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房山十渡攻略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2023-12-03 03: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周口店镇的龙骨山和太平山等处,从1929年发现震惊世界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后,经几次发掘先后出土了距今50万年至1万年前的古人类的遗骨、遗物、遗迹和古动物化石,其中包括近200件人类骨骼(代表40个男女个体)、上万件石器、数层灰烬和200种动物化石。遗址有龙骨山50万年前的"北京人"、10-20万年前的"新洞人"、1.8万年前的"山顶洞人"。遗址点共计27个,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这是迄今世界同时代遗址中出土材料最丰富、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也是世界人类祖先头盖骨化石发现地,在科学研究、人类远古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88年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考察团在考察报告中称其"具有世界意义",表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它是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现在龙骨山麓建有约1000平方米的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并向社会开放。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科学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前后共出版了近千篇论文,培育了杨钟健、斐文中、贾兰坡、李四光等一大批古人类学、考古学、古脊椎动物学、第四纪地质学等科学人才,被人们称为"斐文中现象"。

石花洞园区

石花洞园区位于房山区河北镇与佛子庄乡境内,面积36.5km2。园区由石花洞、清风洞、银狐洞、唐人洞和孔水洞等组成,共有大小溶洞近百座,集中分布在房山大石河沿岸的奥陶纪(距今4.9亿-4.5亿年)灰岩中。石花洞是中国北方乃至全球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大型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洞中钟乳石类型齐全、种类繁多,被誉为"地下地质奇观,溶洞博物馆"。银狐洞园区内的又一奇观,有近800m长的水洞。清清的碧水,长长的洞廊,特别是洁白如雪、晶莹剔透、银白耀眼的"倒挂银狐"无与伦比,堪称"中华国宝"。

以石花洞为代表的"溶洞群",是我国北方岩溶洞穴分布最密集,也是最大的溶洞群。尤其是石花洞在国内和世界上具有几最:洞穴层数最多(七层);洞内次生化学沉积物类型最为齐全,石盾数量最多(200余个);月奶石为全国首次发现,发育最完整;全新世石笋中发育最好的微层理,是世界上稀有的精品之一;石花洞是唯一存活有膜足硬肢马陆穴居动物的溶洞;银狐洞中飞溅水形成的"倒挂银狐"为岩溶珍品、世界奇观。

石花洞是中国北方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也是全球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大型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是北京一颗璀璨的地下明珠。

石花洞气势雄伟、典雅秀美,其化学沉积物既有奇特壮观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瀑布,又有精巧瑰丽的石花、石毛、石晶、石珊瑚等,琳琅满目、熠熠生辉。

十渡园区

十渡园区位于房山区十渡镇和张坊镇,总面积313.69平方公里,是华北地区最大、最典型的岩溶峰丛峡谷。壁立万仞的峰丛、造型奇特的溶洞、不同类型的沉积构造、变幻多姿的河流地貌构成园区丰富多彩的地质遗迹景观。水绕青山过,人在画中行,秀美的十渡被誉为"青山野渡,百里画廊"。

十渡拒马河景区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这里有华北地区少见的构造-岩溶景观,其中构造-剥蚀-崩塌地貌景观长达37.8公里,有拒马河大峡谷;有南方大峡谷、仙峰谷、孤山寨、万景仙沟、莲缘峡谷、王老铺峡谷、东湖港和西湖港等十多条拒马河二级支谷;有笔架山、天池山、五星峡等古岩溶峰丛、峰丛等地貌景观;有仙栖洞、龙仙宫、三清洞等地下岩溶景观;有七渡褶皱构造、六合褶皱构造、孤山寨"一线天"张性裂隙和菱形解理等构造形迹;有河漫滩、阶地、石门村废弃古河道和离堆山、仙峰谷泥石流遗迹等河流地貌景观;有各类叠层石、石中石、风暴岩等海相沉积遗迹景观;另外还有众多的溪流、泉、潭、瀑布等水景。 人文景观有三合庄摩崖造像和古塔、十渡烈士陵园等。

景区内生物资源比较丰富,植被具有明显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特征。据调查资料,区内植物计有130科570种,其中蕨类植物9科,19种;裸子植物3科8种;被子植物91科,543种。但区内原始植被已大面积演化为落叶阔叶灌丛和灌草丛,森林覆盖率为47.6%。草坡面积较大,约占土地面积14.1%。区内野生动物主要有兽类、鸟类、爬虫类和两栖类。但在森林中已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拒马河中有32种可食性鱼类,其中多鳞铲颌鱼、东方藻鳅、黄线薄鳅,年代古老,北方稀有,已被列入保护对象。

本区以拒马河为主轴已形成一条长38km的构造-岩溶景观走廊。它象一条曲折的玉带,将园区、景区、景点连接在一起。据统计资料显示,已开发的景点达100多处,经整合开发已形成仙栖洞、龙仙宫、南方大峡谷、红叶大峡谷、先峰谷、孤山寨、万景仙沟、普渡山庄、天池山、东湖港、西湖港等11个景区。

七渡背斜发育在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二段燧石条带白云岩中,为一两翼对称的燕山中期小型背斜构造。走向北东,轴面近于直立。两翼产状平缓,倾角25°-30°。七渡背斜出露在十渡园区,拒马河沿背斜缓缓流过,完整的背斜形态、秀美的山水景色使七渡背斜不仅是地学科普的生动教材,而且成为园区一个颇具特色的景点。

大峪沟摩崖造像位于十渡园区,在陡峭的崖面上有两龛石刻,右侧一龛高0.88米,宽0.98米,中为佛祖释迦牟尼坐像,两侧列众弟子和金刚力士,顶部有二飞天;右侧一龛高1.7米,宽0.85米,龛内只有一尊释迦牟尼像端坐于须弥座上,佛祖面方口阔,双目微睁,两耳垂肩,衣衫宽松,左臂下垂,右手平置,双腿垂下,足践莲花。石刻造像线条流畅,技法娴熟。经有关专家考证,右侧一龛为唐代作品,左侧一龛年代稍晚。

东湖港瀑布位于十渡景区东湖港北端,在中元古界雾迷山组燧石条带白云岩近百米断崖中有三级台阶,形成三叠瀑布。最高一级瀑布落差65米,瀑布从山崖高处凌空飞泻,水流在三个台阶上跳跃,恰似玉龙起舞,抖腾长空,真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气势。水声轰鸣,响彻山巅。瀑布下的碧水清潭,澄沏清丽,潭边绿影婆娑,繁花掩映,飞瀑与青山交相辉映,展现出一幅绚丽的画卷。

张坊古战道位于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南部十渡园区张坊镇,是目前华北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地下军事防线。古地道宽2米,高2.3米,埋深2米,青砖结构,至今保存完好。地道顶部为楔形立砖顺砌,设有通风孔。地面为青砖墁铺,并有水槽。两侧设有厕所和藏兵室,藏兵室宽2米,长3米,内有台灯和通气孔。据专家考证,张坊古地道修建于宋朝,当时张坊是宋、辽交兵对峙的古战场。

上寺石塔始建于唐代,为一笋状方形四面小石塔。塔高3.7m,塔基用石块垒成,塔身由四块汉白玉板构成,正面开一门洞,门两侧浮雕是身披甲胄的金刚力士,神色威武,造型生动。门内正面浮雕1佛2菩萨,背后均有佛光。释迦牟尼端坐中央,面目安详。佛像衣著雕刻细腻,折皱线条清晰流畅。塔北侧有大量唐代的砖瓦、瓷片,由此推测此塔应始建于唐代。

上方山云居寺园区

上方山云居寺园区位于房山区韩村河镇和大石窝镇,包括上方山景区和云居寺景区,总面积31.37km?。上方山拥有华北地区唯一一片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次生林,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华北地区最早开放的溶洞--云水洞,1400多年的佛教文化历史,在上方山形成了众多历史遗迹,使其成为北方的佛教名山,素有"南有苏杭,北有上方"之美誉。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被称为"石经长城,佛教圣地",刻经事业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绵延1039年,镌刻石经1122部、3572卷、14278块,堪称世界文化史上的创举。还有释迦牟尼肉身舍利和7座唐塔,都是国宝级的珍贵文物。

上方山景区现列为国家森林公园,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野生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上方山是大房山的一个支脉,属太行山脉的北延部分,主要地层为元古界雾迷山燧石条带白云岩和铁岭组燧石团块状白云岩以及洪水庄组沙页岩,岩层产状多为水平或近于水平,受黄山店褶皱-逆冲断层构造的影响,南侧断崖雄险壮观,次级断裂造成的沟谷断崖也很发育。本区地形崎岖,峰岚峭拔。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渐低,属中低山地貌。在断层裂隙处石灰岩白云岩经溶蚀、侵蚀,往往形成溶洞、峰丛和孤峰。著名的"九洞十二峰"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上方山是北京的名山之一,从东汉时期开始就有人在此开山、筑寺、修路、建亭、植树,并留下了众多名人墨客诗画,形成了桥、亭、庙、阁、洞、石、峰、林融为一体的宗教文化风景胜地,历史上就有"南有苏杭,北有上方"之说。上方山森林公园曾有规划,并部分得到了实施。但由于种种原因,不管从游客人数还是收益,都与上方山的优良资源和已有的名气不相称。

云居寺和石经山是佛教圣地。所藏万余块石经、两万余纸经、七万多块木版经,堪称"三绝"、"国之重宝",一些史学家认为,"三经"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可与万里长城及兵马俑媲美。还有大量遗存的唐、辽时代的精美砖塔、石塔,都是国内少有的国宝。众多的人文古迹与自然景观(林、石、山、泉、洞等)交织组合,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云居寺八景":西天洞奇、古龙吐练、圣水珍泉、翠谷晨阳、塔秀竹翠、御笔龙碑、群塔烟云、云居胜景。石经山又称白带山,为白云岩构成的低山地貌。在山腰处原有天然溶洞,后经古人开凿,形成岩溶洞与人工开凿相结合的石经文化洞窟群。云居寺由于体制和资金等问题,一些人文古迹亟待修复、保护,千年"三经"(石经、木经、纸经)尚需人才研修和传承。

圣莲山园区

圣莲山园区位于房山区史家营乡,面积28.1平方公里。这里不仅发育有独特的第四纪(距今260万年)洞穴沉积遗迹——"圣米",有赋存于寒武——奥陶纪(距今5.4-4.5亿年)地层中的海相沉积构造,还有沉厚的人文积淀,集雄、险、绝、奥、秀于一体,融自然风光、古典建筑、地质遗迹于一域,被誉为"京都第一奇山"。

园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0.8℃,是休闲避暑的好地方。区内水流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裂隙水,北庙圣母宫和南庙圣水洞均有清冽甘润的岩溶泉流。植被为地带性落叶阔叶林,林木覆盖率高,达70-90%。野生植物有700多种,主要树种有漆、榆、山杨、白桦、辽东栎、胡桃楸等。野生动物有130多种,以华北地区常见动物为主。

园区内旅游资源丰富,这里不仅有北京地区典型的海相沉积构造、固态流变构造、独特的"圣米"、壮美的地表岩溶地貌、精巧的地下岩溶洞穴,而且这里秀峰翠叠、峡谷纵横,高大的石壁犹如画屏,飞落的山泉似彩球飞舞,漫山郁郁葱葱的森林,把它装扮成一个清凉世界,自古被人誉为:"京西小五岳,雄险奥绝秀"。圣莲山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也令人叹为观止。明清以来,这里在峭壁和赤峰上先后建有古星观、圣米石塘、圣母宫、圣水洞、蟠桃宫等佛道建筑群。

圣莲山景区终年气温比北京市区低3-7度,除佛、道相继进驻外,梨园前辈杨小楼、北洋军阀吴佩孚、曹锟等相继在此建设别墅。"道家风骨佛光照,奇峰峻石圣水灵。"是景区最好的写照,特别是这里开发得比较晚,因此游客还不是很多,景区幽静,自然风光保护的很好。

长星观,是一座道教与佛教合一的宗教建筑。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原名圣泉寺,是一座佛教寺庙,清顺治十年更名为长星观,成为道家寺院,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文殊殿长星观整体布局严谨、结构精妙、气势恢宏,是一座宗教建筑中极为罕见的佛道合一的建筑。整个庙宇由大雄宝殿、前殿、后殿、东配殿、西配殿、钟楼、鼓楼和禅房组成,前殿有四大天神和哼哈二将守护山门,高殿供奉着众多仙人,钟鼓楼前有纪念摩珂老祖升天的飞升台。院内有两棵与寺庙同龄的古松,浓密的树冠伸展双臂,迎接前来朝香进拜的客人。一派"仙苑别境云中客,灵山圣水道人家"的景象。

神奇的"圣米":园区出露一种当地群众称之为"圣米"的岩石颗粒,其成分为石英岩。它的形状、大小和大米相似,加上种种动人的传说,被誉为"圣米"。"圣米"是园区一种新颖而独特的地质遗迹。

"鳄鱼石"是由岩石在地质营力的作用下形成的褐色岩层与灰白色岩层相间出现,形象的勾勒出鳄鱼的形态。

"斑马石"是一种由中薄层状黑白条带相间排列而成的岩石。这些黑白相间的条带酷似斑马身上的条纹,因而被人们称为"斑马石"。

百花山-白草畔园区

百花山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乡莲花庵,距市区89公里,总面积819平方公里,海拔1991米。自然景观绚丽多彩,生态资源丰富,空气清新,气候宜人,自古就是京郊旅游观光、避暑度假的胜地,被誉为“京郊生态名山,人类绿色家园”。

景区地质资源奇特,“天然长城”、“母子石”、“震山石―锦簇攒天”、“驼峰”、“文殊像”等均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度;百花山的气象景观婀娜多姿,云海云雾最多见。

白草畔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乡四马台村,距市区111公里,总面积19.2平方公里,海拔最低处也比城区高800多米。以白草畔2161米的主峰为中心,一条西北至东南向平缓开阔的山脊面,组成北京地区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的亚高山草甸。这里生长着290多种花草,40多种灌木。

白草畔主峰——五指峰:五个峰顶如五个手指向蓝天直耸,故名五指峰。其中最高的山峰海拔2161米,它是京西南第一高峰,远望百花山等群山皆在脚下,可享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感觉。鲲鹏峡:峡谷总长2460米,总面积5平方公里,以峡谷、奇峰、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为主。沿途有“圣水泉”、“一线天”、“一路十三坛”、“天河瀑布”等40余处景观,景区内有植物种类1500余种,野生动物50多种,堪称天然动植物宝库。

野三坡景区

野三坡位于河北省涞水县境内,太行山与燕山两大山脉交汇处,距首都北京100公里,与北京接壤110公里,总面积498.5平方公里。

野三坡景区内旅游资源丰富独特,享有“世外桃源”之称。分布着72个景点,是一个山水泉洞、鸟兽鱼虫、林木花草、文物古迹无所不包,无所不奇的自然风景区。有酷似桂林山水的拒马河风光,形如鬼斧神工的峡谷奇观,幽深奇异的溶洞,神秘离奇的怪泉,谜底难解的金华山,森林蔽日的白草畔,又有巍峨的长城、苍劲的摩崖石刻,古老的栈道、庙宇,保存完好的古智人化石和平西抗日烈士陵园。

野三坡景区主要景点包括百里峡景区、拒马河景区、龙门天关景区、 白草畔森林游览区、鱼谷洞、 印象野三坡等,是中国北方极为罕见的融雄山碧水、奇峡怪泉、文物古迹、名树古禅于一身的风景名胜区,

白石山景区

白石山位于河北省涞源县城南15公里,雄居八百里太行山最北端,端坐于涞源盆地南缘,被称为“太行之首”。景区面积54平方公里,有全国独一无二的大理岩峰林地貌。白石山山体高大,有"三顶、六台、九谷、八十一峰",主脊线长7000余米,最高峰佛光顶海拔2096米,登临其顶可以远眺狼牙山和五台山。

白石山景观多样,集峰林、怪石、绝壁、峡谷、瀑布、森林、云海、佛光、长城、庙观等景观于一体,地貌奇特,结构复杂,是中国古代"三十六洞天福地"之一。山下有这种岩体200多平方公里,被称为"司格庄岩体"。

白石山的主要景观有:峰林,由100多座高低错落、相对独立的山峰组成。拒马源泉群,面积达6平方公里,泉水淙淙,白杨绿地,山水相映,环境清幽,小桥流水人家,一派水乡风光。十瀑峡,是花岗岩构造的一条大峡谷,清澈的泉水从海拔1300米处的龙虎泉涌出,溪流跌宕,流连为潭,跳跃为瀑,常年流水不息。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