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中的拟声词有什么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拟声词组成的歌曲 绘本中的拟声词有什么用?

绘本中的拟声词有什么用?

2023-12-24 07: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应用语言学博士 王青

 

凯迪克获奖绘本《Knuffle Bunny》中,小主人公弄丢玩具小兔后非常着急,发出了一连串没有实际意义的拟声词。

绘本中的拟声词有什么用?

这些“怪词”对成年人并没有实在的意义,但我的儿子却非常喜欢,每次翻到这一段情节,他都尝试自己读,高兴得手舞足蹈。原来,图画配合拟声词对孩子具有如此特别的听觉吸引力。

如果整本书都用拟声词来写,会怎么样呢?

享有国际盛誉的意大利童书作家艾玛努艾拉·布索拉提创作的“皮里噗小嘴动动操”系列就是这样做的!这套绘本分为《闯祸啦!》和《打雷啦!》两册,曾获国际童书大奖,在多个国家畅销。故事记录了皮里噗宝宝探险游玩的经历,通篇都是“皮里噗语”,也就是没有实际语义的拟声词,但结合画面并不难理解。

绘本中的拟声词有什么用?

 

用没有意义的语言写成的绘本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还会一版再版、风靡各国呢?其实,绘本中的拟声词包含了许多的“秘密武器”呢!

 

秘密武器No.1:自然状态下的声音模仿利于发音肌肉的锻炼

孩子在处理拟声词时,右脑(右手人)分管音乐和韵律的部分也参与其中。这时,他们很容易被夸张的声音感染,乐于开口跟读。我的儿子特别陶醉于模仿“啪嗒嘣”的打雷声,还会按照画面上闪电的形状决定雷声的长短和轻重。在自然投入状态下的声音模仿非常利于发音肌肉的锻炼,效率远远超过机械模仿和重复,是极佳的“小嘴动动操”。

 

秘密武器No.2:超现实语言激发孩子的创造性

有些大人在讲故事时太过忠实于文本,甚至要求孩子也照做。这种方式有利有弊,弊处就在于束缚了孩子的创造性。谁都不懂的“皮里噗语”恰好能帮助大人摆脱固有的语言形式,开拓孩子的语言创造空间。面对这套书,最好的方式不是大人“讲”,而是亲子共同创造故事,尤其要留给孩子主动向前走的机会,让他们观察和想象故事的细节。大人只要依葫芦画瓢念出“皮里噗语”,用声音的变化去感染孩子,他们就会跟着模仿,然后用自己的方式讲出夹杂着“皮里噗语”的整个故事。

 

秘密武器No.3:外人听不懂的亲子交流小密码

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是与他人的交流,特别是在亲子感情的基础上建立深层互动。在“皮里噗语”面前,父母的语言强势不再那么明显,亲子关系更加平等。这时,亲子之间可以借助“皮里噗语”建立一套自己的语言交际密码,比如,把睡觉称作“呢呢喃、呢呢喃”。这种外人听不懂的密码会成为亲子之间的秘密和情感纽带,进而成为孩子成长中的美好记忆。

 

由拟声词组成的“皮里噗语”可以锻炼宝宝的发音器官、开发他们的语言创造力,同时还能帮助大人找回童真,建立更平等、亲密的亲子感情,快来一起“嗒啦哩,嗒啦哩嗒”吧!

绘本中的拟声词有什么用?

 

购买心喜阅出品的“皮里噗小嘴动动操绘本”系列的《闯祸啦!》和《打雷啦!》,了解更多小皮里噗的故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