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报纸收藏的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收藏老茶壶还有意义吗 老报纸收藏的知识

老报纸收藏的知识

2024-06-26 17: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份19世纪80年代出版的申报

报名下标注的出版日期为“西历一千八百八十年七月初二日礼拜五”,在出版日期的右侧和左侧分别写着“上海零售每张计钱十文,外埠以照远近酌加寄费”。

有网友曾在博客中讲述说,上世纪三十年代,自己的爷爷在结婚之日将两份所收藏的《申报》赠与奶奶作为“爱的信物”。可见在近一个世纪以前,这份报纸就已经成为了爱报之人的收藏对象。

一位姓胡的先生在2010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他收集的早期报纸中,比较典型的便是《京报》和《申报》。他前几年曾以600元的价格从河北唐山一个老收藏家处买到了19世纪80年代的清代报纸,至受访时这份报纸价值已经上千。另一份1880年版的《申报》则是以700元从一位东北收藏者处买来,价值也已上千。

胡先生还提到了清朝时期的《北方日报》,1910年5月份创刊,由于当时的创刊词中一句词语触犯清政府,当天就被清政府查封。“这样的报纸很珍贵,最便宜也要2000多元。”据胡先生说。

《点石斋画报》是近代中国最早、影响最大的一份新闻石印画报,由英国旅沪商人美查创办于1884年。其“选择新闻中可嘉可惊之事,绘制成图,并附事略”,内容主要包括当时的热点时事、科技新知、奇闻异事、市井百态。它以新奇的眼光打量东西方文化的冲撞,夹杂着诸多东方对西方的想象与理解。在这份画报的幕后是由当时的著名画家吴友如等组成了“最强画师团队”,画法中西合璧,内容贴近生活,可看性很强。在2015年秋季的一场文物拍卖会上,一部清光绪年间的《点石斋画报》上海申报馆石印本以17250元成交。还有藏友在网上撰文谈及自己对《点石斋画报》的痴迷,五十年代以后出版的《点石斋画报》各种版本均有收藏,唯一感到遗憾的是1898年原版本却遍访不着。后来北京传来嘉德拍卖公司拍卖《点石斋画报》原版本的消息,他大喜过望,飞往京城,“几经竞拍,终于如愿以偿”。

光绪二十一年的《点石斋画报》

⑵ 抗战时期的报纸

八年抗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非常时期,这一时期的办报人背负的不单单是新闻使命,更有政治责任,许多报纸在这一时期大声疾呼,晓民众以大义,在当时对民间的思想和精神起到了引领与支撑的作用。这一时期的报纸也吸引着藏报人的目光。

2015年,藏报人王立功从自己收藏的5万份报纸中整理出了数百份抗战时期的报纸,组成抗日战争专题,专题内容涵盖自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14年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1931年9月20日《庸报》号外,题目以“伤心哉!伤心哉!”开头,报道“九一八事变”日军杀我同胞、占我城池,沈阳全城人民在危难之中。

1931年9月20日《庸报》号外

同一天,《实报》报道:日本占沈阳时,已意识到“亡国惨痛迫在眉睫”。

次日,《庸报》又继续出号外:“塘沽日兵开掘战壕,日本将再增兵来华……”同年9月的《女学生》杂志出了“九一八事变”专号,封面是女学生抗议游行、女学生从军戎装照。

《大公报》创办于1902年,是民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它被誉为“抗战舆论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中的报道为《大公报》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确立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同时也是首个报道日本投降消息的报纸,在1945年8月15号刊头版上用前所未有的五个超大号铅字印出了“日本投降矣!”

1945年8月15号《大公报》

⑶ 文革时期的报纸

文革时期的报纸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翻开当时的报纸,许多并不陌生的语汇遥遥呼应着一个人们依然时时回望和反思的年代。由于历史时期特殊,许多文革时的报纸遭受了销毁的命运,幸存下来的不多,因而更具收藏价值。

2013年,由已故收藏家郭启铭先生收藏的一批文革原版报纸在广州进行了拍卖。这批文革原版报纸出版日期为1966年1月至1976年12月,共8000多份,按月整理装订,整整11年间4000多天几乎每天都有。报纸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红卫报》)、《南方日报》、《文汇报》、《大公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北京日报》、《解放日报》、《湖南日报》、《广西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湖北日报》、《天津日报》等。它们是郭先生不理会所有亲戚朋友“犯傻”的指责、四处奔走和搜集的结果。

郭启铭先生收藏的文革报纸

2. 特定地域的报纸

近一百多年来,不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在小城市,皆有报人办报。有的集报人就专门收藏某一地区的报纸。

山西的王海勇先生被称为“晋报收藏大王”,他集报40年,收集了6300多种从清末至今100余年间山西出版的报刊,其中包括出版于1904年的“山西第一报”《晋报》、1912年的《晋阳公报》和《山西民报》、1924年的《商人周报》、1937年的《牺牲救国报》、1952年的《太原日报》创刊号、1965年的《太原晚报》创刊号、1967年的《山西日报》复刊号等珍品报。在集报的同时,他也开始研究报史,还出版了专著《晋报百年概览——清代民国报》,并且为《太原新闻史》的编撰提供了9种民国时出版的报纸实物依据。有这样的集报人在,一个地区在历史中发出的许多声音才得以免于被湮灭于无形。

王海勇先生和他收藏的报纸

3. 特殊刊号的报纸

特殊刊号的报纸主要包括试刊号、创刊号、复刊号、更刊号、终刊号等,往往是集报人们关注的焦点。

创刊号代表一份报刊的正式诞生,一般都有创刊时间、办报宗旨、报头题字者等基本资料,其中的创刊词常由名家题就,所载文章也往往经过精心预备,对研究报纸的历史价值很有意义,被认为是“收藏爱好者的首选品种”。

清代及民国的报纸如《申报》《京报》《新青年》《湘江评论》《红军日报》《救亡情报》《天津民国日报》等,这些报纸的创刊号都是十分稀少的珍品,是收藏者的镇馆之宝。当代的创刊号也有一些精品,如《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天津日报》以及各省市地方的大报创刊号,亦是藏家的首选之品。

1872年《申报》创刊号

《人民日报》于1948年6月15日出版的华北版创刊号如今在收藏界非常罕见,在2016年的一次报纸藏品拍卖会上,山西一位集报家收藏的《人民日报》创刊号以一万元的价格被江苏一位集报家买得。类似的还有《解放日报》的创刊号,价值同样在万元左右或以上。

1948年《人民日报》华北版创刊号

得到重视的不只限于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报纸创刊号,较近年代报纸的创刊号也有藏家愿意出高价收藏。例如,2004年5月,在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创刊仅3年的《京华时报》创刊号第一张试印报就拍出了11万元的天价。

试刊号通常首发范围不广、知名度不高,多带有赠送性质,这意味着较高的收藏难度,因而足以引发一些藏家的收藏兴趣。在四川成都举办的某拍卖会上,由自贡集报者提供的《华西都市报》试刊号曾以480元成交。

更刊号一般会登出促使报人做出更刊选择的幕后故事,能体现出报人们的办报心得和办报理念。

终刊号则是一份报纸的谢幕,上面刊载的内容是探究一份报纸所具品格的独特钥匙,而曲终人散之际折射出的人世苍凉也总是耐人寻味。

4. 号外报

号外报,即在正常刊号之外发行的报纸,被用于报道不在预计之内的突发重大新闻事件。昔日当有突发重要新闻时,报社便立即赶制版面,一个多小时后于当地街头派发,以求将消息尽快提供给读者。由于是临时编印,不设刊号,因而被称为“号外”。号外内容不多,通常只有一大张纸,报社视派发号外为对报章的宣传,因此也乐于免费派发。

由于号外的印刷数量少,且都是在街头散发,极易被没有收藏意识的人看后随手当废纸丢弃,这就造成了号外稀少。物以稀为贵的道理使号外报纸不断增值。

1925年出版的一份登载孙中山逝世消息的《顺天时报》号外曾在十余年前以7000元的价格成交。这份号外以“孙中山先生千古”为标题,最早报道了孙中山辞世的消息。

标题为“孙中山先生千古”的《顺天时报》号外

张挺、牛廷福则专门收集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报纸的号外报,他们一共收集了400多份这样的号外,并从中挑选出312份编成了《解放——解放战争报纸号外》一书。

《晋察冀日报》和《东北日报》在解放战中发行的号外报

对这一时期的号外感兴趣的不止张挺和牛廷福二人。在2003年于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报纸号外收藏展”上,一位报迷相中了展品中的《人民日报》“号外”——“北平解放”,当时就向这份“号外”的收藏者提出欲以2万元的高价购买,但被收藏者婉言谢绝。

另外,针对当代中国的重大新闻事件,如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卫星上天、中美建交、申奥成功等,各家报纸也都推出过号外。这类号外被今天的一些收藏者珍藏于家中。而《人民日报》为报道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而发行的号外已升值数百倍。

5. 大事件报

“大事件报”是针对重大事件进行详细报道的报纸,这类报纸在记录反映历史的层面同“号外报”一样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大事件报的收藏,一般不止步于仅仅收藏一两份,而是以在横向上收集到报道同一题材的所有报种、在纵向上收集到能反映事件前因后果的所有报刊为目标。

高邮的朱先生就收藏了多份记录“西安事变”的老报纸。这些报纸中既有全国知名的大报,如《大公报》、《申报》、《新闻报》;也有区域性报纸,如《吴县日报》、《越华报晚刊》、《庸报》、《辛报》;此外还有当时西安方面出版的《解放日报》创刊号,非常珍贵。

1936年12月13日天津《大公报》——“张学良竟率部叛变,蒋委员长被留西安;中央紧急会议今晨始散,国府已下令张免职严办。”

1936年12月13日天津《大公报》

1936年12月13日上海《辛报》报道——“蒋委长竟被张学良劫持于西安,国府明令褫职并交军委会严办。”

1936年12月13日西安《解放日报》创刊号——“张杨发表对时局宣言,八项主张要求全国采纳;蒋委员长在兵谏保护中,但安全问题可保无虞。”

主副标题最长的是1936年12月13日苏州《吴县日报》——“劫持统帅施行胁迫,张学良叛变;西安昨晨起电报不通;中常中政两会开联席会议,政院孔负责并加推军常委;军事委员会议冯玉祥负责,指挥调动军队何应钦负责;国府下令先行褫职严办,所部归军委会直接指挥。”

1936年12月13日苏州《吴县日报》

其中,报道西安事变的1936年12月13日西安《解放日报》创刊号还曾在中国嘉德(香港)2013春季拍卖会上以15900元的成交价格成交。

此外,国庆节当日出版的报纸被称为“国庆报”,“国庆报”也可被看作大事件报的一种。在2011年时,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的市价已达1万元,同日的《解放日报》、《光明日报》等也达到8000元一份,而从1949年的开国大典至2010年共62期的“国庆报”市价则达6万元。

6. 特殊材质报

特殊材质报是所用材质与一般报刊不同的报纸,如用金箔制成的“金箔报”,用丝绸制成的“丝绸报”等。在1997年7月香港回归之际,《解放军报》等出版了“金箔报”,《人民日报》、《文汇报》等出版了“丝绸报”。 如今这样一份当年的《文汇报·七一特刊》彩色丝绸报售价可达数千元。

二、收藏报纸可以通过哪些渠道?

1. 拍卖

在近年来的一些大型拍卖活动中,随着古籍善本参拍数量的增加,一些珍品老报也先后登场,并受到藏报家的青睐。不过这类拍卖会上的报纸价格相对较高,初入门者们需要谨慎。

在现场拍卖之外,收藏者们还可以参加网上拍卖。网上拍卖平台的建立让无法参加现场拍卖活动的收藏者有了竞拍的机会。在这些拍卖网站上有各式各样的报纸出现,并且藏家之间进行交流也很方便。作为国内最大的旧书网站,孔夫子旧书网上就有很多这样的报纸拍卖活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藏家们的收藏体验。

2. 古玩收藏市场

如今无论在北京的潘家园、报国寺收藏市场还是上海、广州等地的收藏品交易中心,都活跃着一大批专门出售老报纸的商家,便宜的三五元一份,贵者几百上千元,甚至还有过万元的品类。这些收藏市场是许多老手常去的地方,可以算作集报人们的根据地。

3. 报友互动

与收藏圈内的其他藏有互通有无、交换报纸也是报友们的一种重要收藏渠道。现在国内几乎每个省份都有藏报爱好者。不同地区、不同城市能买到的藏品不一样,大家互相交换,就节省了千里迢迢去购买藏品的路程、时间和金钱,同时还能获得朋友。何乐而不为?

4. 老报纸销售商店

有的人希望买一份友人出生日当天的报纸送给他/她作为生日礼物,这样的“生日报”去哪里买?不少线上和线下的报纸销售商店让这个问题有了答案。在这些主打“生日报”的商店里,顾客可以买到从民国时期至今任何一天的报纸,店家对不同报纸的定价通常在几十到几百元不等。这类商店不一定能满足有经验的藏友,但对普通人来说却是一个接近老报纸文化的好窗口。

这里提到的四种渠道也许不能囊括所有,作为藏友的你如果愿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收藏方式,欢迎在下面留言回复哟。

三、如何保存老报纸?

报纸的保存是收藏报纸的一大难点,掌握一些基本的注意事项能让藏报之路走得更加长远。例如,报纸应装入报盒或报柜保存,不可以常年裸露,否则会导致报纸之间、报和架之间的挤压磨损,并且会加速灰尘、光线、有害气体、虫霉对报纸的侵害。此外,将报纸插入透明塑封袋中进行保存后再来观赏、把玩,能大大降低对报纸的损坏。还有一些藏友选择了用塑封、装裱的方式来保存较为珍贵的老报纸。

四、老报纸有什么价值?

这几年老报纸收藏渐入佳境,主要是老报纸独有的思想性、艺术性、史料性,具有独特的收藏价值。另外,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不断发展,近年来一些老报纸在拍卖市场上屡次拍出高价,让大家意识到老报纸的经济价值不容小觑,所以老报纸收藏就逐渐成了收藏市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那么老报纸的价值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我们专程请教了孔夫子旧书网的专业人士,其表示影响老报纸的价值的因素主要是以下5种:

⑴发行时间的早晚。

因为报纸的发行时间越早,就越难保管,能流传到今天的存世量也十分稀少,收藏难度极大,所以价格就越高,现在市场上解放前后的老报纸价格高就是这个原因。

⑵发行量的多少。

像试刊号、创刊号和终刊号这类报纸,收藏价值也很高,其主要原因在于这类报纸的发行量本来就很少。另外,这类报纸,不仅将新闻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而且具有新、奇、特的特点,有较高的鉴赏、收藏和研究价值。

⑶存世量的多少。

因受当初发行量大小或受政治因素影响,或保管条件影响,老报纸存世量越来越少,特别是解放区报纸、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报纸、"文革"时间的报纸已大量销毁,存世更少,因而价格更高于一般报纸。同时受保管条件影响,南方天气潮湿多雨,难于保管,民间存量会更少。

⑷权威性。

一般来讲,国家级报纸的权威性比地方级报纸更高,这就造成了同一时期的国家级报纸价格明显高于地方级报纸的原因。

⑸报纸题材的重要性。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推出了一批题材非常好的报纸专题,如千年更替、港澳回归、北京奥运、建国60周年、十八大召开等重大事件,几乎各大报纸都浓墨重彩,精心推出几十版至百多版的珍藏版和纪念专刊,有的甚至出版了金箔微缩报和丝绸报等,这增加了报纸的鉴赏、收藏和研究价值,所以这类报纸就会得到广大收藏投资者的竞相收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