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小学教师工作的真实场景制定的教师减负策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教师实际上班时间 从中小学教师工作的真实场景制定的教师减负策略

从中小学教师工作的真实场景制定的教师减负策略

2024-05-30 07: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然而,这些教师并没有因需承担班主任工作而降低学科教学的工作量,更没有达到其他科任教师课时量的 1/2 。相反,他们需要承担一些额外的课时量,例如早晚自习。

从教师任教科目门类来看,中学教师任教科目大多地集中在自己的专业或主教的一门课上。但对于部分小学教师来说,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师资的缺乏,往往一位教师身兼数门课程。进一步访谈发现,尽管大部分老师都承担着超标准、超要求的直接教育工作,但他们内心是认可的。

2.间接教学工作

良好课堂的背后需要教师个人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备课、作业批改、学生管理、家校沟通、专业研究、参加培训、自主学习等一系列间接教学工作来支撑,缺一不可。但现实情况是,一些必备的教学准备环节在工作时间内无法完成,致使有教师坦言“能静下心来,认真备一节课、上一节课,跟学生谈心的时间都没有”。

(1)备课与批改作业:挤时间完成

备课是课程教学前的预备环节,由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计划、确定课时教学目标、编制教案、教学反思等多个环节组成的系统过程。

“一节课,我想至少你得用两三节课去准备这节课的时间。即便你是老教师,因为你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考虑到这节课知识难点,再随着你讲课的过程中都需要不断修改完善”。每位教师均认同备课对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性,虽然备课时间会因各自的教学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很多教师表示常常只能挤时间备课,或者加班备课, “原本备课的时间,只能周末干,回家干”。

批改作业也是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基本工作。通过批改作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也是一项极耗时间与精力的工作,尤其是任教班级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例如 C 教师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每班 60 人,她表示:“学校要求每一周对学生进行知识测验,这一周的知识测验就是八开的纸,四页的量,正反面,回家写。交回来之后老师要批。像我120人,我要批多长时间?

还有作文,我要求我们学生每天写小楷、写大楷,每天写一篇交上来,是不是要评,是不是要看?”C 老师在学校无法完成大量的作业批改,常常需要将作业带回家继续批改。实际上,不管是针对教师的个别访谈,还是所进行的集体座谈,教师们均表示平时批改作业量极大,也相当耗时。而为了完成这一必需教学环节,教师们只能加班批改工作, “相当一部分班主任教师,因为经常需要处理班级事务,只有在回家后才能备课或者批改作业”。

需要注意的是,这本属于教师最基本的日常教学工作,却往往需要占用老师的休息时间来完成。

(2)学生管理:无限放大的责任

学生安全无小事。中小学教师肩负着对学生的教育、保护、监管之责。从课堂上教学秩序的维护,到课间的安全问题,学生在学校的一切活动,都需要教师进行教育与管理。这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

在学生管理职责中,学生安全已经被提上了学校事务中的“第一位”。教师们纷纷表示自己的最大压力来自于学生的安全问题, “学生安全管理的压力远比教学的压力大得多。孩子只要是学校的,哪怕是假期出现事故了,也会追究学校的责任”。

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学校将学生的安全监管之责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如西部 A 省的

“教师需签一岗双责书,不仅负责教育教学,还要负责分管区内学生的安全:下课铃声响起,要到分管区内照看学生,避免磕碰、打架受伤等情况发生”。中部 A 省也有中小学实行“课间 10 分钟安全管理交接班制度”,刚刚下课的教师要与即将上课的教师进行学生安全交接。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有两大教师群体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他们所承担的学生管理职责远远超过其他教师群体:一是班主任群体。除了学生的安全管理外,班主任对学生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而且不断衍生出其他职责。由此也出现了很多教师“不愿、不想、不敢”做班主任的尴尬局面。

另一群体是寄宿制学校教师。寄宿制教师的学生管理之责更为突出,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时间极长,几乎是24小时。寄宿制学校的教师职责被无限扩大,是“什么都要管”的教师。

(3)家校沟通:备受挑战

学生的良好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共同努力,只依靠学校教育很难完成,因此,与家长的及时沟通是中小学教师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

除了日常的作业布置、学生情况通报以及考试后的家长会等常规沟通工作外,还有大量的“个别沟通”工作充斥着教师的工作日常。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与家长沟通方式更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形成了以微信、QQ 为主,家长会为辅的沟通方式,这突破了双方沟通上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增加了沟通的便捷性与及时性。同时也使得教师职业模糊了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的界限,因为“不少教师下班回家后,还要在微信群、QQ 群里回复学生和家长的信息”。

遗憾的是,在与家长沟通中,出现两类极端家长,使得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并不顺畅,甚至有矛盾冲突的地方:一类是部分家长过度关注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教育,对教师教学行为不断提出质疑。

“最近 3~5 年,老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矛盾日益突出。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应该兼具,但是家长不认可惩戒教育。学生迟到、不做作业,批评不得,微信群质问老师,扬言告老师”。

另一类家长是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卸给教师,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学校和外来务工人员占多数的学校。

“这里的孩子回家根本不写作业,有的孩子家里有弟弟妹妹,必须得照顾,没有时间写作业。有的家长当面答应得很好,回家根本不管孩子。他们想管也没时间,自己经济压力大,根本没时间管”。

对于学生的学习不仅仅要依靠教师,更需要家长的配合。如果家长能监督学生完成作业或者帮助学生复习、预习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相反,缺少了家长的有效配合,会增大教师的工作负荷。

可见,以上事项均属于教师职业正常的工作要求范围内,作为担负着教书育人社会责任与使命的教师,有权利也有义务做好这些工作。但当教师的基础教学环节如备课、批改作业只能依靠教师加班、挤时间完成,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较大的培训、研究却流于形式的时候,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已经处于超负荷状态。

3.非教学工作

前期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将大量个人时间奉献给工作,承担许多非教学工作任务,可量化的课堂教学时间占工作时长不足 1/4”。从访谈来看,几乎所有参与访谈的教师们都表达出对非教学工作的不认同,甚至是深恶痛绝的情绪。

“非教学工作负荷,现在我们挺讨厌那一些东西的”

“班主任是学生管理好了就行,就是孩子教学方面,这是我的强项,备课、上课。最烦的是什么呢?就是学校里面行政这样那样的,我就烦死了”……

(1)校内:名目繁多的检查工作

为应付检查,教师们每学期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写各种笔记、写各种反思。各种学习笔记的检查,出发点在于督促教师们不断学习,促进教师更好地教学,帮助学生成长。但结果却恰恰相反,教师们“教研时间很少,为了老师发展成长的这个很少”, “检查不同的东西。

有来查业务学习笔记的,有来查政治学习笔记的,有来查教案的,但是教案的东西必查是很正常,但是你说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笔记,我们写的自己都不认识还得查””……这类检查背后充斥着各种形式主义,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毫无作用,只徒增了教师工作负荷,引发教师的反感情绪。

中小学教师要配合学校完成各类检查评比,如校园安全检查、文明档案检查、卫生档案检查、食品安全检查、消防检查、义务教育均衡验收、各种达标验收等。种类繁多,让教师们应接不暇。

“来自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种评估、检查、督导等较多,教师需要参与迎检工作,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有时还会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迎接各种检查评比,所带来的是教师们要忙于编制各种材料、各种档案。而这些都要求“有图有真相”,教师们天天埋首编制文字材料、图片资料、各种表格, “作为教务主任,自己一个人面对十几个上级部门,一个学期光写各种总结就有三四十份,每份 2000 字。自己现在论文不会写,反思不会写,只会写总结。一年级招生、预案、计划、总结,这些大大增加了教师工作负荷”。

(2)校外:配合支援各种行政工作

除了学校内部的行政任务外,教师们还需要参与上级部门交办的多项临时性非教学任务,如精准扶贫、宗教维稳、社区环境卫生督查等。“因当地宣传部要搞个文艺活动,让学校克服一下困难给予支持,只能停课让音乐教师前去帮忙。有个小学校长,一个周六突然接到通知,让组织教师到村庄参与信教群众维稳工作,不能不去。为了创建卫生城市,学校的教师放假也不能休息,每天要到指定居民小区值班,分包小区卫生打扫和督查”。

这些任务完全与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系并不直接,却成为了教师的工作职责,可以说,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活动。总之,各种行政工作挤占教师教学工作时间,无限扩大教师的工作职责,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荷,引发教师们的负面情绪。

三、减负对策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基于中小学教师工作现实场景,提出以下减负对策。

1.创新师资配置机制,缓解部分地区部分学科教师紧缺的现象

研究发现,某些老师特别是乡村教师课时量超高,承担多学科教学。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师资配置标准。我国目前所采用的师资配置标准只以“师生比”作为唯一的指标,显然,它无法解决农村中小学校师资结构性矛盾所来的教师兼任多门学科课程、课时量较大的情况。

改革现有的师资配置机制,缓解中小学校师资结构性矛盾已经迫在眉睫。在以“师生比”为主的基础上,引入“班师比”有助于缓解小规模学校师资总量短缺问题,引入“科师比”有助于缓解农村学校小学科师资短缺问题。

政府部门在核算教师编制时,需要在考虑学生数量的基础上,兼顾学校类型特点、班级数量和学科课程类别等因素,考虑到教师实际的教学工作负荷,以此保障学校的师资需求。

建议各地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实施教师机动编制政策,及时补充农村中小学急需学科教师。

2.研制教师工作量标准,明确教师工作量与质的规定

研究显示,中小学教师承担大量非教育教学工作,既包括在校内完成各类检查评估的材料准备等工作,又包括参与校外社区事务或创城执勤的工作。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教师专业地位和专业身份的模糊,为此亟需明确教师工作进行量和质的规定。

借鉴芬兰、英国、日本等国家对教师工作任务的界定和分类,从教学工作(上课)、教育教学相关工作(备课、批改作业、学生管理等)、自身专业发展(教研、研修和参加培训等)、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有关决策、参加会议等)、承担一定行政工作(担任中层干部等)等五个方面对教师工作负荷进行明确规定。

教师作为一项专业职业,其工作负荷需要有明确的界限和标准。

一是基于教师职责,明确教师工作任务。

教师工作任务第一层次是核心工作,即教书和育人。第二层次是直接为第一层工作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包括设计与开发教学计划、备课和对教育教学进行评价如批改作业、组织考试等。第三层次是支撑前两个层次工作的保障性工作,包括专业发展、专业合作、沟通交流和学习现代技术四个方面。第四层次是辅助性工作,包括参加有关会议、对外联络、辅导和组织学生课外活动以及参与有关决策等。

二是明确教师的总体工作时间及其再分配。

教师工作时间的确定紧紧围绕教师职责的第一层教学工作。总结地方先进经验,由教育部研究制订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工作负荷指导性文件。充分考虑寄宿制学校、一贯制学校、农村小规模学校、特殊学校等不同类型学校的特殊性,研究制订教师工作负荷标准和工作负荷核算办法。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教育部文件,因地制宜制订中小学教师工作负荷实施办法,明确规定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岗位教师的基准工作负荷和工作任务清单。

3.严格社会舆论监管,塑造良好教师形象

研究显示,教师在学生管理和家校沟通方面不仅工作琐碎,而且面临重重压力。媒体关于个别教师负面事件的报道、传播和迅速发酵升温给教师带来了极大挑战和无限压力。

一方面,这些事件的发生产生了“一人生病,万人吃药”的不良局面,一旦有教师不良事件发生和报道,所有教师都需要开展相关方面的自查、反思和回头看,并要以材料和图片的形式来证明,这些无效工作浪费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

另一方面,这些负面报道严重影响教师的社会形象,使教师的权威丧失殆尽,导致不敢管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举步维艰,忧心忡忡,生怕自己会成为下一个媒体焦点,这些给教师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

各级党委政府要规范新闻媒体宣传,有关部门加强对各类媒体的管理力度,强化正面宣传报道和积极舆论引导,传播正能量,治理社会舆论的负面渲染,倡导形成信任教师、尊重教师的良好社会生态。加强负面事件报道监管,加强对当事教师的保护和安抚,将负面报道危害将至最低。

4.建立健全教师服务体系,给教师更多专业支持

座谈访谈发现,家长对学生的关注首先是安全问题,而由于学生安全责任的划分缺乏明确的标准和清晰的边界,社会、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责任要求无限放大,一切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会引发社会、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问责,纠缠不清、界定不明的责任问题引发教师群体深层次心理焦虑。

社会要求不断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家长希望子女能够接受更好、更优质的教育。这种要求和期待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家长和社会将教师神圣化,同时对教育持有较强的功利主义思想,不允许教师有半点迟疑和任何差池,无形中增加了教师家校沟通和个别学生辅导的工作量和压力。

在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教师的确需要承担更多责任,完成更多教育教学相关任务和承受更多压力,因此需要为教师提供更多服务和支持。

一是加强舆论媒体宣传监督,为教师工作提供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氛围。对负面信息加以还原事实、还原真相,切忌以偏概全和扭曲事实,树立教师正面的社会形象,还教师的权威。

二是加强法治建设,为教师权利的落实和权利救济畅通渠道。既要明确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更要为教师权利的落实提供保障和条件,特别是要赋予教师一定的惩戒权,使教师能够正常管理和教育学生,消除当前教师失声状态下的“不敢管”,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解决教育纠纷。

三是充分发挥县域层面教师专业发展指导机构作用,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咨询和辅导机制,为其提供更多的专业引领和辅导,使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能够积极应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挑战。

四是加强心理援助和救助,加强县域层面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和指导机构,定期开展教师心理疏导、心理解压、心理释放等活动,提升教师心理健康。

来源丨《教学与管理》

作者丨李新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黄露,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