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不要什么都不懂就参加挑战杯(小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挑战者杯含金量高吗 拜托!!不要什么都不懂就参加挑战杯(小挑)

拜托!!不要什么都不懂就参加挑战杯(小挑)

2024-04-19 02: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挑战杯”系列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是目前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

一、 “挑战杯”是什么?

“挑战杯”是全国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系列的简称,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和全国学生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是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领域中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参赛范围最广的赛事之一,被誉为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是教育部认可的官方赛事,含金量仅次于“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

目前,中央对挑战杯重视程度很高,全国各类院校认可度也很高,如果能拿国奖,甚至省奖都是很有含金量的。对于奖学金、综测加分、评奖评优、考研保研,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1、“挑战杯”竞赛在中国有两个并列项目:

小挑:“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挑战杯”的创业赛道。

大挑:“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挑战杯”的创新赛道。

两个项目在全国比赛轮流进行,每个项目每两年举行一次。偶数年举行“小挑”,奇数年举行“大挑”。

2、奖项设置

“大挑”设置有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比赛证书上盖有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举办地人民政府的章。

“小挑”设置金奖、银奖、银奖,比赛证书上盖有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的章。

3、“大挑”和“小挑”的区别

结合往届情况对比来看,“大挑”比“小挑”难度稍高,二者在参赛项目和比赛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赛作品:

“大挑”参赛作品偏学术研究类,按照类别可以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

“小挑”参赛作品是一个项目的商业计划,即(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 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Z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

比赛侧重点:

“大挑”更注重学术科技发明创作带来的实际意义与特点,即偏重考察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挑”更注重市场和技术服务的结合。偏重考察参赛人员商业性与商业嗅觉敏感性。

二、⏰比赛时间小挑比赛流程

竞赛分报名准备、作品提交、校级决赛三个阶段实施。

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将由西安交通大学在2024年举办

校内比赛(2023年9月-—2024年5月,以各自学校为准)

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例

院级初赛:资格、形式审查和初评阶段(2023年10月-11月)

初赛环节由各院级团委具体负责组织。作品提交形式以所在团组织通知为准。各院级团委组织对申报作品的形式及作者资格进行审查,审查通过的作品获得参赛资格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初评,遴选优秀作品进入复赛。

校级复赛阶段(2023年12月)

竞赛组委会对各院级团委推荐作品进行线上打分评比,选拔优秀项目进入决赛。

校级决赛阶段(2024年2月一3月)

决赛包括团队路演、现场答辩等环节。

校级决赛阶段(2024年2月一3月)

决赛包括团队路演、现场答辩等环节。优秀项目将推荐参加全国、山东省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并可在国家级创业训练项目立项、春华奖学金评选中优先推荐。三、项目类别

今年的“小挑”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设五个项目类别方向:

1⃣️ 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

突出科技创新,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新材料、军民融合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在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军民融合等领域,参赛学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2⃣️ 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林牧渔、旅游休闲、城乡融合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3⃣️ 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

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政务服务、消费生活、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金融与法律服务、教育培训、交通物流、人力资源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4⃣️ 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环境治理、可持续资源开发、生态环保、清洁能源应用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5⃣️ 文化创意和区域合作

突出共融、共享,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成渝地区及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合作建设,在工艺与设计、动漫广告、体育竞技和国际文化传播、对外交流培训、对外经贸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四、参赛形式及资格1、参赛形式

项目团队形式参赛,每个参赛成员限报1个项目;每个项目只可选择参加一个类别方向,不得兼报;每个项目学生团队人数6-10人,指导教师不多于3人。

对于跨校组队参赛的项目,各成员须事先协商明确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为申报单位。省级竞赛报名截止后,只可进行人员删减,不可进行人员顺序调整及添加,不可进行项目组别和类别调整。

2、参赛资格

在举办2024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可参加。

硕博连读生、直接攻读博士生若在2024年6月1日前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可以按硕士研究生学历申报作品;没有实行资格考试制度的,前两年可以按硕士研究生学历申报作品;本硕博连读生,按照四年、二年分别对应本、硕申报。

博士研究生仅可作为项目团队成员参赛(不作项目负责人)、且人数不超过团队成员数量的30%。

最后,需要2024年最新创赛学习资料的同学自取: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