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的痣能抠吗?凸起的痣和平平的痣哪个更易恶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手臂上有颗黑痣1cm 身上的痣能抠吗?凸起的痣和平平的痣哪个更易恶变?

身上的痣能抠吗?凸起的痣和平平的痣哪个更易恶变?

2024-07-11 04: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你关注过自己身上的痣吗?眉间的“美人痣”、鼻子上的“发财痣”、下巴上的“好吃痣”,脚底板的“大富大贵痣”......

它们有大有小,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有的长在皮下,有的像个肉疙瘩一样。

感觉发痒的时候,老忍不住去抠。不小心抠破的时候又会担心,不会恶变吧?

人体的痣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

我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体内的黑色素细胞在沿着神经行走时,如果正常发育,是可以在皮肤表皮的基底层均匀分布的,这时候的黑色素细胞展现出来的就是我们的肤色。

如果遇到了外界的因素,比如基因的遗传、外伤,黑色素细胞就会聚集成团块,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色素痣了。

说白了,痣就是黑色素细胞的一种,属于良性的一个增生。身体上有黑色素细胞聚集存在的地方,都是可以发生色素痣的。

黑色素细胞不仅仅存在于皮肤上,包括特殊部位,比如指甲、眼睛、颅内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有黑色素细胞存在,都可能长痣。

直径4毫米或6毫米以上的痣,不能被随意抓挖。

如果痣长在胡须部位,天天使用刮胡刀刮,经常刮破,又或是经常拿指甲抠身上的痣,发生恶性黑色素瘤的几率就会升高。

长在特殊部位的痣,如鼻腔、口腔黏膜、手掌、足底、脚跟、肛门、生殖器等7个部位,经常摩擦,易发生恶变。

所以,身上的痣真的不要随便去抠。

人的皮肤由上到下可分为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脂肪。根据黑素细胞巢所在的皮肤层次,可将黑素细胞痣分为皮内痣、交界痣和复合痣。

皮内痣:真皮里面的色素细胞,皮面会形成一个小疙瘩,有的上面会有毛发。

交界痣:在表皮的最下面一层,看得到摸不到。

复合痣:是以上两种情况合一,常常有突起,颜色比较深。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三种痣里,平平的交界痣看起来是最安全的,而像小疙瘩一样的皮内痣是最危险的,但事实刚好相反。

皮内痣虽然会鼓鼓的,但是在它里面这种深层的色素细胞,反而会成熟得比较好,安全性更高,刺激到它的机会更少一点。

从事实数据角度来说,交界痣恶变是最多的。至于原因,目前还在探讨和研究当中。

而恶变最坏的结果,就是皮肤癌——“黑色素瘤”。

这种皮肤癌不常见,根据最新数据,2017年我国大约每10万人中有0.9例,不过它的发病率从2007年到2017年呈上升趋势,而且致死率高。

那普通的痣和黑色素瘤怎么区分,如何判断它有没有恶变呢?

看5个标准就可以了。

非对称性:痣的一半与另一半看起来不对称(结构的不对称以及色素的不对称)。

边缘不清:边缘不规则,一颗痣有的边锐利,有的模糊,有的地方是锯齿状,有的是波浪形。

颜色改变:同一颗痣有好几种色调,颜色不均。

直径过大:肢端这种高危区(手掌、脚底、皮带区、指甲)超过3-4毫米,非高危区,超过5-6毫米。

变化:痣突然长大或长大的过程中形状并不稳定,有破溃、出血等。

此外,这4个地方的痣要特别留意:

皮带区、手掌、脚底、指甲,因为这些地方长期挤压摩擦,会增加痣的恶变风险。

如果发现自己的痣有些异常,请尽快去皮肤科挂号医生检查,可以通过做皮肤镜和皮肤活检检查来判断痣有没有恶变。

专家名医推荐

戳下图即可预约/在线咨询

↓↓↓

大部分人的皮肤都不是完全洁净平整的,身上有一些痣很正常,想和它们和平相处的话,也非常简单。

1、注意防晒

紫外线可以穿透皮肤表层,刺激痣细胞引起基因突变,增加癌变风险。

建议日常做好防晒,一天当中,10:00-16:00紫外线最强,此时尤其需要注意防晒。可以通过涂抹防晒霜,用防晒伞来保护自己的皮肤。

尤其是皮肤白的人,缺少色素细胞的保护,更需要加强防晒。

2、不要随便拔痣上的毛

痣细胞下面的毛囊往往相对较大,长出的毛也会长点、硬点,这是正常现象。

觉得影响颜值,可以修剪,但不宜太短以免伤到痣,更不要直接拔掉,否则会刺激毛囊,引发感染。

3、痣别乱点

千万不要去路边或者不规范的小店用药水点痣,因为使用的药水多是具有腐蚀性的化学药水,会对皮肤造成更多伤害。

也不要在不正规的美容机构,随意多次进行激光祛痣。因为没有资质的美容院,不能区分痣是良性还是恶性。

应该选择正规的医院,请医生把关,再来决定是激光祛痣还是手术切除。

4、对镜查体

建议每3-6个月对镜查体,尤其要注意足底等平时较难注意的部位,后背等观察不便的部位可请家人帮忙查看痣有没有突然变化。

总而言之,身上的那些痣并不恐怖,平时穿衣服或者搓澡这种普通的刺激,并不会对痣有什么影响。只要好好注意,别故意抠挖刺激就可以啦~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