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幼苗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抽象雕塑简介 水稻幼苗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幼苗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2022-03-23 15: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水稻幼苗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水稻幼苗立枯病对旱育秧田危害比较严重,尤其是遇到持续低温或气温变换不定时更为严重,会造成秧苗大量死亡。对此,本病就防治方法做了论述。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立枯病;发病原因;防治方法   水稻幼苗立枯病是寒地水稻塑料薄膜旱育苗和大棚盘育苗的常见病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土壤消毒不够彻底从而导致秧苗大面积枯死,甚至引发全苗床整个毁苗。其他方面,如气候异常、苗期管理不当等问题也是发生该病的原因之一。   1 症状识别   由于病原的种类、危害时期与环境条件的不同,从而引发的症状也会有所不同,常见的症状基本有以下几种类型:   1.1 芽腐型 这种类型主要是在出苗前或者是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变为褐色,病芽呈扭曲状,最后因腐烂而死亡。这种类型在种子或者芽基部生有霉层。   1.2 针腐型 此种类型大多发生于幼苗立针期到2叶期。病苗心叶变为枯黄,叶片不能完全展开,基部变为褐色,有的时候叶鞘上生有褐色斑块,病根也逐步变为黄褐色。种子与幼芽茎基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不挺直,很容易折断,育苗床中的幼苗常常成簇、成片的发生和死亡。   1.3 黄枯型 该类型多发生于幼苗3叶期左右,病苗叶尖不吐水,当天气突然放晴时,幼苗会迅速表现出青枯状,心叶与上部叶片开始“打绺”,幼苗叶片呈青绿色,最后整株枯萎。等到插秧后本田会出现成片的青绿苗,随后枯死。   2 病原鉴定   水稻苗立枯病是由多种病原菌侵染而引发的。主要由半知菌亚门瘤座菌目镰孢属的(尖孢镰孢菌)、(禾谷镰孢菌)、(木贼镰孢菌)、(茄腐镰孢菌)、(串珠镰孢菌)以及无孢目、丝核菌属的(立枯丝核菌)等,另外还有鞭毛菌亚门霜霉目腐霉菌属的(腐霉菌)等真菌。   镰孢属病菌菌丝体,呈白色或者淡红色,分生孢子有大小两种类型。大型的分生孢子呈镰刀状,弯曲或者稍直,无色,多数为3~5个隔膜;小型的分生孢子呈卵圆形或者椭圆形,无色,单胞或有一个隔膜。   立枯丝菌核只生产菌丝和菌核。菌丝在幼嫩时无色,呈锐角分枝,分枝处缢缩,带有隔膜;老熟菌丝呈淡褐色,隔膜有所增加。细胞中部变得膨大,分枝变成直角。菌核形状不规则,呈褐色,直径约1~3 mm。   侵染循环   镰孢菌一般情况下以菌丝和厚垣孢子在多种寄主的病残体与土壤中越冬,等到外部条件适宜时即产生分生孢子借助气流向四处传播,并侵染危害。   丝核菌则是以菌丝及菌丝在寄主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依靠菌丝蔓延于幼苗之间进行传播,并进行侵染危害。   3 发病条件   3.1 菌源数量 引起水稻立枯病的镰孢菌、立枯丝核菌在土壤中的存在十分普遍,而这些菌的数量和侵染力又会经常受到外部环境以及土壤中抗菌数量的影响,但主要原因还是与水稻幼苗在十分不利的条件下生长衰弱、抗病力差有直接关系。只要对水稻生长与降低幼苗抗病力不利的环境条件,均会引发水稻立枯病的发生。   3.2 气象条件 低温和阴雨及阳光照射不足都是诱发水稻立枯病的重要条件,其中又以持续低温对其影响最大。由于水稻属于喜温作物,一旦外部环境发生改变不利(低温)时,其抗病力随之降低,因而有利于立枯病的发生。气温过低,对病菌生育和侵染的影响程度比较小,但对幼苗的生长却不利,使得幼苗根系发育不良,进而导致吸收营养的能力降低,这也就更利于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如果是天气持续低温或者是阴雨连绵后突然暴晴,使得土壤水分快速蒸发,水分不足致幼苗生理失调,也会使立枯病害加重发生。   3.3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问题也是一个原因。如果种子受伤或受冻,或者是种子催芽时间过长及发育力差的种子,表现抗逆性弱,病害也会加重。   3.4 育苗床条件及管理 床土的好与否与稻苗立枯病的关系很密切。在生产实践中表明,草炭土、腐殖土发病比较轻,旱田土比水田土发病较轻。土质疏松、保肥好、保水强,水稻苗根系发育扎根好,能增加秧苗的抗病力。如果育苗床土黏重、偏碱性,或者是播种时间过早、过密、覆土太厚都会引发立枯病的发生,特别是在苗期施肥、灌水或通风不畅等管理措施不当的情况下,更有助于立枯病的发生。   4 防治方法   由于水稻立枯病是以土壤传播为主的少循环病害,因而,对苗床土壤实施消毒是防治水稻立枯病的关键一环。   4.1 床土配制及消毒 选择地势较高、地面平坦的地块做苗床。育苗先育根,所以旱育苗床土应选择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偏酸、水源方便、黑土层厚、土壤疏松、土质肥沃、通透性强、保肥、保水能力强的地块。如果土壤酸度不够,可选用调酸处理。为消除土壤中多种病原真菌,可选用以下几种药剂进行土壤消毒处理:①可用3 %育苗灵水剂,每平米16~20 ml,兑水3升,实施喷雾;②30 %恶霉灵水剂,每平米3毫升,兑水3升,实施喷雾;③70 %土菌消可湿性粉剂,每平米1.2克,兑水3升喷雾。   4.2 苗床管理 认真做好保温、防寒、通风及炼苗的工作,做到苗前保温,苗后至3叶期控温,3叶期至插秧前调温,借此提高幼苗的抗病力,以减轻立枯病的发生。同时也要对种子进行精选及晒种,以提高其催芽能力。   4.3 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每平米可选用20 %移栽灵水剂3毫升,或50 %立枯净可湿性粉剂1.5 g,兑水3升浇洒于幼苗周围,并及时进行灌水,防止叶片变黄,此法不但防病还能有效促进稻苗的生长发育。针对重病苗床,可采用灌水上床的方法,水层保持在苗高的1/2即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992640.htm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