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改编成游戏,故事内核是否可以成为游戏的重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改编成游戏的小说推荐 文学作品改编成游戏,故事内核是否可以成为游戏的重点?

文学作品改编成游戏,故事内核是否可以成为游戏的重点?

2024-07-11 21: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看过网络小说的人,大部分人应该都有看过萧鼎的《诛仙》系列,这本小说曾经被誉为“后金庸时代的武侠圣经”,文学地位可以见得。在小说完结的2007年《诛仙》同名网游就已经开始发行了,至今已经发行到《诛仙3》。在游戏最初发行的时候,这个大型MMORPG游戏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然而发展至今却越来越惨淡。本来出色的游戏画面和故事背景奠定了很高的基础,却因为官方的各种圈钱、氪金行为逼退玩家,也只能靠着一点情怀挽留住一部分玩家了。

《诛仙》的游戏结果还算是可以接受的,起码游戏还在运营,这也说明游戏还在赚钱,但是《斗破苍穹》这个游戏就没有那么好命 。《斗破苍穹》是起点作者天蚕土豆的作品,在起点的总点击量达到2.65亿,到现在在网络文学上的热度依旧很高。2013年《斗破苍穹OL》由搜狐畅游研发发行,却在2018年就关服停运了。小说本身火得一塌糊涂,衍生的动漫、电视剧也十分受人关注,但是游戏却落得如此下场。归根结底还是游戏的运营出现问题,各种道具的收费圈钱行为过于明显,加上游戏本身是免费进入模式,游戏收入过低,入不敷出到停服的地步。

游戏与小说正确的融合

近两年来大热的和风手游《阴阳师》,其实很少有人这个游戏也是完全根据《源氏物语》来设计的背景,游戏中主角安倍晴明则是日本传说中的历史人物。经典小说和经典人物共同构造出了游戏的世界观,并没有完全照搬原小说中的所有设定。《阴阳师》的游戏角色有原小说中的怪物,也有其他历史经典妖怪,游戏本身依附于原小说的世界观设定,但又加入了其他的创新,并没有拘泥于一个作品之中。游戏的故事情节变得更加丰富,再加上游戏本身的可玩性也比较高,才能从发行以来一直火到现在。

号称网易最后一款网游的《逆水寒》早已上线发行,这个游戏是根据新武侠四大宗师之一温瑞安的小说改编的,游戏以温瑞安的三个系列小说为蓝本,整合改编成了游戏故事背景,书中人物也设定成游戏中的NPC。背景故事的叙述就像是把小说拍成了动漫,熟读小说的玩家可以认出每一个经典场景,点卡制的游戏模式也从基本上保证了游戏的收入。游戏中最出色的是游戏的画面和系统设计,最能抓住玩家也是这些,故事的好坏可以吸引到一些玩家加入游戏,能不能把玩家留下,却不能再靠故事,毕竟这些故事在作者那里已经完结了。

故事内核的原创性

前面也提到游戏的故事背景是必须存在的,除了购买文学IP改编成故事背景,也有很多游戏的故事背景是原创的,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就是《仙剑奇侠传》系列。仙剑系列游戏已经更新了第六版,第七版也正在制作了,每一个版本里的故事都不一样,但也有些许的联系。仙剑系列的故事都是由游戏开发商的文案策划原创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复杂而又深刻的,故事的内容也是这个单机游戏的重点。

仙剑系列的游戏,抛开游戏本身不讲,只讲故事背景也是很厉害的。游戏故事的衍生影视剧相信每个人都看过,不管是《仙剑奇侠传一》还是《仙剑奇侠传三》,国民度都是顶尖的,目前还没有哪部仙侠剧能超过《仙一》的口碑。游戏本身的可玩性还是很高的,画面的制作也很精良,并没有给优秀的故事拖后腿,玩家们也像是在游戏追一个小说的连载,游戏不通关就无法知道故事的结局,这是一个用游戏来书写故事的方式。

除了单机游戏还有主机游戏,《剑网3》的故事背景也是西山居原创的故事,游戏中虽然有借鉴历史上的朝代和人物,但是主要的角色和故事还是原创的,只是放在了一个真实存在的朝代里。剑3和仙剑系列不一样,仙剑一个版本一个故事,而剑3的故事则是随着版本的更新来继续演绎,也就是游戏更新一次,我们的追更的故事更新一段,只要游戏一直存在,故事还没有完结,玩家就会继续追下去。

结语

游戏故事背景原创的好处就是不会被剧透,故事结局都在游戏开发商手里藏着,要想知道游戏的结局,就要继续玩游戏。选择用文学作品作为故事背景,就要跟着原本的故事走,如果改编的不当,很容易引起玩家们的反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有现成的角色,但是任务的设计方面却很难满足所有人的预期,如果与原作品中有太大的出入,难保玩家不买账。

玩家里面也分剧情党、画面党、肝帝等,可见重视游戏剧情的玩家还是有的,但毕竟只是一部分,虽然说游戏的故事背景体现了一个游戏的内涵,但是游戏最重要的还是要好玩。像类似于《斗破苍穹》之类的,因为小说本身热度高就想来游戏里蹭一下的,不去好好经营优化游戏,迟早是要被淘汰的。故事的存在是给游戏锦上添花的,而不能只把故事当作游戏的噱头。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