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现实困境、原因分析与改进策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具体有哪些 学术前沿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现实困境、原因分析与改进策略

学术前沿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现实困境、原因分析与改进策略

2024-07-13 00: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刘锦华 吴欣歆 语文建设杂志 2023-09-26 16:54 发表于北京

(本文约4530字,阅读大约需要13分钟)

【摘 要】教师预设的评价目标与评价行为不一致,是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困境的根源。本文以小学语文代表性教学案例为分析对象,探索课堂教学评价的改进策略。为实现评价促进教学的目的,教师应制定“目标—评价”分类表,同时落实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依据评价目标刻画学生关键表现,确保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的一致;根据评价结果,反馈学习问题,改进教学活动。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目标;现实困境;改进策略

关于课堂教学评价,有三种典型的观点:一是将其定位为价值判断;二是强调课堂教学评价为衡量实然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需求之间的差距;三是认为其包括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显然,第一种观点对评价的目的认识不全面,第二种观点关注结果而对过程重视不够。[1]本文研究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依据一定的评价目标和标准,借助评价工具,收集、分析和解释学生学习信息,进而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及教学表现作出判断,以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的活动过程。[2]据此,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评价对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有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评价方面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教师预设的评价目标与评价行为不一致,这一问题致使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在此背景下,基于有代表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现实困境、探索困境背后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现实困境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多方面的困境,如评价内容的片面性、评价方式的单一性、评价性质的偏颇性,以及评价标准的不科学性、评价时机的不准确性和评价主体的一元化。[3]这些问题实际上都是表象,其根源在于教师预设的课堂教学评价目标与评价行为不一致。因此,本研究的讨论将聚焦于解决这一根源性困境。

教师预设的课堂教学评价目标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定的衡量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目标。这些评价目标旨在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教师预设的课堂教学评价目标应具体、可测量,并与教学评价和学习要求保持一致。通过设定明确的评价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评价行为是指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定的评价目标的实际达成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的行为。它涉及对学生学习成果、教学质量和学习过程的实际评估。评价行为应当具有客观、准确、可靠的特点,以便教师能够对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同时,这些评价行为也能为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其优化教学策略,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实际评价过程中,教师预设的评价目标与评价行为常常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意味着教师所设定的评价目标一般是为了改善自身的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但实际的评价行为却常常难以达到这一效果。这一情况不仅会影响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学质量的准确把握,还会影响教学的改进和学生的进步。

二、原因分析及案例探讨

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将上述困境的原因归结为以下两点:一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设定的评价目标与实际评价时关注的维度不一致,二是评价目标存在水平层级预设缺失的情况。这两点原因导致了教师难以对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行评价,无法根据学生实际的关键行为表现给予适当的反馈,同时也限制了教师评价素养的发展。下面将结合相关案例进行深入探讨。

1. 评价目标与教学评价中关注的维度不一致

布鲁姆将认知目标分为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所设定的评价目标一般涵盖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然而,在实际教学评价时,教师通常只关注知识维度,而忽视了认知过程维度。出现这一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认知水平的层级理解不到位,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没能从评价目标的两个维度对学生的关键行为表现开展评价。

以六年级下册课文《匆匆》某教学评价为例,教师设定的一项评价目标为“能够做到着眼词句停顿,体会散文的节奏”,相应的教学实录片段如下所示:

师:在散文里,标点符号的停顿是显而易见的,此外还有一种不太显露的停顿存在。你们认为是什么?

生:我认为是作者的情感变化。除了要关注标点符号这种显性形式的停顿,我们还应该在散文词句中根据作者的情感变化而进行停顿。

师:标点符号是散文里一种显性的停顿,与之相对的,不太显露的停顿,指的是散文句子内部的节奏,也就是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停顿。下面我们来看这句话:“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请大家自由组成小组展开讨论,一会儿依次汇报,汇报的主题是“这句话如何体现不太显露的停顿”。

分析教师所设定的评价目标可以发现,该目标包括概念性知识(散文的节奏)这一知识维度和理解(体会)这一认知过程维度。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当教师问及散文的“不太显露的停顿”时,学生认为指的是作者的情感变化。应该说,学生的理解是到位的,因为散文蕴含的情感决定着其内在节奏,而停顿则是外在表征,学生能够理解到这一层,说明他对散文的节奏,及其和情感之间的关系的把握是到位的,基本达到了“理解”这一认知过程维度的要求。

可当学生真正表现出这一认知过程时,教师并未给予正面评价,而是将其引向自己预设的内容——散文“不太显露的停顿”指的是句子内部的节奏,也就是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停顿。这表明该教师虽然在评价目标中提及了“理解”这一认知过程维度,但在实施教学评价时却只关注了“散文的节奏”这一知识维度,而忽略了对“理解”这一认知过程维度的评价。

2. 评价目标存在水平层级预设缺失的情况

SOLO分类理论将学生回答问题时所需要的思维层次分为五种水平,分别是前结构水平、单点结构水平、多点结构水平、关联结构水平和抽象拓展水平,五种水平之间呈现进阶的关系。以此作为分析工具,分析教师课前设定的评价目标和教学、评价活动。教师拟定的评价目标常常存在水平层级缺失的情况,致使在教学活动中,无法对学生的关键行为表现进行准确的评价。

以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某教学评价为例,教师设定的一项评价目标为“能够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运动会入场式”,相应的教学实录片段如下所示:

师:刚才我们结合诗歌内容一起学习了“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写作方法,接下来,我们试着将这一写法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请你运用“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方法,在学习单上补充描写运动会入场式的片段,在横线处填上描写入场式方阵的语句,写好后同桌之间互相改一改,争取把运动会入场式写生动。(出示学习单)

看,迎面走来的是我们班的方阵,只见方阵由7×8人组成,大家精神抖擞,气势蓬勃。请细看:                     。

(生填写,互相修改)

教师预设的评价目标是“能够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运动会入场式”,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只是引导学生练习如何描写入场式的方阵,只是完成“面”的描写训练,而忽略了对入场式举旗人等“点”的描写训练,导致无法有效评价学生在“点”的描写方面所体现出的关键行为表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预设学生的水平层级。

以上两点原因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过程无法得到有效评价,关键行为表现无法得到全面评价。

三、改进策略探索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困境,我们结合上面讨论的教学案例,积极探索相应的改进策略,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变革。

1. 制定“目标—评价”分类表,同时落实知识维度与认知过程维度

针对评价目标维度与教学评价维度不一致的困境,教师需要深入学习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准确把握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层级,并参照该理论制定“目标—评价”分类表;在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以确保两个维度的评价均能得到落实。

以《匆匆》一课的教学评价为例,教师可以参照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制定“能够做到着眼词句停顿,体会散文的节奏”“目标—评价”分类表,如表1所示。教师应清楚其所预设的评价目标包括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相应的教学评价应紧紧围绕这两个维度进行。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不仅要清楚学生是否能结合散文的停顿、节奏来理解,同时还要判断学生的分析是否达成了对散文节奏的正确理解,这样才能确保知识维度(散文的节奏)和认知过程维度(体会)评价的同时落实。

注:评价目标包括概念性知识(散文的节奏)和理解(体会)两个维度

教学评价应同时落实对知识维度(学生的回答提及散文的停顿、节奏)和认知过程维度(学生的分析切实达成了对散文节奏的正确理解)的评价

2. 根据评价目标刻画学生的关键行为表现,确保教学与评价的一致

针对评价目标与教学活动中水平层级预设缺失的困境,教师需要深入学习SOLO分类理论,根据课前预设的评价目标和SOLO分类理论刻画学生相应的关键行为表现,将学生应然的关键行为表现分为不同的等级,形成等级表,进而参照其监控课堂教学与评价活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应的教学活动应至少体现多点结构及以上水平,避免只体现单点结构及以下水平。最后,将学生实际的关键行为表现与预设的关键行为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措施。

以“能够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运动会入场式”教学评价为例,教师可预先刻画学生相应的关键行为表现,形成等级表,如表2所示,从能够学会如何描述入场式的方阵和能够学会如何描述入场式的举旗人两个方面监控教学评价活动,观察学生的实际表现,并将其与表格中的应然表现进行对照,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结合等级表来看《七律·长征》教学评价案例,这一案例中学生只做到了入场式方阵的描写,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在评价目标中预设水平层级,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如何描述“面”来配合“点”,同时也要学会如何描述“点”以配合“面”,“点”“面”相互结合,共同完成运动会入场式的描写。以此监控教学活动与评价活动,方能确保学生顺利达成评价目标,使教学活动与评价目标得以保持一致。

3. 根据评价结果,反馈学习问题,改进教学活动

在对照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情况与应然关键行为表现,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还应根据上述评价得出的结果,将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以督促学生改正问题,提高自身认知水平。学生经过反思与自我调整,不但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水平,还可以提高元认知能力。教师也应该根据课堂教学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活动,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与评价中,确保评价目标与评价活动中的维度保持一致,使评价目标中水平层级预设的缺失得以弥补,进一步促进学生后续关键行为表现的达成和认知水平的提升,实现课堂教学评价行为与预设的评价目标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

[1]杨志琼. 中学教师循证式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研究[D]. 海南师范大学,2022.

[2]郑东辉. 试论课堂评价与教学的关系[J]. 课程·教材·教法,2014(12).

[3]肖雅娜. 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D]. 青岛大学,2022.

(刘锦华,吴欣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本文原载于《语文建设》2023年8月(下半月)]

(微信编辑:寇嘉;校对:时玲玲)

END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