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三线建设,弘扬三线精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攀枝花的建设史 回顾三线建设,弘扬三线精神

回顾三线建设,弘扬三线精神

2024-07-10 15: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为了让攀枝花工业基地尽快上马,争时间、抢速度,尽快建成出铁,一句“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数万名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工人、科技人员和干部们义无反顾地背起行囊离开家,来到地无一里平的金沙江畔,建设大型钢铁基地。开启了中国人在大山里用钢铁来强壮一个民族的奇迹之旅。在恶劣艰苦的环境中,他们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才华、心血和青春,创造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

苦心人、天不负

503电厂

1967年开建,用了4年多的时间,从山肚子里掏土石方,最后建成一座大型电厂,总面积相当于3个标准足球场。30多年来,洞内滴水不漏,堪称奇迹。不走近隐蔽的洞口,无论是从陆地还是飞机上,都无法察觉这里隐藏着一座电厂。它是我国唯一的地下战备火力发电厂,也是“三线建设”的绝佳见证。

那一年,他们制造了一声巨响,将山坡炸开,推平成4个台阶,硬是在2.5平方公里的狭窄空间,“放下”原需9平方公里的攀钢。那块坡地,昵称“弄弄坪”,据说是取“弄弄就平了”的意思。翻天覆地的变化,说得轻描淡写,攀枝花初代建设者的霸气,可见一斑。1970年出铁,1971年出钢,1974年出钢材,在深山峡谷中,在全国同类钢铁企业中,这种神速都是从没有过的。

正是无数建设者克服了种种磨难

将他们他们的青春热血挥洒在这片土地

描绘出一幅恢弘壮丽的图景

谱写了气贯长虹的英雄史诗

形成了”三线精神“

英雄志、忠骨魂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当年,参与三线建设的英雄们,就像一粒粒种子,在那里扎根、发芽。他们建造学校、医院、房屋,建造他们想建的一切。他们拼命工作、努力奋斗,住的是自己搭建的简易席棚子,吃的是金沙江里的黄泥巴水,条件十分艰苦。当时一个17岁的云南姑娘,最大的希望就是吃上一碗干净的白米饭。

在这伟大的土地,留下了铁道兵开凿成昆线付出的巨大牺牲,留下了钢铁工人冶炼铁矿挥洒了数十年的汗水,留下了知识分子昼夜伏案绘制出的层层叠叠的图纸。劳动者把汗和血浇灌在崇山峻岭环抱的“渡口”。

有的人多年不回家探亲,放弃了与父母妻儿的温馨团聚;有的人积劳成疾、疾病缠身,但他们为了国家利益,无怨无悔。曾有一位建设者在攀钢建成前去世,临终前说:“死了,把我埋在宝鼎最高的地方,让我日日夜夜看到攀枝花出煤、出铁、出钢。”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平凡却怀揣着拳拳赤子心、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大山深处默默奉献自己的一生

他们的功绩绝不会因为地理位置的偏远被埋没,富裕的人民、繁华的城市、强大的祖国都是建设者们彰显功绩的奖状。他们劳动过的大山不会忘记他们,渡过的河流不会忘记他们,用生命守护的祖国也不会忘记他们。

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们的志气和决心,他们曾经种下的种子,在今天已经结出新的果实,他们奋战的每一寸土地,如今已鲜花朵朵,绿树成荫。

弘扬三线精神

担当时代重责

传承三线精神,画出最美攀枝花

《渡》 伍攀 2018级环境设计1班

攀枝花学院艺术学院学子“传承三线精神”作品

《三线建设》 张宝川 2019级环境设计1班

讴歌三线精神

《向英雄的工人致敬》 王琦雯 2019级环境设计1班

致敬三线建设者,缅怀先烈

《建设者》 吴泓江 2018级环境设计2班

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如今的成就

《移山》 欧鑫 2019级环境设计1班

三线精神,三线魂,弘扬三线精神

《 三线魂 》 周睿 2018级环境设计1班

当今,中国已经富裕起来了,人民的物资生活也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准,很多人认为六十年代的“三线精神”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但是无论处于什么样的时代,什么阶层,三线精神永不不过时的,也永不褪色的,它具有长期的重要指导意义。

不管国家富强到什么程度,社会进步成什么样子,始终离不开创新、奉献、协作,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精神,这些精神任何时候也不能丢。

攀枝花是三线建设主战场的代表

而我们作为新青年,作为攀大学子

又应该怎样学习弘扬发展三线精神呢?

首先我们应该倍加珍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建设者给我们留下来的经过历史沉淀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要弘扬三线建设的艰苦奋斗与无私奉献精神,发扬三线建设的团结协作和开拓创新精神,精心守护和传承好三线建设文化遗产,让三线建设的历史功绩和艰苦创业精神在新时期发扬光大。

另外我们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利用三线精神,做好自己、提高自己。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攀枝花的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的建设、祖国的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

实习编辑|杨燕萍

微信编辑|杨玉婷

微信审核| 温淞琳 刘美君

审核老师| 郑晋维 祝维 王鹃

图文部分来源于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