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实验室:胜率90%的“首板策略” 理论上来说,只要你能在交易中拥有某些微弱优势,就能在这个市场上生存。如果有胜率稳定大于50%的策略,就可以让你最终赢得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打板模式 量化实验室:胜率90%的“首板策略” 理论上来说,只要你能在交易中拥有某些微弱优势,就能在这个市场上生存。如果有胜率稳定大于50%的策略,就可以让你最终赢得整... 

量化实验室:胜率90%的“首板策略” 理论上来说,只要你能在交易中拥有某些微弱优势,就能在这个市场上生存。如果有胜率稳定大于50%的策略,就可以让你最终赢得整... 

2024-06-25 15: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雪球App,作者: 难为一点,(https://xueqiu.com/4028369517/147231798)

理论上来说,只要你能在交易中拥有某些微弱优势,就能在这个市场上生存。如果有胜率稳定大于50%的策略,就可以让你最终赢得整场游戏,更何况如果胜率大于90%呢?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专门介绍“首板策略”,本周又花了一些时间做了些细化研究,再次整理些结论发出来。本文可能是我至今为止“含金量”最高的一篇文章,希望能和更多有缘的朋友一起研究和讨论。

先把“首板策略”的核心论点再叙述一次:90个交易日内第一次价格达到涨停板的股票,在接下来的3个交易日内价格创新高的概率大于70%,平均涨幅3%;在接下来的30个交易日内价格创新高的概率大于 86%,平均涨幅 17%;在接下来的90个交易日内价格创新高的概率大于 90%,平均涨幅 25%;

其实道理比较简单,如果一只股票在“平稳运行”了一段时间之后突然产生异动,必然有它的原因,不管是个股利好、还是主力运作、还是其他,最终都会体现在资金变化上。而这种变化通常不会“一蹴而就”,它往往会是一段升浪的开端。

下面逐步解读这个策略中的一些关键点:

一、“首板”的概念,与“封板”是否重要

这里“首板”的概念是整个策略的核心,它被定义为“N个交易日内股票首次触及涨停价格”。这里有两个关键因素:

1、“N”个交易日内的“首次”(N通常在60~90),这一点保证了该股之前的走势没有被透支。这个很好理解,对一支不断上涨股票而言,随着它价格高度的增加,它不断创出新高的概率其实是逐渐降低的。

2、“触及涨停价格”,不意味着一定要当天“封板”。事实上,实盘中想买进全天“封板”的股票难度也是很大的。但如果“不封板”,能保证后面能走出新高吗?

为了验证这个问题,我特意在实验中把首板当天“封板”和“不封板”的股票分开统计,看两者在后市中创出新高的概率有多大不同,结果如下:

首板当天“封板”的股票,在后市创新高的概率是 97.61%,平均涨幅 26.55%;

首板当天“开板”的股票,在后市创新高的概率是 79.1%,平均涨幅 21.67%;

可以看到,即使当天没有封板(仅仅是“触达”了涨停价),胜率仍有接近80%。但是,当然,当天资金冲板越充分越好,这也是我之前实盘操作中没有注意的问题,实话说对 $展鹏科技(SH603488)$ 的操作有点着急,应该等冲板落实之后再操作。(当然,如果这样的话,买入的概率就降低了)

二、“新高点”与“最高点”的高度、及时间

对于当天“封板”的股票来说,通常第二天就可以兑现“新高”,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根据我的统计,概率在 90%以上)

那“不封板”的股票呢?就要费一些周折了,统计结果来看,对这部分标的来说:有30%的概率仍然可以在第二天就兑现新高,3天内兑现新高的概率是50%,10天内对兑现新高的概率超过70%,30天内兑现新高的概率超过80%。

如果你的交易策略是只追求“胜率”,见利就走,积少成多,那么新高之后可以随时离场。但如果想“吃透”这一轮行情,那么关注本轮行情的“最高点”以及“最高点出现的时间”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根据量化结论:

首板出现之后:90%的标的涨幅会超过 3%,70%的标的涨幅会接近 10%,50%的标的涨幅会超过 15%,20%的标的涨幅会超过 30%。

也就是说,如果求稳,新高在3个点以下走人胜率是很大的。如果想博取更高收益,持股等待10%~15% 的涨幅也是可以赌一下的。(风险永远与收益成正比!)

三、“低位”股是否风险更低?

这是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前面几天的实盘里面,我一共选择了三支标的(没有排到的不算),展鹏科技、$朗进科技(SZ300594)$ 、$科达股份(SH600986)$ ,无一不是低位股票。

其实当时我并没有做具体的量化验证,而是凭感觉认为低位的股票会“更安全”。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这几天我把“价位”因素纳入系统,重新做了实验,结论如下:

在所有的6062个“胜利”样本中,在首板启动之前,位置系数(0~1,0表示最低,意思是启动之前股价处于90个交易日内最低点,1表示最高,意思是启动之前股价处于90个交易日内最高点):小于 0.2的超过50%,小于 0.5的超过80%。

我本来基于此认为“位置系数 < 0.2”就更安全,但另一个意思的数据是,在“失败组”样本中,位置系数的分布和“胜利组”是基本一致的。

这就是说:胜率和“位置系数”的关系并不显著!“位置越低,胜率越高”的说法并不靠谱!

四、始终绕不开的“回撤”

就算胜率再大,一旦买入了首板的标的,在价格没有创出新高之前,内心仍然是忐忑不安的,更何况在那之前,还要承担净值回撤的压力。好在,根据实验结论,这个压力通常来说不会太大。

在6062个“胜利”样本中(暂且不管那660个“失败”样本),有超过20%的样本回撤是0%(即首板之后直接拉升),50%的样本回撤小于 3%,70%的样本回撤小于 5%,90%的样本回撤小于11%。

也就是说,大多数的操作回撤会控制在5个点以内,比较极端的情况可能会出现10个点左右的回撤。

五、哪里都有“黑天鹅”

世上没有百分之百成功的策略,即使胜率高达90%,也仍有10%的概率会遭遇黑天鹅。

在实验中,最失败的一个样本是 SZ002761 多喜爱,2018年12月13日触及涨停价之后再未创出新高,最大回撤接近 60%。(其实这个case当时的位置参数比较高0.49,实盘中人工操作的可能性不大,但因为满足量化条件,因此也被纳入样本)。

实盘中一旦遭遇了这样的黑天鹅怎么办呢?这里提供两个思路:

1、尽可能借助“回撤”降低成本。前面所述的“新高”是指针对首板涨停价来说的,在实盘操作中,如果可以借助回撤加仓降低成本,就可以更大的提升胜率。(这就是为什么,后面如果 展鹏科技 大幅回落,我会勇敢加仓的)。

2、延长持仓时间,慢慢熬。其实实验中有个非常重要的结论:“持仓时间的重要性大于首板的质量”,什么意思呢?

我曾尝试吧“首板”定义里的N从90个交易日调整到60个交易日,实验结果其实相差无几。这就是说,所谓“首板”到底是5个月内的第一次涨停,还是3个月内的第一次涨停并不重要。

但如果把买入之后,“90个交易日内创新高”的条件改成“30个交易日内创新高”,胜率就会降低非常明显(整体胜率下降3个点)。

这个很好理解:等的时间越久,胜率就越高,只要耐得住寂寞,总能熬出新高。

当然,这里很多朋友可能会质疑这个结论,也许会反问,那为什么不“割肉”呢?

只能说这个是个人操作的风险偏好不同吧,反正在我的交易策略里,是很少存在“割肉”这种操作的。但如果你根据前面实验的结论,找到更合理的“割肉”点,也没问题。反正客观实验结论摆在这里,根据结论选择不同的交易逻辑是个人选择,这个没什么优劣之分,也就不讨论了。

------------- 分割线 ------------

以上就是本周的研究成果,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目前我拿出2成仓位,来对这个策略进行实盘验证,每天的验证结论都会发出来。如果实验结论是可靠的,那么我长期操作下来的胜率应该在 80% 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本文还是我后续的操作日记,都不作为实际的“买卖意见”。股市有风险,操作需谨慎,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交易结果负责。

但如果你对本文的思路和方法感兴趣,欢迎一起讨论。我也在不断思考后续应该如何完善这个策略,希望可以进一步提升胜率,或者再进一步完善整个交易体系(比如更合理的止盈、止损策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