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艺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手工艺术品制作方法及图案图片 手工艺术

手工艺术

2024-06-26 16: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传统手工艺术是指以手工劳动进行制作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手工艺品指的是纯手工或借助工具制作的产品。可以使用器物辅助,但前提是手工业者代代相传的技能在制作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传统手工艺术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在整个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艺术分类

手工艺的分类方法不一。

1、按历史范畴分类,主要有:

(1)原始社会手工艺,如彩陶、骨雕、石雕等;

(2)传统手工艺,如景泰蓝、雕漆、玉器、金银器皿等。

2、按产品分类,有雕塑手工艺、印染手工艺、织锦手工艺、陶瓷手工艺、刺绣手工艺等。

3、按社会属性关系分类,有宫廷手工艺(后称特种手工艺)、民间手工艺等。

(1)从使用功能出发,可将民间手工艺品分为欣赏类、实用类和宗教、祭祀类。

其一为欣赏类,是供置于案头、粘贴于墙壁或悬挂于室内,供人们欣赏的民间手工艺品,如剪纸、木版、年画、面塑、彩塑、绢花、灯彩等.

其二为实用类,是在生活中有使用价值的民间手工艺品,如陶罐、彩印花布、蓝印花布、木雕糕点模子、竹编器皿等.

其三为宗教、祭祀类。

(2)从社会生活出发,可将民间手工艺品分为实用类、节日喜庆类、叙事和抒情类。

实用类如服饰、印染、刺绣、陶器、砖雕建筑装饰;节日喜庆类如木版年画、首饰、剪纸、民间玩具、彩塑、面塑、木雕糕点模子、风筝、灯彩、皮影、木偶头雕刻、面具等.

叙事和抒情类如绣花球、刺绣香荷包、刺绣服装和鞋帽等,作为定情信物或结婚纪念物。

(3)按照行业,民间手工艺品可分为雕塑(如木雕、砖雕、彩塑、面塑、吹糖人)、印染(如蓝印花布、木版彩英蜡染)、刺绣(如香荷包、布老虎)、编织(竹编和草编器皿)、陶器、服饰、首饰以及木版年画、剪纸、风筝、皮影、木偶、绒制工艺品、绢花、灯彩、彩扎狮头、面具、民间玩具等。

二、代表领域

1、彩陶文化

彩陶最早于1921年在河南渑池仰韶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彩陶因时间的不同,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

(1)类型

①仰韶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距今大约7000年左右,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最丰盛繁华的时期。

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相当成熟,器物规整精美,多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灰陶与黑陶较为少见。其装饰以彩绘为主,于器物上绘精美彩色花纹,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部分内容及艺术创作的聪明才智。

②半坡彩陶

最早发现于西安半坡,距今有七千年的历史。

纹饰形象主要描绘了当时人们接触的动物,有奔跑的鹿、鱼纹、人面纹等以及由以上纹样两种或三种组合的纹样。也有一些单纯的任何纹样如折线纹、三角纹、网纹等。

③庙底沟彩陶

庙底沟类型的彩陶,主要有盆、碗、罐等。早期和中期也有类似半坡的葫芦形瓶。

庙底沟彩陶比半坡成熟得多。点、线、面搭配得当,空间疏朗明快,曲面之间穿插活泼的点和线。其组织结构,是节拍的具象化,更使之有较强的音乐效果。

④马家窑文化彩陶

马家窑文化制陶业非常发达,其彩陶继承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爽朗的风格,但表现更为精细,艺术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陶器大多以泥条盘筑法成型,陶质呈橙黄色,器表打磨得非常细腻。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早期以纯黑彩绘花纹为主;中期使用纯黑彩和黑、红二彩相间绘制花纹;晚期多以黑、红二彩并用绘制花纹。

⑤半山彩陶

半山类型的彩陶器,多为罐、壶。造型饱满近似球,足内收,腹近直线,由于器型的下半部内收,装饰都集中于上半部。

半山类型的彩陶,是在马家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风格是由饱满器型上的旋动结构的纹饰,黑红相间的色彩,线条的粗细变化,及锯齿纹、三角纹的配合,大图案里套小图案形成的。

⑥马厂类型彩陶

1924年秋发现于青海民和马厂塬,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肃等地,器形基本沿袭半山类型的造型,但较之半山彩陶显得高耸、秀美。出现了单耳筒形杯,耳、纽的造型富有变化。

(2)代表人物及作品

①人面鱼纹彩陶盆于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为新石器时代前期陶器,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是一种特制的葬具。

②彩陶船形壶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北首岭,似反映当时人们驾船撒网捕鱼的生活,是半坡类型彩陶中的艺术珍品。

③界首彩陶烧制技艺是指安徽省界首市的一种地方民间传统制陶技艺,经过近千年的发展,界首三彩刻花陶已逐渐演变为今天的三彩刻画陶,但仍展现着古老的风韵。代表作品有闫玉敏的《水月观音》、《李清照》;王影、刘成、王京胜创作的界首彩陶作品《三彩刻花瓶》。相关传承人为卢群山和王京胜。

卢群山,男,汉族,1950年生,安徽界首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界首彩陶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安徽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主要代表作品有“刀马人”三彩釉下刻花坛、罐,四棱玉壶瓶、葫芦瓶等。

王京胜,男,汉族,1944年生,安徽界首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界首彩陶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代表作品有特型二龙大花瓶、套兽、三彩刻花瓶。

2、景泰蓝

景泰蓝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技术制作达到了最巅峰,制作出的工艺品最为精美而著名,故后人称这种金属器为“景泰蓝”。

(1)艺术地位

景泰蓝诞生于皇宫,是皇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皇宫大殿的主要陈设,亦是镇殿之宝,出现在紫禁城金銮宝殿,或者是国子监辟雍宫、颐和园排云殿等等。

(2)工艺特色

景泰蓝作为一种美术工艺品,其制法即于铜器表面上以各色珐琅质涂成花纹,花纹的四周嵌以铜丝或金银丝,再用高火度烧即成。清朝乾隆时期,又开始烧制,且品类多,成绩好,虽然不能和景泰、成化时期相比,但是比起弘正以后出品物绝不逊色。

明代的胎的铜质较好,多为紫铜胎,体略显厚重,故造型仿古的多。此时的丝掐得较粗,镀金部分金水厚。彩釉上大多有砂眼。.清代的景泰蓝工艺比明代有提高,胎薄,掐丝细,彩釉也比明代要鲜艳,并且无砂眼,花纹图案繁复多样。

(3)代表人物及作品

钱美华,1927年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特级工艺美术大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人。1951年浙江美术学院毕业,师从梁思成、林徽因主研工艺美术,抢救当时处于濒危的景泰蓝工艺,是新中国知识分子从事景泰蓝专业设计的第一人。代表作品为《福寿周器垒瓶》。

霍铁辉,1943年生,70年代开始从事景泰蓝的制作与设计工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人,被誉为“青花景泰蓝艺术开创者”、“珐琅界最具影响力的大师”、“奋斗在文化传承第一线的泰斗”。代表作品有《蔬果系列》、《远古的呼唤》。

3、宋锦织造

宋锦,为宋代发展起来的织锦,因主要产地在苏州,故谓“苏州宋锦”。康熙、乾隆年间为宋锦织造的全盛时期。

(1)发展历史:

苏州宋锦的渊源可追溯至春秋时,地处江南的吴国贵族已经在生活中大量使用织锦。历经各时代的发展,织锦技艺在北宋时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南宋时,苏州成立了作院,这时在苏州织锦中,出现了一种质地精美、技艺独特的新品种——苏州宋锦,除用于袍服衣着等服用外,还大量用于书画卷轴类技艺装裱之用,品种共有四十多种。特别是装裱书画的应用,使这些美丽华贵的织锦与书画珍品一起得以保存。明清时,宋锦织物使用范围扩大,特别是康熙、乾隆年间(1662—1795)出现历史上的全盛时期。

(2)代表人物及作品

代表作品为为乾隆时期苏州生产的“极乐世界织成锦图轴”堪称稀世珍宝。

现相关传承人为钱小萍,女,汉族,1939年生,江苏苏州人,唯一的国家级传承人。从艺五十年间,研制成功多种丝绸新产品,如“花绒绸”“风羽绡”“浪花绉”;并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合作,成功复制了先秦、两汉、隋唐、明清珍贵丝绸文物二十余件,如商代“雷纹花绮”、战国“舞人动物纹锦”、西汉“绛地红花鹿纹锦”等,以及一批已濒临失传的宋锦。

三、艺术特色

手工艺历史悠久,品类繁多,有着优秀的艺术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以下主要特色:

(1)传统工艺品在材料选择上,大多以木、竹、藤、草、泥、石、皮革、羊毛等天然材料和以天然材料制成的纺织品为主,产品具有自然的质地美和纹理美。

(2)传统手工业者精益求精,匠心独造,在创作和制作过程中,艺人们以手工劳动为主,发挥了惊人的艺术创造性,并且具有坚韧的意志、细心而严肃的创作态度,凭借专门的工具及丰富多变的工艺技法,使产品获得完美的艺术效果。

(3)在长期的历史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手工艺的传统产区和生产、销售集中的街市以及其他一些生产特点。

在中国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省和北京、上海、天津等市成为手工艺的传统产区。在城市和农村中,主要是世代相传的家庭手工艺生产。

在城市中,明清两代,手工艺人都组织了行会,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城市中出现了手工艺生产和销售集中的街市。

(4)传统手工艺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而成,特别是民间手工艺,反映了劳动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和健康的思想感情,在艺术上具有简洁、纯朴、清新的风格。

四、艺术价值

传统手工艺是中国文化的母体,是民族情感、个性特征和民族凝聚力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也是体现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一个表现,手工制作工艺美术出自民间,服务于民,将实用和审美融合于一体,带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性,传承传统手工艺使之发展,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来源: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百度百科、艺考网、匠人百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