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改造 数字化提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提升降本增效空间 智慧化改造 数字化提升

智慧化改造 数字化提升

2024-05-24 19: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季度,兖矿能源在煤价始终偏弱运行情况下,依旧保持较好的盈利能力,这与他们坚持降本增效密不可分。

近年来,兖矿能源持续以“智能化、数字化”手段锻造新质生产力,改造传统生产方式,提升生产效率,协同产业发展,拓展降本降耗、增收创效空间,实现优质高效发展。

智慧化“魔改”降本提效

走进兴隆庄煤矿选煤中心,硕大的屏幕显示着选煤厂各个关键工艺的实时参数。

突然,选煤煤泥水浓缩加药智能控制系统提示:溢流浓度参数超出合理阈值,系统将生成推荐频率下发到加药装置,自动处理。

随着系统一道道指令,几百米开外的煤泥水处理车间内,加药机频率迅速调整,加药泵、加药流量增大,煤泥水沉降效果逐步优化,最终稳定在最优阈值范围内。

选煤中心是兴隆庄煤矿配套选煤厂,年入洗能力达到600万吨。为了提升精煤回收率,他们把原来落后的跳汰工艺升级改造成重介工艺。

同时,选煤中心引入盘古大模型智能化洗选系统,主生产流程设备实现远程集中联锁控制;主要生产环节实现计质计量、参数监测和安全监控在线显示;压滤、浓缩、浮选加药等系统实现无人操作、智能调控。

“煤泥水处理是选煤厂洗选工艺的重要环节。”选煤中心主任韩其伟介绍说,“我们通过构建AI预测模型,实现人工智能与煤泥水浓缩工艺深度融合,做到关键工艺参数实时在线监测和智能控制。”

以兴隆庄煤矿2023年洗煤量400万吨为例。经过智慧化工艺改造,吨煤药耗量由15克降至12克,年节省药剂12吨,节省资金8.3万元。

更重要的是,经过技术升级,智慧化赋能,生产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生产效率,精煤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可控。

兴隆庄煤矿通过提高精煤回收率,减少矸石带煤,降低煤泥发热量,每年增加经济效益8600万元。生产由被动处置型向预测调控型转变,管理由粗放式向智能化转变。

目前,兖矿能源在采煤、掘进、机电、辅助运输、安全监管、洗选、防冲等7大专业37个场景广泛应用人工智能AI,劳动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显著提升。智慧化、智能化成为兖矿能源驱动产业智能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

数字化赋能产业协同

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深入应用,兖矿能源矿业、煤化工等传统产业在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协同运作能力不断提升。

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智慧物流等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间的联动格局加速形成,整体效益正在显现。

在杨村煤矿4703薄煤层采煤工作面,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调试,为智能化开采技术应用于薄煤层寻找最优方案。

4703工作面主采煤层平均煤厚1.15m,是典型的薄煤层工作面。兖矿能源在掌握了中厚煤层智能化开采技术的基础上,基于杨村煤矿薄煤层特点,量身定制整套全新装备,智能化开采向薄煤层推进。

“智能采煤、自动支护这些技术,我们在中厚煤层开采使用多年,积累大量经验。现在移植到薄煤层,少走很多弯路。”杨村煤矿智能化开采负责人介绍说。

目前,4703工作面采煤机规划截割、自动跟机移架、自动割“三角煤”等智能化工艺均常态化运行。

全景视频拼接,IMOSS惯导找直,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应用良好,实现了地面调度信息中心远程操控,能够做到正常条件下生产期间工作面内无人,特殊条件下少人干预,生产能力达到年产百万吨以上。

产业内部协同,加速了兖矿能源智能化建设的脚步。兖矿能源有7对矿井获得国家智能化示范矿井验收,其余矿井均能实现智能化功能的常态化运行,计划2024年底全部达到国家智能化示范矿井标准。目前,兖矿能源智能开采产量占比超过94%,采掘工人劳动强度大幅降低。

数字化在兖矿能源广泛应用,形成了跨地域、跨产业的联动协同。

兖矿泰安港公铁水联运物流园,铁轨上涌来西北煤浪,乘着数字化的洋流,实现不落地转运,沿京杭大运河直达苏、浙、沪和长江经济带客户端。

兖矿智慧制造园内,智能生产线上,正在制造智能高端装备。液压支架电液控系统、高性能输送带、智能输送机等整齐列队,时刻准备为智能化矿井建设出征。

兖矿能源矿区、厂房、矸石山铺满黑黝黝的光伏板,吸收着来自太阳的能量。1.9万千瓦,6个自有分布式光伏、储能项目稳定输出“绿电”,为矿井降本增效的同时,确保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兖矿能源持续推动协同互促、优化升级,产业联动不断优化、延伸、补强,打造了提质增效、降本增效“升级版”。

科技创新集聚创效动能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变量,也是降本增效的倍增放大器。

仅2023年,兖矿能源就投入科技研发费用超过29亿元。

这一年,兖矿能源新建59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

这一年,兖矿能源煤矿智能开采试验中心入围国家能源局首批“赛马争先”创新平台;

这一年,鲁南化工入选首批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名单;

这一年,兖矿能源己内酰胺一体化项目填补我国低质原料煤气化技术领域空白;

这一年,智慧制造园区列入山东省高质量发展重点观摩项目;

这一年,50000KN液压支架试验台项目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为“国际先进”。

兖矿能源借助先进数字技术,持续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精益生产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提质增效、降本增效、赋能增效,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兖矿能源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煤矿智能开采试验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14个省部级研发平台。2023年获得授权专利276件,省部级科技奖励48项。

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兖矿能源一批推动技术迭代升级,培育核心技术的科研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2024年,兖矿能源全面铺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1+2+5”数据中心,即统一云平台,在济南和鲁西建设两个总部数据中心,分别在陕甘、鄂尔多斯东、鄂尔多斯西、新疆、上海建设五个区域数据中心,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培育典型应用场景,实现智能化生产、数字化运营、系统化协作,打造“数智化”兖矿,实现生产经营业务持续优化,企业管理运营效率不断提升。

围绕冲击地压、自然发火及水害等重大灾害治理开展科研攻关,建立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灾害防治技术体系。

推进未来能源石油化工与煤化工融合发展高端技术研发,形成以费托合成技术为核心,上下产业链关联、互补、互供、共赢的高端化学品多产业集群。

智慧化、数字化与产业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兖矿能源转型升级发展主线。在这条赛道上,兖矿能源不断实践数字技术对企业的改造和提升,使安全生产、降本提效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