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贵女们都爱那些珠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戴大圈耳环的女人性格特征图片 大唐的贵女们都爱那些珠宝

大唐的贵女们都爱那些珠宝

2023-08-06 04: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唐朝社会开放,国力强盛,崇尚丰腴的体态、华美艳丽的装饰,不仅服饰上款式多样,颜色鲜艳,在发型上也是独树一帜,把头发与金属丝绞在一起,盘成各种各样的造型,让人叹为观止。

△唐朝女子发型

唐朝以梳高髻为美,女子对发型的偏爱和重视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各种发髻明目繁多,有云髻、丫髻、螺髻、双垂髻、乌蛮髻、三角髻、峨髻等近百种。

与发型相对应,唐朝的发饰也是层出不穷,其中“梳栉”最为独特,是唐朝“白富美”们最时尚的、最具代表性的头饰之一。

△唐代玉花鸟纹梳,长10.5cm,宽3.5cm,厚0.4cm

梳子本是一种日常梳理用具,但她们却喜欢在发髻上插上几把小小的梳子,露出漂亮的梳背,当成装饰。而她们偏爱的发髻高大蓬松,恰好可以承插小梳子等饰品,显得更加雍容华贵。

梳栉除了用玉制作,也经常用金、银制成,并雕刻有精致的图案,在唐代仕女图中,经常可以看见女子发髻上插着玉梳背头饰。

用梳子装饰头发,最初只在髻前单插一梳。以后逐渐增加,以两把梳子为一组,上下相对而插。晚唐女子盛装时,有在髻前及其两侧共插三组的,同时,梳背的装饰亦日趋富丽。

△张萱《捣练图》中,头戴小梳子的唐代女子

梳栉到了宋朝由于发型的变化便不再流行,但到了清朝又渐渐兴起,在《延禧攻略》中,娴妃的发髻上也装饰有这种梳子,直到现在,这种由梳子演变而来的头饰依然流行。

摇曳生姿,象征身份地位的簪钗

除了梳栉,唐代发饰还有簪、钗、步摇、胜、铀、花钿等,多以玉、金、银、玳瑁等材料制成,工艺精美。

簪子也叫“骚头”,为一股,用于固定发髻,男女皆可用,男子多用来固定发冠,唐代簪子流行白玉、金、银、铜材质,簪首的装饰纹样丰富多样。

△唐代白玉簪,首端雕琢成花蕾状,简洁中透出精致

发钗与单股的发簪不同,是为双股,故而常常被视为爱情的象征。钗的造型多样,名称也十分形象,如花钗、燕钗等。唐代头部装饰复杂华丽,出现运用模压、雕镂、剪凿等方法制成的各种金银花钗。

△上:唐代累丝纯金发簪;下:唐代银鎏金飞天发钗

步摇兴盛于汉唐,是钗中的精品,步摇上饰玉兽金花,并有五彩珠玉垂下,随人行走时而摇动,倍增韵致。

步摇一开始以礼制饰物的身份出现,平民是禁止使用的,南北朝时,步摇依旧是贵女子的专属,直到唐代,步摇才走入寻常百姓家。

△金镶玉步摇,由白银、翡翠、黄金制成,馆藏于安微博物馆

花钿在唐代有两种,一种是贴脸花钿,一种是头饰花钿。贴脸花钿传说源于寿阳公主,相传有一天她在花园里睡着了,正好旁边是一颗梅花树,花瓣飘落下来,正好黏在了她的脸上,就在眉心这个地方,一看觉得挺美,后来就演变成故意的用金箔等其他的一些材料专门剪成花贴在脸上、脸颊上。

△贴脸花钿的图案

头饰花钿,顾名思义是戴在头上的装饰,通常用金银、珠翠、宝石做成,外形似花朵,因此称为花钿。花钿与簪钗不同,簪钗是用来绾住头发的,而花钿直接插入绾好的发髻起装饰的作用。

△殷桃饰演的杨贵妃,发饰上点缀着花钿

花钿的戴法,一种是后面有一小柄,如插发簪一样插在发髻上;另一种是在花心或花瓣周围留小孔,用簪子或发针穿过去固定在发髻上。

头饰之外,其余首饰略显简约

唐朝女子的珠宝首饰主要体现在发饰上,耳饰、颈饰、戒指这些现代人常见的首饰则比较少见。

臂钏

又称“跳脱”,是由金丝盘绕而成的类似手镯的环形饰品,戴在手臂上,特别适合于上臂浑圆的女性,因为此物能够表现女性上臂丰满滚圆的魅力,唐朝果然是以胖为美~

臂钏的样式很多,有金、银、玉、琉璃等多种质地,形制有环状闭合式和开豁口两大类。臂钏在宫廷仕女和歌舞伎间广泛流行,也受到不少平民百姓的喜爱。

△唐代闭合式镶金白玉臂钏

手镯

唐朝的手镯制作工艺得到高度发展,手镯的类型众多,有金银手镯、镶玉手镯、镶宝手镯等,而造型有圆环型、串珠型、绞丝型、辫子型等。

△唐代柳叶形金镯

△唐代鎏金包铜嵌宝白玉镯一对

香囊

唐代香囊与我们印象中用针线绣的香囊不同,多用金、银制成,一般为镂空的上下两个半球,用子母扣相扣在一起,不管如何旋转,香灰也不会撒漏,设计非常细致。精美的香囊,不仅可以做装饰,还能散发出香味,因此格外受青睐。

耳环

其实,在唐代,耳环还不能算是女性的主要装饰品。在唐代文献中,有关戴耳环的记载几乎不见,直到晚唐五代,才有类似“耳坠金镮”的词语出现。

△唐代永泰公主壁画中仕女皆未佩戴耳环

而且从传世的唐画和出土的唐代壁画看,虽然绘有大量人物包括帝王皇族、后宫侍女、朝廷贵人、平民百姓,但几乎找不到有戴耳环的形象。虽然出土文物中有耳环、耳坠,但很少,且大多都是外来器物,是胡人饰品。

△唐代金耳环

这主要是因为,唐代以“孝”治国,而儒家信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打耳洞戴耳环与儒家的理念相悖。不过唐朝是个兼容并包的朝代,盛唐时期,胡风盛行,耳环说不定也在长安的名媛贵族间流行过。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