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日本武士的头盔?看完你就全明白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戴恐龙帽子的熊叫什么 不懂日本武士的头盔?看完你就全明白了

不懂日本武士的头盔?看完你就全明白了

2023-09-12 19: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各位读者老爷们大家好,关于日本建筑主题在这里暂时告一段落,前几期文章还没讲全、没讲透的内容我会在日后的文章中逐一补充,其实鲁九班本人呢与诸位读者老爷们一样都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消化、否定、再学习来完善扩充自己的知识架构,从而达到一定程度的通达,以往文章中出现的错误还有望大家积极指正。术业虽然有专攻,可分析理解问题的角度却多种多样,各个行业和领域都有其方法论作为指导,这些方法论之间肯定存在某些内在的联系,当你缺乏灵感时有点上一支烟发呆的功夫,不如到我这里来开开你的脑洞~~~~~~

生愿与君同披甲,死亦携手共执锐,桃配山前,琵琶湖畔,旌旗蔽空声如刀,阳炎决眦厉似箭。

日本的战国时代其实前后不过百年,但在这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中却演绎出无数传奇故事,而我们今天文章就是要向大家介绍承载这段传奇历史的不变主角——武士~~~的盔甲。

武士,尤其日本的武士,是毛主席“枪杆子底下出政权”这句话最典型的历史实践者,从为权贵跑腿卖命的流氓团体到日本世俗权力的顶峰武士们奋斗了一个世纪。俗话说“好马配好鞍”,一个能打的流氓配上一副华丽的盔甲就成了称霸一地的武士,最早的流氓与武士间也许真的就差了这一套盔甲的距离。对于一个武士来说,拥有一套能够彰显自己个人魅力的甲胄是值得花费毕生的精力去争取的,将自己戎装的英姿播撒于战场是武士们的浪漫。

先上一组动图带大家回到那个旌旗飞舞、杀声连天的战国时代~~~

手拿武士刀,身披战甲指物旗,头戴各色兜帽是有关日本战国时期武士的影视作品给观众留下的最为深刻顽固的印象,其中又以武士千奇百怪的头盔为甚,这些头盔色彩各异质地也千差万别,帽盔的装饰让人眼花缭乱,乍一看根本分不出个高低贵贱,敌我关系。带着长久以来对于日本甲胄文化的疑问,鲁九班我也是收集了很多日文生料,并拜托长者译制后取其信者写录了此次的文章。

武士的头盔

在日本,武士的头盔被统称为“兜”(kabuto),该叫法源于古汉语头盔的叫法“兜鍪(mou二声)”,已知我们通常称为“兜”的日本头盔是与大铠同时期成型的。在战国初期,武士们的头盔还基本维持在几种较为基本易于辨认的样式,进而到了战国中后期频繁的战事为“兜”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其样式风格也随着武士们迫切炫耀的心理而变得“崩坏”,更加大胆的设计催生出不断刷新感官与视觉体验的夸张造型,富有的武士不遗余力地在头盔装饰上方面张扬自己的个性,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日本武士头盔还是可以宗其根源,借以归类。接下来鲁九班将为大家介绍日本战国时期典型的几种“兜”的样式。

星兜起初是配套大铠的使用的,大铠星兜的颈甲(即中式盔甲中的铔)及吹反较大。到了战国时期的星兜实际上只保留了其兜体上突出的牟钉装饰物,吹反的功能也从防御转变为装饰功能,其整体呈现出的风格更接近战国初中期常见筋兜。星兜因为其复杂的工艺和复古的造型而受到老派中上层武士的青睐,在战场上若是在敌阵中望见星兜往往意味着要面对一位经验老到颇具声望的武士。

大爱山口洋介版的织田信长!!!

《军师官兵卫》中,桶狭间之战的织田信长便是头戴星兜的,该头盔的吹返与颈甲的札片连为一体,头盔的前立(即位于头盔前部的装饰物)还是镰仓时期流行的铲形片,整体制式属于比较复古的大铠形制,在战国时期只有高层武士才能负担得起工艺如此繁复的甲胄,当然信长日后所钟爱的南蛮甲因为整体铸造成型的板甲工艺同样价值不菲,不过那些都是后话了,况且也只有织田信长、大友宗麟、上杉谦信这些一个手都能数过来的战国大佬们才穿得起南蛮甲。

阿古陀兜是一种介于大铠的星兜与当世具足(日本人把战国中后期的铠甲统称为当世具足,意为“当代的铠甲”)的筋兜之间过度的产品。其实纵观整个战国的兜帽基本上都是阿古陀瓜形制的(不知道阿古陀瓜的老爷们请百度“李元霸的锤子”),但唯独阿古陀兜的兜体蚓板是完全按照阿古陀瓜的弧线严格拼接独立成型的,其眉庇基本保留了大铠星兜的样式,辨识度极高。该种头盔只设前立,没有肋立和后立(即不设头盔侧面与后面的装饰物),且前立样式比较单一,要么是镰仓时期的铲形前立,要么就是山鬼前立。

说到这里很多朋友又会往曾经看过的战国影视剧上联想了,其实影视剧中的阿古陀形兜的出现少之又少,但鲁九班拍着胸脯向大家介绍一位头戴阿古陀兜的战国大佬~~~~~~~~~~那就是~~~~~~甲斐山中的猴子,武田信玄老爷。

一骑没被讨死的并一脸懵逼的虎哥

注意信玄公诹访法性之兜的鎏金山鬼前立与独具大铠风格的眉庇与吹返。

筋兜是日本当世具足发展初步成型的标志性产物,与星兜与阿古陀兜一样,筋兜的品相取决于组成兜体的蚓板数量的多寡,有六间、十二间、三十六间、七十二间,蚓板数量由少及多依次代表筋兜的品质的由低到高。所为筋,顾名思义就是兜体蚓板连接处的突出结构,蚓板的数量越多则“筋”就越为密集,接缝密集的兜帽使得制作他们的甲胄师脑壳胀痛,所以必须抬高此类头盔的价格以用来弥补制甲师心灵和精神所受的创伤。所以有收藏癖好的老爷们一定要认准筋兜蚓板的数量,十二间以上的才有收藏价值。

关原之战的岛左近穿戴的是十二间筋兜,且前立因为干扰作战而被临时卸下忍城包围战中的大谷JJ,可以看出来大谷戴的是一顶三十六间鎏金乌鱼前立筋兜《风林火山》中长尾家臣宇佐美定满佩戴的也是一顶三十六间筋兜

可以看得出来,筋兜的影视资料还是十分丰富的,且其佩戴者基本上都是日本历史上个性中庸内敛的武士。当然,也有极个别例外,比如马屁精伊达政宗的头盔,虽为低调、奢华、有内涵的七十二间筋兜,可是年轻加上独眼让这位战国末世的枭雄对自己的气质蜜汁自信,在自己的头盔上硬要顶上那么大一个下弦月,有多大呢

看看仙台市中伫立的这座雕塑,较为详实地展现了伊达政宗三日月前立兜前立的尺度,很难想象这种头盔在前线砍杀会是怎么样的情景,会不会有敌军的大将一上来就抓住他命运的三日月前立。

日根野型兜来源于头型兜,头型兜因为其造型与日本武士的月代头极为相似因而得名,而日野根型头盔则是命名自一个不怎么出名的武将日野根弘就,虽然战场上没能扬名立万,但其在甲胄方面的设计才能却是堪称杰出。首先,日根野形兜的钵体基本是三到四片铁片组成,工艺简单易于生产,并且由于眉庇与兜体一体成型,头盔两侧吹返进一步缩小甚至消失,这使得保养与使用难度大大降低,即便是下层的乡下武士也有能力承担的起一套体面的战甲了。

《关原之战》中西军的传令兵便是穿戴一体成型的日根野型兜《关原之战》中的石田三成居然没有带着他的乱发冲天肋立兜,而是和手下诸多家臣一样着日野根型兜

说日本甲胄防御性不足的还是要放下民族偏见,胴丸的防御力关键时刻还是能救命的

值得一提的是日野根型兜的颈甲在靠近肩部的札片以反曲的形式避开了肩胛骨与斜方肌的位置,使得作战活动更为方便。该型头盔完美结合美观与实用两大要素,也为后世设计师提供了宝贵的灵感源泉,譬如黑泽明、乔治·卢卡斯、昆汀·塔伦蒂若都是日野根型兜的忠实追捧者,关于他们的道具设计将在后文出现。

桃型兜就是那些总是不怎么安分又嫌弃日野根型兜太普通的武士琢磨出来的产物。两片铁板拼接成形如仙桃的兜体,兜体中部有明显的脊状突出,这是由于受到南蛮甲的影响所致,当时的西班牙头盔制式借葡萄牙人传入日本,追求时尚同时又不想被别人背后骂为山寨的武士们可谓是中西合璧了一把,这种头盔最早在与葡萄牙人交往密切的九州岛的大友家流行起来。

《无名爱歌》中的大反派即配有桃型兜,尖尖的头顶造型很适合反派的身份

无巧不成书,我最讨厌的战国二五仔福岛正则也配有一套牛角肋立桃形兜,桃形兜果然是坏人们的共同选择。

官帽型兜其实是日本战国中后期各种奇形怪状的头盔的总称,其中包括鲶鱼兜、乌帽子兜、乌纱兜等种类,说白了就是武士们仿照朝中公卿贵族官服或便服中的帽子的制式设计而成的,不仅山寨本国的,还山寨外国的尤其是中国的,例如真田信之的乌纱兜就是仿制明代官员朝服的官帽。

藤堂高虎的仿宋官帽乌纱兜

再例如号称日本战国第二大马屁精的近江国土豪藤堂高康之子藤堂高虎也是佩戴了一顶仿宋制的乌纱兜,在类似唐巾的兜体后部插有两片夸张的帽翅堪比蜻蜓翅膀,翅根配有特殊的弹性固定件,走起路来两片帽翅上下抖动,打起仗来真是苦了身边的侍从。

左图为前田利家的金鲶尾兜,右图为加藤清正的银箔乌帽子兜

无论是鲶尾兜还是乌帽子兜,其都是对日本旧时公卿贵族狩衣装束所带的高款乌帽子的仿制,鲁九班认为很多人将其归类为鲶鱼兜其实并不准确,武士的头顶要么顶着山鬼、老虎、大龙虾这些看起来吓人的生物,要么就是家纹、抽象符号之类简洁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形,单独以鲶鱼为名为兜帽进行归类不大说得通。我也确实曾见到过以鱼作为兜体装饰替代前立的头盔,不过即便是偶有出现的个例,其样貌也都是建立在乌帽子兜体基础之上的。

从最初的星兜再到战国末期的官帽兜,岛国武士们的审美在激烈的战事与频繁的东西方文化碰撞中逐渐趋于开放,大胆新颖时髦的设计款式在战国末期如爆炸般迅速于武士阶层扩散,然而万世终究归于一统,随着德川幕府的建立,这历经百年才开化的设计审美被苛严的幕府新规扼杀于启蒙的摇篮,刀剑都砍不穿的铠甲却被历史潮流杀得片甲不留,在此后二百年间的岛国审美也似乎被凝固冻结在这狭小的国土之中。不幸中的万幸是这些历史的遗留物却被保存的出奇的完好,这也为后世的艺术创作者们留下了丰富的灵感源泉。

兜之当代影响

好的设计元素当然不会被敏锐的创作者所埋没,接下来我们一起挖掘几组“兜”在当代影视剧中的影子。

遥想公瑾当年。。。。。。哎,不对啊。。。。。。

老三国什么都好,就是这周都督的头盔一上镜就格外出戏,小时候就感觉怪怪的,感觉额头上那两个抖来抖去的“蚂蚱角”与周围的场景不是一个时空的产物,后来才知道是道具舞美为了突出人物英姿勃发的气概将“日本战神”源义经星兜上的铲形前立帖到了明代制式头盔上,然后又将这中日结合的明代头盔戴在了一位东汉末年的武将头上,怎么样,乱不乱?

但是不管设定如何的不合理,至少有一点是明白的:抖动的日本铲形前立确实符合周都督的英雄形象。

在诸多机甲漫画的作品中同样能够见到熟悉的日本武士头盔的元素,譬如沙扎比头部的颈甲和各型高达额头的前立。有一点军事常识的读者都知道武器的设计的要义是实用高效,而武士头盔中的一些构件在机甲漫画中既不实用也不高效,单纯就是为了帅,这也许就是漫画作者太田垣康男对那个战火纷飞热闹非凡年代的致敬。

《星球大战》中黑武士的灵感来源于日本武士的概念无需过多赘述,其实在电影中的其他角色都或多或少的借鉴了日本兜帽的相关设计,从帝国军各兵种的头盔中能明显感觉到武士风的存在,而被新东家迪士尼纳入囊中的该系列重启之作也依然延续着卢卡斯时代的日本武士风格,包括新反派凯洛·伦的头盔也是像极了日根野型兜。

除了卢卡斯,还有众多好莱坞导演钟情于日本甲胄文化,昆汀、罗德里格兹、迈克尔·贝、雷德利·斯科特、诺兰,观众总能在他们的作品中或多或少地瞥见一两个日本甲胄的影子,这是日本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博大的中华文化也理应有其自己的温度与个性,每一次文明的冲突每一滴祖先流淌的血液都不应该被寥寥几行文字所遮掩,期待我们在三国、隋唐之后能发掘更多激动人心的英雄史诗。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英雄梦,而武士的铠甲是承载这场英雄梦最好的容器。

感谢各位读者老爷们耐心看完鲁九班新一期的文章,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对文中的观点及错误展开积极讨论,鲁九班的进步离不开诸位的支持。如果您喜欢这边文章的话也请不要吝惜点赞、关注、转发。

一篇文章从立意、搜集资料到配图、制作插画再到内容的写作与编排其实都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鲁九班也是利用工作之余偷得一些零碎时间加以利用才攒下了这不多的几篇文章。聚水成渊,积沙成塔,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鲁九班将在各位老爷们的支持下持续更新,继续前行!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