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视界】“技近乎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抽象雕塑作品介绍怎么写 【陶瓷视界】“技近乎道”

【陶瓷视界】“技近乎道”

2024-07-13 13: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罗小平:我在这边从事教学,办培训班已经是第三次,今年是第三年,用泥片的教学,这是第二年,这次学员的结构和去年有点不一样,去年差不多有一半是德化当地的,产区的一些省大师,工艺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一半,然后一半来自外地,今年大概有80%是来自全国各地,所以这个人员结构不太一样,还有一个今年的学生也占了比较多的比例,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占了比较大的比例,所以呢,从总体上来说学院的那样一种学术的氛围更浓郁,由于年轻人占比较多数,所以当代的气息更加浓郁。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罗小平:德化作为一个风水宝地,瓷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何朝宗那个时代,就被世界所知道,但是这么多年来一直在一个传统的一种文化的氛围里面,但是整个现在世界,包括中国发展得非常快,传统文化也是要有变化,也是要跟进这个时代,所以呢,我觉得我们需要把一些新鲜的东西带入到这里来,跟这里进行一些交流,我每次来每一次都会有不一样,因为这个地方,它也是在这个时代的发展潮流当中与时俱进,它也有很多新的变化,所以呢,我相信不断地这样的一种交流,德化会更加焕发出一种新的生命,这种传统的东西呢,也会融入更加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潮流。

整个作品展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学员们从自身的艺术体验中寻找灵感,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展现泥片雕塑的艺术魅力。

景德镇陶瓷大学硕士研究生 林苗:这次就是过来德化嘛,因为我是罗老师的研究生在读,然后我过来主要是想沿着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创作,然后这一件还有旁边那件作品都是我的,主要还是想要把绘画,还有雕塑结合在一起,做一件作品这样子。然后上面的画面的话,就是自己设计,然后还是跟自己当下的状态有关的一些想法,都画在上面。

工艺美院陶瓷艺术系副教授 黄翠萍:我这次做的五件作品,主要选了还是这种传统的题材,以那个文人的形象来塑造成,用泥片成型的方式塑造成,选的那个材料是德化的白泥,以德化白泥来做了一组这个,古代文人系列的一个作品,像候月、读书、拜石、纳凉、冥想五个人物,然后五个人物它是成为一个系列的一个作品。罗老师的这个泥片成型方法,那是一种更新的一种(方法),在塑造的过程中,比较讲究意写的方式,然后一次成型。

工艺美院陶瓷艺术系教师 庄虹虹:我这个作品的主题讲的是竹林七贤,然后主要是想表现一些高士的那种特别洒脱的那种精神气质。然后学了这个课程,这我感觉这个泥片的这种顺势而为,特别随意的这种感觉,跟我这个主题特别的契合,然后泥片我们在卷的过程中,它会产生非常多那种不经意的效果,就是感觉就像无心插柳似的,就那种意外的惊喜,我以前学的是那种雕塑,就是普通的加泥法雕塑,他往雕塑上属于加法,那我们这一次学的这种泥片跟那种是完全不一样的,它就是讲究的是一种特别的随性,或者是特别的偶然天成的感觉,就是感觉这个作品它特别的有意境。

不少专程赶来参观本次展览的人,流连于这些初具风格的作品的同时,也从中看到了当代审美对于瓷雕艺术发展的推动。

景德镇美术馆馆长 陈军:我看到这个展览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说,除了罗小平教授从技艺,从成型的方法,给大家一个传道授艺之外,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艺术理念的一个在这方面的提升,它可以不仅仅是把技艺,传授给每一位学员,最关键的是,因为艺术当随时代,要结合当代的审美,艺术要往前发展,往前推动,它必须要有我们当代时下的一些艺术家的语言,从这个展览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得出来,罗小平教授,他是一个授道很用心的,他把他的所学,把他的理念,教给了学生,技艺的成熟是靠时间来积累,但是理念的更新,理念的发展需要很多,有经验的老师,有很多有思想有艺术理念的老师,把他们这种观念传授给他们,所以艺术才有一个新的面貌,所以这个展览给我的最大的感受,就是在理念性这方面最大的突破。

此次作品展所展现出来的受到了多方的关注,在一件件极具特色的瓷塑的背后,离不开罗小平教授独特的教学方式和学员们反复训练、反复创作,娴熟掌握泥片成型技艺的过程。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罗小平:我们追求的一种自然的深层的东西,它就会有很多美妙的那种写意的语言去呈现,所以这是它的精髓,所以我们一定要掌握在一种控制和顺应泥片的这个过程当中,控制是你要去掌控它,控制它,但这控制你不要以为你就是泥片的主人,你想给它怎么样就怎么样。那它会听你的,但是它就没有它的个性,它把它个性泯灭了,被你泯灭了,所以如果你在创作的过程当中顺应它,你在给它力量的时候,又顺应它的语言,泥片的那种张力,我自己做完了以后,我都觉得很多是意料之外的东西,所以好好地把握这种感觉,就是把握到了泥片的一种属性,尊重材料,有些时候某些短处短板就可能会演变成他的长处,可能我们很多人基础不是那么好,如果跟学院的那些会做雕塑的人,你做一个形体的,做一个人体雕塑或者做个头像雕塑,可能做不过他们,这是我们的短板,但是也可能就成为我们的长处,为什么成我们的长处呢。有那些基本功的人,一做的时候呢,他就拼命地想告诉你,我有多强的基本功,这个形体关系我做得多么的准。而我们陶瓷在这个创作过程当中,我追求的就是不准,因为不准它变成一种语言,变成一种形式的美感,西方的雕塑教学和美术教学里头,非常鲜明的个人特征和面貌,非常鲜明的那种style,就是你自己的面貌和个性,所以如果你顺应了你的长处,你就发现你和别人不一样,因为你尊重了你的能力,找到自己的优势,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一个极致的时候,就成就了你的伟大和风格。

通过对泥片成型技艺的全面学习,学员们不再是简单的传统成型手段的再现,而是一种追求“道”的艺术创作手段的诞生。泥片在学员手中,少了生硬的瓷塑技法,多了随性的创意和个人风格;少了束之高楼的“富贵气”,多了生动鲜活的“文人气”。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兰全盛:他就用一个泥片,很容易的就可以把它,在很短的时间,只要你完全构思好,把握这个泥片的这个表现力的之后,你就可以在很简短的时间,表现出你所需要的一件作品。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教授 张南章:这卷起来这一个,它就产生了一个力度的感觉,然后我们在上面再来折,然后产生不同的一个裂痕,这种都是人工无法表达的,以前我们用雕塑刀去加去减去扣,都很难的,今天通过一些挤压,产生了特殊的效果。

自由艺术家 九多:罗老师帮我们分享了这些,这些是之前在创作当中,都是碰到的一些瓶颈,还有突破不了的,这次的话会比较完整和系统的学习,然后来克服这方面的问题。

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教师 邱霞:泥片更讲究泥土本身的这个情绪和个性,我觉得这样的话,可能跟我的这个自然主义题材更接近,所以我就专门过来做了这一套这个动物系列的,濒危动物系列这么一个泥片的创作。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教授 周金田:在这学习过程当中,真的是感觉到泥片成型这技法是很特别的,很有意思,原来这种我们陶瓷雕塑不可能做到的,但是从泥片成型,做出了偶然性。

陕西省雕塑院雕塑家 文超:这个就是你做出来什么样,它就什么样,甚至你的指纹,包括你上面绘的颜色,全都是原汁原味,而且这个语言,泥片的这个语言很轻松,让你随时随地就可以搞创作,很简单,而且能保持就是随时随地做这是第一个问题,再有不用去翻制,它都很干净,一晾干就去烧制成陶瓷,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过程。

无论哪一种技艺,当它发展到极致时都会符合自然界的规律,实现从技术到艺术的转换,此次雕塑泥片成型塑造艺术研修班师生作品展,正是一次对于艺术创作之路的大胆探索。我们期待罗小平泥片雕塑技艺传承中心,为实现中国陶瓷这一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陶瓷艺术人才。

责编:贰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