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藏书家俱在,姓名不逐暮云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故宫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多少藏书家俱在,姓名不逐暮云空

多少藏书家俱在,姓名不逐暮云空

#多少藏书家俱在,姓名不逐暮云空|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拥书万卷面百城》,韦力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22年11月第1版

■书楼是一座木结构建筑,如今只能站在门口探看。(图片来自《拥书万卷面百城》)

■杭州风雨茅庐故居中关于郁达夫买书故事的展板。(图片来自《拥书万卷面百城》)

■过云楼藏古籍善本一百七十九种 (一百七十九种选三十)局部,雅昌供图

■过云楼藏古籍善本一百七十九种 (一百七十九种选三十)局部,雅昌供图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爱书之人,但他确实是的。

那一年,他去寻访清代藏书家黄丕烈旧址,作为一个学者,他表达的愤怒,震惊了我。

“我看到几栋楼房矗立在厂院内,心想黄丕烈故居就此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了,瞬间产生了愤怒之情。但我的愤怒无处发泄。正在此时,一辆车蹭到了我的背包,其实并没有伤到什么,但却让我这无处发泄的愤怒找到了出口,于是我冲着司机大声吼叫。可能那人认为自己遇到了疯子,竟然没敢言语,迅速地开车离去。”

看到这,我深深体察到,爱书,也能爱得很“生猛”。

韦力,《拥书万卷面百城》。

1

书事可以很有趣

我读韦力先生著作,已很多年、很多本。最新这本,记载了他寻书、寻楼、寻人之旅。楼,是中国最著名那些藏书楼;人,是古往今来极闻名藏书家。而这位当代写书之人,也已“凭个人之力,收藏古籍逾七万册”。

如前所述的生猛悲痛吼叫,与他隽美节制的研究文字,辉映出一个真实的爱书之人。

开始,我对这一本薄薄的书,期待是平静的,打开细读,才有渐升惊喜。全书信息密度大、文字酣畅,在历史和现实的绵密交织中,在行走广阔大地和钻研故纸旧牍的张力中,讲述真实故事,爱书之人会自觉得趣。

为什么“天一阁”可以递传最久、名扬华夏?作为屈指可数的登楼者,作者当时究竟看见了什么?

为什么“过云楼”藏古籍善本,能够以2亿多元成交,一举刷新古籍善本拍卖成交世界纪录?

“你有《永乐大典》吗”这句话,为什么能成为“拷问”藏书家的“大杀器”?

是谁截留了敦煌遗书?

郁达夫写文卖文,竟全是为了买书,最后他那“数十万卷书”,又被谁毁了?……

2

一部“书”史就是一部文化史

我也喜欢他精美的讲述结构——众所周知,中国藏书文化源远流长、浩瀚丰厚,若从全面宏观的角度进入,苦了作者、累了读者,韦力独辟蹊径,聚焦其中连绵不绝的民间藏书文化,以书楼、书事、书家三章为结构——深入藏书轶事传奇,探索斯文不绝背后的执着信念和历史真意。

书,是何?尤其,就古书而言,它们是未曾远去的伟大灵魂。在宏大时空长河的人类诞生绵延短暂瞬间,凭借静止的页面和字词,重叠交错的代代交流,实现了。是的,我在这里,用的是“交流”而非单向传递的“传授”,因为,写书者、读书者、藏书者甚至毁书者,都是这场意识延续中的参与者和书写者。

一部“书”史就是一部文化史。

韦力先生浸淫古书三十年,是北京故宫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也是嘉德拍卖等数家的古籍顾问,笔者最初读他《古书之爱》《古书之美》,继而有《失书记·得书记》和《中国古籍拍卖述评》,印象颇深的,除却灌注文字中的澎湃感情,更多是他进行田野调查的行动力。他对中国古代藏书楼遗迹的考察和研究,把“藏书”一事,真正推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综合践行。

有书,就有人,就有楼,若无身临其境体悟,又怎能写出对“书”这一物事的执着有时、达观有时?

3

竟值生死相许

“藏书”一词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最早的中国私人藏书家可能是孔子。《庄子·天道》曰:“孔子西藏书于周室。”而藏书的重要性,吴晗先生曾说:

“学者苟能探源溯流,钩微掘隐,勒藏家故实为一书,则千数百年来文化之消长、学术之升沉、社会生活之变动、地方经济之盈亏,固不难一一如示诸掌也。”

而千数百年来,最能使藏书一书绵延不绝的,在韦力看来唯“私人藏书”,因其“最有韧性”。

这韧性,可指以一人之力构筑起的“华夏书城”。在作者心中的“华夏书城”是天一阁,近两百年来,作为中国留存至今最古老的一座藏书楼,其地位几无可撼动。天一阁创建者范钦的独特藏书视角,乃“不买宋元本,重点放在当世出版物”,这与同时苏州派藏书家,是完全两种不同方式,甚至“取法乎下”。但是,“换言之,天一阁之所以伟大,就在能保存朱明一代的直接史部”。而且,从范钦的生平履历看,他的藏书全靠个人收集,并未见祖上传承记载,“宦迹所到之处均留心收藏典籍”,藏书经年,七万余卷。

另一充满“韧性”的女子,则也早已在余秋雨先生的《风雨天一阁》中被世人熟知。天一阁有“铁律”,连范氏子孙无故都不能登楼,传说古时有一女子名绣芸,因仰慕天一阁藏书而嫁给范氏子孙,成婚后才得知,女眷不能入内读书,郁郁而终。

竟值生死相许, “书事”魅力如斯。

“书事”各篇,继续分享了其魅力。《永乐大典》为何会成为书界神话?部分原因,也是因这部旷世奇书,从15世纪朱棣时期的一万一千多册,散佚至光绪二十年的八百册,沧海遗珠,若现世间,能得一,“在人们心目中,就算你没有其他藏书,也可以成为大藏书家了”。行文至此,作者感情复杂写道:“其实得到《永乐大典》也不是绝对的不可能,前几年,我就跟一册《永乐大典》擦身而过了。”

4

“吾道不孤”

失书、得书的跌宕悲喜,不止在此,也不止在他从前的《失书记·得书记》,当我们深入贴近藏书家的足迹和内心,就能对这个群体更多感同身受。在《拥书万卷面百城》的最后一章《书家》,详述了黄丕烈、吴骞、汪士钟、陈介祺、杨守敬、盛宣怀、缪荃孙、宋春舫、郁达夫和郑振铎等10位藏书家的“书世”。

“以名气论,黄丕烈应该是中国古今藏书家中名气最响的一位”。黄丕烈不仅在藏书史上创见式地举办了祭书活动,而且给后世树立了重要的藏书观。包括,他把宋刻本看得特别重要,认为“凡古书,翻刻不如原刻,明刻不如宋刻”;包括,他还认为旧抄本最为重要,他说,“大凡书籍,安得尽有宋刻而读之?无宋刻,则旧抄贵矣!旧抄而出自名家所藏,则尤贵矣!”

“黄丕烈有很多藏书观念都得到了后世的遵奉,而这也正是他在藏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主要原因。”

这里就回到我们行文开头所提及的作者的“愤怒”。

愤怒正源于一往情深,源于作者对藏书家的尊崇。韦力说到他对黄丕烈书楼的寻访,本世纪初,他看到这座藏书楼的所在地已变成建筑工地。

作者随后写出了他宣泄愤怒的方法,这种强烈情感之所以能引起读者共鸣,不仅在于书、藏书者和写作者的执着,也在于内容写作时,以行路和现场,把历史和当代的生动结合。在此时,我们就不再是在书言书,而是由物见人、见时代,也见到许许多多爱书之人的心中隐藏冲动。

拥书万卷面百城,在展卷阅读前,我是淡定惬意的,而比较难得的是,在斯文绵延不绝的史料讲述中,我看到了活生生的古迹今貌、一场场身心投入的跨时空访谈。

很多年前,在韦力和庆山(当时她还叫安妮宝贝)合著的《古书之美》中,披露过这样一个片段,他曾在送给后者的书上,盖了一方印章,是“一笑人间万事”。他说,读古书,会读出自己的小,读出自己的浅薄。

他也曾说道,面对生存意义的终究追问,人们会区分一些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及时行乐享受,体验人生过程;一种是必要的自欺,这种自欺近乎一种宗教情怀,我当然明白,烟消云散时名字已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不过是一个符号,但仍想让别人知道什么是好东西。”

研究古籍、藏书、分享,也是这样。相信这也是更多人的心声。

而且,我想,一个人在书写和行走时,也已于研究和表达的旷野,获得了能慰藉平生的畅快。

更何况“吾道不孤”。这份爱、惋惜、执着占有的满足喟叹以及失去时的顿足痛哭,也许,只要文字和书本存在一天,这种情感,都可以始终在人间的高天之上回旋。

正如书中我很喜爱的一句,它是如此地合适用作结尾。它说:

多少藏书家俱在,姓名不逐暮云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