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EVA:死与新生》中弦乐四重奏座位模式的一些问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拉小提琴图 关于《EVA:死与新生》中弦乐四重奏座位模式的一些问题

关于《EVA:死与新生》中弦乐四重奏座位模式的一些问题

2024-07-16 09: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画师@ASK)可惜的是这里似乎没有把中提画的特别明显

前言

在《EVA:死与新生》中出现了主要角色碇真嗣、明日香、绫波丽和渚薰演奏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的弦乐四重奏情节。

如果加以分析会发现这里四重奏的座位排布模式为一提、中提、二提、大提,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模式(下称EVA模式)。

单纯地认为导演庵野秀明“画错了”并不是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毕竟EVA有着极为深刻的内涵。

本文旨在通过对四重奏分镜画面分析还原四重奏排布模式的判断过程,并尝试从音乐性和艺术性的角度分析这一EVA模式的合理性。

声明:存在剧透,可能还有些许学术不严谨(无论是音乐上、艺术上还是EVA剧情上),尽量通俗化表达。

关于弦乐四重奏

1.弦乐四重奏的历史和各乐器的作用。

弦乐四重奏兴起于十八世纪,在古典主义时期是最重要的室内乐演出形式,由四把非常相近的弦乐器所组成,分别是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第一小提琴演奏高声部,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演奏内声部, 大提琴担负低音部。

第一小提琴在演奏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相当于一个指挥。它把控着整体乐曲的走向,并要同时带动其他成员感受整体旋律的线条。

第二小提琴在作品中主要是伴奏声部,节奏多变,多与中提琴配合,也有不少作品担负主弦律,与一提琴旋律互动或是共同演奏旋律。

中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的主要任务是平衡第一第二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声音,在配合第二小提琴完成整个作品的伴奏任务的同时与大提琴一起使音乐速度平稳。总的来说,中提琴是四重奏中的调和者、过渡者、承接者。

大提琴的主要作用是把握整个演奏作品的节奏,控制和把握整个音乐的进行,特别是节奏型复杂的段落。由于大提琴的存在,第一小提琴在演奏高音的时候不会出现漂浮不定的状态,自始至终都牢牢的固定在了大提琴这个根基上。

四个声部各有作用,但同时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呈现出较好的演奏效果。

(参考来源:尹倩云.浅谈弦乐四重奏演奏中的几点问题[J].北方音乐,2015,35(05):64.)

2.弦乐四重奏的排布

从观众视角从左往右看,早期弦乐四重奏采用如下排布模式:一提、大提、中提、二提。

之后,排布模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最为常见也最为合理的两种经典模式,即一提、二提、中提、大提,或者是一提、二提、大提、中提。

前者体现出声音由高到低的过渡,后者则突出了中提的声音,并将大提琴浑厚的低音置于更低处,显得更加浑厚,而大提琴正对观众,似乎从视觉效果上来看更好(虽然这是不太重要的因素)。

随着现代音乐的兴起,产生了更多特殊的现代模式,现代音乐家Brian Ferneyhough采用了一提、中提、大提和二提的模式,旨在凸出表现乐曲中的某些重要片段。

(参考来源:https://stringquartethistory.wordpress.com/evolution-of-seating-arrangement/)

总的来说,采取什么模式都是为了乐曲而服务。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同音乐流派各自的喜好,比如欧洲和北美可能存在不同的选择。

(参考来源:https://www.violinist.com/discussion/archive/26393/)

EVA模式的判断和《死与新生》分镜分析

1.说明

如果观众懂日语(或者字幕组翻译得好),或者观众懂音乐,那么这一判断会相对轻松。但是,bilibili上的资源在翻译这一桥段时并没有处理得很好,漏翻了一些重要的字幕。所以如果借助这一资源在判断时会产生一些困难,但这些困难却体现出庵野秀明拍摄时的一些特殊手法和用意。

2.分镜分析

2.1真嗣入场。真嗣背着大提琴走向正中的椅子。字幕表明演奏曲目是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

2.1图1

这里有几个细节:一、光影将画面分割成了两个部分,黑暗与光明的对立和交织,似乎也在体现人物心理的矛盾。

2.1图2

二、地上的贴纸,构成了十字架形状。红色圈中的十字架是最为常见的十字架,被称作拉丁十字架,相传耶稣受难时就是使用了这种十字架。竖着的一条象征人间,横着的一条象征天国,拉丁十字架就是天国和人间的统一。而最右侧蓝色圈中的十字架和前文所述的十字架相比似乎只是对称图形(从这一角度出发解释,我们也可以判断出大门的位置应该在两个对称十字架中间)。

但是,如果把拉丁十字架倒立过来,就是圣彼得十字架。传说圣彼得在受难时认为自己不配和耶稣使用同样的十字架,便使用了倒置的拉丁十字架。但是,倒立的十字架也可以认为是撒旦或者指地狱。

神圣的天国与罪恶的地狱在光影交错中对立,又是一种深刻的隐喻和象征,也是对第一条细节的补充。这里,再次体现了EVA浓厚的宗教色彩和象征手法。

(十字架分析理论来源:八比特的视频BV16F411F734)

2.2明日香登场,主动和真嗣打招呼并得到了回应。

2.2图1

2.2图2

之后的分镜画面给人感觉明日香紧贴着真嗣坐。那么根据常理,我们在这里会就产生一种错觉,即明日香可能拉的是中提琴。

2.2图3 视觉上的错觉,远景的真嗣异常“遥远”

但是,如果结合接下来这个分镜,我们就又会产生一种错觉,明日香离真嗣很远,那么就又会得出另一种猜想,明日香拉的是小提琴。

很快,明日香开始调弦,并尝试演奏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曲BWV1006热身。庵野秀明通过提琴的音域以及所演奏的曲子,给出了正确答案,明日香拉的就是小提琴。

庵野秀明此处的分镜,应当是刻意为之,未尝不是在显示真嗣与明日香之间的隔阂,或者说,此时仍然存在的十分强烈的心之壁。无形之中,也在误导试图分辨乐手位置的观众(尽管字幕已经交代清楚小提琴手的身份),值得玩味。

话说回来,真嗣热身的曲子是巴赫无伴奏大提琴变奏曲BWV1007。小无和大无,可以说是巴赫最深刻的作品之一,和弦构成十分繁杂,情感表现异常丰富,被誉为音乐圣经。对于EVA这样一部探讨着终极、哲学和生命的艺术作品,采用大无和小无作为音乐无疑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2.3绫波丽出场。她并没有回应真嗣的问候。

2.3图1(丽你说句话呀doge)

绫波丽的沉默与明日香的主动形成了对比,随后的分镜中明日香掩嘴窃笑,也再次体现出二人性格迥异。

2.3图2 偷乐的明日香

注意:此处中景的绫波丽应该是从近景的真嗣和远景的明日香中间走过,那么我们可以判断真嗣与明日香之间存在较大物理上的间隙。

尽管画面没有说明,但事实上座位有可能在人为地动态变化。

2.3图3 又是视觉错觉

如果顺着错误的思路思考,会觉得绫波丽是一提,明日香此时是二提。但先前假设明日香是中提琴,便会陷入困境。

2.3图4,吃了不懂外语的亏

所以说,如果庵野秀明没有打出字幕,或者说字幕组没有翻译中提琴这三个字,观众应该是比较难直接知晓答案的。

2.3图5 这张分镜就画的挺好的

在接下来的这个画面中,响起了中提琴的声音。庵野秀明揭开悬念,丽是中提琴手。而这个画面中的提琴似乎确实偏大,也佐证了中提琴手的身份。

2.4渚薰迟到入场。四人到齐,准备开始演奏。

2.4图1

紧接着,镜头平移,显示了四个人的脚。

这是最终的座位图,也是判断座位模式的最有力证据。

2.4图2 左渚薰右绫波丽

熟悉的观众应该可以看脚看袜子识人了。

2.4图3 明日香琴箱没盖也是很细节的设计了

那么我们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四人座位的安排,从观众视角由左至右是渚薰(一提琴)、绫波丽(中提琴)、明日香(二提琴)、碇真嗣(大提琴)。

这里有一处小瑕疵,大提琴忘记加装防滑垫了。如果是体育馆这种比较光滑的地板,似乎还是装上比较好,当然,这也不是一个非有不可的东西,无伤大雅。

2.4图4 这个确实是画的不够仔细,或许是为了美观舍弃了防滑垫

EVA模式的争议及合理性解释

1.EVA模式的问题

EVA模式事实上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小提琴组被中提琴所分开了,作为主要的两条旋律线被隔开,不利于乐手之间的配合,类似,中提和大提被二提所分割,也不利于伴奏乐手之间的配合。

其次,中提琴作为小提琴和大提琴声音的调和者,无法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声部之间难以实现平衡。

最后,小提琴所代表的高音区和中提琴所代表的中音区会混淆起来,使得人耳在听觉上难以分辨声部,整体观感肯定是会打折扣的。

这种排布模式,或许只有当中提琴充当了相当大部分的旋律任务、二提承担起过渡和伴奏的任务时,或者是为了突出旋律组和伴奏组之间音乐性冲突矛盾时,才比较有合理性。

另一个合理之处可能在于,小提琴和中提琴的面板均朝向观众,中提琴的音量会得到加强。

但是,四人所演奏的曲子是非常经典的古典乐作品D大调卡农,采用这样激进和冒险的模式应该是不太明智的选择。

2.EVA模式的合理性解释——从剧情和角色出发

结合剧情我们可以知道,渚薰是亚当的灵魂容器,绫波丽是莉莉丝的灵魂容器,她最后更是成为补完过程的化身。作为一切的起源,生命与智慧的象征,渚薰和绫波丽代表的是“神性”。

渚薰向中央教条区的假亚当肉体移动绫波丽(莉莉丝的灵魂)将和莉莉丝肉体融合

从旧剧场版的内容出发,真嗣和明日香虽然是选中的适格者,但作为人类,也注定具有人的无数缺陷,体现的是“人性”。

而随着后面剧情的展开,真嗣在领悟后引发了第三次冲击、明日香成为冲击后幸存的新人类。或者说,二人成为了新世界的莉莉丝和亚当,这体现出二人具有潜在的“神性”。

甚至两人连躺的位置都和四重奏的位置一样

那么,将渚薰和绫波丽放在一起,明日香和真嗣放在一起,正是体现了神性和人性的矛盾对立,以及旧神到新神的过渡发展。

这就是EVA模式成立的大前提。

至于角色所对应的乐器分配,也一定程度上和角色的身份和性格相贴切。

碇真嗣设定就是会拉大提琴,而大提琴在这首卡农中起到了铺垫根音的作用,引导了乐曲的走向,这似乎暗示了他的抉择将会决定整个人类的命运走向,肩负重任。

而大提琴始终低沉幽婉的声音,也与主人公胆小、懦弱、自卑的形象相贴切。

绫波丽,没有自我灵魂的复制体,三无的始祖,所以自然中提琴这一常被众人忽视的乐器便是她的首选乐器。

但是,丽可以说是碇司令和真嗣之间的桥梁,维持着二人间的微妙关系,而她最后也成为了补完计划过程中的化身,这与中提琴调和者的身份是相像的。

明日香、渚薰,二者的性格比起前两者来说更加外向,那么担任主旋律的小提琴自然应当给予他们。只不过,按照明日香那不服输的性格,或许她应当是一提。但为了服从核心大前提,明日香成为了二提琴手。

总结

关于EVA的一切都是开放的问题,关于这一四重奏模式的合理性解释也不会只有一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艺术性这一因素比音乐性这一因素显得更加重要。至少,当我完成这篇文章时,我依然没有寻找到更为合理严谨的从音乐性层面的解释。也许日后,会有更加合理严谨的答案。

回到开头的一个问题,庵野秀明究竟有没有画错?我不认为他画错了。传统,是古典音乐传承和发展的根基,但不应当成为枷锁。对于其他艺术形式来说亦是如此。

所以,这一四重奏桥段,是值得我们玩味和思考的。整个EVA旧剧场版的基调是压抑的,可以说是一个坏结局。但庵野秀明在这一坏结局产生之前,设计了一个优美的甚至说是神圣的弦乐四重奏来铺垫,也可以说是在暗示结局并无好坏之分。而D大调卡农,这首乐曲本身就具有循环往复的特性,未尝不是在暗示补完之后新世界的开始、抑或是新的循环的开始。

感谢这几天参与谈论这一问题的朋友们。图片素材除特殊说明外均来自于bilibili。引用资料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