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划基础信息平台建设中期检查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手掌横纹增多预示什么 中国行政区划基础信息平台建设中期检查报告

中国行政区划基础信息平台建设中期检查报告

2024-05-17 02: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2015年重大项目>>中国行政区划基础信息平台建设(1912-2013)>>研究动态 中国行政区划基础信息平台建设中期检查报告

2017年12月08日13:49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 研究进展情况

①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课题自2015年10月份正式立项,12月27日召开开题论证会,邀请北京大学唐晓峰教授、南京大学胡阿祥教授、云南大学陆韧教授、北京大学邬伦教授、广州大学吴志峰教授作为与会专家,从历史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两个方面对课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2016年初,项目正式启动,由第五子课题的专家制定数据采集的基本格式,并对参与课题的研究生进行培训、分工,以省为单位编制数据表。截止2017年7月,全国各省份的数据表任务完成过半,为下一步可视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数据表编制的过程中,各个子课题按照计划,工作开展有条不紊,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分述如下:

子课题一:“中国行政区划沿革基础数据1912-2013”

子课题一和二实为同一课题,考虑到这一子课题工作量十分庞大,故而在课题申请时以1949年为断限分为前后两段,但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并未以1949年为限进行切割。为便于表述,下文将此二子课题合并表述为“中国行政区划沿革基础数据1912-2013”。

子课题负责人傅林祥教授、徐建平副教授,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复原自民初至当今全国范围内的各级行政区划。由于县级政区是组成统县政区和高层政区的基本单元,故而首先须复原县级政区的沿革数据。

在完成数据沿革表的基础上,本子课题与GIS子课题的专家合作,从纵横两方面完成3个数据库,用来验证课题研究思路及方法的可行性。目前已完成的个案数据库有“甘肃省行政区划沿革1912-2015”、“上海地区行政区划沿革751-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沿革1990-2015”。

实践证明,本课题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切实可行,如能依照计划开展工作,完全可以实现预期目标。

子课题二:1912-2013县级治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开发

子课题负责人路伟东副教授,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构建具有完整时间序列的1912-2013年县级治所基础点数据,重点研究的内容是县级行政治所点数据的时间序列列、继承关系和隶属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县级以上行政治所的相关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子课题在CHGIS项目的经验基础上,在底图、坐标系、比例尺三个方面作出了一些调整,以google earth影像数据为基础参照,提取各记录的10万分之一的WGS84坐标数据。所有数据用ArcGIS10.2平台进行管理,最终提供标准化的可供查询及空间可视化的Geodatabase格式的矢量数据。

依据上述理论和方法,目前已完成“1912-1949县级治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子课题三:中国现当代大比例尺地图的整理与利用

子课题负责人张晓虹教授,负责近现代实测地图的收集整理。近现代实测地图上所展示的特定时间截面上政区边界以及聚落的空间位置,对于本课题确定和绘制相应时间截面上政区区域、治所定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为本课题的顺利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日本科学书院出版的《中国大陆地图集成》是目前可以公开获取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实测地图。该图集包含中国大陆1:5万八册4088张,中国大陆1:2.5万四册1689张,旧满洲1:5万一册756张以及近代中国都市地图集成一册102张,共计6635张实测地形图。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资料室已购入该地图集成。

课题组利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资料室丰富的古旧地图资源,将其中与课题密切相关的《中国大陆地图集成》先行扫描建库,建立“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古旧地图数据库”。目前该数据库已开通试运行,首期收入地图1万余幅。随着本单位所藏地图资源的不断扫描以及通过其他途径购置的电子地图的不断加入,该数据库的数据量会不断增加。

在开展学术研究的同时,课题组充分利用历史地理学科的特长为国家现实服务。子课题充分挖掘国内外已出版的古旧地图中有关南海地区的描述,勾勒出晚清民国以来不同类型古旧地图以及行政区划设置中对于南海地区归属的表述,撰写了咨询报告《南海地区归属的历史地理研究》。该报告已被外交部有关司所采纳(2017年7月),作为制定外交政策时的参考。

子课题四:中国现当代行政区划GIS平台开发与数据整合

子课题负责人王劲峰教授,负责整个课题GIS技术支撑。配合其他子课题,利用GIS软件平台(主要是ARCGIS和MAPINFO软件),将政区沿革数据表中文字描述的点、线、面进行空间定位,建立政区沿革表与地理空间的关联,通过特定的检索功能与图形输出功能,达到政区分布可视化的效果。这一部分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已体现在子课题一和二中。

除此之外,子课题还需将一些重要的实测地图进行配准并数字化,一方面可以为第一和第二子课题的政区沿革考证提供直接史料证据,另一方面对数字化后的实测地图提取其中政区相关的要素即可成为该时间断面上的政区面状数据,这一点对于本课题尤其意义重大。目前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有“上海特别市区域图(1930)”的数字化、“上海地区五万分之一地形图(1935)”的数字化、“西藏新地图(1951)”的数字化、“外蒙盟旗新图(1928)”的数字化等。

②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调研数据整理运用、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学术会议、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等);

1.田野调查及文献收集工作

(1)1959年民主改革之前,西藏地方行政实行宗溪制,这与内地的省-地区-县制有很大的不同,宗溪制度是如何转变为自治区-地区-县制的?这方面的公开资料非常至少。另一方面,西藏与南亚各国之间的交流口岸、交通路线、重要聚落遗址等,文献记载也不甚清晰。为此,课题组成员张晓虹、路伟东、徐建平、孙涛、罗婧等于2016年4月底专程赴西藏进行为期15天的田野考察。考察队员走访自治区档案馆、图书馆、民政厅等机构,与相关人员进行访谈,查阅、复制了一批文献资料。并沿新藏线实地考察了吉隆、普兰口岸及沿途相关聚落遗址、交通路线,实际测量了相关地点的经纬度和高程等数据,为下一步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精确定位提供了基础。

(2)2016年10月,在子课题负责人张晓虹教授的带领下,徐建平、邢云、罗婧一行4人赴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实地调查有关近现代中国实测地图的收藏情况。调查发现上述机构都收藏有大量近现代中国各个地区的实测大比例尺地图。限于时间和经费,考察队只能挑选国内最为紧缺的边疆地区(主要是蒙古和西藏)地图进行扫描复置。经过此次考察,课题组认为很有必要再次组织考察队赴美国国会图书馆扫描复制其他区域的相关地图。

(3)清末中国政府与缅甸、越南分别进行了勘界,这对于西南国界的走向至为关键。2016年10月开始,台北故宫推出“翠绿边地――清季西南边界条约舆图”特展,这是清末中缅勘界相关档案的首次展出。2017年1月,课题组部分成员徐建平赴台北故宫博物院调研,参观本次特展,并与策展人台北故宫陈维新研究员进行友好深入的交流,购置了部分重要文献资料。

(4)清末中缅划界使得传统的云南西南部边界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本完全处于中国境内的“腾越八关”在划界之后其中的四关划归了缅甸。为了实地考察“腾越八关”遗址状况,课题组成员徐建平于2017年2月赴云南腾冲,对位于中国境内的四关进行了田野考察,精准测量其经纬度等数据。

(5)台湾“中研院”近史所及数位化中心收藏有大量民国时期外交部和内政部的档案及地图资料,为掌握这批资料的内容,课题组首席专家周振鹤于2017年3月转成造访“中研院”,详细查阅了相关档案和地图。

(6)2017年7月,课题组首席专家周振鹤及成员邢云赴缅甸调研,至缅甸国家档案馆、图书馆查阅收集晚清中缅勘界相关档案文献及地图。

(7)2017年8月,课题组成员徐建平赴呼伦贝尔,实地考察中俄边界地区聚落遗址、交通路线。

2.学术会议及交流

自课题启动以来,课题组鼓励成员参加国内外各类相关学术会议,推介本课题:

1)“第二届历史地理信息系统(HGIS)学术沙龙”,2016年4月9-10日,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报告题目:《中国行政区划基础信息平台建设(1912-2013)》,报告人:徐建平。

2)“数字人文与清史研究”学术工作坊,2016年5月28―29日,北京,人民大学清史所,报告题目《CHGIS数据模型与千年尺度完整时间序列空间基础数据》,报告人:路伟东。

3)“新时代的历史地理学暨东北亚历史地理研究――2016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2016年7月16-17日,长春,东北师范大学,报告题目:《中国行政区划基础信息平台建设(1912-2013)》,报告人:徐建平。

4)“古地图中的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2016年8月15-17日,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报告题目:《晚清民国鄂尔多斯传教地图研究》,报告人:张晓虹。

5)“中国历史地理学重要成果汇报暨学科发展战略高层论坛”,2016年11月27日,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所,报告题目:《中国历史地图:从传统到数字化》

6)“历史地理信息化趋势工作坊”,2016年12月3日,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报告题目《关于“中华文明时空框架信息平台”建设的想法》,报告人:徐建平。

7)“第五届边疆中国论坛暨“社会转型、知识话语与新边疆学”学术研讨会”,2017年5月5-7日,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报告题目:《习惯线、争议线、法定线:清中期以来阿尔泰山区分界研究》,报告人:徐建平。

8)第二届北京大学“数字人文论坛”互动与共生:数字人文与史学研究,2017年5月25日-27日,北京,北京大学图书馆,报告题目:《历史GIS20年:从数据生产到交叉研究》,报告人:路伟东。

9)第32届意大利地理学会年会,2017年6月7-10号,罗马,罗马大学,报告题目:《BORDERS AND ENCLAVES IN ADMINISTRATIVE REGIONS DIVISION》,报告人:徐建平。

10)清朝政治发展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2017年6月16日-19日,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报告题目:《宣统甘肃1000人以上聚落分布与人口迁移的空间特征与规律――一项基于宣统地理调查表的研究》,报告人:路伟东。

11)“数字人文:大数据时代学术前沿与探索”学术研讨会,2017年6月30日-7月2日,南京,南京大学,报告题目《宣统人口调查“地理调查表”数据整理与研究》,报告人:路伟东。

12)“数字人文:大数据时代学术前沿与探索”学术研讨会,2017年6月30日-7月2日,南京,南京大学,报告题目《中国行政区划基础信息平台1912-2013》,报告人:徐建平。

3.国际合作

美国国会图书馆地图部拟与课题组合作,整理国会图书馆所藏未编目中国近现代地图的编目及出版相关事宜。

课题组成员徐建平副教授受国家留基委资助,将于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赴哈佛大学地理分析中心与包弼德教授进行为期一年的合作研究,研究主题为“中国行政区划基础信息平台1912-2013”。

二、 研究成果情况

代表性成果简介

1.“上海地区行政区划沿革751-2015”

面状数据库,自751年华亭设县开始至2015年,今上海行政区域范围内所有县级政区的沿革过程。可以根据需要输出任一年份的政区地图并可以查阅政区变化的相关文字说明及文献依据。该数据库实现了本课题研究与CHGIS项目的数据对接,证明本课题研究具备与CHGIS前后衔接的可能,将来可以实现千年尺度“中华文明时空框架数据平台”的构建。本数据库建设完成后,引起上海历史博物馆和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的重视,2016年4月,项目组分别与上述两家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为上海历史博物馆制作不同年代的上海政区地图,为新编《上海市志?地理志》编制政区沿革相关内容。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沿革1990-2015”

面状数据库,展示自1990年至2015年全国范围内所有县级政区的沿革,输出任一年份的全国县级政区地图,并提供政区变化文字资料及文献出处。该数据库曾在不同的会议场合展示,引起与会学者的极大兴趣。2016年5月,民政部区划地名司派人专程来本单位与项目组成员座谈,商谈双方合作共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沿革数据库的可行性,对本数据库给予高度评价。

3.“1912-1949县级治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点状数据库,展示自1912年至1949年全国范围内所有县级政区治所的空间位置及其位置迁移信息。可以根据需要输出任一年份全国县级政区治所空间分布图。该数据库的特色为依据GE地形图为底图,采用目前通行的WGS84作为坐标系,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

课题组供稿

(责编:王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