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人计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教学教学类比推理 博雅人计划

博雅人计划

2023-11-10 19: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博雅人计划 | 论述文的批判性阅读教学——《拿来主义》教学内容解析

在当今这个信息量剧增的时代,阅读者如何辨别和筛选信息,并能准确分析和评价信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论述类文本作为社会需要的一种重要阅读方式,是中学语文教学和测试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目前论述类文本的文体知识依然比较陈旧,建立在议论文三要素基础上的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生活和进入高等学府进一步深造以及创新发展的需要。我们需要运用逻辑学和批判性思维重建论述类文本的知识体系,进而建构新的教学策略。

教学综述

《 拿来主义》作为鲁迅的一篇经典杂文,历来是教学的重点篇目,但教什么、怎么教也一直争议不断。王荣生教授梳理了25个在杂志和相关网站上发表的课例,对《拿来主义》“实际在教什么”做了比较全面的述评。

一是普遍把《拿来主义》当作典型的议论文,主要的教学内容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采用拿来主义?怎么拿来?有的还赏析了语言辛辣、讽刺、幽默的特点。

二是分析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绝大多数课例认为《拿来主义》采用了“先破后立”的写法。“破”即驳论,批驳“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的谬论,指出其危害的实质;然后“立”,树立自己的观点—— “我们要拿来”。

三是根据论证方法,把文章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是因果论证;第二部分谈怎样实行拿来主义,用比喻论证;第三部分总结全文,谈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四是整节课都在讨论“如何拿来”。

五是王荣生教授认为比较特别的课例,叫“排除法”:“闭关主义行不通;送去主义,沦为乞丐;听凭送来,大受其害;所以要自己来拿。”

王荣生教授的《〈拿来主义〉教学内容综述》分析了上述几种教学内容,指出了它们的错误。

一是先破后立的“驳论”不恰当。因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等是鲁迅对中国历史和现状的概括,不是“论敌的论点”。

二是因果论证不恰当。文中引用了胡恩泉的观点 “因为 送去、送来都不好,所以只能拿来”,认为这个所谓的“因果论证”很奇怪。 (不是因果论证,那么是什么论证?是逻辑中的演绎推理法,具体一点讲,《拿来主义》第1-7段运用的是演绎推理中的选言推理。)

三是比喻论证不恰当。文中引用了刘纯文的观点:“议论文的比喻是为了阐释论题服务的,不可能单独构成论题。”认为“大宅子” “鱼翅” “鸦片” “烟枪和烟灯”等,都是为了形象地说明与“孱头” “昏蛋” “废物”截然不同的“拿来主义”者,它本身并不论证什么。(其实它是以比喻为基础构成的比喻式类比论证,同时运用了演绎推理中的选言推理。)

教学内容

01

教正确的论证方法

展开全文

这篇文章正确的论证方法就是演绎推理中的选言推理以及类比推理论证。

王荣生认为《拿来主义》之所以“难教、难学、难懂”,主要是因为强用议论文的套路难以妥帖地解读这篇杂文,笔者认为,更准确地讲应该是因为不懂这篇杂文的推理逻辑形式,却教了不太科学的论证方法。尽管它是杂文,但也要以理服人,而不是单纯地情感宣泄,它必然遵循一定的逻辑。

所以,我们应该反思的是,我们什么时候教给学生这种思维方法呢?如果在写作教学时不教,阅读教学时也不教,学生又到哪里去学呢?而这种逻辑思维方法既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也是读懂文章的关键。所以在教《拿来主义》时,比喻的方法作为这篇杂文的一个重点特点固然要讲,但更重要的应该是逻辑推理,这才是《拿来主义》的教学价值所在。

02

训练批判性思维能力

不仅要教正确的论证方法,即正确的逻辑推理,还应该教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比如,还有部分教学设计认为,尼采和煤的例子都运用了类比论证法。文章中运用尼采的例子,说其为类比论证,可以讲得通。而关于煤的例子,各种教参和教学设计中要么不提,要么笼统地说是讲送去主义的危害,部分教学设计将其当作类比论证。

如果说是类比论证,则是用“煤”类比文化遗产,绝大多数的分析文章、教参以及教学设计都认为此文谈的是文化遗产问题。但是这种类比不恰当,因为煤是不可再生资源,挖出来,烧了,送出去了,就没了;而文化是可再生资源,并不是使用了就没有了,相反,文化在交流中反而会促进文化的发展,使文化更加兴盛,产生新的文化形式和资源。

所以,有人说,该文并不只是针对文化遗产,而是泛指中外的物质文化资源,因为“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民族利益不断被出卖,讨好帝国主义,一方面西方文化不断进入中国,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另一方面英美帝国主义肆意践踏中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中国经济资源。如果这一说法成立,那么煤的例子就是实指出卖资源一事,更不应该是类比论证。造成如此歧义,这也可能正是《拿来主义》论证不严密之处。

此外,还有一些疑问值得探讨,比如:

反对送去主义是否合适?现在中外文化交流密切,如送姚明去美国打球、送合唱团去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是否也是鲁迅所说的“送去主义”?文中所说的刘海粟、梅兰芳、徐悲鸿都是真正的大师,尤其是梅兰芳,蓄须明志,不为日寇唱戏,作者批判他们的送去主义,是否合适?

即使是鲁迅的文章,也未必就是完美而无懈可击的,大师的文章未必就不能质疑。对大师的文章,对教材中的文章,我们也不是只能理解和接受。有质疑和批判,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不唯书、敢质疑、勇探究的品质。

以上内容收录在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欧阳林老师的著作《批判性思维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本书荣获江苏省第五届教育科学成果奖一等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