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公认最难画国旗的人(世界上最容易画的十面国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摩纳哥国旗和印尼国旗区别 世界公认最难画国旗的人(世界上最容易画的十面国旗)

世界公认最难画国旗的人(世界上最容易画的十面国旗)

2023-04-01 00: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世界公认最难画国旗的人(世界上最容易画的十面国旗)

萌萌小鹿 2022-12-30 05:05:38

收藏 赞 分享 分享到:

不知道大家小时候幼儿园或是小学时期,有没有画过国旗?现在想想咱们国家的“五星红旗”相对而言还是挺好画的,构图简单,颜色也不多,红黄二色。不像有的国家,国旗单单是颜色就好多种,图案更是复杂,不知这些国家的小朋友要不要画国旗。

当然,有复杂的国旗,就有简单的国旗,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世界上最容易画的十面国旗,有的甚至是一笔就能画好。

越南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旗颜色少,构图也非常简单。红底黄星,长宽比例为3:2。名为“金星红旗”,红色表示革命和胜利。五角星的五个角分别表示工人、农民、士兵、知识分子和青年。

世界公认最难画国旗的人(世界上最容易画的十面国旗)(1)

越南国旗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国旗由上红下白两色横带组成,是基于13世纪爪哇岛东部的满者伯夷国的旗帜设计的,长宽比例为3:2。别称为“荣耀红白”,红色代表勇气,白色代表纯洁。

印尼国旗

日本

日本国旗的正式名称叫“日章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膏药旗。白色象征神圣、和平、纯洁及正义,红色则象征真挚、热忱、活力和博爱。另外孟加拉国和太平洋岛国帕劳的国旗与之相似,一个为绿底红饼,一个为蓝底黄饼;不过与日本的红日位于旗正中不同,孟加拉与帕劳的圆饼要偏左一点。

世界公认最难画国旗的人(世界上最容易画的十面国旗)(2)

日本国旗

世界公认最难画国旗的人(世界上最容易画的十面国旗)(3)

孟加拉与帕劳国旗

利比亚

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前利比亚国旗”,也就是卡扎菲统治时期,那时候利比亚的国名全称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用的全绿色的国旗,这也是世界上颜色最少(最容易画)的国旗。不过现在的利比亚国旗换成了由红黑绿三色为底的加星月组成的国旗。

世界公认最难画国旗的人(世界上最容易画的十面国旗)(4)

前利比亚国旗

世界公认最难画国旗的人(世界上最容易画的十面国旗)(5)

现利比亚国旗

索马里

索马里国旗和越南国旗差不多,只是颜色有所区别,为浅蓝底白星,长宽比同样为3:2。浅蓝色为联合国旗帜的颜色,白色五角星的五个角分别代表原索马里的五个地区。

世界公认最难画国旗的人(世界上最容易画的十面国旗)(6)

索马里国旗

波兰

乍一看和印尼的国旗差不多,都是红白两色横带,只是颜色上下位置颠倒,为上白下红。长宽比例也有所不同为8:5。

世界公认最难画国旗的人(世界上最容易画的十面国旗)(7)

波兰国旗

摩纳哥

如果说波兰和印尼的国旗颜色顺序还有所不同,那么到了摩纳哥国旗,连颜色顺序都完全一样了,仅仅是长宽比不同为5∶4。想想欧洲的国旗基本上不是色条旗就是十字旗了,甚至连颜色都不怎么换的,也难怪其他国家的人会弄错,总给人一种“大家来找茬”的感觉。

世界公认最难画国旗的人(世界上最容易画的十面国旗)(8)

摩纳哥国旗

乌克兰

同样是色条旗,由上蓝下黄两块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长宽比例为3:2。蓝色代表天空和海洋,象征自由和主权。黄色代表麦田,象征乌克兰以农立国。

世界公认最难画国旗的人(世界上最容易画的十面国旗)(9)

乌克兰国旗

瑞士

红底白十字,为正方形国旗。世界仅有的两个以正方形为国旗的国家,另外一个是梵蒂冈。

世界公认最难画国旗的人(世界上最容易画的十面国旗)(10)

瑞士国旗

秘鲁

由三条垂直的红、白、红竖条组成。这种搭配的国旗全世界就有很多了,你也可以将其看作三色旗,这一类的国旗都挺好画的。不过秘鲁的国旗还有一点特殊,那就是不同机构使用的国旗不一样,官与民用的国旗是不同的,旗的白色长方形正中会有图案。

世界公认最难画国旗的人(世界上最容易画的十面国旗)(11)

秘鲁民用旗

世界公认最难画国旗的人(世界上最容易画的十面国旗)(12)

秘鲁国籍旗:国家机关和组织使用的。军队和国家警察也可以用。

世界公认最难画国旗的人(世界上最容易画的十面国旗)(13)

秘鲁军旗

, 展开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