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故宫中和殿简介50字 午门

午门

2024-06-29 15: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其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正门,明代称承天门)、大清门(明代称大明门),其后有太和门(明代称奉天门,后改称皇极门,清代改今名)。各门之内,两侧排列整齐的廊庑。这种以门庑围成广场、层层递进的布局形式是受中国古代“五门三朝”制度的影响,有利于突出皇宫建筑威严肃穆的特点。   午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嘉庆六年(1801年)又修。   午门的平面呈“凹”字形,沿袭了唐朝大明宫含元殿以及宋朝宫殿丹凤门的形制,是从汉代的门阙演变而成。午门分上下两部分,下为墩台,高12.00m,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座掖门,俗称“明三暗五”。墩台两侧设上下城台的马道。五个门洞各有用途:中门为皇帝专用,此外只有皇帝大婚时,皇后乘坐的喜轿可以从中门进宫,又通过殿试选拔的状元、榜眼、探花,在宣布殿试结果后可从中门出宫。东侧门供文武官员出入。西侧门供宗室王公出入。两掖门只在举行大型活动时开启。墩台上正中门楼一座,面阔9间,60.05m,进深5间,25.00m,重檐庑殿顶。墩台两翼各有廊庑13间,俗称“雁翅楼”。廊庑两端建有重檐攒尖顶的方亭。正楼两侧有钟鼓亭各三间,每遇皇帝亲临天坛、地坛祭祀则钟鼓齐鸣,到太庙祭祀则击鼓,每遇大型活动则钟鼓齐鸣。午门整座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呼应,形若朱雀展翅,故又有“五凤楼”之称。   每年腊月初一,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时,要在午门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也在午门举行。民间传说中所谓“推出午门斩首”亦指此地,但把如此重要的地方作为杀人刑场是不可能的,此说显然不合史实。   每逢重大典礼及重要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体现皇帝威严的仪仗。明代皇城正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统年间毁于火,成化年间重造。清顺治年改称天安门。明代北京皇城正南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面南,位于正阳门内北京城中轴线上。此门通常不开,惟遇国家大典才能启门出入。清代改称大清门。现已无存。明代紫禁城外朝之正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后改称皇极门。清代改称太和门。  泛指在屋檐下面、正殿两侧或独立有屋顶覆盖的通道。             《三礼义宗》云:“天子宫门有五,法五行,曰皋门,曰库门,曰雉门,曰应门,曰路门。”明代北京的大明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清代的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乾清门分别与周制天子“五门”相对应。  建于城台内侧的漫坡道,一般为左右对称。坡道表面为陡砖砌法,利用砖的棱面形成涩脚,俗称“礓『0107』”,便于马匹、车辆上下。               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因在皇宫大殿内举行,故称殿试。                间之宽称面阔,即指古代建筑中平行于桁檩方向,且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根檐柱中心线线间的水平距离。各间宽度的总和称通面阔。  指建筑物纵深各间的长度。即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柱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各间进深总和称通进深。  古建筑屋顶形式之一,亦称四阿顶、五脊殿。由1条正脊和4条斜脊组成四面坡,有单檐、重檐之别。重檐庑殿顶为屋顶最高等级形式。               庑殿顶为中国古建筑屋顶式样之一,又称四阿顶,由一条正脊和四条戗脊组成,因而又称五脊殿,并有单檐、重檐之分。重檐庑殿顶为屋顶式样中最尊贵的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之一。由各戗脊的木构架向中心上方逐渐收缩聚集于屋顶雷公柱上,类似锥形,木脊榑上盖琉璃瓦,雷公柱上安装宝瓶。攒尖顶有单檐、重檐之分。其形状多样,有方形、圆形、三角形、六角形、八角形等,为园林建筑中亭、阁最普遍的屋顶形式。               攒尖顶为中国古建筑屋顶式样之一,类似锥形。有四角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圆攒尖数种,又有单檐与重檐之分,重檐攒尖顶较单檐攒尖顶更为尊贵。           又称颁历,即每年腊月初一在午门举行的颁布次年历书的典礼。                明清两代,每遇重大战争,大军得胜凯旋,要在午门向皇帝敬献战俘,称献俘礼。                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杖刑。因在午门外广场举行,故称廷杖。             TAG标签耗时:0.070026874542236 秒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