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打制石器的造型与发展 美术史

美术史

2024-07-01 10: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陶器、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从造型简朴到初具美感,史前美术再现了原始人混沌野性的创作观念以及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创作模式。其是我国美术的起源与萌芽,体现了美术作为宗教信仰、地域文化、生活习性等的物质载体关系,展示了文明初期生产力进步推动文化发展的史实。中国史前美术特点如下:

以艺术语言方面析之,纹饰来自天文地理,形式尽显质朴神秘。

其一,原始先民的艺术通常都是直白、粗犷、质朴、本能的,这是由于当时的人们受限于生存条件,导致认知能力和视线范围狭窄,故只能采用模仿自然的手法和简单直接的形式来反映周围存在的客观事物。例如《漩涡纹尖底瓶》《花瓣纹彩陶盆》《舞蹈纹彩陶盆》。

其二,原始人的绘画工具和绘画水平与后世相比发展尚未起步、十分简单,但在单纯与简约、变形与夸张、粗犷与率真的表达方式之间仍然能看出秩序感和均衡感。例如《鹳鱼石斧彩陶缸》的线条对粗细一致的把控要求很高。

其三,客观世界的制约并没有限制原始先民的思考,在不断寻求新发现、萌发创新热情之后,原始美术往往极富想象力,最终因传达信息断层使其又多了一股神秘意味。例如《人面鱼纹彩陶盆》因其内部的人面鱼纹而具有代表性和神秘气息。

以艺术内容方面析之,受记录需要、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的驱使。

其一,在生产力低下的史前时代,艺术的直接功用就是记录,通过描绘各类飞禽走兽来辨别不同动物之间的差异或记载重大事件。例如《内蒙古阴山岩画》记录了狩猎的场景。

其二,神秘和未可知的事物令原始人产生无法抗拒的崇拜冲动和强烈的情感冲击,他们崇拜飞翔的鹰、渴望野牛的蛮力、崇拜女性的生育能力。例如红山文化《泥塑裸体残躯(东方的维纳斯)》正源于对母性的崇拜,《变体蛙纹晚瓮》的蛙纹可以体现原始人对蛙的繁殖能力的崇拜。

其三,原始人类由于混同主体和客观、幻想和现实、精神和对象的混沌心理特征,因而用巫术活动或祭祀仪式满足内心的渴望。例如《碧玉龙》可能是被用在祭祀仪式当中或佩戴在身上起到辟邪的作用

以艺术发展方面析之,展示源远流长的玉文化、陶文化等地域特色。

其一,在石器时代,国外的毛利人和玛雅人也曾佩戴玉石饰品,却由于当地的硬玉不易加工,没有得到延续;而中国本土的软玉相对易加工,再加上中国先民认为玉色泽温润、是天地结晶,所以玉文化得到了传承。例如良渚文化《玉琮》的神圣崇高使其成为史前玉制礼器的瑰宝。

其二,数千年的风沙在中国形成了黄土的堆积,由此地里环境形成了远远领先于他国的农耕文明,在此基础上因储存等需要趋势产生了原始陶器,相比之下西方原始时期美术的繁荣更体现在诸如“斯通亨治”这样的石文化。例如《彩陶蛙纹瓮》《彩陶漩涡纹尖底瓶》等。

其三,中国地大物博,中国本土不同地域的美术在材质、形态、工艺等方面也有其生动鲜明的艺术特色。例如《黑陶蛋壳杯》反映当地独有的陶土材质与制陶方法。

旧石器时代

400-200万年前至2-1万年前

初期石器造型规整,类型简单,采用单向打击法或交互打击法,例如四川巫山文化。

中期石器造型精致,类型显著分化,讲求对称和色质,加工精细,例如陕西大荔枝文化。

晚期石器造型稳定,类型丰富且初具形式美感,采用间接打击法,例如陕西峙峪人文化,另外还出现了最古老的石墨装饰品、最早的原始刻画艺术品赤鹿角枝残段(阴刻线条、上有纹饰),呈现成熟的钻孔技术。

劳动工具打制石器的造型和类型:根据用途可命名为砍砸器、刮削器、雕刻器等;根据形状可命名为尖状器、斧形器、刀形器、球状器等。

新石器时代

2-1万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

早期出土粗陶片;伴有土石和石磨棒等加工粮食的工具;家畜骨骼、水稻谷壳。

中期农业发展成主要经济部门;陶塑、石雕、玉器开始出现;内蒙古最早的石刻女神像。

晚期农业与手工业出现分工,生产规模扩大,后期手工业内部有了新的分工;彩陶流行,琢玉已经成为独立的部门;记事的刻画符号得到广泛运用;向心式聚落布局及氏族公共墓地,出现礼制性建筑。

末期防卫功能的城堡大量涌现,贫富分化显著,良渚文化大量出土玉璧、玉琮等礼器;文字产生。

陶器

彩陶,黑陶

根据陶质可分为红陶、黑陶、白陶、灰陶;根据器表装饰可分为素陶、彩陶、印文陶(我国最早的印纹陶装饰纹样是绳纹)、拟形陶器;根据装饰纹样可分为动物、植物、人形、几何;根据用途可分为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

彩陶 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胚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经700℃-800℃烧制,在橙红色的胎体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常以盘筑法、泥条法制成。中国新石器时代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陶器,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是彩陶。

[陕西+河南,半坡+庙底沟]仰韶文化-[陕西西安]半坡类型以简约质朴见长,从写实过渡到抽象,流行人面纹、鱼纹、几何纹。

红陶《人面鱼纹彩陶盆》

由细泥红陶制地制成,敞口卷唇,口沿处绘间断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纹样古朴,滚圆的脸,三角形鼻子,弯眉眯眼,头戴饰物,耳旁衔双鱼,嘴边衔双鱼,两组人面图案或与鱼并列,或与网纹相伴,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人面鱼纹与半坡公社的原始崇拜相关。

红陶《三鱼纹彩陶盆》

[陕西+河南,半坡+庙底沟]仰韶文化[河南陕县+陕西华县泉护村]庙底沟类型以节奏感和韵律美见长,常用双关法,流行圆点、三角形、花瓣纹。

红陶《花瓣纹彩陶盆》

器表磨光,敛口,沿外折,鼓腹,腹下缩成高足,平底,绘黑彩,纹饰以圆点和弧边三角相连缀,形成花瓣式彩绘的二方连续纹带,纹理优美,线条简洁流畅,装饰效果强烈。

[河南临汝阎村]红陶《鹳鱼石斧彩陶缸》

迄今中国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陶画。图像简洁醒目,画面右侧斧柄装饰考究,带徽记,无疑是古代的权力棒,鹳的重心稍稍后仰,画面记录了鹳氏族兼并鱼氏族的重大历史事件。

拟形陶器-灰陶《鸮形鸟尊/陶鹰鼎》

其是实用性和原始艺术中动物美感结合的典范,其周身光洁无纹饰,结构清晰且体积感强,显得桀骜雄猛、威武雄壮,有前扑的动势;鸟的双目圆瞪,喙部呈有力的勾状,前胸为饱满的鼎腹,鼎口开在背部,翅膀后收,双足与尾部稳定地支撑着身体。

[甘肃秦安邵店大地湾]红陶《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甘肃+青海,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以流动感和旋律见长,手法繁密紧致,流行旋涡纹、波浪纹。

[甘肃陇西]红陶《旋涡纹彩陶盆》

[甘肃永靖]红陶《旋涡纹彩陶瓮》

[青海大通上孙家寨]红陶《舞蹈纹彩陶盆》

[青海同德宗日]红陶《多人舞蹈纹彩陶盆》

[甘肃+青海,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以秀丽精致见长,多双关手法与多样性装饰,流行锯齿纹、菱形纹。

[甘肃和政县]红陶《米字纹瓮》

红陶《菱形网格壶》

[甘肃+青海,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以粗犷雄健见长,手法粗犷注重大效果,流行蛙纹、变形人体纹样。

红陶《蛙纹壶》

红陶《变形人体纹壶》

黑陶 指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黑陶工艺表面乌黑难以施彩、以造型见长,特点是“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根据质地可分为泥质黑陶、夹砂黑陶、细泥黑陶。代表我国古代美术创造的第一次高峰,在技术上、造型上是青铜器的先导。

[陕西+河南,半坡+庙底沟]龙山文化以造型精准的黑陶见长,胜在轮廓与工艺,体现高超的轮制工艺和渗炭技术。

[山东章丘龙山镇]黑陶《黑陶蛋壳杯》

因器壁极薄如蛋壳故俗称“蛋壳陶”,采用轮制法制成,杯壁厚度均匀,质地坚硬光滑细腻,色泽乌黑锃亮;器物上部是一个敞口侈沿深腹的小杯子,中部是透雕中空的柄腹,下部是覆盆状底座,由一根细长管连成统一的整体,反映了当地独有的陶土材质和制陶方法。

玉器

苍璧礼天,黄琮礼地

红山文化《C形龙》-中华第一龙

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的红山文化遗址,或称碧玉龙、蜷体玉龙,整体呈玦形,龙首似猪,斜目方鼻,鬃鬣向后贴身弯曲上翘,龙身蜷曲,尖尾,无四肢及鳞甲;龙背居中处有一穿孔,如系绳悬挂,全龙呈垂首拱背勾尾的形态。

红山文化《猪龙玉雕》

良渚文化[浙江省博物馆]《玉琮》-琮王

器形呈扁矮的方柱体,形制外方内圆,上大下小,在器物中心琢有圆孔,四面由中间的直槽一分为二,宽博厚重;琮体四面直槽内上下用浅浮雕和细刻线刻两种技法各琢刻一神人兽面纹图像,兽面纹两侧各雕一鸟纹,其是已发现的良渚文化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既体现墓主人权力与地位又反映原始宗教信仰。

雕塑

分为人像雕塑和动物雕塑两大类

红山文化《陶塑孕妇像》

红山文化《红山女神》-象征丰收女神或地母神

绘画

岩画,地画,壁画,漆画

苏秉琦称“我国最早一部天书”《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

中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岩画

《内蒙古阴山岩画》

《甘肃秦安大地湾地画》

《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壁画残片》

河姆渡文化-髹漆木碗-已知最早漆画

中国古代漆画工艺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

-end-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