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活起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拟人化设计产品图片 “让文物活起来”

“让文物活起来”

2024-06-01 01: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章文

【摘要】: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2016年4月对文物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大量优秀的文物典藏沉默了上千年,如何让博物馆文物活起来对于一个工业设计师而言是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本文期望通过拟人化设计在博物馆文物中的应用让文物成为有血有肉的热销商品。本文从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现状出发,阐述博物馆文创产品“活”起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以“拟人化”手法入手论述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文创产品;拟人化设计

一、博物馆文物与文创产品

博物馆文创产品是以博物馆文物所具有的文化、历史内涵为设计来源,通过创意设计开发具有创新性与文化性的产品。通过博物馆文创产品让大众了解馆藏品的精神内涵,延续文物藏品的生命力,同时为博物馆创造一定的经济、文化及社会价值。

国外发达国家博物馆的运营早在70年代就已走向社会化,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也形成一套完整而成熟的开发机制,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此外,大多博物馆建立自营的博物馆商店。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率先经营博物馆文创产品并大获成功,目前总计开发数量已达三万多种,每年文创产品销售额占博物馆总收入的80%。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针对馆藏品开发各类文创产品,也逐渐受到了大众的关注。在2015年国家文物局对大陆地区60家博物馆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大部分博物馆文创产品为粗糙的文物复制品。产值超过 2500万元人民币的博物馆,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两家。

如何让躺在博物馆里一动不动的文物活起来,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消费者的心中是作为一位产品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从文化创意设计及消费者心理学角度提出运用拟人化的设计手法让博物馆文物活起来。“拟人化”是一种非常讨喜的创作修辞手法,它不单是使博物馆文物穿上人类的衣服、像人类一样行走、说话,更赋予文物“人性”特点,可以有面部表情、有自己的性格,是人格化了的动物。这样“拟人化”文物可根据历史背景衍生出不同的故事情节。把“拟人化”的手法应用于博物馆文创产品有独特优势。

二、拟人化设计的理论依据及原则

将人物质层面的造型、动作、行为和精神层面的情感、个性、情趣、品格应用在产品设计中,赋予产品人的个性,从而达到心理上的共鸣,满足内心的情感需求,使产品具有人格的过程,即拟人化设计。拟人化设计不应仅局限于外形、动作、神态和行为的模仿,还应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包括情感、个性、情趣和品格的赋予,甚至是抽象拟人化的表达。

(1)拟人化设计的理论依据

“拟人化”这一概念中,一般所拟的原型为动物、日常物品或真实世界中不存在的鬼神,不管是在文学创作还是应用于造型的塑造,不难看出这些“拟人化”后的“物”有着很多共同之处,即他们还存在着原本的外形。并且它们有着和人类一样的语言、行为,身份设定多为叙述作品故事的主体。简单些来说,“拟人”就是赋予动物、日常用品或是想象中存在的虚拟形象以“人性化”的特点。“拟人化”的博物馆文物因为同时具有“人”与“物”的两面特征,在文创产品的形象塑造、叙事等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作用。

(2)拟人化设计的原则

“托物言志”一词概括了“拟人化”这一修辞手段借人类之外事物之形表达其所拟对象的运用方式。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博物馆文物可以根据造型的差异被设定为人类或动植物。它们虽然不是人类,却传达着人类的思想,折射出人类本身。

作为修辞方式“拟人化”沿用时间已久,著名电影理论家麦茨提到,人们称桌子的四个支撑点为“桌脚”,原因在于它接触地面的四个点和四肢着地的动物以及双腿直立于地面的人类很相似。一般人们对于没有生物特征物体的描述不会用到“脚”这个词,是因为“相似性”这一原因使得在文化的进步发展中一步步演化成了通俗的字面用语。日常生活中这类比喻方式十分普遍,如“壶嘴”、“椅背”等等。这种修辞手法的关键就在于只要本、喻体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相似点,人们对于这种隐喻、换喻方式就很容易接受。

三、博物馆文创产品拟人化设计方法

我国关于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理论研究数量可观,但以“拟人化”这一修辞手法入手来进行论述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研究寥寥无几。“拟人化”的文创产品不仅仅是“人”与“文物”的简单组合,更重要的是与作品题材、创作理念与文化内涵的融合。

拟人化作为一种修辞手法,主要采用明喻、隐喻、转喻、讽喻和类推五种修辞手法进行衍生产品的设计,对于活化博物馆的文物而言,这些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是创作的灵丹妙药。

(1)明喻

明喻有三种形式,第一种为用结果来替代原因;第二种时用使用者或使用环境替代使用者;第三种是实质替代形式。第一种用结果替代原因的设计方法运用的典型案例有土耳其设计师Karim Rashied设计的Creemy Tea & Coffe茶具,在茶杯扶手边缘设计凹槽让手嵌入,用产品外观向消费者暗示茶杯的使用方式。第二种用使用者或使用环境来替代使用者的方法最为常见,如阿莱西公司设计的TIGRITO猫碗,以猫的形象表明该产品的使用者;图3的果盘设计表达了果树与水果在空间上的邻近性,因此,以树的形象替代水果盘。第三种实质替代的方式最为直接,如Stefano Giovannoni的饼干盒,利用饼干外形和香味来诠释产品功能。明喻的设计手法让产品更具趣味性和情趣化。

(2)隐喻

隐喻的比喻方法在产品情感化设计上最为常见。隐喻中的甲和乙具有内在某一特性的相似性。隐喻的比喻手法有四种,分别为外观上的隐喻、功能上的隐喻、使用方式上的隐喻、内涵性隐喻。

第一种外观上的隐喻方式最为直观,如由切利设计事务所设计的座椅Donald,从侧面看,它的铝钢结构像鸭的脖子,合页像眼睛,椅背的大小和形状像鸭嘴。第二种功能上的隐喻如阿莱西水壶设计,用小鸟代替“哨子”形象召唤出壶哨的功能意义;第三种使用方式上的隐喻如动物造型的微波炉隔热手套,将使用中需要张开的动作与动物张开的嘴巴相连接,给人趣味性。第四种内涵性的隐喻不易识别,但潜意识中却能即可认同。如Gloji枸杞果汁包装运用灯泡的造型预示着像灯泡一样给予人能量和智慧。

(3)转喻

转喻是一种以小见大的设计方法。Philippe Starck設计的座椅Dadada可视为經典的转喻产品。这个座椅设计的概念来源于骑马,并以马鞍作为视觉元素,让坐在座椅上的人们隐约感受到骑马摇摆时的乐趣。这种手法以局部表现寓意。

(4)讽喻

讽喻是一种幽默与挖苦的设计方法。如Massimo Giacon的Mr Suicide止水塞设计,将泡澡的舒适感与止水娃娃痛苦的溺毙在水中的痛苦相对比,充满了趣味性。又如设计作品Big belly man用两个大肚腩的形象来幽默的实现办公用品的功能,让枯燥的办公环境充满乐趣。

(5)类推

类推是一种在人们的一般认知下,将同等事物做简单联想或比较,达到互相比喻的效果。类推的设计方法需要是特定文化的人群能够识别和理解的,因此在设计中国文化的产品时较为适用。如高山流水香插,以烟代水,以石代山,将烟与石来表现中国人对于意境的追求。

结语

“拟人化”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艺术创作的修辞手法,“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有着其独特的相似性与假定性的思维特性,为各个领域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新鲜的血液与活力。“拟人化”应用于博物馆文物的创新设计上,让博物馆文物能够活起来,产生“镜中自我”的亲切感受,大大提高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趣味性与可观赏性。

参考文献:

[1]张宪荣.设计符号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诺曼唐纳德.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猜你喜欢 文创产品 博物馆文创开发浅谈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年5期)2017-05-16武陵山片区民间手工艺在文创产品上的应用研究戏剧之家(2017年6期)2017-05-04江苏省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现状思考艺术科技(2017年1期)2017-04-05人类学视野下的博物馆文创产品理论观察(2017年2期)2017-03-23高校文创产品策划课程未来发展趋势大观(2017年1期)2017-03-16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意义重大新世纪图书馆(2016年11期)2017-01-13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传承与创新艺海(2016年12期)2017-01-13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今传媒(2016年12期)2017-01-09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民族元素在文创产品中运用的教学改革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9期)2016-11-07

西江文艺2016年19期

西江文艺的其它文章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心理困境研究农业生态园设计浅析生活性道路景观绿化植物配置浅析乡镇水利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探析社会工作在改善医患关系中的应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