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是真君子吗?鸡鸣狗盗一词就是因他而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战国四君子成语是什么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是真君子吗?鸡鸣狗盗一词就是因他而来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是真君子吗?鸡鸣狗盗一词就是因他而来

2023-05-27 01: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名列“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历史人物,他是齐威王的孙子,同时又是赵国的皇室成员之一。

他的家里募集了食客三千,食客们各有其能,皆甘愿为孟尝君所驱使和利用。因而,特立独行的孟尝君在战国时期收获到的往往皆是正面评价。

但当我们通读史籍,便会惊讶地发现,战国时代结束后,

各朝各代的史学家们大多会对孟尝君抱以否定的态度,这究竟又是为什么呢?

战国时期名压齐王的宰相、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

历史上,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可谓来头不小,他名列“战国四公子”之一,因自主养士三千、擅于笼络人才而闻名于天下。

他不仅是当时名压齐王的一国之相,而且就连

秦昭王

也曾盛情地拜请他到秦国去做宰相。

孟尝君的父亲乃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宗室亲眷、受封了薛地的靖郭君田婴。这样的贵族血统令孟尝君天生就拥有了很多皇族贵戚以及优渥的祖荫。

古时候的人非常讲究嫡庶之别,而长大之后承袭了父亲田婴的封地和爵位的

孟尝君却并非嫡出。

孟尝君是父亲与小妾所生的孩子,最初还曾因为自己出生在不利于父亲的五月初五而险些遭到父亲的遗弃。

好在孟尝君的母亲于心不忍,她对夫君弃子的命令阳奉阴违,幼小的孟尝君这才有机会长大成人

长大后的孟尝君终有一日来到了父亲面前,父子二人四目相对之下,使得靖郭君田婴不得不接受了这个庶子的存在。

而实际上,

因为靖郭君田婴始终介怀孟尝君的存在,所以孟尝君在幼年时期曾一度感受到的是双亲长年的冷漠和疏远

然而孟尝君天生的聪睿和好口才并不是虚妄之说,他借着机会对父亲田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原本笃信天命、厌恶庶子田文的靖郭君田婴对这个儿子刮目相看。

自那之后甚至还开始着重培养起孟尝君,并使孟尝君聪睿能事的美名在诸侯之间传扬开来。

靖郭君田婴临终前,曾一度犹豫着不知究竟应将自己的封地和爵位传给哪个儿子承袭。

前来探望田婴的权贵侯爵纷纷劝道:您有田文这样优秀出众的好儿子,自然应该把爵位和封地都传给他继承啊。

就这样,孟尝君田文

以庶子之身在父亲过世后顺利地承袭了一切荣荫财产

,为其日后加入齐国的权力中心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孟尝君真正成名是因为他在门下养了三千食客,尽管这些食客素质参差不齐,却实实在在地壮大了孟尝君“能养士”的威名。

但熟悉战国历史的人都明白,

与同一时期的魏无忌、黄歇、赵胜这3位战国公子相比,孟尝君田文养士不仅底线极低、良莠不齐,而且他养士的终极目的不甚纯粹

《史记·孟尝君列传》说: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

钱穆先生曾说:孟尝君在齐国已戴震主之威名,天下知有薛,不知有齐矣。

由此看来,孟尝君“养士”的行为令“天下只知道齐国有孟尝君,却不知有齐王”。

他养士的动机不纯,利用宰相的身份、耗用国家的财力,却养了很多无德有才之人,而这些人“才不堪大用”,难以造福百姓、匡扶社稷。

由此看来,孟尝君养士最大的问题不在于良莠不齐,而是反映了他公心敷衍、私欲贪重的内在不良本质。

喜爱招贤纳士,却募集了一群“鸡鸣狗盗之辈”的孟尝君

战国时期,各国为了抵御强秦而不得不大举搜罗人才、礼贤下士,希望这些才子高士能在克敌制胜的关键时刻为国家尽忠效力。

替自己的君王操心招贤纳士的贵族团体,正是“战国四公子”这样的能人

战国四公子“养士”的重点并不在“养”,而是在于其求贤若渴的“人才观”。

他们替君主把关、深谙“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士者得民心”的道理,以充分遣用贤才来稳固江山社稷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战国四公子之中,孟尝君在招募高士门客之时的确发生过不少趣闻轶事,比如

孟尝君入秦之后曾被秦昭王软禁起来。

他为了顺利脱身,便遣

手下擅长钻狗洞偷盗的门客

帮他偷来了名贵的裘衣,方令其得以被秦昭王释放回国。

当孟尝君逡巡在函谷关前,因关门尚未到敞开之时而无法迅速越关通行之际,他

手下一个会学鸡叫的门客

马上站了出来。

通过学鸡叫的方式让驻守在关口的士兵们误以为天光将亮而打开了关门,这才令孟尝君逃脱了秦军的追杀。

孟尝君门下的两个门客,分别通过学鸡叫的方式、钻狗洞偷盗的方式在危急时刻解救过孟尝君,因而在历史上留下了

“鸡鸣狗盗”

这则成语典故,亦使得孟尝君声名远播。

细细想来,尽管孟尝君的门客中也不乏如冯驩、魏子这样的贤才,但是大多数门客往往是鸡鸣狗盗之辈

他们做些投机取巧的小事还过得去,真要是指望他们匡扶江山社稷、挽救国家危亡,势必才智浅薄、难以胜任

狠毒的孟尝君曾因身高遭到嘲笑,竟愤而杀光了一县百姓

史书中所记载的“孟尝君食客数千,无贵贱一与文等”仿佛让人以为孟尝君是个胸襟广阔、不拘一格、格局强大的君子。

实际上孟尝君道德水准不高、心胸狭窄、为人阴狠,言谈行事与君子贤者相去甚远

孟尝君小的时候,曾因父亲田婴的厌弃而被生母私养在了别处,早年间不被重视的境遇使得孟尝君在幼年成长的过程中既缺乏双亲的关爱,又没有得到极好的喂养和优待。

因此他个子长得不高,人也十分瘦小。

身材矮小这种难以改变的人体缺陷虽然不算是什么大问题,可在爱面子的孟尝君心里却是一块不可碰触的伤疤,只是很少有人知道而已

一次,赵国宰相、平原君赵胜出于期望能够联齐抗秦的目的,盛邀孟尝君田文到赵胜的府上一叙。

孟尝君欣然带人驱车前往赵国国都,到赵胜的府中共聚议事,二人惺惺相惜、相谈甚欢,两厢欢喜之下,孟尝君在赵胜府上连续吃住了几日才动身返程。

赵胜出于好意,派人将孟尝君一路送到赵国边境的一个小县城这才作罢,算是尽到了宾主之谊。

而县城中的老百姓早就得知了孟尝君要经由此地回国,他们纷纷放下手中活计,一齐涌上街头,希望能够一见大人物的真容。

百姓们原以为名闻天下的孟尝君会是一个俊美高大、风采翩然的伟岸男子,却不曾想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孟尝君是个身材瘦小、个头不高的普通人

失望之余一些百姓直接面露不悦,甚至不少人还直言不讳地对孟尝君的外貌进行了一番嘲讽

大概孟尝君心中特别接受不了旁人公然触及他的“隐痛”,或者也可能是他早先在秦国受到的委屈愤懑无处发泄、压抑已久。

总而言之,恼羞成怒的孟尝君在片刻之间就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屠城泄愤,而且要杀无赦。

为了报复这群口不择言的百姓,孟尝君亲自手执利刃,和一众侍从及随行的门客们一起将县城内的百姓屠戮殆尽,一个活口都没留下。

屠城结束后,消了火气的孟尝君再度整装启程,不日就返回了齐国。

尽管在其后的岁月里,孟尝君也曾得到了多位国君的赏识和重用,并在史册中留下了盛名和事迹,但从他怒而屠城的行为来看,看上去十分宽厚仁礼的孟尝君既非君子也非完人。

他的盛名和威望与他内在的人品不可划等号。

像孟尝君这样的历史人物,名不副实者比比皆是,这样的人之所以能够名垂青史,大体上是因为他们对自己道德丑劣的一面能够掩饰得较好而已。

参考资料

1、中国知网;试论孟尝君;杨朝明;管子学刊;1990(07)

2、中国知网;战国四公子之孟尝君;民间传奇故事(A卷);2017(02)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