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萌新战士攻略 武器选择 特性技能搭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战士警戒技能 【攻略】萌新战士攻略 武器选择 特性技能搭配

【攻略】萌新战士攻略 武器选择 特性技能搭配

2023-05-11 17: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攻略】萌新战士攻略 武器选择 特性技能搭配 2023-05-08 14:37:16 神评论 17173 新闻导语

最近看到萌新战士比较多,有玩的溜的,也有在野外被小怪劝退的

最近看到萌新战士比较多,有玩的溜的,也有在野外被小怪劝退的其实战士选对特性用好技能在野外基本是横着走的,大量位移解控技能,血线也稳,破蔑视也不错,反正野外单走混事件我都是战士首发。现在分享下我的配置,用于日常,野外,团队事件。武器双手剑+双斧,然后再带把远程武器划水用,步枪长弓随意。输出主要靠双斧,走位灵活,攻速快,输出可观。双手剑只是一个辅助武器,主要用于位移,突进目标或者快速离开战斗,跑图必备,输出的话也可以,只是慢,而且站桩比较多,看个人喜好了。远程武器单人的话基本上不多用,喜欢风筝的飘逸玩家可以玩玩,野外混事件的时候也可以拿着划划水,放一个在包里,有备无患。

右边技能

 这是我的 没错,我就是传说中的纹章战士。纹章还是首选吧,常驻被动,简化操作,推荐带一个公牛冲锋,配合特性可以解除定身,也可以换成破蔑、解控、无敌什么的,视情况搭配。

特性

纪律231 力量121 防御212满级之前是用不了经验特性的,而且精英特性都是针对副本和PVP,操作繁琐,萌新们暂时先用老特性吧。纪律线,核心就是切换武器,切换武器的CD缩短,只有5秒CD,切换后可以获得威能怒气。第一列

野外跑图必点,用近战武器时加移动速度,位移技能会解除定身,这个是神技,被控时一个位移,轻松逃脱。第二列

切武器移除症状,切武器CD只有5秒,相当于一个小解控了,中毒流血冰冻什么的都可以解,推荐。第三列

这个是配合双斧输出的,实用性比其它两个要好的多,毕竟常驻双斧输出。力量线第一列

8秒稳固,这个是防止跑图的时候被身边小怪控制,缺点是你必须攻击一下才能触发,也可以换成死神天降

坠落伤害减免50%,没有滑翔翼的时候这个也能保命,而且还有体术增伤减CD,这都是配合极限输出的,先不多说了。第二列

第二列里面实用性强的也就这个了,暴击加威能,在野外主要是用他的减20%CD,提高大剑3、5位移技能的使用率。第三列

增伤特性,使用F1爆发技能后加伤害,三层21%,相当实用。

防御线,这条特性主要以生存为主,是你野外划船不用桨的核心,这里要划重点。第一列 有两个选择

顽强不屈是生存向,缩短症状时间和再生,很有用。剔除弱者是增伤,野外跑图的话推荐第一个。第二列,也是两个选择

次级痛苦忍耐半血后触发4秒无敌但是还会被控制,60秒CD,生存神技。装甲攻势也是增伤特性,常驻威力。野外推荐第一个。第三列

这个要重点说一下,爆发技能,也就是默认的F1,这个技能好了就用,加了这个天赋可以清症状,一层清一个,满怒清三个,配合防御线的怒气恢复

还能获得再生,加上回血纹章,可以达到秒回将近1000,野外浪起来一点都不虚弱,走走位满血接着刚。战士在野外多用大剑的3和5技能,翻*慎用,翻*是一个闪避技能,提升不了移动速度,你走路和翻*的速度是一样的,翻*多用于躲红圈,预判的目标技能,能量恢复速度慢,短时间的两次翻*,且用且珍惜。被怪围殴时不用慌,大剑3冲出去,回头扔一个大剑4减速,如果又被追上,这时候怒气差不多就满了,一个F1,清症解控加再生,再用一个位移技能溜出去,身上挂着秒回好8、9百的buff,还有21%的增伤,还有十几秒的激怒,想继续溜还是回头刚,看心情决定,翻车是不可能的,走到哪都不可能翻车。输出套路,瞄准目标,一个大剑5冲过去,然后大剑2站桩砍砍砍,然后接一个F1爆发技能,如果此时血线安全,说明目标是个菜逼,迅速换双斧一通技能瞎按砍了他。如果血线比较危,卧槽剩半血了,立刻大剑3溜出去,扭头一个大剑4,算了别扭头了,赶紧再接一个位移,公牛冲锋什么的接着溜,反正现在你身上没有症状没有控,还挂着再生,妥妥的溜了。该溜溜,该浪浪,战士玩好了还是很猥琐的,不要想着一刚到底,别的职业也一样,闷头一顿砍的结果就是小怪分分钟让你的世界彩色变黑白,尤其是迈!古!玛!

【编辑:17173】 关于激战2,MMORPG,GW2的新闻 (2023-05-11) 【攻略】激战2坐骑肉食鸟解锁方式!肉食鸟怎么解锁 (2023-05-11) 【攻略】【激战2】六线卡蒂姆1.0挑战模式 主T (2023-05-11) 【攻略】激战2萌新小知识奖章、宝石有什么用? (2023-05-11) 【视频】《激战2》想要一夜做出飞天麟龙? (2023-05-10) 【攻略】《激战2》走路就能拿的10点成就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