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有多长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教师岗位续聘主要表现 一米有多长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一米有多长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2023-08-04 02: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推荐第1篇:一米有多长

《一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米的实际意义。 2.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

三、课时安排 2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的生活经验,在观察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二)教学难点

明确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师:回顾我们学习过的长度单位—厘米。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你能用手指比划给你的同桌或者找一个你觉得你身边的东西出示给你的同桌看告诉他你觉得这个东西大概是几厘米?同桌之间试一试,待会儿请你来说一说。

预设:建议学生把自己认为的一厘米和指甲盖比一比,或者用指甲盖去验证他估计的东西的长度。

小结:看来大家对一厘米的概念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情境引入

秋天可是个旅游出行的好时候。所以呢?长颈鹿大哥带着它的小乌龟弟弟也要到游乐园去玩,我们看看他们遇到什么情况了。 (PPT出示情境图)

师: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地往里面跑,可是长颈鹿却被保安给拦在了门口,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因为游乐园要求“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那么1米是多长呢?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认识米。

①出示米尺: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1米。那1米大约有多长呢?你们伸开双臂,我来给大家量一量。

②猜一猜:同学们,你能猜一猜一米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吗? 师将米尺竖放,让学生估计,引导学生认识1米的长度。

③比一比:再和米尺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测,看一看1米究竟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

④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

①认识1米=100厘米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想一想:一米到底有多长呢?观察一下你们手里的米尺,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们的收获四人一小组说一说。

生:1米有100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 ②感受1米=100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你说的非常清楚,100个1厘米连接起来就是1米。 3.量一量

A量一量我们的教室有多长?量一量黑板有多长?门有多长? B教师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学生四人一组 师:在测量之前要注意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测量? 生:(1) 米尺要水平放置

(2)教室或黑板的一端要对准米尺的“0”刻度线 (3)教室或黑板的另一端对到尺子的刻度线那就是它的长度。 (4)量一米打个记号。

(5)一直量到教室后如果不是整米数,就是几米几厘米。 (6)尺子多余的部分不能算进去。 C、汇报量的结果。 D、认识米的作用: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1厘米长的小棒,准备用这些小棒测量教室的长度,你有什么想法吗?

(2)生:小棒太短,测量起来太麻烦。

(3)小结: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用到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它就是米。米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经常会遇到它。(板书)

三、巩固练习1.选择合适的单位

铅笔长约17( ) 橡皮长约3( ) 毛巾长约60( ) 旗杆高约8( ) 丝瓜长约35( ) 房子高约3( )

一辆公共汽车长9( ) 图钉的长大约是1( )

课桌高是70( ) 李老师的身高是175( ) 一棵大树高约15( )

2.15厘米+8厘米=( )厘米 16厘米-9厘米=( )厘米 6米-5米=( )米 1米5厘米+1米3厘米=( )米( )厘米

四、总结全课。这节课大家都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2.掌握测量的方法:先量出整米,然后再接着量剩下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应该用厘米表示。

(二)教学难点

1.学会估计物体的长度,并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过程

(一)通过练习,复习旧知

师:现在我们一共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生:米、厘米

师:那一厘米有多长?

生:指甲盖儿那么长(或者用手比划) 师:那一米有多长?

生:窗户、电灯 师:一米和一厘米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 生:1米=100厘米

师:看来大家对1米和1厘米的概念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先做几道题目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 PPT出示练习1.练一练

师:第一个填什么?生:厘米 师追问:为什么不能填米呢? 2.谁猜得对

师:小丽、小刚、小强、小明他们正在围在桌子边争论着?你们猜猜他们在争论什么?

师:这是他们各自的观点,你们觉得谁是对的?

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东西可以是7厘米?什么可以是7米?什么可以是70米?

(二)新知学习,学会估计

师:昨天咱们用米尺测量了咱们的教室有多长,可是有时候啊,我们不能随时随地的拿出米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所以有时候我们要学会估计。

师:那咱们来看看这一张图?估一估,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呢?咱们先估一估小明的? 生:小明100厘米。

师:那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生:门大约有两个小明这么高,门是两米,也就是200厘米。所以小明是100厘米。

师:诶,他说门大约有两个小明这么高?你们同意吗? 师:大家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

师:诶,是的。是一个好方法,他根据门的高度估计出了小明的身高大约是门的一半,所以门是2米,那小明就是1米(板书) 师:那用同样的方法,谁来估计一下机灵狗的身高?

(三)活动学习,测量黑板

师:看来大家都已经学会估计,那咱们来估一估咱们教室黑板有多长呢?

师:先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来估计黑板的长? 生:叙述自己的办法

师:是个不错的办法,那你估计黑板有多长呢?

学生活动:请不同的学生说出他们的估计值并记录在黑板上。 师:昨天我们测量了我们教室的长,还记得咱们量的是多少呢? 师:小朋友们记性真不错,是8米多?8米多是一个估计的值?还是准确的值?

师:不错,是一个估计值。那8米是什么意思?

师:也就是说,咱们用米尺量了8次,刚好有8个一米是吗?而后面多出来的就是不到一米,也就是几厘米?对么?

师:好,那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更精确地来量一量咱们教室的黑板是 (

)米(

)厘米

师:谁先来说说,咱们应该怎么量?

师:那下面,咱们进行小组活动,左边的同学量前面的黑板,右边的同学量后面的黑板?

(四)小组汇报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测量结果的汇报 师:咱们来看一看谁估计的更准确呀?

师:估计是一项重要的本领,需要多多练习我们就能越估约准了呢!

(五)练习巩固

推荐第2篇:一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1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1米的认识》是学生已经认识厘米、会用厘米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重难点是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用米尺较准确的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基于学生已有一定的认识尺子刻度的能力和短距离的测量经验,本节课教学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实际测量中产生需要学习新知,感受米与厘米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会运用新知灵活地创造地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一、运用课件,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认识厘米、会用厘米量,在这个基础上,运用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课题《1米有多长》。通过让学生自己用小棒,看课件以及动手量一量来感受1米有多长,在亲手操作中学习本课的新知识。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在学生遇到问题中自己解决问题而产生求知的动力,激起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除此之外,我还想通过这个设计想向学生们渗透:在今后遇到困难时,没什么好怕的,可以通过学习新知加以解决,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孩子坚忍不拔的精神。

二、精心设计,采用多种途径理解和区分单位:厘米和米 孩子们两天内一下子学了两个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有些孩子容易混淆,其原因是对1米和1厘米的实际长度认识不够,以至于在后面的学习中造用错单位的错误。这了让孩子们充分认识,我先让孩子们用米量:(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4)实物测量,使用正确的长度单位,利用课件做一些相应的练习,巩固新知。

利用课件进行教学,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课后孩子们对米的认识较好,能正确地用长度单位:米并进行有关测量。

推荐第3篇:一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教学要点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有多高吗?

二、自主合作探究:

动物们要一起去游乐园玩,其它小动物都顺利的进入游乐园了,可是小鹿却被挡在了外面,你知道为什么吗?

1、认一认,想一想:

小老鼠摆小棒的活动,带领学生由厘米引出新的单位米。 教师提示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板书课题

2、比一比,说一说 帮助学生体会米的意义

组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米的长度

3、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

组织学生利用已经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行估计,再实际测量。 学生看情境图,思考原因并汇报 学生体会100根小棒就是小米 认识米 1米=100厘米

学生利用米尺来认识1米 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 打开自己的手臂等 学生小组合作

估计后测量比较,体会米

四、归纳反思:

1、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呢? 门高约2() 一拃长约15() 黄瓜长约20()

2、完成54页估一估,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4、布置课后习题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 橡皮长约3() 树高约10() 李老师身高约175()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完成习题 学生汇报收获 板书设计: 1米有多长 1米=100厘米 1m=100cm

《一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后,又要认识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为他们对于一米到底有多长心里完全没有 数。所以,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1米的概念。

教学时,我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你想知道你的身高吗?要知道你的身高,必须要用到什么?从而引出尺子。然后介绍尺子的基本构造,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又为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认识1米,安排了三次活动:第一次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米的长度,体会尺子的长是1米——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第二次让学生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米,学生找出了很多,如:五块瓷砖的长度﹑窗子的宽度、从脚到身子某部位的高度等等,这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我想对学生建立1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比划出1米的长度。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米的长度观念。

在学生的脑海中,1米的概念不是很牢固,让学生硬把1米=100厘米记住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1米=100厘米”的转化中,我请学生拿出卷尺用20厘米长的学生用尺来测量,1米长的卷尺有几个20厘米,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明白1米长的卷尺上有5个20厘米,问5个20厘米想家得多少?20+20+20+20+20=100厘米。学生就明白1米实际长度。

存在不足:

1.米尺、1米长的线应该多准备几份,这样学生就可以常常感受一米的长度,也加深了学生对米的认识。

2.在课堂教学中,在让学生汇报交流这一环节里,当学生表达不出或不清楚时,我不够耐心,急于给学生提示,这样不利于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如果当时我能不急于帮学生下定论,而是请其他同学发表意见,相互补充,将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更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

推荐第4篇:一米有多长的教案

一米有多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感受并体验1米有多长,知道米和厘米的关系,学会米和厘米的简单换算。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1米有多长的过程,感受长度单位的实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长度单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米和厘米的关系,对长度单位的使用作出正确的判断。

难点:正确形成1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内容:

一、复习导入

1.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2.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 2.文具盒有一些纸条,你们能量一量它们的长度吗?

二、新授 1.认识米

导入谈话:看来,大家厘米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老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愿意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A.请你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30厘米的刻度尺) 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A: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B: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

C.厘米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太费劲了,那么量比较长的物体长度有没有更方便的长度单位呢?

【设计意图】利用厘米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太费劲,引入1米,使学生体会学习米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米的兴趣。

2、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黑板有多长,教室有多长,通常用米作单位。之前我们学习到了1厘米有一根食指宽长,一本数学书的厚度长,那一米有多长呢?

师:这是一条1米长的缎带,你们能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出它有多长?(如:文具盒、尺子、数学书等)

师:那你们能用学具盒里面的纸条来测量一下这条缎带有多长呢? 师总结:有10张纸条长,一张纸条有10厘米长,10个10厘米就是100厘米,所以1米=100厘米,1m=100cm

认识米尺,再次体验1米=100厘米:这是一把尺子,它的量程正好是1米,我们把它称为米尺.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所以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为了帮助学生去体会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 组织学生进行了体验活动。由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加深1米=100厘米的印象,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3.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1)实际体验.三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并用贴纸做好标记。

然后找身高不同的学生站在一起进行比较发现身高不同,但1米标记的位置却一样高的。

(2)再次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米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并用贴纸做好标记。

(3)这是三条不同的缎带,请你们说一说哪条是1米。

【设计意图】体现“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的理念,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深刻体会1米的实际意义,并建立1米长度的表象。

三、练一练,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

1、.在对比中学会选择适合的长度单位(填cm还是m呢)

(1)门高约2( ) (2) 一拃长约15( ) (3) 黄瓜长约20( ) (4)橡皮长约3( ) (5) 李老师身高约175( )、(6) 树高约10( ) (7)铅笔长约17( ) (8) 旗杆高约8( ) 【设计意图】通过选择长度单位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同时结合此题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测量什么样的物体时用米作单位比较合适,感受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2、填空:

(1)4米=(

)厘米

(2)600厘米=(

)米 (3)6 厘米+7厘米=(

)厘米

(4)20米-10米=(

)米 (5)9厘米+11厘米=( )厘米

(6)1米-10厘米=( )厘米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些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米=100厘米

1m=1cm

推荐第5篇:“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实际长度,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在实际测量中,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数学活动,发展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教材分析:

《铅笔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建立了1米和1厘米的长度表象,理解1米=100厘米,并且掌握了测量物体的方法。本节课,教材通过测量活动,使学生再认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画一画、说一说、找一找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感知1分米、1毫米有多长,从而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并能应用分米和毫米,根据具体物体选用恰当的单位表达长度;让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换算,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依据上述理念,在教学“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时,整节课的设计我侧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学习活动: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在真实、具体的情景中主动探究。本节课我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变暗示性复习铺垫“迁移”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探究学习。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米、厘米等有关知识以及估计与测量的方法等,让学生在测量铅笔等活动中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萌发积极的探究动机,从而引领学生主动、大胆的探索,体验和分享成功的喜悦。

2、遵循学生认知特点,让学生在亲历操作的活动中进行体验感悟。

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还是必较陌生和抽象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遵循这一特点,我利用学生已有的测量经验,在教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时,以活动为主线,设计了“估一估,量一量”活动,让他们借助猜测和估计的阶梯,再深入的去经历,去体验,去建立新的长度单位的表象,使抽象的单位变具体,从而真切地感受到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建立分米、毫米的长度概念及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学习了数学,在探究和思考中掌握了方法,由于学生亲身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有充分的感知基础,印象深刻。学生在这个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方法,思维水平也不断得到了提升。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思路围绕“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实践应用”的模式进行。设计了丰富的感知活动,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领域中深刻体会1分米和1毫米的实际长度,从而逐步建立毫米和分米的正确概念。教学1分米、1毫米是多长,学生单凭听讲接受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的是通过大量现实和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去感知和体会。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相关的教学活动:

1、分别找、数直尺、米尺上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感知1个单位有多长。

2、寻找教室或生活周围中相关的物体丰富感性认识,如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厚度或长度是1毫米或是1分米。

3、用手势比划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生进行了观察直尺、寻找实物等感知长度的活动,这些感知对象的共同特点是长1分米或长1毫米。用手势比画1分米和1毫米,是建立相关概念的活动。

4、和1米、1厘米建立结构性联系。1分米的长度比1米短、比1厘米长。1毫米的长度比1厘米短得多。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教具准备:米尺、1枚一分硬币、课件、光盘等 学具准备:学生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在测量物体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我们以前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你们还记得些什么吗?(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米和厘米,米用m表示、厘米用cm表示,1米等于100厘米或1m=100cm)

2、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呢?

3、有谁还记得测量物体的方法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强调:物体的顶端一定要对准尺子的0刻度线)

4、指名回答:(课件出示)

3米=( )厘米

500厘米=( )米 7米=( )厘米 900厘米=( )米

5、填上m或cm。(课件出示)

教室的门高2() 铅笔盒大约长20() 粉笔大约长7() 操场大约长100()

【设计意图:唤起已有的知识经验,逐步迁移过渡到毫米与分米的认识。】

二、体验探究,获取新知

(一)认识毫米

1、看课件回答。一枝伴有直尺测量的8厘米长的铅笔(课件出示:第一枝)

师:这枝铅笔长( )厘米。(8厘米)

2、估测

(1) (课件出示)师:你能估计一下这支铅笔有多长吗?(课件出示:第二枝)

指名回答后,出示结果:7cm多5小格

(2)师:你知道这一个小格是多长吗?(1毫米)对了,要想知道这支铅笔的精确长度,当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量得更精确,我们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毫米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它还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板书:毫米 mm)(3)师:直尺上每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请你在直尺上

找出来,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4)课件再次演示:一把直尺1厘米中间有10小格,每1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师:因为10毫米就是1厘米,所以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用字母来表示,这个等式还可以写成1 cm=10 mm。(板书:1 cm=10 mm。) (5)精确测量。师:刚才的7cm多5小格的这枝铅笔,准确的说是多长?(投影:7cm5 mm。)

3、先估再测。

师:估计一下这枝铅笔大约有多长?(课件出示:第三枝)

指名回答(投影:估计大约长6厘米,测量:6厘米多3个小格,也就是6cm3 mm。)

4、建立1毫米的表象。

(1)师:这是一张建行卡,你先估计它的厚度是多少。

师:实际量一量,看估计的对不对?

师: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建行卡,将建行卡慢慢地抽出,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缝隙的宽度大约是1毫米。

师:想一想,除了建行卡的厚度是1毫米以外,你还能说出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吗? (指名回答) (2)出示1分硬币、光盘感受1毫米。

(3)同桌之间互相比划1毫米的长度。

5、估一估,量一量:自己的数学书大约有多厚。(5mm)

6、跟进练习。(课件出示)

(1)

(2)1厘米=( )毫米 40毫米=( )厘米70毫米=( )厘米 10厘米=( )毫米 (3)画线段:长30mm、长2cm5mm、长1dm(课件演示画长30mm线段的步骤)学生尝试画长2cm5mm、长1dm的线段。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认识1毫米的实际长度,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认识分米

1、估测

(1)师:你能估计一下这枝铅笔有多长吗?(课件出示:第四枝)

指名回答。 投影结果。(10厘米) (2)介绍分米。课件出示: (投影智慧老人的话:“10厘米就是1分米” )

师:对,也可以说这枝铅笔长1分米,分米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又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可以用字母dm来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 dm。。(板书:分米 dm)

因为10厘米就是1分米,所以1分米就等于10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或1dm=10cm)

2、感知1分米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在直尺上用拇指和食指找到1分米,并用手比划给同桌看。 (1)指名说一说,从哪到哪是1分米?

师:只有从刻度“0”到刻度“10”是1分米吗?还可以从哪里找到一分米?(指名回答)

师:也就是说不管从哪个刻度开始,只要是10厘米就是1分米。 (2)同桌互相比划1分米大约有多长。

(3)找一找,教室或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填一填。

3分米=( )厘米 50厘米=( )分米 70厘米=( )分米 9分米=( )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在直尺上比划、空手比划,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初步培养估计意识和能力。虽然学生估计的1分米并不十分准确,但只要是较接近的,都应予以鼓励。】

4、米和分米的关系。

(1)量一量,想一想。

师:用长1分米的铅笔去量1米的长度,能量几次?你知道了什么? (2)在米尺上数一数1米有多少分米?(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 (3)填一填。

2米=( )分米 50分米=( )米 80分米=( )米 6米=( )分米

5、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现在我们共认识了四个长度单位,那么这四个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说后师用课件展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所以,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师: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请看屏幕

1、用手势比划下列长度: 1米、1毫米、10厘米、1厘米、1分米、10毫米、10分米

2、在横线上填上米、分米、厘米或毫米。

油画棒长6 跳绳长2 课桌高7 粉笔长75

3、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分硬币厚1( ) 电灯开关长1( ) 窗户的玻璃厚3( ) 钢笔长1( ) 大拇指指甲盖宽12( ) 小树高2( )

4、判断题:

1分米大约有手掌这么长。 ( ) 1分硬币大约有1毫米厚。 ( ) 一张床长2分米 。 ( ) 一本数学课本的厚约是5 厘米。( )

5、画一画

在作业本上画出: 5毫米、3厘米、1分米的线段。

6、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1dm=( )cm 3dm=( )cm 1m=( )dm 7m=( )dm 80dm=( )m 40cm=( )dm 2m=( )cm 800cm=( )m 1cm=( )mm 6cm=( ) mm 5dm =( )cm 40mm=( ) cm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

四、课堂小结。

师:谈谈你这节都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1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米=100厘米

mm

1cm=10mm

分米 dm

1dm=10cm

推荐第6篇: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铅笔有多长

八堡寄宿制小学

高平平

本 北师大版 学

科 数学 册

数 第四册 单

元 四单元 课

题 铅笔有多长 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感受实际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建立1分米、1毫米的概念,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准备 投影、课件 教学板块 教与学预设 (师生活动) 教学重构 (修改意见) 前置性作业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长度单位的由来

人类为了找到一个适用的长度单位,费了不少周折。人们很早就想找到一种可靠的,不变的尺度,作为量度距离大小的统一标准。最初是以人体作为标准,从3000多年前古埃及的纸草书中,发现了人前臂的图形,用人的前臂作为长度单位叫“腕尺”。

公元前6世纪将一个人向两侧伸展手臂,两个中指尖的距离定为长度单位1呎。古罗马凯撒大帝时代规定,把罗马士兵行军时的1000双步定为1哩。

公元8世纪末,罗马帝国的查理曼大帝把他一只脚长定为1呎。

9世纪,撒克逊王朝亨利一世规定,他的手臂向前平伸,从鼻尖到指尖的距离定为1码。

10世纪,英国国王埃德加,把他的拇指关节之间的长度定为1呎。

相传我国古代大禹治水时,曾用自己的身体长度作为长度标准,进行治水工程的测量。唐太宗李世民规定,以他的双步,也就是左右脚各走一步作为长度单位,叫做步,并规定一步为五尺,三百步为一里。后来又规定把人手中指的当中的一节定为1寸。

到了18世纪,人们开始感到这种用人体作为长度标准缺点很多,迫切希望找到一种长度固定不变的度量单位,终于想到了地球。

一、故事激趣,温故引新

小朋友们,喜欢当警察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一个当警察的机会,请看(播放录像)。在作案现场,黑猫警长发现了小象的脚印,究竟是哪一只小象干的坏事呢?咦,警长拿着尺子准备做什么呢?

测量时要用到长度单位,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怎样测量脚印的长度呢?从哪里开始量,量到哪里呢?测量时要特别注意什么?我们一起来量一量。(课件演示)这个脚印的长是—10厘米。

10厘米还可以用另一个长度单位来表示,谁知道?

二、猜一猜,认识分米

1.认识分米

分米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可以用字母dm来表示,d的写法和汉语拼音小写“的”的写法一样,小朋友一边读一边书空。(贴出:分米dm)

2.理解1分米=10厘米

刚才我们量出了这个脚印的长度是几厘米?(板书:10厘米),也就是1分米,(板书:1分米)可以说1分米就等于10厘米。(板书:=)你能用字母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你带大家齐读一遍。(板书:1dm=10cm)。

3.感受1分米

(1)在尺子上找1分米

1分米到底有多长呢?在尺子上,从0刻度到10这段的长度就是1分米,现在请小朋友拿出尺子,左手轻轻的抓住0刻度,右手再轻轻的抓住10,认真的看一看1分米有多长,把它记住,记住没有?那么尺子上除了这段的长度是1分米之外,还有哪段长度同样也是1分米呢?谁来说?

师:其他同学找到了没有?找到了就和同桌一起说一说吧。

(2)感受1分米有多长

学生估计:猜一猜这根吸管大约有多少厘米?

学生测量:大家猜的都不一样,现在请你们拿出文具盒里的吸管,动手量一量。看看谁猜得最准?

(3)在生活中找1分米

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也是1分米的?(师生交流)

4.测量脚印

(1)测量脚印长度

师:现在你们想不想知道谁是偷吃红土的小偷?在你们的抽屉里有小象们的脚印,请你拿出来,量一量。看看谁是小偷?(小象嘟嘟)

(2)渗透科学知识

你们知道小象为什么要偷吃红土吗?(需要补充含有铜和盐的矿物质)

(3)进行品德教育

我们能不能像嘟嘟学习呀?偷东西是可耻的行为,要得到想要的东西,就

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不劳而获是要不得的。

三、议一议,理解进率

1.抓住了小偷,黑猫警长可开心了,听,录音:哈哈,小朋友们的本领可

真大,抓住了偷吃红土的坏家伙,还和分米交上了朋友,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三个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想一想,这三个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

哪个小组先来说,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结论的?谁愿意把米和分米的关系在说一说?(板书:1米=10分米)你会用字母来表示吗?(1m=10dm)齐读。

四、数一数,认识毫米

1.认识毫米

真不错,听,黑猫警长也表扬你们了。录音:小朋友们真厉害,一下子就发现了三个长度单位之间的秘密,现在,让我来考考你们,瞧,这是小象飞飞写字用的铅笔,你们知道这枝铅笔有多长吗?

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整米、整分米和整厘米准确的表示出这枝铅笔的长度呢?为什么?(多出了3个小格),

2.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数的情况,这时候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来帮忙,知道它是谁吗?(毫米)你怎么知道?

毫米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还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小朋友一边读一边书空。(出示:毫米mm,并贴在黑板上。)

3.理解1厘米=10毫米

1毫米有多长呢?(尺子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

你们能在尺子上先找出一个1厘米吗?你找的是„„其他同学找好没有?现在睁大眼睛,认真的数一数1厘米之间有几个小格?

老师也选了两个数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数一数。通过刚才的数格子活动,你发现了什么?你们的发现和数学家的一样,小小数学家们,快将自己的发现齐读两遍,(板书:1厘米=10毫米)你会用字母表示吗?(板书:1cm=10mm),齐读。

4.测量铅笔

(1)测量飞飞的铅笔:现在你知道飞飞的铅笔有多长了吗?(6厘米3毫米)用字母怎么表示?(6cm3mm)

(2)测量自己的铅笔:看来你们已经学会测量铅笔了,拿出你们自己的铅笔,动手量一量,量好后同桌互相检查。(出示课题:铅笔有多长)

5.感受1毫米有多长

量完了铅笔,你们能不能用手比划一下1毫米大约有多长?你能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形容1毫米的特点吗?(小、短、薄、扁„„)

6.在生活中找1毫米。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哪些物体的长度

约也是1毫米的?(师生交流)

五、情境练习,解决问题

1.填空

小朋友们学得真快,现在让老师也来考考你们,有没有信心?

(1)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一张光盘厚约1(

淘气高1(

)多一点

一枝铅笔长约10(

),也可以说是1(

)。

(2)简单的换算。

7m = (

)dm

3dm = (

)cm

500cm =(

)m

40mm = (

)cm

2.断尺量铅笔

小朋友们的本领可真高,飞飞呀,也想和你们比一比测量的本领,可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原来飞飞不愿意和嘟嘟一起偷吃红土,嘟嘟很生气一口就把飞飞的尺子给咬断了,怎么办呢?断尺子怎么参加测量比赛呢?你们愿意帮助它吗?还有其他办法吗?

只要掌握了测量方法,就算是断尺子,也能测量出物体的长度。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从0刻度开始量,还是从其他刻度开始量?为什么?

六、比划长度,评价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1)你们能不能用手比划一下他们大约有多长。

(2)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那么这四个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还有其他关系吗?

(3)你们能不能把他们之间的关系大声整齐的读出来?。

2.你觉得你今天的表现怎么样?用一句话来评评你的伙伴。

板书设计

铅笔有多长

--- 分米、毫米的认识

分米dm

毫米mm

1米 = 100厘米

1 m = 100 cm

1米=10分米

1m =10 dm

1分米=10厘米

1 dm = 10 cm

1厘米=10毫米

1 cm =10 mm

推荐第7篇:《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课题:课桌有多长

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学难点:能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件、刻度尺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们常常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的长度单位。快看!(播放古时候人们测量长度的视频)

师:同样的一匹布,为什么两个人测量的结果不相同呢?生:...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古代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发现了测量标准不统一是没有准确和公平可言的,所以后来人们就统一了长度单位。 总结:也就是说测量之前我们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桌有多长(厘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刻度尺。

师:你们知道用什么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比较准确吗?现在就让我们认识一下简单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请大家拿出尺子,认真观察一下,然后再说说你在尺子上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预设: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直尺上有小格,有数字0、

1、

2、3还有cm等。(ppt:介绍0刻度,表示起点(开始);数字是尺子的刻度,刻度线)

师:这些数字、线有什么规律吗? 生1:3种长度的线都叫刻度线。

生2:数字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生3:cm就是厘米。

师: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一般用来测量较短的物体,是较短的长度单位,用字母“cm”来表示。1厘米有多长呢?直尺上从0到1的这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你还能再直尺上找到哪段1厘米的长度呢?(课件演示1cm)如直尺上从3到4这段长度就是1厘米。

师:请你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是1cm的小棒,用大拇指和食指这样夹住,手指不动,让我们轻轻撤出小棒,看,这个长度就是1cm,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再用手比一比,感受一下1厘米大概有多长?生操作。

师: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订书钉的长度。)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2厘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找出2厘米的长度,然后用手比一比。学生观察直尺,交流。如直尺上从0到2的长度是2厘米,从3到5的长度是2厘米。3厘米、5厘米呢?

师:通过在尺子上找到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生:从0到第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生:用后面的大刻度减去前面的小刻度,得几就是几厘米; 生: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总结语打到PPT上不?)

2、用厘米测量。

师:请仔细观察图中铅笔的长是多少?它们这样测量对吗?说一说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注意什么

图片出示:教材51页第三幅图。 生交流汇报。

师生共同总结: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从直尺的0刻度量起,物体的末端对准直尺刻度的几厘米,就说明该物体的长度是几厘米。(ppt)

3、说说物体的长度时几厘米。(PPT出示4道题,包括倾斜测量的题)

总结测量儿歌。

4、量一量、画一画(介绍线段作为)。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直尺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厘米,请大家用直尺测量教材第51页最下面的线段,量一量它有多长。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师:你能不能借助直尺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画图结果,可以与同桌比比看画的是否正确。

5、动动手:估一估,量一量,这些物体有多长。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生: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了1厘米大约有一个手指那么宽,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要用“厘米”做单位,还学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播放视频各种各样的尺子及用途。

推荐第8篇:《一千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一千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7-59页 教学目的: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感知1千米的长度。 教学难点:

1、准确地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能估计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教学准备:卷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同学们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请每组选一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吗?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走一走。

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 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在说一说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千米的长度。 (1)刚才我们测量出100米大约有多少步,思考: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估一估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3)(课件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 那么沿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 3.想一想。

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有多长。

(1)盐田街你们一定熟悉吧?请看课件:从中心小学到大益广场的距离,约1千米。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金海路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 小结:1千米=1000米 4.读一读。

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任意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指名板演

5.填一填。

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课件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学校周围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公路边的里程碑、摩拖车的速度表、限速标志、指路标志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6.估一估。

(1)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有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证实?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2)师小结: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

三、实践与运用:

1.完成59页的第1题。 2.完成59页的第2题。 四.反馈与小结: 能告诉老师,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吗? 板书设计: 1千米有多长 1千米=1000米 1km=1000m

推荐第9篇: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西河乡中心学校 杨小霞

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与测量等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发展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初步明确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会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3、通过自评与互评,发展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 尺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活动一:目标——通过估计、测量与联想,产生1分米长度单位,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估一估10厘米红色纸条的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它的长度。

2、教师引疑自答“象这样10厘米长还可以用什么单位表示呢? 10厘米也就是1分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分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分米”也可以写作“1d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1分米是几厘米?

1 (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1dm=10cm。)

4、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米是多少厘米?1米是多少分米?(教师板书:1m=100cm 1m=10dm)

5、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你见过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估计学生会说:手掌长大约是1分米,半支铅笔长大约是1分米,尺子的一半长是1分米等。] 活动二:目标——通过测量、观察与联想,产生探究的欲望,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6.3厘米的黄色纸条。先估一估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长度,记下来,然后看看估得怎样。 [估计学生会疑问,纸条长“6厘米多一些”“6厘米多三格”怎么记?]

2、教师自问自答“是啊,遇到不是整厘米的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然后介绍,1厘米中的1小格长是1毫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毫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毫米”写作“1m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引导学生观察,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10个小格),1厘米等于几毫米?(10毫米),板书:1cm=10mm。

4、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有哪些东西长度大约是1毫米? [估计学生会说:纸皮、硬币、小圆片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等。]

三、巩固练习

2 1.填一填,说一说。(根据板书回答) 2.完成练一练第1题(估一估,量一量) 3.完成练一练第3题。(简单的单位换算) 4.辨一辨:

出示淘气小朋友写的一篇数学日记,同桌合作找出错误并改正。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分米和毫米),还记得长度单位的两个老朋友吗?(米和厘米)你能将它们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一下吗?(生答后结合板书齐读:米 分米 厘米 毫米)今天我们还知道了这些单位之间的一些关系。(学生齐读: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板书:

铅笔有多长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推荐第10篇: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云飞小学王静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教学重难点:

1、体会1分米、1毫米的长度。

2、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你们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是什么?用字母怎么表示?

生:我们以前学过米和厘米,用字母m和cm表示。 师:你说的真完整,1米等于多少厘米? 生:1米=100厘米(师板书)。 师:用手比一比1米多长,1厘米呢? 生:做动作。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

二、授新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课件出示铅笔)看,谁? 生:铅笔。

师:对,就是你们学习的好伙伴,你知道它有多长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铅笔有多长)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铅笔,估一估你的铅笔有多长? 生:估。

师:谁来说说你的铅笔有多长,说的时候把铅笔举起来,让大家看看,和你估的一样不。 生:我的铅笔大约长15厘米。 生:我的铅笔大约长8厘米。 师:如果我想知道铅笔准确的长度怎么办? 生:拿尺子量。

师:好办法,量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生:量时要从0刻度开始量。 师:听清了吗? 生:听清了。

师:拿出你的尺子量一量。 生:量。

师:谁来说说你量的结果。 生1:我的铅笔长16厘米多一点。 生2:我的铅笔长8厘米多4个小格。

师:刚刚有的同学说16厘米多一点,有的说8厘米多一点,那么多出这么点到底是多少呢?这时候就要一个新的单位来帮忙,谁知道? 方案一 生:知道。 师:你来说说。 生:毫米。

师:对,就是毫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师板书毫米)拿出你的尺子找一找1毫米有多长?谁找到了。 生:找

师:你是怎样找到的?

生:尺子上的1个小格就是1毫米。 师:你说的真好,其他同学都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往前看老师把尺子上的1厘米给放大了,里面的1个小格就是1毫米,也就是红色部分显示的长度,看清楚了吗? 生:看清楚了。 方案二 生:不知道。

师:这时候我们就用毫米来表示,(师板书毫米)。拿出你的尺子找一找1毫米有多长?谁找到了。 生:找

师:你是怎样找到的?

生:尺子上的1个小格就是1毫米。 师:你说的真好,其他同学都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往前看老师把尺子上的1厘米给放大了,里面的1个小格就是1毫米,也就是红色部分显示的长度,看清楚了吗?

师:指着毫米,它用字母mm表示(板书mm)一起读读。 生:毫米用字母mm表示。 师:记一记、同桌之间说一说。 生:默背1遍、同桌说。

师:那么,关于毫米我们还应知道哪些知识呢?看屏幕 出示提纲

(1)1厘米=( )毫米 1cm=( )mm (2)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 (3)找出身边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 师:谁能大点声的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题。

师:同桌之间研究研究? 生:研究(1分钟) 师:谁来说说第1小题?

生:1厘米=( 10 )毫米 1cm=( 10 )mm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呢?

生:因为尺子上1厘米中间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是1毫米,所以说1厘米=( 10 )毫米 。 师:你说的真是太好,都和他想的一样吗?自己在下面说一说。 师:第2小题咱们一起用手比一比。 生:比。

师:老师发现咱们同学两指之间的长度各不相同,那么到底多长才是1毫米呢?老师给每名同学准备了1个5分钱的硬币,看到了吗?这个硬币的厚度大约就是1毫米,用两指把硬币夹紧,夹紧了吗?用另一只手把硬币轻轻的抽出来,这是两指之间的长度就是1毫米。 生:做动作。 师:知道了吗。 生:知道了。

师:闭上眼睛想一想。 生:想。

师:睁开眼睛用手再比一比,把硬币放进去看看是不是1毫米。 生:做动作、

师:第3小题谁找到了。

生1:尺子上的一个小格是1毫米.生2:我发现我带的硬币厚大约1毫米。 生3:我发现格尺的厚大约1毫米,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有了毫米的帮忙,我们的测量就更加的准确,再量一量你之前的铅笔,量出最准确的长度,谁来说说你的铅笔多长? 生1:我的铅笔长12厘米3毫米。 生2:我的铅笔长6厘米6毫米。 师:往前看这3道题你会做吗? 出示:

2米=( )厘米 50毫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生:汇报。

师:老师这也有一支铅笔,请你读出它的长度? 生:这支铅笔长10厘米。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这支铅笔还可以怎么表示,有知道的吗? 方案一 生:知道。 师:你来说说。 生:分米。

师:你了解的可真多啊!我们也可以所这支铅笔长1分米,那老师要考考你们了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生:1分米=10厘米

师:(指着分米)分米用dm表示,一起说一说。 生:分米用dm表示。

师:自己记一记,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生:说。 方案二 生:不知道。

师:那老师告诉你们我们也可以说这支铅笔长1分米,考考你们了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生:1分米=10厘米

师:(指着分米)分米用dm表示,一起说一说。 生:分米用dm表示。

师:自己记一记,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师:拿出尺子,在尺子上找一找1分米。 生:找。 师:谁找到了。 生:汇报。

师:你是怎么找到的啊! 生:尺子上从0---10是1分米。

师:尺子上只有从0---10是1分米吗?从哪到哪还可以是1分米。 生1:尺子从1到11是1分米。(生边说课件演示) 生2:尺子从2到12是1分米。(生边说课件演示)

师:也就是说尺子上无论从刻度几到几,只要中的长度10厘米,我们就说是1分米,知道了吗? 生:知道了。

师:那你能画出1条1分米的线段吗? 生:能。

师:自己动手画一画。 生:画。

师:画完的同学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用尺子量一量他画的是不是1分米,如果不是帮他改正过来。

生:互相检查,改正。 师:都画对了吗?用手比一比1分米有多长? 生:比。

师:拿尺子量一量是不是? 生:量。

师:闭上眼睛想一想。 生:想

师:睁开眼睛用手再比一比,拿尺子量一量。 生:比、量。

师:1分米多长都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师:那老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了,我前面的几样物体,那个的物体的长或宽大约是1分米? 生:找。

师:拿着物体量,是不是啊。 生:是。

师:你的眼力真好,谁还找到了? 生:找。

师:我们知道了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那么1米=( )分米,你会填吗?拿出你的米尺研究研究。 生:研究。 师:谁知道了。 生:1米=10分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了啊?

生:因为100厘米里有10个10厘米,所以1米=10分米.师:你说的太好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出示课件) 生:一起数。

师:老师看大家都学累了,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考考你们记得怎么样,好不好? 生:好。

师:我说长度单位,你说字母,我说米,你们就说m,听清了吗? 生:听清了。

师:那我们开始了,分米、米、毫米、毫米、厘米。 生:dm、m、mm、mm、cm 师:睁开眼睛,用手比划比划1分米、1毫米。 生:做动作。

师:停往前看,我们一起把这节课的知识读一遍。 生:齐读。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些练习题,打开书43页做填一填的第3题,看谁做的又快又准。 生:做题。

师:(课件出示练习题) 填一填。

7m=( )dm 3cm=( )mm 90dm=( )m 60cm=( )dm 2m=( )cm 800cm=( )m 50毫米=( )厘米 40厘米=( )分米 师:谁来汇报。

生:汇报.(生边汇报,师出示答案) 师:都做对的同学举手。 生:举手。

师:你们真棒,还愿意挑战吗? 生:愿意 师:出试题

填上合适的单位(m、dm、cm、mm)

一栋楼高约24( ) 钢笔长1( ) 床长2( ) 小亮身高是135( ) 笔记本厚4( ) 1分硬币厚1( ) 生:汇报。

师:看来都难不住你们了,看这道题你会做吗?(课件出示题,读出铅笔的长度3道)谁来? 生:(汇报前2个)铅笔长6厘米3毫米。 生:这支铅笔长16厘米。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这铅笔长1分米6厘米。 师:你说的太好了。

师:老师手中有一篇淘气的日记,你们想读读吗? 生:想。 师:课件出示,自己读读。 生:找错、汇报。

小结:今天我们又学习了2个新的长度单位,是谁?今后我们还会学习更多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下课。

第11篇:《一分有多长》教学设计

《一分有多长》教学设计

导入

师:孩子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听个有关一分钟的故事吧! 生:好!(师开始讲述故事)

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师:说得好极了!一分钟重不重要?(重要)那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一分有多长 新授

1、认识秒针

师:瞧!今天老师带来的钟面与之前带来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多了一根指针(秒针) 师:谁来说说你对秒针的了解?

师肯定回答!板书:秒针最长,走得最快,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

2、学习1分=60秒

生:60秒!师:是不是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钟面上的秒针走一走,数一数,看一看。 (1分钟后)

师:秒针走一圈是60秒。你有其他的发现吗? 生:秒针走了1圈,分针正好走了1小格。

师:老师很喜欢你的回答!棒极了!板书: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1分=60秒。 生齐读

师:大家都知道秒针是钟面上走的最快的指针,是最勤劳的工作者,可是她非但不喊累还在工作的时候,每走1小格就发出快乐的声音,我们来听听看。

3、1秒能做什么 嗒。。。。。嗒。。。。。师:就这么嗒的一声,1秒钟就过去了。1秒钟这么短的时间我们能做什么呢?

生:…….师课件出示

师:1秒钟是很短暂的,只要你稍稍不注意,它就会从你偷偷身边溜走。1分钟也是这样,那1分钟又能干什么呢? 生:…..

4、小组游戏:1分钟能做什么? 小组汇报结果

师:1分钟能做这么多事情啊!在生活中,它能做的还多着呢!我们来看看! 课件出示图片

5、数数,估计一分有多长

师:一分钟在生活钟能做很多事情,可是如果没有钟表,怎么估计一分钟有多长呢?

小活动:全体起立,闭眼,生在心里默数,从1数到60,数完了就坐下并睁开眼睛,看谁用的时间最进阶60秒。

师:准备好了吗?请闭眼,计时开始。。。。。。 全班反馈 师总结:在我们生活当中,总是要和时间打交道希望同学们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有关时间的问题。瞧,问题来了! 试一试:简单的单位换算

练一练:巩固新知 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续讲故事:第二天的元元 结束语:孩子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鲁讯先生也说: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是有的!希望大家时刻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做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

第12篇:一分有多长教学设计

《一分有多长》教学设计

★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77页。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1分有多长”的实践活动,体验1分的长短,知道1分=60秒。

2.能力目标:发展运用画图等多种策略或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珍惜时间的习惯,意识到把握时间的重要性。

★ 教学重点

建立一分的概念,掌握分与秒的关系。

★ 教学难点

对一分时间的感知。 ★ 教学准备

作业纸、课件、跳绳、转呼啦圈 ★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促学

1.精彩动画一分钟:播放学生感兴趣的《熊出没》一分钟。

师: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动画片,请大家静静的看,看完后说说你们的感受。

师:动画片看完了,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很精彩(时间太短了) 师:那这段视频有多长时间呢? 生:一分钟

师:你从哪里知道是一分钟的? 生:视频上面有时间,我看出来是一分钟。(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这段视频就是一分钟。

师:那你们觉得这一分钟过的是快还是慢?(太快了)为什么? 生:因为很好看就觉得时间过得好快。 2.师:下面让我们做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再次来体验一下一分,然后再来谈谈自己的感受。一不许动,二不许笑,三不许露出小白牙,坚持到一分的时间到为止。

3.对比精彩动画一分钟和游戏体验一分钟:

师:现在你们又有什么感受? 生:时间好长啊,过的好慢啊!

师:同样是1分钟,为什么看动画片的时候感觉很短很快,而做静坐游戏体验时候又感觉很长很慢呢?

(让学生明白感觉时间长短有时还与心情和喜好有关。)

师:嗯,你们说的真好,如果我们大家上课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就会觉得时间过的很快。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创设生活情境,唤醒了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让他们融入生活之中。使他们真正地感受到不同情况、不同心情,人们对时间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二、实践感知

1.熟练钟面时、分、秒

师:看来1分很神奇,下来让我们静静的看钟面,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秒针。

课件出示1个钟面,让学生观察。

师:观察钟面,你们都发现了什么?(生各述己见)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的也很完整。两个我们的老朋友,最短的走的最慢的是时针,这根长一点的走的比时针快的是分针。

2.小组活动:观察秒针走动情况。

师:现在,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走动的钟面,想一想秒针是怎样走的?

生:秒针是一小格一小格走的,

师:秒针走一小格表示多少呢?

生:秒针走一小格就是一秒,秒针走几小格就是几秒。

师:那么秒针走3小格是多长时间?秒针走一大格是多长时间?(课件演示),秒针走过15小格,时间又过去多少秒?(强调是2大格一小格) 2.体验1秒有多长:

师:那1秒有多长呢?我们一起来跟着秒针感受一下。(课件) 师:刚才滴一声所用的时间就是1秒,闭上眼睛,我们再来感受一下。

这一秒的声音可真短啊,在这短短的一秒中我们能干些什么呢?

生:拍一下手。(大家试一试)

师:你示范给大家看看,不错!谁还想到别的动作? 生2:敲一下桌子。(大家试一试) 师:你的想法也不错,动脑筋思考了。谁还能说?

生3:眨一下眼睛。(大家试一试) 师:这个想法真好。

生4:跺一下脚。(大家试一试) 师:很有创意。

师:你们想到的动作可真多,现在让我们一起用你喜欢的动作再次感受一秒好吗?(跟着课件感受)

师:那5秒、10秒有多久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播放

5、10秒) 3.体验分和秒的关系

师:同学们刚才体验了一秒钟可以做的动作,那同学们我们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呢?(60秒)那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呢?

(1)分组观察:

A:

一、二组观察分针的变化,三组观察秒针的变化;(师放钟面音乐一分钟,生观察)

汇报:生1:分针走了一小格,且走得很慢;生2:秒针走了一圈,且走得很快。 B:三组观察分针,

一、二组观察秒针,完了再汇报。

师:通过我们刚才两组互换活动我们发现: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秒针正好走一圈是60秒,那1分和60秒有什么关系呢? 生:他们同时开始同时结束,所以他们走的时间一样长,那就是1分=60秒。

师:1分=60秒,2分等于多少秒呢? 生:120秒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知道1分=60秒,2分就是2个60秒,合起来也就等于120秒。

师:说的真好,我们一定要把分与秒的关系记好,1分=60秒。

【设计意图】:我从“1秒是多长”这里寻找切入点,让学生用亲身体验来感受1秒的时间,并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钟面上分针和秒针的变化,总结出分与秒的关系。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观察、总结,使学生体验了观察——思考——推断——总结——运用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活动体验 1.一分能干什么

师:那1分我们能干什么呢?

师:请同学们在老师准备的几个活动项目中选择一项你最喜欢的活动,看一看你一分钟里能干什么?(口算、古诗、画太阳、背口诀、写汉字)

师:大家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看钟面,听时间裁判的指挥。

时间裁判:请同学们准备----开始----停。

师:请大家迅速统计你的完成情况。

师:谁来汇报一下?

生1:我1分做了16道口算。

生2:我1分大约读5遍古诗

生3:我一分大约画了16个太阳

生4:我一分钟背了2遍口诀。

师:听了大家的汇报,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一分钟能做许多事情。)

2.资料展示(课件展示,师相应进行解说)

师:同学们在一分钟里能做这么多的事情,我真为你们骄傲,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点小资料,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世界上一分钟的威力吧: (1)一分,银行点钞机大约可以点1500张人民币。 (2) 一分钟,中央电视台播音员大约可以播800个字。 (3) 一分钟,汽车大约可以跑1200米。 (4)一分钟,激光大约可以走1800万千米;

(5)铅笔厂一分钟可生产1600枝铅笔。

师:一分能干的事情太多了,我们可不能小看它,一定要珍惜每一分。

再来欣赏几幅图片和一个数学小故事,感受时间的重要性。 消防员救火,一分钟进球,就差一分钟迟到了。 师:从这些图片和数据,我们知道了,时间就是什么? 生: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知识······

小结: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珍惜时间,不要做小淘气那样,宁愿快一分也不要满一分。 3.估计一分有多长

(1)师:刚才老师让大家在1分钟里做了许多活动,那下面让我们来估计一下1分有多长,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记录1分钟?(闭眼记录,大概到1分钟睁开眼,看看你们估计的时间和计时器对比)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生:我是用数数的方法,我慢慢的数到60下,估计就是一分了。

师:大家用自己的方法估计的还挺准确的,看来你们对于1分钟的长短已经有了一定的感觉了。

(2)师:下面老师给大家再播放一段音乐,请大家用自己的方法估计一下这段音乐的时间长短。

【设计意图】:安排这个活动,让孩子们感受一分的威力,即使一分或一秒都是很宝贵的,感受每一分都无可小视的观念,同时培养学生自觉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对孩子们进行珍惜时间的美德教育。

四.拓展思维,课堂回顾。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了1分钟,了解了1分钟,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请看题。

挑战第一关:给时间单位安家

挑战第二关:单位换算

1分=( )秒 1分20秒=( )秒 5分=( )秒 90秒=( )分( )秒

挑战第三关:给老师改错

老师每天晚上睡9分钟,早晨6:00起床,然后下楼锻炼身体,我跑50米用了12分,跳绳10下用了7分。煅炼完身体后,我就回家,刷牙用了3(秒钟),洗脸用了2(小时),吃早餐用了15(秒钟),吃完饭去单位上班

五、课堂回顾

师:现在离下课只剩1分钟了,请大家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1:我知道了1分=60秒。

师:不错。这是分与秒的关系。

生2:我学会了用拍手来表示1秒的长短。

生3:我还知道了我1分钟能做19道口算。

师:你的速度真快。

生4:我生活中1分钟也能做很多事情。

欣赏一段公益广告,让学生感受时间的宝贵,一分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一辈子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一定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天,好好把握时间,努力学习,不荒废光阴。

师:看来,时间对我们很重要,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在今后的生活中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时间的小主人。

第13篇:花边有多长教学设计

《花边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花边有多长》。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内容是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了解了长方形的特点,学会了测量,了解了一些测量单位并对周长有初步的认识;在此之后,学生要继续学习其他图形周长、面积的计算。因此,本课的学习在空间与图形部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我们班上的学生对长方形的特征,测量的相关知识以及周长的含义,多边形周长的计算等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他们中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动手实践,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的能力,会进行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数学交流与表达的能力比较强。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情境,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并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并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三角形纸、照片(学生)、直尺。 学习方法:情境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操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出示几种平面图形,复习周长概念。

要求学生指出图形的周长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周长。

2、出示三角形和长方形,复习周长的计算方法。

师:(出示三角形纸和长方形纸)怎么计算它的周长?(学生汇

报)

二、探索新知,获得体验。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从今天开始,孙老师想从我们班选出每周的数学之星,发言积极、独立思考、作业认真的同学都可以入选,并且将你们的照片贴在数学之星光荣榜上,可是照片直接贴上,不太美观,怎么办?

你有什么好的办法给照片装饰一下呢? 我们得准备多长的花边才能既够用又不浪费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知道的花边有多长。板书(花边有多长)

我们要求花边的长度,其实就是求什么?(照片一周的长,花边的周长)这实际上是求一个什么图形的周长?板书(长方形的周长)

2、动手实践,探求方法

( 1 )估一估

谁来估一估刚才这张照片的花边大约有多长?(学生汇报,教

师板书)

( 2 )验一验

他们谁估计的最接近花边的长度呢?怎么来验证呢?(用尺量)

师小结:对,用尺先量一量,再算一算,同桌合作,一个量,一个做记录,再列出算式。同桌互相说说你怎样想的? ( 3 )学生汇报:

师:说说你先量了什么,再说你怎样算的想法。 算法1:

15+15+10+10=50(厘米)

板书:长+长+宽+宽=长方形的周长

算法2:

2×15+2×10=50(厘米)

板书: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

算法3:

15×2+10+10=50(厘米)

算法4:

10×2+15+15=50(厘米) 算法5

(15+10)×2=50(厘米)

板书:(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

当学生说算法5时,(边指边说)可以把长方形的边分成两组,每组都有一条长和一条宽,所以可以用一条长加一条宽的和再乘以2。师:同学们看这几种方法,无论你用其中的哪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长和宽)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求四条边的总和)

( 4 )电脑展示各种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 5 )优化方法:

师: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下这几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一些?为什么?(最后一种简便,因为只用两步就算出来了) 同学们说的对,虽然这些方法都对,可我们在计算时还要考虑实际,选择一些省时、省力、科学的方法。但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必须知道长和宽。

三、分层练习,逐步深化

1、利用长方形周长公式来求书47页的做一做。(学生分组完成)

2、求出黑板花边的长(长方形的周长) 3|、长方形周长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一块长方形菜地,一面靠墙,已知菜地长10米,宽6米,给这块

菜地围上栅栏,需要多少米?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花边有多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1)34+12+34+12 = 92(分米) 2)34×2+12×2 = 92(分米) 3)(34+12)×2 = 92(分米)

长+宽+长+宽长×2+宽×2 +宽)×2 ( (((长

第14篇:花边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花边有多长》教学设计

--闫沛霞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五册4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3、能运用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图片,(幻灯片出示)看一看,这位小女孩在干什么?

师:沿黑板的边框围上了一条美丽的花边黑板就漂亮多了,要想知道小女孩用了多少花边,有办法吗?

2、师:刚才这位同学讲到了周长,还记得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吗? 师:黑板的面是什么图形?长方形有什么特点? 长方形长的边叫什么?(长)短的边呢?(宽)

3、看来同学们对长方形的认识真不少。那么花边到底要多长呢?你会解决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出示信息:黑板长34分米,宽12分米,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

1、说说“至少”是什么意思?

2、独立解决

3、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向全班同学汇报你的算法?

生1: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34+12+34+12=92(分米) 师板书

师:你能用文字来表示这种计算方法吗? 生1:长+宽+长+宽 师板书 师:同学们,这种方法可以吗?你回答得很好,请坐。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2:把两个长和两个宽加起来:34×2+12×2=92(分米) 师板书。

你能用文字来表示这种计算方法吗? 生2:长×2+宽×2 师板书

师:这种方法行吗?你真棒,请坐。其他人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相加,再乘2:(34+12)×2=92(分米) 师:你能说说算式中每个数

34、

12、2所表示的含义吗?34是?12是?为什么乘2?

师:你能用文字来表示这种计算方法吗?板书 生3:(长+宽)×2 师:这种方法好吗?

师:这个图形的周长我们已经算出来了,我们一起来答完整。

师:同学们,这几种算法都可以求长方形的周长,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自由回答。

三、尝试练习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究竟哪种算法算得又对又快呢?下面比一比好吗?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47页,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做一做”的两个长方形的周长,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3个组,每个组选择一种算法,指名到黑板板演,开始。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三个同学做对了没有?

通过刚才的练习,现在你觉得哪种算法最好。我们把这种方法记下来好吗?请你们写在书上:(长+宽)×2。

四、巩固练习

1、列表格,说周长

师:刚才都是看着图算周长的,下面咱们不再看着图来计算,看表格,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说说你是怎么算它周长的。 长 20m 6dm 12cm 14m 23cm 宽 10m 4dm 5cm 1m 20cm 周长

2、蚂蚁大比拼

出示:周长不同的两个长方形赛道。 一号赛道 二号赛道

介绍:赛场上共有两位选手,红蚂蚁、黑蚂蚁。它们跑的速度相同。赛场上还有两个赛道:1号赛道、2号赛道。

比赛规则是:它们将从各自的起点(用红笔标出)出发,绕赛道一周后,再回到各自的起点,谁先到谁就胜出。

师:请看,红蚂蚁选择了1号赛道,黑蚂蚁选择了2号赛道。猜一猜,它们谁会胜出?为什么?

有没有更科学的方法来验证一下谁猜对了?。(计算两个赛道的周长) 1号:(8+6)×2=28(cm) 2号:(14+1)×2=30(cm) 28厘米

师:因为1号赛道的周长小于2号赛道的周长,所以黑蚂蚁将取得了胜利!

3、实际运用,深化新知

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10米。宽6米。 ⑴如果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⑵如果公鸡沿着草地四周跑了2圈,公鸡跑了多少米? ⑶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4、拓展性练习

下面老师还有更难的题目,你们敢挑战吗?

师:把两张长9cm,宽4cm的长方形纸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有几种拼法?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学得很好,说说你的收获吧。揭示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

①长+宽+长+宽 ②长×2+宽×2 ③(长+宽)×2 34+12+34+12=92(分米) 34×2+12×2=92(分米)(34+12)×2=92(分米) 答:花边至少长92分米。

三年级数学上册《花边有多长》说课稿 --闫沛霞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47页花边有多长(长方形的周长)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研究了长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长方形的周长的内容较少,主要是求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单一的教学肯定枯燥乏味。我认为学习是连续性的,是一个整体部分,教材的编写是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将知识之间存在的不可分割的连续与整体,在平常的教学中应及时渗透相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在整体学习中获得更全面的发展,所以本节课我的课题定在长方形的周长和计算。 重点:放在学生操作和交流中去体会长方形周长的概念。

从而自然的获得求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要引导好学生获得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和体验。

难点:就是用什么方法和什么手段来让学生探索出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得出长方形周长的简便算法。

2.能力目标:在研究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动手能力,以及图形的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创设师生互动情景,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以乐于和作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二.

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的知道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操作—概括—检验—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分4个教学过程进行教学

(一)复习铺垫

1、复习长方形的特征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并要求学生用几何画版的方法进行验证。

长方形的特征是学习长方形周长的基础,通过几何画版的方法复习长方形的特征,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为后面的学习作良好的铺垫。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个环节我打算用谈话导入,根据我校申报“市一级”学校,各班出一期专刊,需要做一些花边,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首先让学生与同桌说说情境图的信息和解决的问题,接

这个环节我打算根据我校申报“市一级”学校,各班出一期专刊,需要做一些花边镶在黑板上,(接着利用投影仪展示漂亮的黑板设计时,教师就提出:今天我们的任务是设计花边有多长----板书课题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这个环节又分为4个层次 ①

想一想,做一做

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动手量一量、算一算。(每组找2名学生到黑板测量)教师指导学生测量、记录。根据每条边测量的长度,小组讨论怎样算,再写下来。 ②

展示方法,讲解方法

教师有意识请不同计算的学生到黑板板演,比较不同的计算方法,明确不管那种计算方法,都是求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总和,使学生熟悉长方形3的周长概念。 ③

小结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四)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巩固练习部分是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易疲劳的阶段。因此,需要为学生设计有趣的又具有教强的思考价值的练习。让学生在轻松练习中他的收获得到再一次飞跃。

1、

完成几个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集体交流时,质疑:你觉得怎样算简便?

目的是熟练学生对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并能说明简便方法的道理,了解学生掌握程度。

2、我安排了一个拼图游戏——拼七巧板。让学生拼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并指出拼出的这个图形的周长。

在这一游戏中学生又拼又指,既需要动脑拼图形,又要准确指出其周长,巩固了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同时在多种图形的拼凑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3、解决几个问题。

出示学校里的一块奖牌和一面锦旗,如果要给这块奖牌镶上木框,给这面锦旗添上须边应准备怎样做呢? 小组讨论后交流。

这一问题解决,提高了学生在生活使用数学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发挥了合作学习的功效。

四、总结质疑

谈话:通过这节课对图形周长的研究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周长

①长+宽+长+宽 ②长×2+宽×2 ③(长+宽)×2

34+12+34+12=92(分米) 34×2+12×2=92(分米)(34+12)×2=92(分米)

答:花边至少长92分米。

第15篇:花边有多长教学设计

花边有多长教学设计

上传: 万宝英

更新时间:2012-6-7 11:08:3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得出长方形周长的简便算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观察、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操作和交流中去体会长方形周长的概念,从而自然的获得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淘气和笑笑他们班是在给教室装新衣呢?我们走进他们的教室去看一看,淘气和笑笑分到的任务就是装饰美化教室的黑板。小朋友们,你们看黑板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呢?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吗?请你和同桌互相说一说。(长方形有四个角,并且都是直角,对边相等:也就是两个长相等,两个宽相等。)可是笑笑觉得黑板不够美观,她和淘气商量着想要是给黑板围上花边,黑板就会很漂亮。大家注意看看,他们是怎样为黑板围上花边的!他们是绕着黑板围了一周。

师:小朋友们,绕着黑板围了一周,其实就是黑板的什么呢?什么叫做黑板的周长?(围绕黑板一周的长度就是黑板的周长。)

师:那么, 将花边绕着黑板围一周,想知道花边有多长,有哪些方法呢?请小朋友们互相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求黑板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需要知道它的长和宽。)现在就把黑板的长和宽告诉你,你能求出花边的长度吗?

黑板长34分米,宽12分米,给黑板围上花边,花边有多长?请小朋友们自己算一算,写完后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二、探究新知:

1、集体汇报

师:小朋友们,你是用什么方法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几位同学的算法。 明明的方法:34+12+34+12=92(分米)

34是长方形的长,12是长方形的宽。这实际上就是把4条边依次加起来,就得到了长方形的周长。 芳芳的方法:34+34+12+12=92(分米)

先把两个长加起来,再加上两个宽,合在一起就是四条边的长度,也就是花边的长度。 笑笑的方法: 34×2+12×2=92(分米)

因为长方形有2个长,而且2个长相等,有2个宽,而且2个宽也相等,也就是对边相等。 淘气的方法是:(34+12)×2=92(分米)

34+12求的是一个长加一个宽的和,相当于半个周长,乘2表示长方形有2组长和宽就得到了长方形的周长了。

师:小朋友们,刚才的四位小朋友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你和谁的方法一样呢?不论是用其中的哪一种方法来计算花边的长度,都是求长方形四条边的总和。四条边的总和就是长方形的两条长和两条宽,因此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就必须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明明 芳芳 笑笑 淘气)的方法,你比较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呢,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呢?请你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长+宽)×2这种最简单,那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使用这种最简单的计算方法求长方形的周长吧。

2、出示例1:求长方形水池的周长。

长是30米,宽是20米。

3、出示例2: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45米,宽20米。淘气沿着篮球场跑了2圈,他跑了多少米?

三、分层练习,逐步深化。

师: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已经学会了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呢?接下来老师可要考考你。

1、看图形,算周长。

2、实际运用:学校靠墙边有一片草地,准备用篱笆把它围起来,(如图)已知草地长10米,宽6米,共需要多少米长的篱笆?

3、你能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4、蚂蚁大比拼

赛场上共有两位选手,红蚂蚁、黑蚂蚁。它们跑的速度相同。赛场上还有两个赛道:红色赛道、黑色赛道。

比赛规则是:两只蚂蚁将从同样的起点同时出发,绕着各自的赛道到达终点夺红旗,谁先到谁就胜出。

5、拓展性练习

把两张长6cm,宽2cm的长方形纸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有几种拼法?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呢?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用不同的方法求长方形的周长,知道了哪种方法更为简

第16篇:花边有多长教学设计

《花边有多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过程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在小组中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力。

3、情感态度:

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再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二、教材分析

《花边有多长》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了解了长方形特点,学会了测量,了解了一些测量单位,并对周长已有了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计算花边有多长的同时,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选择较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也是今后学习计算其他图形周长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由于长期住校,学生在学习基础、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故教学中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主动探索,积极学习,在不同的认识水平下共同进步。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班级要开班会,让我们来一起布置班级吧!现在我们先来布置黑板,看一看我们的这块黑板该怎么装扮一下呢? 生1:可以把黑板好好刷一遍。 生2:可以在黑板上画上美丽的图案。 生3:可以给黑板贴上花边。

师:同学们的主意都不错,如果我们要给黑板贴上花边,那要准备多长的花边呢? 生:可以先量一量黑板的周长。 (让学生讨论如何量黑板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1、动手测量

师:谁能说一说你打算怎么量? 生1:可以用皮尺绕黑板一圈看看有多长。

生2:可以用米尺把黑板的四条边量出来,然后加起来就是周长。 生3:我考虑不用四条边都量,黑板是一个长方形,我们只要量出它的长和宽就可以知道它的周长了。 师:同学们真是聪明,那现在各组商量一下怎么量,派两名同学上讲台量一量,然后把黑板的周长计算出来。

2、小组探究方法

3、全班反馈,优化方法

师:现在哪一组能汇报一下你们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 方法1:我们组量的黑板长是350厘米,宽是125厘米。我们是把四条边加起来计算的,350+125+350+125=950(厘米)。

方法2:我们组量出黑板的长是35分米,宽是12分米。我们是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计算的,35×2+12×2=94(分米)。

方法3:我们量出黑板的长是35分米,宽是13分米。算法和上面的一组一样,35×2+13×2=96(分米)。

方法4:我们量的结果和上一组一样,但计算方法不一样,我们是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计算的,(35+13)×2=96(分米) ……

师:刚才同学们测量出的数据不一样,但很接近,说明我们测量有一定误差,这是允许的。同学们的计算方法也很多,都是正确的。那同学们商量一下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学生们在小组开始讨论几种方法。)

师:谁愿意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方法?

生:我喜欢生4的方法,计算起来方便,两步就可以算出来。

生:我喜欢生3的方法,看起来容易理解,容易计算。

(三)运用提高

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老师知道了有的同学喜欢用生3的方法,有的同学喜欢用生4的方法。你们能用喜欢的方法计算出你们课桌的周长吗? (学生同桌合作,先测量,再计算。教师巡视,同时给学生指导。) 师:谁能汇报一下你们的计算结果? (学生汇报,全班进行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用了哪种方法,与同桌交流一下,看看现在自己喜欢哪种方法? (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出示课件,小白兔与小黑兔比赛的动画场面,两只兔子争论都说自己跑的路程多,请学生给评一评。

2、让学生完成教科书47页“做一做”。

3、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看一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课件)

(五)小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测量并求出家里饭桌的周长

第17篇:《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二年级下册第第四单元《铅笔有多长》。 教材分析:

《铅笔有多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

识,学生在学习一年级时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能体验 1米和1厘米的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这节课是有关长度的第二阶段的学习, 通过教学使学生再认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本节课,教材通过测量活动,让学生感知1分米、1毫米有多长,并让学生知道

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估 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教学过程中,主要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教 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动手解决问题并 引导学生在操作学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依据这一理念,本设计侧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数学学习活动:

1、利用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情景中生疑引探

笔者认为,《课标》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应包括“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和方法经验”等。新课程改变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的途径,变暗示性复习铺垫“迁移”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探究学习。本课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米、厘米等有关知识,生活中对1分米、1毫米长度的无意识感知,以及估计与测量的方法等已有经验,让学生在两次测量不同长度铅笔的活动中产生内需,萌发探究动机,从而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体验成功。

2、遵循学生认知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认识事物注重整体感知。遵循这一特点,本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捏一捏、画一画等具体操作活动中体验1分米、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长度观念。由于学生亲身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有充分的感知基础,印象深刻。还让学生通过游戏对已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进行整理与排序,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认识这些长度单位。设计的一些数学问题,能综合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感受数学的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和测量,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建立1分米、1毫米的概念,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难点是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教具准备:

课件、铅笔、直尺、1分硬币、电话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米、厘米)

全班一起说歌谣:边说边要用手比,米、米,这么长约是1米,厘米、厘米,这么长约是1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让学生在头脑中感知1米和1厘米有多长,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二、谜语激趣导课

“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写出漂亮字,需要它帮忙。”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

师;铅笔是大家的好朋友,在铅笔的长度里面还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呢!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谁发现的知识最多。

三、创设问题情境

1、估一估。

我们先来估计一下,老师手里的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铅笔有多长

铅笔有多长?(赶紧把你们抽屉里的铅笔朋友找出来),估一估。

你是怎样估计的?把你估计的结果和方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生汇报。

2、量一量

同学们估计的结果是不是接近铅笔的实际长度呢?快拿出尺子来量一量吧。

四、学习新知

活动一:认识分米

(设计意图:通过以下活动让学生进行操作认识和感知1分米、1毫米有多长并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

1、揭示分米

师:分米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1分米也就是10厘米那么长。板书: 1分米=10厘米

2、感知1分米的长度

(1)找一找

你能从尺子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吗?指给你小组的同学看看。谁愿意说一说你找的是从刻度几到几的长度是1分米?

(2)量一量。

请同学们量一量从你的中指指尖到手掌哪个位置的长是1分米?指给小组的同学看一看。

看,我们的手掌上又多了一把1分米长的小尺子,我们可以用它来帮忙估计长度了。

3、分米和米的关系

出示米尺:你能在这把米尺上找出从哪到哪的长度是1分米吗?这条尺子上一共有多少个1分米?

生:这条尺子上一共有10个1分米。

师板书:1米=10分米

4、感知几分米

从0到20的长度是多少?用手比划一下2分米有多长?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2分米?

生:文具盒、20厘米长的尺子、脚。

5、观察身边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可以用分米做单位,估计一下大约是几分米?

活动二:认识毫米

1、

量一量:用尺子量一量你自己的铅笔吧。(不是整厘米数)

2、

认一认。

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直尺仔细观察尺子,有新的发现吗? 小组同学合作、交流,探究。

汇报:直尺上除了有厘米刻度线外还有许多小的刻度线,这些小的刻度线把一厘米又平均分成了许多小格。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直尺上厘米间的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出示直尺的放大图:

师: 细心数一数,还能发现关于毫米的什么秘密?

生:1厘米里面有10个小格,10个1毫米。

师:那我们可以说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师:大家都看到了吗?其他1厘米的中间有长刻度线吗?

生:有,我还发现长刻度线的前面是5个小格,后面也是5个小格。

师:你的发现很有意义!我们可不可以利用这个发现来更快地读出长度?

3、感知1毫米的长度。

(1)(生拿出1分硬币)估计一下,这枚硬币的厚度是多少?再量一量。

师:生活中购物卡、电话卡的厚度大约也是1毫米。

(2)师示范: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地捏住硬币,另一只手慢慢抽出,看一看留在两个手指中间的1毫米有多长?你有什么感觉?

师:1毫米比较短,不细心都注意不到,所以,我们在测量和画线段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

4、估一估

观察我们的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估一估大约是几毫米? 解决问题:现在可不可以比较准确地量出铅笔的长度?赶快量一量吧,把测量的 结果写出来。然后同桌交换测量,检查 是否准确。

五、整理

我们一共有几个长度单位朋友了?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并说一说为什么?

六、练习(小朋友们学得真快,现在让老师也来考考你们) 1.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一张购物卡厚约1(

小亮高1(

)多一点一枝铅笔长约10(

),也可以说是1(

)。 2.简单的换算。

7m = (

)dm

3dm = (

)cm

500cm =(

)m

七、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 附板书:

铅笔有多长

分米dm

毫米mm

1米 = 100厘米

1m =100cm

1米=10分米

1m =10 dm

1分米=10厘米

1 dm = 10 cm

1厘米=10毫米

1 cm =10 mm

40mm = (

)cm

第18篇: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 “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发展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

建立1分米和1毫米表象,发现并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课件、1毫米和1分米实物、铅笔、格尺及10厘米长的吸管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复习旧知

1、(出示:刘翔传递圣火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在干什么吗?在今年的3月31日,中国著名运动员——身高1米89厘米的刘翔高举火炬奔跑在**广场,拉开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圣火传递的序幕。在上面这条信息中出现了我们认识的两个长度单位,是什么?(米和厘米)

2、用手势表示1米和1厘米分别有多长,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一)认识毫米

1、估一估:下面老师要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枝铅笔大约长多少厘米?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量一量:这枝铅笔到底有多长呢?大家用格尺量一量吧,注意0刻度要和铅笔一端对齐。

学生自由测量,汇报测量结果(17厘米还多8个小格)。

3、揭示课题:同学们测量的非常认真,看来这枝铅笔的长度比17厘米还多了几个小格,在我们测量物体长度时经常会遇到测量的结果不是正好整厘米数的情况,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我们就要用到一个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

4、你知道哪些有关毫米的知识呢?说一说。

(1)建立毫米表象:在格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许多很小的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出示课件演示)

同桌互相在格尺上指认1毫米。

用手势表示1毫米: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1毫米),再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硬币,然后慢慢抽出硬币,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的宽度大约就是1毫米。

找出生活中厚度或长度大约是1毫米的物体。

(2)探究毫米、厘米的关系:观察格尺,你能发现厘米和毫米有什么关系吗?(课件演示:1厘米=10毫米)

(3)小恐龙身高5厘米,你知道它身高是多少毫米吗?90毫米是多少厘米?为什么?

(4)用毫米作单位测量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

(5)我们已经认识3个长度单位了,现在我们用这3个长度单位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座楼房高约25( )。 蚂蚁身体长约3( )。 老师身高约156( )。 学生课桌高约7( )。

(二)认识分米

1、看来要想解决上面这个问题,必须要用到一个既比厘米大又要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分米)分米用字母dm表示。

2、估一估:课前老师给每人发了1根吸管,估一估吸管大约有多长?

3、量一量:测量吸管的长度(10厘米)。10厘米还有一个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1分米)分米和厘米什么关系?(1分米=10厘米),用字母怎样表示?

4、借助吸管或格尺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

5、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6、上面我们感知了1分米的长度,又找到了1分米长的物体,如果能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就更棒了,敢试试吗?(学生画1分米长线段,同桌互查)

7、(教师出示米尺)在米尺上藏着许多1分米,同学们能把它找出来吗?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谁来说说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是1分米?

8、探究米、分米的关系:奥运福娃测量身高的结果是:京京身高1米,妮妮身高10分米,贝贝身高100厘米,它们谁高,谁矮呢?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吧。(1米=10分米=100厘米)

指名反馈,说明理由。

9、系统整理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现在你能把我们认识的这四个长度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排队吗?(指名演示)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表述,师板演)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比较大小。(数学书第47页第3题)

2、估一估,量一量。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呢?通过自己的努力你有了哪些收获?

五、课后延伸 有没有比米更大,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呢?如果你感兴趣就到网上或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第19篇: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执教人:罗小玲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具学具

教师:贴纸、米尺、课件等 学生:卷尺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游乐园吗?

师:看看长颈鹿和小乌龟在游乐园门口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情景图。

生1:小狗门卫告诉它们,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生2:和看门口1米画的标记,长颈鹿的身高超过了1米,要买票;小乌龟的身高不足1米,不用买票。

师:观察得真仔细!看到了门口处1米的地方有标记。 师:1米到底有多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米有多长。

二、目标导学,自主探究学习

1.认一认,想一想 1)初步认识一米有多长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现在请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厘米给同桌看。

师: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你知道吗?100段这样的1厘米接起来就是1米。今天,两只小老鼠也来帮忙了,来帮我们弄懂一米到底有多长?

(课件出示)

2)认识米尺,加深1米的印象

(出示米尺)看,这就是米尺,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一位新朋友。注意看,自己数一数是不是有100厘米。

学生自己数,明确:1米就是100厘米。我们可以写成:1米=100厘米。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m=100cm 。 2.比一比,说一说

1)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 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如有的学生边用两手比划边说,有的学生边比划自己的身高边说,有的学生说出课桌的长度 是1米等等,老师要给予鼓励。

2)师:同学们都挺好的。现在请你们的两人为一个小组互相量一量,看看到你们身体的什么地方就是1米。

学生用米尺进行测量,老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同学。

三、合作交流,探索反馈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让大家再玩一个游戏,好不好?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测量,从教室的一头到另一头大约有多长?

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测量教室的长。老师巡视,了解不同做法,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说明测量的方法。

四、实践应用

师:“厘米”和“米”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下面填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通过对比确定填写什么单位的。

五、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米,知道了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要记住米=100厘米。还学会了量出物体的长度,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六、板书:

一米有多长 1米 = 100厘米 1 m = 100 cm

石牯塘中心小学2014学年第一学期度公开课教案

课题:一米有多长

执教人:罗小玲

2014-11-11

4

第20篇:《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 ,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难点: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交流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

测量工具、小正方体、易拉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再过一个月就是元旦了,元旦的时候我们各班要召开联欢会,老师想买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二、实践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

1、师: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 预设:用尺子量;用数学书量;用文具盒量;用脚量;… )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活动前提出要求: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对于学生度量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

学生小组合作测出教室的长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要求小组汇报时,要说清楚本组的测量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呈现各组测量结果。

3、组织学生讨论:在量的过程中你们小组遇到了什么问题或困难?如何解决?要注意什么问题?

(预设:要做好标记;一个挨着一个摆好;记住一共量了多少次… )

4、教师归纳: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室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因为大家使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

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得高

1、教师提出活动规则: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倒,30秒时间,谁摆得最高,谁就获胜。

2、找2个小组到前面摆,其他小组当裁判。

3、各组学生都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规则同摆易拉罐,活动结束后,请每个小组说一说摆的小正方体个数,并评出获胜者。

老师归纳:摆得越多,摆得越高。

活动三:说一说哪根木条长?

1、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长。

2、说一说谁的木条长。

预设:两根木条的长度都 是3个回形针的总长,所以它们一样长;笑笑的木条比淘气的木条长;淘气的木条比笑笑的木条长)

3、讨论:谁说的对?

教师归纳:虽然都是3个,但是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回形针长的,木条肯定长。

活动四:估一估,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1、出示图片,观察、估计儿童、模特的身高大约是她们自己的几个头长? (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模特身高大约是自己的8个头长。)

2、观察、估计同伴和老师的身高大约是他们自己的几个头长?

(同伴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老师身高大约是自己的7个头长。)

3、通过观察、估计,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老师身高大约是自己的7个头长,模特身高大约是自己的8个头长。

三、全课总结 畅谈收获

今天的这节数学课我们开展了什么样的数学活动?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一米有多长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