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面人郎”传承人郎佳子彧:把面人捏进了人民大会堂|金台访谈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捏面人的来历百度百科介绍视 “北京面人郎”传承人郎佳子彧:把面人捏进了人民大会堂|金台访谈录

“北京面人郎”传承人郎佳子彧:把面人捏进了人民大会堂|金台访谈录

2024-01-22 23: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郎佳子彧,1995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国家级非遗“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他用老手艺尝试做新题材,同时探索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介展示传统技艺,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面塑。

评论君:什么是面人?制作面人有哪些难点?

郎佳子彧:面人是老百姓的一个俗称,其实它的学名叫做面塑,顾名思义就是用面来做的雕塑。因为题材主要以人物为主,大家看到的面塑大多是人物的形象,就俗称它为面人。制作面人最大的难点在于,需要把颜色、造型两步并作一步走,带着有颜色的材料完成造型。这就要求刻画精准,可丁可卯地完成制作部分,在安装之后很难再做删减。

评论君:北京冬奥会期间,你去人民大会堂做过展示,能讲讲那次经历吗?

郎佳子彧:在今年大年初五的时候,我被邀请到人民大会堂,给外国友人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其中广为人知的互动,就是我给摩纳哥亲王阿尔贝二世做的展示。当时场面还是挺“有爱”的。我在和摩纳哥亲王互动的时候,教他做了一个冰墩墩。一般互动结束之后,元首们就会离开,到下一个摊位。但是他就停留在那,挺“害羞”地说,我能不能请你帮我一个大忙。他说家里有两个孩子,如果我只带回去一个冰墩墩,我的麻烦就大了。我瞬间就明白了,又做了一个冰墩墩送给他,让他带回去一双吉祥物。本来和元首见面,我还是有点紧张的。但是,这个对话打破了我的紧张感,让我觉得大家都是非常可爱的人。

评论君:你面前的作品叫什么?为什么想到做这样一个作品?

郎佳子彧:我面前这个作品叫《巾帼》,是在三八妇女节制作的,为了致敬女性。当时在新闻媒体上,可以看到很多女性医护工作者在抗疫前线做出了很多的奉献。我觉得理应做一个作品,向她们致敬。面塑当中有一个非常古老的题材就是传统戏剧,传统戏剧中有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穆桂英。我觉得在这个时代,可以把她们类比起来。一方面把传统文化和现代题材融合,另一方面从造型艺术的角度,我们的传统戏剧也是非常绚烂的。所以我就把传统和现在拼合在一起,去表达对女性的敬意。在这个造型的右边有一些医疗物资,以及武汉的樱花,在左边就是穆桂英的京剧形象,以这种形式来表达我的情感。

郎佳子彧面塑作品:《巾帼》

评论君:为什么会选择捏面人为业?做了二十多年面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郎佳子彧:小的时候是兴趣使然,对捏面人感兴趣。等到成年之后觉得,捏面人不仅是自己喜欢,另外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业,所以就决定在这个领域继续耕耘。我觉得它是一个挺温暖的习惯,在家族当中,你知道你的家人都做过这样的事情,你知道这个工具我的爷爷曾经用过,我的技法是跟我父亲学的,我们都坐在同一张凳子上。在很多时刻都是一样的姿态,在桌子面前去完成同样的工作,这对我来说有一种很温暖的感觉。再就是,捏面人对我来说还是一种表达方式。我可以通过捏面人去表达我对一个事物的观点,面人也可以作为作品记录我曾经对于某件事情的想法,也可以在未来给我的孩子看。

幼年时郎佳子彧跟随父亲学习捏面人手艺

评论君:在你的人生道路上,有什么对你影响重大的选择吗?

郎佳子彧:在我本科毕业,重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的时候,那个决定对我的人生影响非常大。其实我本科学的是传播学,但是我发现自己的志向还是在艺术领域,希望能发扬光大传统手工艺。但是在一开始,我没去选择这个方向,而是选择报考本专业的研究生。现在想起来还是挺幸运的,不知道怎么就没有考上研究生。也恰好是因为这个失败,可以让我痛定思痛,去考虑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是什么。既然都要吃苦,我到底愿意在哪吃苦?在一个挺炎热的下午,我做了决定,还是要继续做跟艺术相关的事情。然后查了半个小时所对应的院校,最终就选择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当时离考试其实只有三个月的时间。那段时间过得非常辛苦,但是我觉得收获非常大。我觉得跟第一次准备考研的动力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我想要的未来。这可能就是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去做努力的一个好处。就是你会对自己的每一个进步都很满意,然后也没有那么强的功利心。要追寻自己内心的声音,因为在那里你有最强的动力。一旦选择追求自己想要追求的事情,那你就要坚持到底,不要被路上的困难轻易击倒。坚持下去,你最终会感谢自己。

评论君:在做自媒体创作的过程中,有什么独特的经历和感受?

郎佳子彧:通过自媒体平台我感受到,大家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非常高涨。也是因为他们的鼓励,我才能一直坚持做这样的内容。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一个互动,就是他们会经常告诉我,在中考题上,或者在高考阅读里看到了你的例子。之前我和他们讲过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一些观点,他们因此觉得自己做题更顺利了一点,也没那么紧张了,我觉得这还挺有趣的。

其实在我上本科的时候,我做过不少线下的面人课程。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社区的老人,我发现大家在做的过程当中都是非常快乐的。但是你一堂一堂课这样去推广,效率是比较低的。我觉得需要让感兴趣的人,更方便地找到它。在自媒体上做传播,能让大家在获取信息的平台上看到传统文化,是对于这个手艺最好的发展、传承的方式。

所以我们就把一部分经历搬到线上,去做和制作面塑相关的视频,以及和二十四节气、其他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内容分享。以一个年轻人的视角阐释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大家感兴趣,这个就是我们视频内容的主要创作方向。这种方式可以更高效地让大家有机会喜欢上它。

工作中的郎佳子彧

评论君:有人说,如果把爱好转变为职业,可能不太靠谱。你怎么看?

郎佳子彧:如果你对这个东西的喜爱程度,就是真的很在乎它的好与所有不好的时候,其实你是愿意为它去吃一些苦的。工作当中肯定不是所有时候都是轻松愉快的,也有比较艰涩、难啃的阶段。我把捏面人当做自己的事业,这个行业面临的很多问题,我觉得就是我自己的问题。在工作过程中,这些艰涩的部分就变成了苦中作乐。能遇到这样一个有难度,需要长时间去奋斗的事业,对我来说也是很幸运的事情。

在从事面塑这个行业当中,你会看到不少传统工艺的生存状态都是每况愈下。我希望自己在看到这些不足的时候,能做出一些有改变的事情,而不是无视,或者任由它发展下去。所以每次我自己看到有问题,有需要改善的地方的时候,我就把自己的努力放在上面。希望每一天,这个行业都比昨天又好了那么一点点,也希望自己的技术一直在进步。

评论君:对青年人有什么建议?

郎佳子彧: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追求的方向是什么,我觉得就大胆去尝试所有积极的可能。因为你只有在不断地尝试当中,才有可能知道你擅长的领域在哪里。要勇敢地去尝试,迈出自己探索的脚步。还有一部分人可能知道自己喜欢的领域在哪,但还是觉得有些迟疑,或者说不知道怎样去达成。我觉得可以用非常具体的计划化解自己的焦虑。把它拆解成有时间周期的计划,可以帮你离你的目标越来越近。

(访谈整理:孟繁哲)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