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协管员现象”:该“协”还是该“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执法人员是什么岗位工作 关注“协管员现象”:该“协”还是该“管”?

关注“协管员现象”:该“协”还是该“管”?

2024-07-12 20: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邱炯 绘

    核心阅读

    协管员,中国城市管理的独特景观。在许多城市,几乎每个执法队伍和行政机关,都能衍生出一支由临聘人员组成的协管员队伍,大量参与社会管理事务的同时,其行为方式、身份认可等也遭遇尴尬。有人说,“协管员现象”的出现,真实反映了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强烈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如何将这支庞大的队伍吸纳、优化为加强社会管理的生力军?如何明确其身份定位、执法权限,正视并消除“协管员现象”背后的种种隐忧?本报今起邀您一起关注。

    近日广州传来消息,未来3年内,这座城市计划将治安协管员扩展到1万人、交通协管员扩展到3000人。

    不光广州,在全国许多城市,几乎每一个执法队伍和行政机关,都能衍生出一支由临聘人员组成的协管员队伍。

    “远看是警察,近观协管员”

    队伍庞大,“公务员化”

    今年10月的一天,广州的外来务工者小李戴上黑色大盖帽,肩章、臂章、袖章,一应俱全。

    “这不就是个警察吗?”这身行头,让朋友们惊讶。“不是警察,是协管员。”原来,通过层层招聘,小李当上了广州的“社区治安协管员”。上岗当天,就穿上了这身“威风”的制服。  

    治安协管员,8000多人;交通协管员,900人……如今在广州,协管员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辅助执法力量。流动人口、计生、出租屋等日常巡查管理领域,甚至没有专职公务员,全部依赖协管员,8000多名出租屋协管员,就管起了广州市数量巨大的出租屋。

    “远看是警察,近观协管员”,这是公众对协管员的戏称。治安、交通、税务、劳监、市容、城管、出租屋、流动人口等带有现场执法性质的协管员都统一着装,而且制服样式与正式执法人员近似。

    但实际上,这也是很多行政机关对协管员的定位。按照广州公安机关的解释,既然协管员辅助警方开展工作,这是最好的着装原则,可以提高协管员的威慑力。

    小李是今年8月广州新招聘的3500名社区治安协管员之一。这3500人,大盖帽、浅蓝色衬衣、深蓝裤子,走近了才能看清胸章、臂章、肩章上都绣着“治安员”的字样。之前,广州市的交通协管员也已全部换上了仿警服型制服。司机开车经过远远看着,分不清是警察还是协管员。

    与服装配套的,是管理方式日渐“公务员化”。有的地方,协管员人数套用公务员编制办法,按被管理对象比例配置;协管员有“管理办公室”,有“机关”大楼,配置车辆,俨然一个正式政府机构。

    协管员招录仿照公务员招考录用办法,且年龄、学历门槛越来越高,如深圳的交通协管员要求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广东省东莞市税收协管员要求大专以上学历,下岗失业困难群体与协管员渐行渐远。

    “穿上‘警服’,就能协管吗?”

    临时人员,缺少保障

    梁志明是广州一名交通协管员,执勤地点是广州市昌港路与江南大道交界处。

    刚得知自己成为广州首批招募的交通协管员时,梁志明还挺自豪。上岗前,还偷偷练了好久交通指挥手势。

    但日晒雨淋一年多后,感觉有些变了:工作辛苦,薪水不多,还不招人待见。  

    “穿上‘警服’,就能协管吗?”在街头对市民的随机采访中,大部分市民不太认同梁志明这样的交通协管员。这种不认同,也让协管员的工作不太好做。

    除了服装,交通协管员的装备,就是一个哨子。对于绝大部分市民来说,交通协管员的哨声就是信号,令行禁止;但对于一些市民来说,协管员则是可有可无的摆设,违章者扬长而去的同时还抛下“假警察”、“多管闲事”等不中听的话语。据不完全统计,从2005年12月第一批交通协管员上岗,一年多时间里,交通协管员受到的比较严重的侵害不少,辱骂讥讽、人身攻击则难以统计,上百名交通协管员因不堪忍受而离职。

    作为非正式人员,协管员的队伍设置、经费来源、人员招录辞退、福利待遇、法律责任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什么机关可以设立协管员、人数多少,随意性很大。很多地方甚至还是“以收定支”:协管员收了多少钱,才有相应的工资入账。治安员经费来源于流动人口管理费,交通协管员经费来源于交通罚款返还,出租屋协管员经费来自对出租屋业主征收的房屋租赁税和管理费,税务协管员的经费来源于税收提成。协管员与所属政府部门的关系,有的是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保,有的却没有任何保障。

    “什么都敢管,管也管不好”

    执法随意,亟待规范

    彭劲欧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从湖南来广州后,一直在“城中村”租房住。

    一天晚上,突然有人大声敲门,一个穿着制服的“警察”张口就问:“叫什么名字?家里有什么人?”边说边准备往屋里闯。小彭仔细一看,“警察”的袖章上写着“协管员”三个小字,便隔着防盗门说:“出示你的执法证,否则我打电话报警。”  

    很多市民评价协管员是“什么都敢管,管也管不好”。协管员随意罚款、态度蛮横等消息,屡见报端。

    值得关注的是,在协管员大量上岗之后,原本应该出现在执法一线的公务员和执法人员,工作自动“升级”,草拟文件、查办案件、开具罚单……他们远离城市管理最基层与最前沿,成为协管员的当然指挥官。对这些执法人员的“贵族化”苗头,很多市民深表忧虑。

    针对协管员引发的各种问题,广州目前正在进行综合行政执法的试点。其中一项重要改革就是在增加编制的同时,全面清退城管部门中各类临时、借用人员及不符合规定录用或调入的人员。然而,一方面清退临聘人员,一方面却大力扩大协管员队伍,不少人对此不理解。

    同时,也有不少人呼吁,如何客观评价协管员的作用、创新执法手段,是城市管理面临的课题。

    去年广州建立劳动监察协管员队伍,当年群体性欠薪突发事件猛降了52%,广州大量欠薪案件在出现苗头时就被及时化解,对此广州市劳动保障局局长崔仁泉表示,这归功于劳监协管员队伍工作方法上的创新。

    目前广州市共有40多万个用人单位,近600万从业人员,满编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只有133人,新近配备的劳监协管员也仅有1000名左右。崔仁泉介绍说,如果协管员也秉承过去思维,依托专职执法人员去“巡查”企业,就没有意义了;而现在1000多名协管员分散到各个街镇和工业区,平时就与工人们打成一片,从工人那里获悉企业有“欠薪”或其他违反劳动法的苗头,立即上报专职执法队伍,让他们及时出击,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此举收到很好的效果,“劳监协管员”也受到工人们的欢迎。  (记者 李刚)

    链 接

    从上个世纪末的治安联防队员,到本世纪初为解决“4050”人员再就业问题开发的公益岗位,再到成为一支重要的辅助执法管理力量,协管员渐渐走进大众视野。

    协管员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公共秩序类,在公共场所纠正群众的违法违规行为;二是行政管理类,深入企业和居民家庭进行巡查、登记造册、征收税费、收集违法证据;三是党群工作类,如工会协管员、妇联协管员。

    专家点评

    ●城市管理法制化、规范化急需大量的管理资源和执法力量投入,而受机构、编制、经费等诸多限制,这些管理资源和执法力量无法立即到位,借助协管员等辅助性力量将是必然趋势。协管员参与城市管理并不是洪水猛兽,但关键是协管员参与城市管理的同时,执法部门如何对协管员队伍进行规范管理。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 郭巍青   记者 李刚 整理

    ●未来社会治理结构的发展方向是“小政府、大社会”,一些西方国家也采用市场机制聘用政府雇员,一般不增加公务员编制,这对我们是个启示。对协管员的职业身份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应该通过法律法规对其职权范围、权利义务加以明确界定,以对其“准执法”行为进行必要的规范和约束,另外,也使公众加深对协管员的了解和认可,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

    黑龙江省社科院理论研究室主任 王欣剑  记者 曹红涛 整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