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的几点做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户外灶台怎么做防水 谈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的几点做法

谈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的几点做法

2024-06-27 01: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开展户外区域活动的背景   户外区域活动是利用户外环境来进行区域活动,在户外的区域活动中,幼儿的活动空间比较大,互相间的干扰很少。让幼儿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充分发展自己的长处和个性,获取更多的成功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出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户外有更多的材料可以成为幼儿的“玩伴”,更好地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更重要的是,利用户外区域,并利用幼儿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游戏和实践获得多方面的经验。 幼儿在游戏中认识世界,户外区域活动所承载的教育价值就是将我们的教育意图渗透于游戏当中,让幼儿在游戏中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于是我们充分利用孩子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开展户外区域活动,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游戏和实践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许从头至尾都是在“玩”,正是在“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活动,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在玩中张开想象的翅膀……的教育目标无形地渗透到游戏中,孩子们就能在游戏中自由主动地学习。以我园的“小商店”为例,今年春天,我搜集了许多纸盒到幼儿园做教具,孩子们立刻被花花绿绿的盒子吸引了,他们围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谈论这些作用不同的盒子,许多小朋友竟然利用这些纸盒玩起了购物游戏,看着孩子们如此投入,我提议说“咱们也开个小商店吧”孩子们立刻欢呼起来,随后的几天,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每天都有孩子带“商品”入园,整个游戏环境的准备过程,都成了为孩子们游戏与学习的过程,从户外地点的选定到区域环境的设计,每一件商品的摆放,都由孩子们亲自动手。孩子们在环境的布置和材料的提供之中,在快乐的游戏当中,购物知识和规则的遵守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实现和巩固。总之,只有遵循孩子认知特点及兴趣的户外活动才是最真实有效的活动。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开展了户外区域活动的研究与实践,下面是我们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幼儿参与活动提供充足的材料保障。 1、师幼共同搜集活动材料。 没有充足的材料是无法正常开展活动的,活动一开始师幼开始搜集各种材料,原来被随意丢弃的瓶子、纸盒、易拉罐、蛋壳、泡沫、各种种子壳等废旧物品都成了我们的宝贝,用搜集到的物品做成游戏用品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开心的事,这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搜集废旧物的兴趣。同时我们将环保教育渗透于自编的一些儿歌、故事、童话中,让幼儿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 2、户外活动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不同的材料。 幼儿的发展存在阶段性、不同的幼儿其发展状况不同,因此我们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来选择投放到各户外区域活动中的材料,并根据幼儿的知识基础和实际能力设计活动内容。易拉罐倍受孩子们喜欢,小班孩子年龄小,喜欢玩比较简单而且反复进行的游戏,我们就将易拉罐排成一排,让孩子们当保龄球打,或者把它们当作障碍物,让孩子们练习绕曲线跑;对于中班孩子,我们把易拉罐捆成捆做成梅花桩,让孩子在上面玩运水、运米等持物走平衡的活动;大班孩子喜欢玩有趣味、有难度、有挑战性的游戏,易拉罐做成的小高跷则变成孩子们的至爱……

@_@我是分割线@_@

3、精心布置活动场地,提供开放、安全的户外空间。 户外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身心开放的游戏场所,深受孩子喜爱,我们遵循“合理利用、充分挖掘”的原则,依照我园的特殊地形,创设了六大主题区域:自然社会区(农家小院、集市、商店)、饲养种植区(兔笼、鸡笼、韭菜花生等植物种植区)、健身运动区(30米直跑道、纸球、毽子各种自制活动材料)、 动手区(以玩废旧盒子、瓶子为主) 建构区(以砖、泥、沙等各种建构材料的户外建构为主) 编织区(以草编、纸编等为主),这使我们不大的户外空间多姿多彩,蕴含各种教育目标,使幼儿在自身多种感官于实物的交互作用中获取经验,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设置幼儿感兴趣的、操作性强的区域,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 1、设置幼儿感兴趣的区域,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 幼儿个性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兴趣不同。有的幼儿喜爱运动,我们设立健身区;有的幼儿喜欢表演,我们设置了角色区;有的幼儿动手能力强,我们设置了操作区、建构区、编织区……这些区域的设置,不断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孩子们在他们喜欢的活动区里常常是百玩不厌,玩的花样叠出。一个装奶粉的铁桶,装上铁丝、绑上木棍,孩子们可以玩小推车的游戏;装上石子,铁桶就变成一个有趣的乐器;在铁桶上贴上小动物头饰,孩子们就可以玩小动物赛跑的游戏了…… 2、让幼儿在操作性区域中满足游戏的需要。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变得聪明、能干、自信、大胆。幼儿的兴趣来自于对材料的操作,幼儿的发展则是依赖于材料操作中的游戏。如在玩户外区域活动“我们的家”时,孩子们积极讨论用什么材料建房子及建成什么样式的房子,在建筑过程中,孩子们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创造潜能,利用多种泡沫板、包装盒等搭成了风格独特、外观新颖的 “房屋” ;用纸盒、铁丝、果冻盒、吸管、酸奶盒、纸张等制作草地、道路;用旧轮胎、硬纸箱等制作钻爬器等健身设施放在“家”中,看到共同建成的“家”,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在“家”中跳起欢乐的舞蹈……活动区的创设增加了幼儿合作、协商的氛围,增进了师幼之间和幼儿之间的感情,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三、加强教师指导,提高户外区域活动的实效性。 独立、自信、自主等个性品质的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形成,必经过幼儿自主动性的探索活动才能实现。户外区域活动除了关注知识本身的价值、幼儿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丰富的户外活动环境,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学习、去发展。 1、把游戏还给还给孩子,让他们成为各区域的主人。 在游戏中孩子是真正的主人,所以我们尽量把可能多的空间留给孩子去体验探索。在建构区,幼儿除了可以用各种积木进行活动外,还能用充满乡土气息的真正的青砖来造房子;社会区的在餐馆中,孩子们可用真正的水果做拼盘,学着包水饺……;在动手区,幼儿可以用报纸给小朋友设计舞裙,用草编织各种有趣的草人、小动物;健身区,孩子不仅可用易拉罐玩打保龄球的游戏,还可以把它们做成梅花桩练习胆量;种植区,孩子们不仅可以体味种植的艰辛,更能品尝收获的快乐…… 只有把游戏还给孩子,他们才能真正尝到游戏的快乐。 2、合理安排时间和空间。 活动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是影响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的重要因素。若时间和空间安排不合理,会导致许多空间被闲置,过度环节繁多,会使幼儿等待时间过长。所以我们在这方面作了以下尝试:一是将户外区域规划为既适和小组或个人的活动区域,也有供集体活动使用的较大空间。

@_@我是分割线@_@

这样在活动中,幼儿总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学习、探究的空间。二是时间的弹性安排。我们打破以往整齐划一的作息时间,除入园、离园,午饭等规定的时间外,其它时间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把握,这样既保证幼儿有规律的生活,又能根据教育需要及幼儿兴趣,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三是我们打破班级界限,允许幼儿自主进入活动空间,这不仅有利于幼儿学习与人交往,同时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与自律能力,户外区域活动的功能也得到充分挖掘。 四、充分利用家庭、社区资源,使户外区域活动回归生活。  陈鹤琴先生说过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们要“把大自然、大社会做为出发点,让幼儿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家庭、社区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探索的资源,所以我们努力将家庭、社区资源纳入到我们的户外区域活动之中。 1.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师幼走出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使我们的户外区域活动进一步回归生活。我园附近有许多公共场所,小学、邮电局、美容美发店、集市等,我们围绕这些资源,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参观活动。例如:带幼儿到小学去,与小学生一起活动,了解小学生的生活,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入学愿望;带孩子到集市去,认识各种蔬菜、、水果及人们如何购买东西;到邮局去,观看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和工作流程。通过这些参观活动,增加了幼儿观察的机会,丰富了幼儿的感性认识,学习和体会到许多在幼儿园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 2.充分利用家庭资源 现在的家长大都非常注重孩子的学习,关心孩子的成长,他们为我们的户外区域活动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和素材,如“有趣的叶子”活动中,父母和孩子一起采来自己喜爱的树叶,回家后将叶子制作成不同的人物及小动物,有的家长还将叶子名称、采集地点、采集人、叶子的作用、叶脉特点等详细地记录下来。处处体现着幼儿与父母的亲情及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师把这些作品放在活动区,供孩子们传阅、参观、介绍,并为其它区域活动所使用。 总之,把游戏还给孩子,让教育回归生活是户外区域活动的灵魂;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设置符合幼儿实际的区域,教师恰当的指导、是户外区域活动正常开展的保障;家长、社区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户外区域活动回归生活的途径。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为幼儿创设愉快、充实的成长环境。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