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人称颂的皇帝一般都是窝囊废,反而被骂的那些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所有的美德都是值得称颂的 历代文人称颂的皇帝一般都是窝囊废,反而被骂的那些嘛......

历代文人称颂的皇帝一般都是窝囊废,反而被骂的那些嘛......

2023-05-16 07: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清平乐》的主角宋仁宗,是历代读书人称赞的好皇帝。从他的谥号“仁宗”就可知一二。

宋仁宗是他死后,群臣商议后上的谥号。古代皇帝谥号一般来自论语、尚书等古代儒家典籍。

论语说:慈民爱物曰仁,克己复礼曰仁。所以叫仁宗。

这些优点,宋仁宗全部都有。慈民爱物,就是对下人仁慈,克己复礼,就是克制自己欲望。

推而广之,宋仁宗是一个非常爱惜民力,懂的节制自己欲望的皇帝。尤其不像有些皇帝(汉武帝)那样好大喜功。

关于宋仁宗如何仁慈,《清平乐》里面讲了很多细节。

以至于善妒的郭皇后,当着皇帝面,就敢打其他妃子,还把皇帝本人一起打了。

500

500

结果,宋仁宗还不想追究郭皇后的过错。

还是吕夷简劝谏半天,才让他同意废掉这个蛮横的皇后。

这说明啥?这就说明宋仁宗心地实在是太善良了,宁肯别人欺负他,他从来不欺负别人。

所以宋仁宗真的是个好人,他死了以后据说京城的百姓都痛哭流涕,甚至连敌国契丹皇帝也难过得掉眼泪。事见邵伯温《邵氏闻见后录》载:

“仁宗皇帝崩,遣使讣于契丹。燕境之人,无远近皆聚哭。虏主执使者手号恸曰:‘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其后北朝葬仁宗皇帝所赐御衣,严事之如其祖宗陵墓云。”

当然,我觉得这就是瞎扯了。

无论如何,契丹和北宋打了一百多年的仗,就算是彼此之间没有打仗,也不过是邻国而已。设想一下,你的邻居死了,你会痛哭流涕?

简直是笑话。

所以,说宋仁宗如何如何好,恐怕都是文人阶层塑造的神话。都是文人阶层编出来的事迹。

毕竟,历史都是文人编著。《宋史》据说是元朝脱脱主编,其实元朝这些蛮夷根本不懂中原王朝历史,所谓的编著宋史,就是把之前宋代史官资料汇总整理了一下。所以《宋史》的基本观点,其实就是宋朝文人的意见。

《宋史》里对宋仁宗的评价,基本上就代表了当时儒家士大夫阶层的意见。

500

在士大夫看来,宋仁宗简直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好皇帝。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史,在宋仁宗治下,读书人最幸福,这是毫无疑问的。

这些读书人都是谁呢?

《清平乐》刚播出的时候,网友总结了仁宗朝的士大夫阶层,号称“背诵天团”。

500

宋仁宗手下的大臣们,晏殊、范仲淹、欧阳修......

500

500

500

都是诗文好手。

读书人在宋仁宗一朝,实在是太幸福了。读书读得好,就能当官。而且个个都是官至宰相的大官,一生富贵。

宋代从太祖赵匡胤那里“杯酒释兵权”开始,历来推崇“以文制武”,这是为了解决五代以来军阀混战分裂的局面,不能给武人太高地位。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有其历史进步性。但是宋朝太过于提高文人地位,也是造成整个宋朝对外战争屡屡惨败的关键所在。因为宋朝的制度,根本没有武人的出头之日,好不容易出一个狄青,也被这些文人大臣压得死死的。

读书人只要能中进士,基本上都能做到知州,至于进了政事堂,出任宰相的更是比比皆是。这些人从高位退下来,依然得到优待,比如司马光,在神宗朝王安石变法时期得不到重用,但是他和文彦博、富弼等人在西京洛阳照样过得很潇洒。

这是宋朝制度使然。读书人在宋朝真的特别潇洒。

所以读书人,哪个不说仁宗好?

在读书人看来,最好所有的皇帝都是宋仁宗这样,好让读书人世世代代都可以当大官。

500

可是,我们常常说“文人误国”,所谓何意?

因为中国古代大多数的读书人,基本上都是腐儒,眼高手低,光说不练,嘴里说起仁义道德一套一套的,却没有几个实干家。

毛主席曾经说过,知识分子型的皇帝“没有出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南朝陈后主、南唐李后主。

事实证明,诗文写得好的人,大多数都不能真的让他当官,至于当皇帝,更是一场灾难。

古代大多数著名的君王和政治家,就没有几个写诗写得好。所以李白、杜甫这样的诗仙和诗圣,其实真让他们当官,未必是好事。同时代的王维做到了副宰相级别,表现也很一般。

为什么读书人玩不转政治?因为写诗需要强烈的感性思维,但是政治这玩意又需要强烈的理性思维,一个要你伤春悲秋,一个要你冷静思考,这是两个极端。

古代历史上写诗写得好的帝王,大概也就是曹操值得一说。但是一来曹操写的多数是慷慨激昂的文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种),和李后主“春花秋月何时了”这种完全不是一个调调,二来曹操的功业其实也算不得一流。

总之,读书人还真玩不了政治。

也因此,读书人推崇的好皇帝,恐怕往往都不是真正的好帝王。

就拿宋仁宗来说,仁慈本来是好事,但是仁慈过了头,那就是妇人之仁。所谓“慈不掌兵”,真正当最高领导的,决不能是像宋仁宗这样,老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尽操心一些细节,却掌控不了全局。

最关键的是,由于这种仁慈,他干不了那些触动利益的事。他也没办法彻底打破既得利益阶层的阻扰,只能坐视整个王朝继续滑向土地兼并的漩涡,无法自拔。

所以宋仁宗的仁慈,其实只是对读书人和士大夫阶层有利,却对整个天下有害。

与之相对,反而是那些经常被读书人骂的皇帝,很多才是真正的雄才大略的雄主。

最典型的例子,要属秦始皇。

作为千古一帝,秦始皇在古代读书人那里的名声一直不好。历来说到秦始皇,就是残暴,“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至于焚书坑儒,更是被读书人骂了两千年。

还是毛主席,曾经这样评价过秦始皇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秦始皇的名声,一直到近代以来,才略微得到了比较公正的评价。实际上他不愧是千古一帝。

秦皇汉武并称,和秦始皇类似的,自然是汉武帝了。

汉武帝咱们说了很多了,也不多说了。

历史上还有一个皇帝,老是被读书人骂,但其实他才是好皇帝,那就是雍正。

雍正一直被读书人骂“刻薄寡恩”。

500

为什么读书人如此骂雍正?

前面咱们说了,读书人都喜欢称赞宋仁宗。而雍正却被后世读书人拼命抹黑。根本原因在哪里?一个词:利益。

宋仁宗承认士大夫阶层的利益,所以读书人都觉得仁宗是个好皇帝;雍正动了士绅阶层的利益,所以读书人就骂他刻薄寡恩。

在对西夏作战失败以后,宋仁宗有感于朝廷弊病百出,因此让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这是后来宋神宗变法之前,北宋第一次改革尝试。

500

宋仁宗和范仲淹讨论朝政

但是,不出意外,这2从改革都遭到了惨败。原因就是动了大地主阶层的利益。

范仲淹庆历新政内容很多,其中就一条很关键,范仲淹说从太祖那开始,官员数量越来越多,百姓供养负担越来越大,要求清理官员冗员,遭到所有官僚体系的反对,所以不了了之。

后来王安石变法,同样的下场。宋神宗说新法是好事啊,老百姓切切实实得到了好处啊。

结果文彦博给他说了一句话“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

500

这句话实在是太直白了。近乎无耻。

文彦博作为士大夫阶层的代表,明明白白告诉皇帝,朝廷要维护的是士大夫阶层,也就是大地主阶层的利益,百姓的死活根本不重要。你逼急了百姓,还有士大夫帮你稳住;但是你惹恼了士大夫阶层,皇位就不稳。

历代变法的核心问题,关键就是能不能打破既得利益阶层对整个天下的把持,这些既得利益集团已经世袭垄断控制了整个王朝,使得阶级固化,而底层人民失去了上升通道,也因此整个王朝失去了活力。

所以像宋仁宗这样优柔寡断的皇帝,根本下不了这个决心,和整个官僚集团死磕。他这个皇帝就干不好。

和宋朝类似的,是明朝中后期。官僚阶层也是势力非常大。皇帝根本无法驾驭整个官僚阶层。所以明朝后期也是每况愈下。

但是像汉武帝这样的霸主,在他手下干活你不听话,随时有性命之忧。武帝朝50多年,13个宰相,得以善终的只有6个,其他7个要么自杀要么被杀。宰相已经是皇帝之外最大的官,下场已经如此惨淡,其他的官僚更是整日战战兢兢,谁敢造次?

雍正在位期间,也是杀了一大批官僚,他的好儿子乾隆,更是利用文字狱大杀特杀,杀得官僚阶层再也不敢说二话。

当然,并不是说封建王朝皇帝喜欢杀大臣就一定是好事。这个还是要看具体历史背景。

但无论如何,像宋仁宗这样,对整个官僚集团毫无办法,不敢对士大夫阶层下手,那他这个皇帝,和官僚集团的傀儡又有多大区别呢?无非是个被官僚集团摆布的吉祥物,自然无法有任何作为。

完了,等你这个皇帝驾崩之后,官僚集团送上一个“仁宗”谥号,看起来千好万好。不过是说明这个皇帝是个窝囊废。

千言万语,总结成一句话:被文人称颂的皇帝,大多数都不是好皇帝;被文人切齿痛骂的皇帝,反而可能是个一代霸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