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竟然从来没当过军统正局长,一直都只是副局长,这是真的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戴笠的老大 戴笠竟然从来没当过军统正局长,一直都只是副局长,这是真的吗?

戴笠竟然从来没当过军统正局长,一直都只是副局长,这是真的吗?

2023-04-17 00: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老周

摘要:地球人都知道,戴笠是军统的大老板,人称戴老板,但是很少人知道,戴笠竟然从来都不是军统的正局长,一直都只是军统的副局长,那么正局长都是谁?

地球人都知道,戴笠是军统的大老板,人称戴老板,但是很少人知道,戴笠竟然从来都不是军统的正局长,一直都只是军统的副局长,那么正局长都是谁?

军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是国民党名气最响的情报机关,而且都知道军统是戴笠一手创建,并在戴笠的领导下发展到了巅峰。所以戴笠在军统内部也是一言九鼎的掌门人,军统里有背景有来头有本事的人不少,但在戴笠面前都只有服从,可以说是军统毫无争议的龙头老大,怎么戴笠居然从来都不是军统的正局长?

那么就先来梳理一下军统的发展沿革。

军统最早的前身可以追溯到黄埔军校时期的密查组,第一任组长是胡靖安(黄埔二期,时任国民革命军总部侍从兼黄埔军校校长秘书,负责蒋介石的安全警卫和情报搜集),戴笠最初只是这个密查组的组员,因为在情报工作上表现出的过人才干,得到了胡靖安的赏识,所以胡靖安在离任时就举荐戴笠接任组长。

1928年2月,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和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蒋介石出任改组后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原来名不正言不顺的密查组也得到了正式编制,改称军事委员会特别联络组,还是由戴笠担任组长,上尉军衔。你没看错,这时戴笠还只是以上尉联络参谋身份担任组长,级别很低。

1932年4月,蒋介石成立了力行社,最初主要的成员有贺衷寒、邓文仪、潘佑强、桂永清、郑介民、葛武启、梁干乔、滕杰、康泽、杜心如、胡宗南、刘健群等十三人,这也就是所谓“十三太保”的又来,社长为蒋介石。此后以力行社为核心成立了中国革命同志会,后来又为了便组织扩大而以中华复兴社(简称复兴社,成立于1932年3月)的名义吸收成员,因此很多人以为复兴社就是力行社,其实复兴社不过是力行社最大的附属组织。力行社没有具体的的组织机构,成员也不过只有70多人,主要都是各期黄埔毕业生,尤以第一期生居多,隐秘性最高。复兴社的成员则庞大得多,大多数是中下层知识分子、政府机关中下级职员,组织机构为干事会和监察会,干事会下设军事处、宣传处、训练处和特务处——特务处处长就是戴笠。

但复兴社毕竟不是正式的政府部门,开展工作总是不太方便。所以1932年9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没错,就是军统,从这个时候起,军统这个名字就开始出现了,但此军统非彼军统,这个军统是当时南京国民政府所有情报单位的统领机关,局长是陈立夫。下辖三个处,第一处负责政治和党务情报,基本上就是原来中统的班底,处长徐恩曾。第二处负责搜集各地方派系的情报,就是复兴社特务处的原班人马,处长戴笠。第三处负责邮电检查,处长丁默邨。

这样一来,复兴社特务处就可以使用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的名义公开活动,同时也有了正式的编制和经费,而且第二处有关工作也不需要向军统局长汇报,而是直接向蒋介石负责。

1934年,复兴社特务处又兼并了南昌行营调查科,戴笠兼任科长,这时戴笠领导的情报部门已经初具规模。

1938年4月,为了应对全面抗战爆发后的情报搜集和安全保卫,军统局扩编,原第一处扩编为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也就是中统),第二处单独扩编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三处扩编为军事委员会特别检查处。这样的扩编,也就是将中统系和戴笠的特务处彻底分离,而且特务处等于是升格成了军统局。这个军统才是人们所通常所说的军统。

从军统一路的发展历程来看,基本上都是戴笠一手创建、领导的。按理这个军统局的局长非戴笠莫属,但戴笠只是黄埔六期毕业,资历太浅,就是在军统内部,也不乏黄埔一期、二期的学长,例如郑介民就是黄埔二期的。所以蒋介石担心戴笠的资历难以服众——当然戴笠的能力绝对是完全可以胜任的,只让他担任了副局长。

那么,军统局的正局长由谁来担任呢?从1940年开始,军统局的正局长就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任。有些资料上说是侍从室主任兼任,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侍从室没有设主任,下设第一处、第二处、第三处、侍卫长室和参事室,只有这五个下属部门的主任(或侍从长),而没有侍从室主任这个职务。侍从室第一处负责军事、情报,由第一处主任来兼任军统局局长自然是最合适的。

所以,1940年4月,侍从室第一处处长贺耀祖就兼任了军统局的第二任局长——第一任是没有扩编前的老军统局局长陈立夫。

1942年9月,贺耀祖被免去了侍从室第一处主任职务,军统局局长的兼任自然也就一并免去了。继任侍从室第一处主任的是林蔚,按理说就应该由林蔚接着来兼任军统局局长,但却并没有正式的任命。因为,林蔚是陈诚“土木系”的核心干将,号称陈诚“四大金刚”之一,而陈诚和戴笠有矛盾,关系一直不大融洽,所以为了避免因为这个缘故带来不必要的摩擦,所以蒋介石并没有明确让林蔚来兼任军统局局长。

这样,军统从1942年9月到1944年11月,两年多时间里一直没有正局长,当然这丝毫不影响军统的运转,本来这个局长就是纯粹挂名而已,所有工作都是戴笠在主持。

1944年11月,钱大钧接替林蔚出任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就又恢复惯例,兼任了军统局的正局长,直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这样,钱大钧就成了军统局的第三任局长。

当然,贺耀祖、钱大钧这样以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任局长,都非常明白,这个局长就是挂名,从来不过问军统局的任何事务,甚至在局本部都没有专门的办公室,就是每年4月1日军统召开四一成立纪念大会时,才会来军统,到个场讲个话。所以,很多军统人员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个正局长,但是戴笠毕竟不是正式的正局长,叫局座显然不合适,那么只好叫“老板”了,这就巧妙回避了局长的问题,又把戴笠作为事实上一把手的情况点明了。

1946年1月,戴笠以军统局副局长的身份代理局长,注意,这还只是代理。后来有戴笠转为正局长的说法,但并没有确切资料可以证实,所以戴笠自始至终都没有当过军统局的正局长。

不过,尽管戴笠资历比较浅,但至少在军统内部,从1940年以后就已经树立起了绝对的权威,即便是黄埔一期、二期、三期的学长,都不敢在“戴老板”面前炸刺。戴笠在军统,那就是“一凤入林百鸟噤声”,说一不二一言九鼎都是毫不为过的。所以,这个局长对戴笠来说,也就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了。

1946年3月,戴笠因飞机失事丧生。郑介民继任了军统局局长,注意,是正局长。但仅仅三个月后的7月,军统就被裁撤,改组——实际上是缩编降格——为国防部保密局,由郑介民担任保密局的第一任局长。

军统局的历史也就到此画上了句号,因此,在军统历史上,历任的正局长只有陈立夫、贺耀祖、钱大钧和郑介民四任。戴笠,则是从1938年到1946年,八年都是担任的副局长。

戴笠死的时候,才是中将副局长,国民党军衔分两种,职务军衔和铨叙军衔,职务军衔是和职务挂钩,担任什么职务就是相应的军衔,离职了这个职务军衔也就没有了。所以,这个军衔必须要和职务一起说,例如中将军长、少将师长、上校团长等等。铨叙军衔则是由军政部铨叙厅发表,根据资历和战功晋升,和职务无关,而且铨叙军衔才是和薪资、待遇挂钩。铨叙军衔规范写法是要注明军种,如陆军上将、陆军少将、海军上校等等。戴笠的铨叙军衔只有陆军少将,军统属于军队系统,所以正式在编人员都是军人,自然都有军衔,但军统人员的军衔普遍都要比其他单位里的同级别人员要低。戴笠的军衔死后才追晋陆军中将。而军统本部机关的处长,外勤的站长,也不过都是少将。军衔不高,但掌握的权力却比一般的少将大多了。位低但权重,这也是中国传统对情报系统的一贯做法。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觉得本篇文章对你来说有帮助的话,别忘了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哦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