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执行力决策力公信力如何进一步增强?专家这么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的措施 政府执行力决策力公信力如何进一步增强?专家这么说

政府执行力决策力公信力如何进一步增强?专家这么说

2024-07-01 12: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今日要闻 > 正文 政府执行力决策力公信力如何进一步增强?专家这么说 2019-08-08 07:28:19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谭思敏] 字体:【大 中 小】

导读

增强政府执行力、决策力、公信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各级政府的根本宗旨”“政府要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公信力和执行力”。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省各级政府应如何进一步切实增强执行力、决策力、公信力?《湖南日报》特约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在新湖南建设实践中锤炼过硬执行力

郭恒涛

为政之要,重在执行、贵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执行力在改革发展中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强调“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发扬钉钉子精神,不断提高执行力”。

今年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密集出台了《关于大力提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意见》《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办法》《湖南省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为强化执行力提供了政策保障,为实现我省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挑战和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补短板强弱项的任务依然压肩,三大攻坚战的形势依然严峻,迈在改革深水区的步伐依然沉重。因此,迫切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党员干部拿出过硬的执行力,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顺利迈过这一“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

一是推进政府“修身转型”,在简政放权中提升执行力。着力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牵住“最多跑一次”牛鼻子,对政务的流程、方式等进行系统化改革。如岳阳市在全省率先建立“5+2”错时调休、延时服务和“万众点评”评价制度,“跑一次”“跑零次”事项占到了94.2%。着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充分借鉴浙江打造“浙政钉”“浙里办”APP的先进经验,分期分批推动我省相关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一键办,为企业发展和群众办事增便利。着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建议启动“信用湖南”创建工作,加强市场监管领域各部门协同配合,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让企业在公平竞争中释放潜力、迸发活力。

二是严格机关“正风肃纪”,在改进作风中强化执行力。各级政府部门应把强化执行力纳入作风建设重要内容,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查找执行力不足问题的根源,把提升执行力作为主题教育专项整治的目标和任务。今年上半年,我省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711个,处理1375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49人,取得扎实成效。下一步,应继续抓好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加大对选择性落实、变通性执行、象征性执行等问题的整治和问责力度,为强化执行力清除“病灶”、扫除障碍。要大力引导党员干部践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拒当昏官、懒官、庸官、贪官,以务实作风和强劲执行力诠释忠诚、干净、担当。

三是为基层“减负松绑”,在固本强基中激发执行力。在破除基层“权责倒挂”方面,建议统一编写乡镇、街道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参考目录,由各乡镇、街道对照目录,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权责清单、绘制运行流程、列出廉政风险点,经上级审查和公示等环节予以确定后,按要求从严执行。在破除基层“人才瓶颈”方面,建议探索“县管乡用”“乡聘村用”等模式,创新基层教育、医疗、农技等人才聘用工作;通过增加津补贴、优先职称评聘、加快培养提拔等措施,进一步形成向基层倾斜的“政策天平”,畅通基层干部往上走的“晋升通道”和优秀人才下基层的“沉淀渠道”。在破除基层“动力不足”方面,要鼓励基层干部“减负不减担当”,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在政策执行和工作落实中施展才华、成长进步。

四是为干部“提神定心”,在放手履职中彰显执行力。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原则,大胆容错、有效纠错,鼓励干部主动担当、勇于探索、敢于执行。应进一步明确容错纠错适用情形,使其具体化和细致化,具备可操作性。如温州市瓯海区确定了6大类25项容错纠错适用情形,鼓励辖区内各单位自选角度,探索符合实际的落地举措、办法或清单,对新情况下可能产生适用容错免责的具体事项实施动态管理、及时报备更新。应进一步创新容错纠错工作机制,使其程序化和规范化。可探索建立由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牵头的容错纠错联席机构,吸纳巡视、信访、财政、审计、环保、司法等与问责事项相关单位作为成员单位,推动容错纠错机制落地见效。应进一步营造积极作为的舆论氛围,通过解读政策文件、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鼓励干部卸下包袱、放开手脚,在大胆试、勇敢闯、努力干中展现和彰显执行力。

五是为群众“排忧解难”,在为民服务中检验执行力。杜家毫书记强调,人民满意是最高荣誉,也是最高追求。应结合主题教育,在“为民服务解难题”上求实效,并通过融媒体手段,将各级党政部门的惠民举措和主要成效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调查群众满意度,以过硬执行力赢得群众的“五星好评”。应结合当前形势,以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作为民生建设的关键举措,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想方设法为农民工创造更多务工机会和条件。应聚焦脱贫攻坚战场,着力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儿童辍学、卫生室空白村等问题,以精准扶贫的“有效值”和贫困户的“满意度”作为考核执行力的KPI(关键绩效指标),以过硬的执行力利民惠民、取信于民。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坚决履行法定程序 防控政府决策风险

黄婷

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指出“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是依法治国的迫切需要”。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草案)》。4月20日,国务院公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今年9月1日起施行。

该《条例》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系我国关于政府决策程序规定的第一部行政法规。它既是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进程,制约任性用权的有力举措,也是有效防控决策风险、提升党和政府施政能力的有效良方。各级政府应在准确把握几个重要维度的基础上坚决依法履行。

维度之一: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前提是公众参与制度。公众参与程序的价值目标是民主性,是确保决策质量的前提。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往往与重大民生密切相关,且涉及的利益主体、范围及内容相对复杂,决策者需要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利益划分、平衡与再分配,如果不能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会失信于民并引发决策失误、违法或违规现象。应着力从三个方面落实公众参与制度:一是畅通公众参与渠道。理性确立重大行政决策“利益相关者”标准,采取公众参与对象由决策主体被动筛选与主动申请相结合模式,科学划定参与者范围;二是坚持多样化公众参与方式。采取听证会、座谈会、协商会、社区基层访谈、书面征求意见、调查走访、问卷调查、民意调查等多种形式,倾听民生、了解民意,便捷公众参与;三是增强公众参与效果实质化。对公众参与形成的意见应及时归纳整理、分析论证、切实吸收,确保其转化为决策参考意见。

维度之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重心是合法性审查制度。合法性审查的价值目标是合法性,是确保决策质量的重要保障。根据《条例》规定,合法性审查的范畴为决策事项是否符合权限、决策草案形成是否符合程序、决策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三项。一是就重大决策事项是否符合权限做出合法性审查。《条例》规定了五大类事项隶属于重大行政决策的权限范畴,作为决策主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就法定的五类事项进行决策不能任意而为,必须履行法定程序;二是就重大行政决策是否履行法定程序做出合法性审查。《条例》明确规定重大决策应当按照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五个步骤依法履行,决策草案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决策机关讨论;三是决策内容是否与上位法相一致,如与上位法相违背则不得施行。要严格对照我国现行立法体制和价值位阶,重点针对重大行政决策内容是否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立法等相违背,审核其合法性。

维度之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关键是集体讨论决定。集体讨论决定是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的末位环节,也是确定决策草案是否施行的关键环节。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制度,一是要坚决杜绝行政领导“一言堂”。《条例》明确规定:“决策草案应当经决策机关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讨论。决策机关行政首长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作出决定。”随着社会治理的多样化,行政领导面对的决策事项更为复杂,“一言堂”决策方式易受到决策者主观价值差异、多方利益博弈等诸多因素影响,集体讨论决定可有效提升党和政府施政质量和效率;二是要防止行政领导借集体讨论之名懒政、庸政、怠政。《条例》明确了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的内容、程序及相关事项,规定“讨论决策草案,会议组成人员应当充分发表意见,行政首长最后发表意见”,可有效防止部分行政决策领导人借集体讨论之名,行不敢担当之实。

维度之四: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要素是专家论证与风险评估。专家论证与风险评估的价值目标是科学性,是确保决策质量不可或缺的要素。《条例》明确规定“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项”或“重大行政决策的实施可能对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的”,应当组织专家论证或风险评估。当前,在我国重大行政决策法治实践中,还存在忽视专家论证与风险评估程序的情况,有的仅仅将其视为形式上的规定,没有进行专家论证或者有选择性地进行专家论证,有的疏忽大意不做风险评估或者风险评估的结果与可能发生的风险大相径庭。实施专家论证制度应注重专家的专业性、代表性、中立性,与项目利益相关人员必须回避,以防止违背追求科学性的初衷;实施风险评估制度应注重综合研判、全面评估。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

加快融媒体建设 提振政府公信力

杨畅 谢振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当前,应加速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融媒体建设,使其成为各级政府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核心载体,成为讲好本地故事、服务本地群众的重要渠道,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平台,从而不断提升各级政府在线上线下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进一步提振政府公信力。

——把高举旗帜与敢于亮剑结合起来,以权威准确的融媒体声音提振政府公信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共产党人不要忘记远大理想,“要旗帜鲜明、大张旗鼓讲马克思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共产主义”“要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不当旁观者,敢于发声亮剑,善于解疑释惑”。融媒体建设应以创新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为路径,努力让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一是以多元呈现、多媒传播模式,在融媒体平台构建高效、新颖、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体系。利用VR、AR等技术创新马克思主义传播路径,利用“互联网+”、智慧媒体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数字化建设,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扩大马克思主义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二是促进主流媒体及时提供更多客观真实、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通过“两微一端”等融媒体平台广泛传播,主动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旗帜鲜明同各种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作斗争,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三是将融媒体中心打造为坚定不移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前沿阵地,敢于直面“没有硝烟”的意识形态斗争,善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放大主流权威声音、提振政府公信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把党的主张与本地故事、人民心声结合起来,以面向广大民众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媒体服务提振政府公信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工作取向,以人民为中心,心系人民、讴歌人民”。融媒体建设要注重在积极服务人民群众中提振政府公信力。

一是依托“广电报刊平台+政务‘两微一端’+互联网传播企业”联盟模式,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在强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同时,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果、人民群众火热生活及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为素材,运用数据可视化、无人机视频、互动H5等手段,制作出形式多样、体裁丰富、内容鲜活的融媒体作品;二是依托融媒体中心将电视、广播、报纸、网站、新媒体等各种媒体形态融为一体,实现“新闻+政务+民生”服务全覆盖,使之成为一个政务与民生互动平台,从而进一步密切党群、政群联系,促进政府及时高效为群众排忧解难;三是依托融媒体中心构建舆情收集网络体系,全面及时获取舆情热点与民生动向,准确把握人民精神物质需求的新变化,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增强政府工作的公信力、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把占领新媒体阵地与巩固传统媒体阵地结合起来,以稳固融媒体阵地建设提振政府公信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在哪里,新闻舆论阵地就应该在哪里”。推进融媒体建设,应注重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二元媒体结构、二元舆论生态进行整合和管理;应发挥融媒体中心引领作用,把占领新媒体和融合传统媒体结合起来,使政府更好掌握舆论战场主动权、领导权。

一是推进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内容与微信公众号、微博、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端口紧密结合,促进原创内容、权威报道、深度解读、言论评论等向新媒体延伸,积极推出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推动党和政府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加速占领新的舆论场;二是深入挖掘内容创意,制作短视频、微动漫、动新闻等微传播、轻量化产品,并在微信、微博、视频音频分享APP等平台构建主流媒体传播渠道,使得新媒体阵地的“红色地带”越来越宽广、“黑色地带”和“灰色地带”越来越狭窄;三是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不仅让传统媒体焕发新活力、展示新魅力,而且使正能量、主旋律成为互联网主流,切实推动政府在宣传思想工作的守正创新之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特约研究员)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