的游戏,现在觉得很累了,而且他们的妈妈刚才告诉老师他们的吃饭时间到了,你们要是不让他们回去休息,赶紧吃饭补充能量,下次他们就没有力气和你们一起玩游戏了。”

四、口语情感化,激发幼儿共感

幼儿的教学不仅要帮助他们提高认知,还要培养他们美好的品德。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口语的情感变化,只有教师明确幼儿教学口语中包含的情感对幼儿的重要性,才能在其中倾注满腔热情,使教学口语充满生命力,与幼儿产生强烈的共感。

例如教师在向幼儿讲述《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时,可以让班上的小朋友扮演孔融与哥哥两个角色,在教师为大家讲故事的同时做出反应——教师的语言要尽可能的夸张,幼儿就能根据教师的变化做出不同的反应。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会让幼儿知道礼让和尊敬他人的美好品德。但是如果不及时引导,幼儿并不能将教师充满情感的教学口语转化为实际行动,这就需要教师扩展教学内容,将教学延伸到课堂以外。在课后分发水果的环节,教师可以做这样的安排,分发到最后两人,但是只剩一颗橘子,教师在这时候就问幼儿:“怎么办呢?老师准备的橘子只剩一个了,但是还有两位小宝贝没有分到橘子。”这个时候,受到课上《孔融让梨》故事的启发,就可能会出现两个小朋友互相谦让的局面。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说:“看来宝贝们已经向孔融哥哥学习了谦让的优秀品质,我们都要向他俩学习,互相谦让,一直做最好的朋友。”在教师富有情感的言语下,幼儿与故事中的孔融产生强烈的共感,并学到其美好的品质。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幼儿教学口语对幼儿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在教学中幼儿教师教学口语遵循其规范性、形象性、趣味性以及情感性原则,通过标准的语音,刻画惟妙惟肖的形象,构建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充满趣味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教师在教学口语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学习语言规范、规则,使幼儿用充满求知欲的视角来认识世界。

猜你喜欢 普通话幼儿教师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甘肃教育(2020年24期)2020-04-13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学苑创造·A版(2018年9期)2018-10-2217时代英语·高三(2014年5期)2014-08-26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高中生·职教与就业(2013年11期)2013-12-09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2019年5期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的其它文章以沙水区为例:提升教师观察能力的实践研究分享进程中的苦恼与对策幼儿园节日课程中亲子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儿童文学:引领孩子感知生活谈如何在户外游戏中有效解决“小冲突”有效组织科艺活动 促进幼儿思维成长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