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除毛岸英外,还有哪些将军的儿子也赴朝参战,他们结局如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抗美援朝有哪些军参战 50年,除毛岸英外,还有哪些将军的儿子也赴朝参战,他们结局如何

50年,除毛岸英外,还有哪些将军的儿子也赴朝参战,他们结局如何

2023-06-10 10: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前言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正式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1953年7月,在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战斗后,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其实美国并没有输,但中国确实是赢了。

不管是从武器装备,还是背后的国家实力上看,志愿军和美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尤其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战役中,和中国志愿军打成这样,对美国来说是很不服气的。

不过,在此后的战役中,尤其以惨烈闻名于世的上甘岭战役,真正打服了美国,也让美国人开始真正认识了中国人。

抗美援朝胜利的背后,是无数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就连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都马革裹尸,葬在了异国他乡。除此之外,还有几位将军的儿子也曾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赴朝参战。

颜邦翼朝鲜战场意外找到父亲颜伏

1911年,颜伏出生在四川,在民族危亡、人民水深火热的背景下,他毅然投身于革命运动中,寻找救国救民的办法。

1933年,颜伏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无论是在土地革命期间,还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颜伏先后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战役无数起,立下了赫赫战功。

颜伏将自己的一生跟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但他却顾不上自己的小家。颜伏的家庭条件其实还算不错,不用为吃穿发愁,但生活环境的变化和接受教育与进步思想的成长,让颜伏逐渐萌生了救国救民的想法。

实际上,离家前,颜伏才刚刚新婚不久,但为了理想,他毅然离开家,加入了起义部队。为了不连累家人,他更是处处小心,跟家里人断了联系。那时,他的儿子仅仅2岁。

后来的事实证明,颜伏的选择是正确的,他曾多次死里逃生,先后三次被抓进监狱。颜伏出身知识分子,在党内很受重用。

全面抗战爆发后,颜伏担任新四军军部作战参谋,他跟战士们一起冲在前线,深入敌营,不仅赢得了全体战士们的称赞,更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这一时期的经历,为他日后指挥作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颜伏在外作战,家里人一直没有收到过关于他的消息,甚至一度以为他已经牺牲了。颜伏一直以为家里生活条件尚可,只要自己尽量不跟他们联系,敌人就不会顺藤摸瓜找到他们。但国无宁日,家能安乎?颜伏离家后不久,家中的情况便大不如前。而家道中落后,儿子颜邦翼也只能辍学回家。

没有父亲的庇护,一度让颜邦翼很难过,他曾向母亲抱怨“为何我的父亲从不回家?”每当这时,母亲便抱着他,轻声安慰道:“你父亲是个大英雄,在外面保护更大的世界呢。”

幼小的他并不理解母亲口中所说的“保护更大的世界”是什么意思。但随着他一天天长大,看到人民生活的艰辛、战争的残酷和侵略者的肆虐后,颜邦翼开始对多年未见的父亲充满了敬佩和崇拜。

为了寻找父亲,更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颜邦翼也追随父亲踏上了革命道路。然而,他刚到成都便碰上了国民党抓壮丁。就这样,阴差阳错下,颜邦翼只能跟着国民党。

抗日战争结束后,颜邦翼满心期待父亲回家,但随着蒋介石撕毁协议,解放战争爆发了。颜邦翼知道挑起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是谁,他一心只想着逃离国民党的军队。

于是,随着国民党节节败退,颜邦翼抓住时机,发动了起义,并在起义成功后加入了共产党。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此后,颜邦翼一边积极投身前线作战,一边不忘拿着父亲的照片在军中四处打听。

很快,时间来到了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后不久,朝鲜战争爆发,随着美军和韩军先后过了三八线,中国已经到了必须出兵援助的时刻了。

朝鲜和中国东北接壤,相当于中国的缓冲区,一旦朝鲜落入美国手中,中国的东北边境将再无安宁之日,必须重兵把守,牵涉到大量的人力物力。

此外,当时的东北地区,拥有新中国大部分的工业设施,它在新中国的地位是难以撼动的。一旦没有了东北的这些工业设备,新中国的处境将更是雪上加霜。

总之,保卫朝鲜就是保卫东北,保卫东北就是保卫新中国。

在这样的情况下,党中央、毛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的伟大战略决策。无数志愿军高喊着“保家卫国”的口号奔赴朝鲜战场。

颜伏被任命为志愿军炮兵第七师师长,1951年9月,颜邦翼也随志愿军第16军开赴朝鲜,主要负责转移伤员和运送炮弹。父子俩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先后上了战场。

1952年春,根据作战命令,第16军要配合炮兵第7师展开作战,向“联合国军”发起进攻。当颜邦翼随16军穿梭在战火中,将炮弹交到战友手中时,他跟一位脚步匆匆的军长突然擦肩而过。尽管他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但从小看着父亲照片长大的孩子,已经将父亲的模样深深地印在了自己的脑海中。

因此,当颜邦翼意外瞥见那名军长时,他一下子便确定了那就是自己寻找多年的父亲,那就是家里人都以为他已经牺牲了的父亲。

尽管内心激动,但颜邦翼明白自己必须完成使命,因此,他脚步不停,继续向第7师运送炮弹。

直到战场情况稍稍缓和时,他才从胸前的口袋里掏出了父亲的照片,找人打听。当第7师的战友看到他手里的照片时,纷纷说道:“这不就是我们的师长颜伏嘛。”

当听到“颜伏”两个字时,颜邦翼当即留下了热泪,他终于找到自己的父亲了。直到朝鲜战争结束后,颜邦翼才去找父亲颜伏认亲。两人紧紧地抱在一起,千言万语都融化在了这个拥抱中。

1955年,颜伏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又晋升少将。

田维扬长子田明升在朝鲜战场失去了一条腿

1906年,田维扬出生在湖北的一个农村家庭,7岁时进了私塾读书,识得了几个字。10岁起,他便给地主做起了长工,受尽生活的苦楚,也感受到了人情冷暖。

1927年,无数贫民百姓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他们在夹缝中求生存。在这一背景下,已经被逼入绝路的田维扬一家,踏上了革命道路。

田维扬的父亲高喊:“我们不能任人欺负,我们要反抗。”随后,他带领田维扬和兄弟们参加了赤卫队。然而,在蒋介石的血腥镇压下,田维扬的父亲英勇牺牲,其他兄弟也被关进了监狱,受尽折磨。只有田维扬幸运地逃了出来。

这时,家破人亡的田维扬心中只剩下了一个想法:报仇雪恨。1930年,田维扬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跟随红军南征北战,冲锋在一线。

在不断立下战功的同时,田维扬的身体也受到了不小损伤。但即便受伤,他也多次拒绝入院治疗。

后来,彭德怀得知情况后,十分严肃地对他说道:“如果你还是执意不要命地向前冲,以后我就把你调到后勤。”

知道彭德怀说到做到,田维扬这才乖乖待在医院。

1936年11月,田维扬进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期间,田维扬逐渐改变了心态,不再执着于私仇,而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更明确的目标: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战斗到底。

1940年,田维扬向旧黄河防线的国民党韩德勤部第10旅发起攻击,歼敌1500多人,随即挥师南下,直接切断了韩德勤部的退路,与新四军夹击国民党军,再次歼敌1.1万余人,一举取得黄桥战役的胜利。

此战后,田维扬一战成名,他的军事指挥能力也得到了广泛认可。黄桥战役的胜利,为日后党中央决定“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奠定了基础。

1948年,田维扬又率部参与塔山阻击,在与国民党军连续激战6个昼夜后,跟其他友军一起击退国民党军11个师的进攻,打死打伤国民党军6000多人。

塔山阻击战成为了中外坚守防御战的经典案例,具有很深远的意义,至今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新中国成立后,田维扬担任第41军副军长、军长,并奉命指挥部队在广东西江地区执行剿匪任务。期间,田维扬得到回乡探亲的机会。

近乡情怯,田维扬也不例外,看着距离越来越近的家,他的脚步却越来越慢了。这时,一个男孩突然走了出来,见到了跟自己长相有几分相似的田维扬后便愣在了原地。

当年离家参加红军时,自己的儿子田明升还在襁褓中,如今,他已经长成一个大小伙子了。尽管田维扬陪伴儿子的时间不长,但田明升十分崇拜父亲,更是以他为榜样。在父亲“男儿保家卫国,志在四方”的影响下,田明升也参军入伍,进了部队。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田明升当即决定申请入朝作战。考虑到他跟父亲相认没多久,领导便将此时报告给了田维扬。

田维扬一听儿子主动提出要赴朝参战,当即高兴地说道:“去,让他去,不愧是我儿子。”

就这样,田明升如愿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中的一员。在战斗中,田明升不怕牺牲,冲锋在前。一次,在美军的猛烈攻击下,田明升痛苦倒地,昏迷了过去。

当他醒来后,突然发现自己失去了一条腿,原来,为了保命,医生无奈只能将他的腿截肢。他难过地盯着自己仅剩的一条腿,随后问道:“医生,那场战争结果如何?胜了吗?”医护人员强忍悲痛,回答道:“你好好养伤,我们一定会胜利的。”

回国后,田明升离开部队,选择了回家务农。

1955年,田维扬被授予中将军衔。尽管他有条件为儿子田明升提供更好的工作,但他却从未想过这样做,而儿子田明升同样也没有想过。

彭德怀:“这就是老红军的本色,将军的胸怀”

第三位将儿子送上朝鲜战场的便是匡裕民。1909年,匡裕民出生在江西万安的一个农民家庭,自懂事起,他便热爱读书,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与向往。8岁起,在父母的努力下,匡裕民如愿以偿,进入私塾读书。

但随着生活的变故,匡裕民的读书梦也破碎了。父亲因积劳成疾离开人世,家里连口棺材都买不起。12岁那年,母亲又不幸去世,只留下匡裕民和年长两岁的哥哥相依为命。

于是,匡裕民离开私塾,早早便开始了谋生,此后,他给地主家里打过短工、当过雇工,期间,匡裕民饱受生活的折磨,尝遍了贫穷带来的苦楚。

1926年,北伐军攻进万安,“打倒军阀列强”的口号让他的心突然活了过来,也让他渐渐懂了“穷人要想翻身,就得起来闹革命”的道理。于是,他跟哥哥开始踏上了革命道路。

1930年,在地方武装战斗了4年后,无论是在思想还是在战斗上,已经逐渐成熟的匡裕民参加了红军。后在项英的建议下,匡裕民调入红一方面军总部炮兵连。

此后,匡裕民在炮兵连渐渐打出了名堂。广昌之战中,匡裕民扛着迫击炮准确打掉了敌人的火力点,帮助被困在山腰上的红军迅速冲向目的地。

战后,朱德指着匡裕民夸赞道:“你小子的炮真神,一炮就端了老蒋的机枪班。”从此,匡裕民“神炮手”的名号在红军中传开了。

1932年,匡裕民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匡裕民用炮稳准狠,他被彭德怀点名要到了红三军团。此后,一旦红三军团进攻受阻,便能听到指挥所里彭德怀的声音:“去叫匡裕民来。”

而匡裕民也从未让大家失望,几炮轰下去,便解决了麻烦。

1938年,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成立。但当时缺少懂炮的干部和技术骨干,而各部队又普遍缺人,调人显然不现实。在这一情况下,匡裕民和团长武亭、政委邱创成自力更生,开始培养炮兵,从政治学习到军事训练,他们各司其职,一丝不苟培养炮兵人才。

1940年,百团大战中,炮兵各分队在匡裕民等人的指挥下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得各参战部队的认可和称赞。

在炮兵的人才培养上,匡裕民下了很大功夫。担任延安炮兵学校的副校长,培训了第一期学员共1000名。毕业后,这期学员被分配至5个炮兵团担任各级骨干。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炮兵司令部成立,匡裕民被任命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期间,由于司令员不在位,实际上是由匡裕民指挥作战。在五次战役中,我们都能看到有他的身影。

在志愿军进行反击作战期间,匡裕民指挥炮兵配合作战。在他的统筹指挥下,炮兵大出风头:

步兵进行1次反击,平均得到31门火炮支援;反击1个敌军连的战斗,平均有36门火炮参战。反击开始前,炮兵对“联合国军”主要防御工事进行破坏射击,为步兵开辟通路;反击中,炮兵以短促、猛烈的火力压制“联合国军”炮兵、追击炮和火力点,掩护步兵冲击或撤退。在攻击的57个目标中,被炮兵摧毁的火力点与地堡平均达总数的70%。

鲜为人知的是,在朝鲜战场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匡裕民,却在刚刚入朝两个月后,便得到了长子壮烈牺牲的噩耗。

消息传到炮兵部队,大家十分惋惜,悲痛不已。这时,匡裕民强忍丧子的痛苦,脱下军帽,说道:

“他是为祖国而死,为朝鲜人民而死,死得光荣。”

后来,彭总得知后,感叹道:

“这就是老红军的本色,将军的胸怀。”

1955年,匡裕民被授予中将军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