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转不厌”,扬州宋韵古建有只“蜂”和“仙鹤”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扬州古墓葬 “一年四季转不厌”,扬州宋韵古建有只“蜂”和“仙鹤”

“一年四季转不厌”,扬州宋韵古建有只“蜂”和“仙鹤”

2023-06-07 14: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扬州最为游客知道的地方是瘦西湖,其实与它相邻的’宋三城’遗址,也非常值得一探,兼具典雅的人文景观和郊野的自然景观,我每天都会去转一圈。一年四季景色各不同,转不厌。最近,普哈丁墓园里那棵700多年的宋代古银杏树,一树金黄,可美了。”说这话的是文史专家、原扬州文物局局长顾风。

  “待无恙,多来往——长三角四大晚报寻宋江南”主题融媒行动这站来到扬州,关于“寻宋”,顾老向记者推荐了两处,特别有趣的是,记者看了鸟瞰图,连起来的“宋三城”像“蜂”,而仙鹤寺真的像一只“仙鹤”。

  宋夹城鸟瞰图

  一只“蜂”:“三城一体”,成为强有力的“军事堡垒”

  顾老告诉记者,扬州历史上“兴于汉,盛于唐”,扬州在唐代是中国第三大城市,是国际商业都会城市,也是港口城市。不过,从晚唐开始,扬州常遭兵乱,城池也屡遭毁坏。宋初名将韩令坤夺取扬州后,他当时进行了规划,将城市向内收缩,这就是“宋大城”的基础,当时宋大城主要是居民区和商业区。后来高宗南渡,扬州成为防御金兵的前哨要塞,“宝祐城”所在位置地势高,可以凭高临下,就修建成了一个军事防御设施。

  而宝祐城与宋大城南北对峙,中间相隔有二里,这一段空白,容易使敌人将两城阻断,相互之间难以照应。于是又版筑了一座可以连接这两座城的城,就是“宋夹城”。

  宋夹城呈南北狭长的长方形,因为它夹在这两座城中间,所以称为“夹城”。夹城实际上也就是一条与外面隔绝的通道,“这个通道里建了很多仓库,比如武器仓库、粮食仓库等,从战略资源分配上来看,它特别重要。”顾老介绍说。

宋三城遗址示意图

  这样一来,扬州一地就有了三城——“宋夹城”北门接“宝祐城”南门,南门接“宋大城”西北门,史称“宋三城”。

  鸟瞰的话,就会发现三城连起来像一只“蜂”,宋夹城是蜂腰;宝祐城相对小一些,像头部;宋大成很像肚子。顾老说,这样就形成了“三城一体”的状态,古人真的很聪明,很多地方都想得很周全。

  据悉,南宋后期,扬州成为南宋的北界,为了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修治城池,屯驻重兵,已成一座大战前夕的军事堡垒。从咸淳五年(1269年)起,元兵围扬州久攻不下。南宋朝廷降元后,扬州守将李庭芝仍率扬州军民孤垒抗元,足以说明“宋三城”的防御力量。

  记者从扬州市文物局获悉,目前,扬州市文物考古部门正在宋夹城的东侧进行考古发掘,探明的遗址主要是宋大城城北门外南宋军事设施。这一重要发现,证实了扬州在南宋时期的军事要塞地位。

  “当年,国家文物局提倡要建考古遗址公园,扬州就率先行动,把它们做出来了,而且还增加了景区观光和休闲娱乐的城市公园功能。”顾老告诉记者,他家就住在遗址公园附近,每天都会去转一圈,一年四季的景观都不一样。“宋大城遗址里,北宋、南宋瓮城外砖铺路面还是历史的原状,都是立砖铺地,不仅路牙严整,路面逞中高边低的弧状,且砖与砖之间排列整齐,错落规矩,北宋路面车辙痕迹深凹,路面损坏严重,证明了北宋社会安宁,经济繁荣。南宋路面辙浅,路面平,分明战乱频仍,经济萧条,人口稀少的原因。”

  普哈丁墓

  一只“仙鹤”:融合伊斯兰建筑和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仙鹤寺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是中国伊斯兰教著名清真寺,由门厅、礼拜殿、水房、望月亭、诚信堂、陪房等组成。

  顾老告诉记者,运河对扬州意义重大,它也是文化交流的廊道。唐代,特别是唐中叶以后,扬州不仅是国内南北水运交通的枢纽,也是国际交往的重要港口,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大食、波斯商人在扬州的贸易活动不断扩大,并与当地人民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建立起融洽的关系,为伊斯兰教的传入奠定了基础。

  据《江都县志》记载:“清真寺在南门大街,宋西域普哈丁建。”普哈丁身份特殊、地位显赫,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第十六世裔孙,宋朝时从本国(古称大食国),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古老文化艺术,传播伊斯兰教。

  普哈丁墓全景

  他在武昌停留期间,对黄鹤楼的古老建筑风格极感兴趣,更对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赞叹不已,不由激起他对仙鹤的遐想,他带着这一想法来到扬州,在构寺时既符合伊斯兰教寺院的要求,又突破阿拉伯圆形穹顶尖拱门等建筑特点,大胆地采用中国大屋顶殿宇的建筑形式,成为中阿人民友好的象征。

  所以,仙鹤寺融合了伊斯兰建筑和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特点,在兴建此清真寺时就按仙鹤的形体从“嘴”到“尾”布局——

  大门对面原有照壁墙为“鹤嘴”(1958年拆毁);寺门是仿唐建筑,翘角牌楼,犹如鹤首昂起;从寺门至大殿,是一条狭长弯曲的甬道,形似鹤颈;大殿相当于鹤身。大殿南北两侧有飞檐起翘的半亭,如同鹤翼(南侧半亭即望月亭,北侧半亭已圮);大殿后左右两侧庭院,有古柏两株,谓之鹤足。殿后原临河,遍植竹篁,形如鹤尾(填汶河筑路后竹篁不存);大殿前,左右两侧各有水井一眼视为鹤目。

  另外,因为“仙鹤寺”附近曾有石牌坊“清白流芳”,所以又称为“清白流芳大寺”。

  顾老告诉记者,仙鹤寺主要建筑采用中国传统木建筑形式,其布局为小天井非对称式,部分装饰具有伊斯兰建筑特点。寺大门东向,其两侧有明代方形抱鼓石,雕刻植物花纹,左右各异,精美平整。

  另外,顾老还表示,提到仙鹤寺就要提到普哈丁墓。普哈丁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来扬州传教,德祜元年(1275)7月20日病逝于由天津南下回扬州的舟中,后普哈丁被葬于扬州城东古运河东岸高岗并保留至今,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普哈丁墓。

  普哈丁墓宋代古银杏

  “普哈丁墓园东北还保存了一株700多年的宋代古银杏树,现在这个季节,正是这株银杏最美的时候。”顾老告诉记者,普哈丁墓的大门面临运河,上有“西域先贤普哈丁之墓”石额,沿大门正中拾级而上,即入墓区。墓园东北为砖石结构的普哈丁墓亭,平面呈方形,外为四角攒尖顶,筒瓦屋面,内为砖砌阿拉伯式穹隆顶,四壁开拱门,五级矩形青石层叠式墓塔居中,每层平面雕刻精美的花纹,第三层阳刻库法体阿拉伯文《古兰经》章节。西边有南宋至明代来扬州传教的阿拉伯人撒敢打、马哈谟德、展马陆丁与法纳墓亭及明清两代附葬于此的扬州伊斯兰教阿訇墓,共有30座墓塔和2通墓碑。

  普哈丁墓内宋井

  值得一提的是,普哈丁墓园还有一处宋井,上刻有“皇宋嘉熙肆年庚子(1240)……至节寿昌沙门等”字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