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传统文化的作文600字初中(精选10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我生活中的传统文化300 我与传统文化的作文600字初中(精选10篇)

我与传统文化的作文600字初中(精选10篇)

2023-07-18 17: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篇一:我与传统文化的作文600字初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要说最恢宏的时期,还得是盛世大唐。

从小我就对唐朝的各种文化有所了解,小时候拿到的第一本书就是一本《唐诗三百首》。小时候并不认识太多的字,所以那本书每个字上面都坐着拼音,我的童年有相当一段时间都是在和它的相处中度过的。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为后面唐朝最恢宏的文化盛世奠定了基础。他们手中,耳熟能详的诗句层出不穷。送别友人的时候,谁不希望说上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在千家万户,随便拉几个孩子,包括我,会的第一句诗,谁的不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杜甫、王维、高适等大诗人都已“出道”。其中,李白还是我心中大唐的代表,算是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笔法刚劲而又灵活,虚实结合的手法曾无数次抒发他心中的壮志。他的“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让我懂得要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相信“人外有人”,并择善而从。遇到挫折,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能瞬间点燃心中的斗志。

晚唐时期,小李杜也是竞相开放,写出的诗句完全不同于衰败的晚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看似向往归隐,却认为唐朝尚有无限希望;“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达的则是纯粹的无奈。

唐朝的传统文化还大大地影响了日本。我一直希望可以回到大唐,去看一看那万邦来朝的盛大景象,看一看日本的留学生学到新文化时欣喜的表情,也看一看那些大才子春风正得意的样子。

传统文化一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我真的想回到大唐去看一看,哪怕是在梦中。传统文化的种子在我心中已经悄然开始发芽,并开始越长越高,带我遨游在文化的天空。

篇二:我与传统文化的作文600字初中

我的家乡是河北石家庄,这里有很多的风俗习惯,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石家庄内的民俗文化属于中原文化类型,在世界上属于黄河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东方文化类型具有鲜明的中国北方特色: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道家、佛家和北方农民中间自生的地方文化,几者长期共生共存。

我的家乡石家庄一带的饮食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但主要是面食文化和酒文化。面食方面,东北有三大宝,保定有三大宝,石家庄也有三大宝。有的说,石家庄三大宝是修鞋、烧饼、烤山药(红薯),也有的说是烧作文人网Www.ZuoWenren.coM饼、扒糕、烤山药。烧饼主要是长方形钢炉白面烧饼,在晋州、深泽一带也有圆形锅烙烧饼。在赵县有一种历史悠久的驴油小烧饼。这都是人民群众很喜欢的烤烙面食。扒糕则是荞麦面为主要原料做成的糕状食品,切碎拌蒜可凉食。烤山药,则是未经加工的烤制食品,在石家庄一带也已经历史悠久。

除此之外,还有锅贴饼子、大锅菜和饮茶习俗等。作为一种饮食传统,粗粮细做,受到了现代人欢迎,可以让人一饱口福,但真正在人们心目中有根基的还是地方风俗饮食。欢迎来我的家乡做客。

篇三:我与传统文化的作文600字初中

在如此现代化的生活中,似乎比以前少了些传统文化气息。

端午节只是吃一次粽子,有多少人会关注屈原的故事,亲手包一次粽子呢?中秋节只是吃一次月饼,又有多少人会关注那轮孤独的圆月,享受明月夜的温馨美好呢?元宵节也只是吃一次元宵,不用问,街上很少有“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了。文化因为历史的沉淀,才显得弥足珍贵。

如果要说我身边的传统文化,我会想起家乡的社火。

过年时,堂哥带我穿过一个小窄路,来到一个小广场,毛主席像前,锣鼓喧天,一群人穿着戏服,舞刀弄剑。猛地一个人跳出来,挥起方天画戟来打赤红脸的大将,战了十几回合,黑脸的和舞剑的都赶杀进来,四人似走马灯般厮杀。三英战吕布令小时候的我心潮澎湃。四人退下场后,圈子外又蹿出两人,一个赤手空拳,一个手挺红缨枪,鼓点倏地急促了起来,那个舞枪便刺,只见红色枪头里一束银光,在另一个腰间、耳旁翻飞,雨点般戳来,那人身躯一闪,把枪从肋下挟住,两腿一蹬,两人都一个后空翻稳稳的落在地上。人群里一片叫好声,我更是看得眼花缭乱,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从那之后,过年再没有那样热闹的氛围,广场上空无一人,只有毛主席像矗立在那儿,偶尔响起零星的鞭炮声,心中空落落的。

其实每个中国人都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种情愫,五千年的沉淀与大浪淘金,我们自己的文化无比珍贵,我们也更应该珍惜。比起买来的粽子,我更喜欢姥姥和姥爷亲手包的大粽子,我爱吃枣的,袋子里就都是枣的;比起微信转账,我更喜欢过年时收到红彤彤的,洋溢着喜庆的大红包。我很庆幸,身边的人心中,都有对传统文化割不断的感情。我也希望,那锣鼓声与鞭炮声,能再次轰轰烈烈地响起。

篇四:我与传统文化的作文600字初中

在书柜二层的小角落里,承载着我与传统文化的故事。

首先谈谈香料。青绿色的小陶瓷罐仅有两寸大小,罐身挺立,远看去活像个青苹果,近看去,罐身分八瓣造型,微微带有裂痕。釉色轻裂的缝隙似乎诉说不尽年岁已久。来开罐细品,有八九颗木犀香丸,散出甜而不腻的清香,若隐若现。徐徐微风拂过,伴来一抹甜香浸满书房,嗅久了,稍有些闲乏之意……传统香丸与西方的香水不同,它没有那么多的猛烈与激情来表现自己,而是守候在角落,默默演绎。几时过去,曾经浓烈的香水早已散去,而木犀香仍存……

午后,天色稍暗,云遮往日光,整个书房变为冷色调,昏暗,不妨来点支蜡烛,明亮视线。

请往里瞧,几把折扇。其一,名为“鱼戏荷塘”,也是最名贵的一把。两侧大扇骨木质,镶嵌着牛骨制成的白荷花,扇面上,题写“金榜题名”,意在为中考祈祷。扇子充当了零零散散几本书的背景,显得更加古朴,端庄了

平日里来到书房,轻摇折扇,品木犀香。端来茶碗,随意翻翻老庄着作。日光透过小窗,洒在书桌上,映在书上的几行字上。我心平气和地读着,不求甚解,但度过了安静的午后,也许这就是最愉悦的生活方式吧。

传统文化,不必要刻意去保留,如果你足够细心,就可以发现它早已陪伴在我们的生活左右。传统文化像中国人的品格,淡雅而不张扬,我也正是这样。

篇五:我与传统文化的作文600字初中

要说起传统文化,我到颇有些研究。

每当我离开书桌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事便是把我的枕头立在床帮上,浑身一软瘫进去,拿起爸爸砖块似的黑手机,翻出喜马拉雅广播,找出百家讲坛,听着康震教授,蒙曼教授,王立群教授在广播另一端谈天说地,讲述过去的王朝更迭,贤王昏君。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各个王朝时宫廷内的蕴含着中国古代特色的事物。

这时候的我静静的平躺在我的小床上,两只手交叉着放在肚子上,静静闭上双眼,仿佛躺在一个时光穿梭机上,各位教授通过广播成为了我的向导,带我在历史上的各个朝代的宫廷中漫游。

咱们就来说说古代宫廷中的膳食吧,在古代人眼中,膳食是入口的,自然有着很高的要求。宫廷中的菜肴分着众多菜系,有南味、北味之分。南味以金陵、益都、临南、郢都为代表,北味以长安、洛阳、开封、北京、沈阳为代表。其共同特点是华贵珍奇,配菜典式有一定的规格。帝王们凭借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势,役使世上各地各派名厨,聚敛天下四方美食美饮,形成了豪奢精致的御膳风味特色。尽管宫廷御膳为历代帝王们所独享,但每款美饮珍馔,都来自于民间平民百姓提供的烹饪原料和烹饪技术。如果说,民间家居及市肆餐馆的饮食是中国烹饪的基础,那么,宫廷御膳则是中国古代烹饪艺术的高峰。因此,每个时代的宫廷御膳实际上都可以代表那个时代的中国烹饪技艺的最高水平。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宫廷菜肴只是其中的缩影,我们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篇六:我与传统文化的作文600字初中

我曾浅显的认为,传统文化与我是没什么交集的。直到我真正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才意识到,原来传统文化一直如细雨般润在我的身边。

提到传统文化,脑海里第一个出现的一定就是贴春联了。从小父母就带着我一起在家门口贴春联,起初是让我看着,帮着做些递胶带的活;再大些,他们就开始在旁边指导,让我自己贴春联。起初,我总是将春联粘的歪歪扭扭,还时常会将上联与下联混淆。但是渐渐的,我也掌握了粘春联的技巧。虽从来没有系统的学过什么关于春联的知识,但在一次次的张贴中,我却早已熟知了春联的格式,春联的意义,甚至春联的意蕴。

再者便是节假日的吃食。尤其是春节期间,老家的吃食可大有讲究。不同于其他地方吃水饺的习俗,老家总是在新年吃元宝,一种个头极大的元宵。元宝中往往裹着红糖,甜甜腻腻的。因为我还小,所以每次吃元宝往往只咬上一两口便足以饱腹,但过年吃元宝的观念却在我的心里根深蒂固,渐渐的,知道吃上了元宝才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新的一年的气息。

从初二中午开始,老家的人家要轮流请席,邀请亲朋好友共庆春节。人们一般会在家门口摆上五至六桌,在饭前还会放鞭炮,轰轰烈烈,好不热闹。我的春节,就是在这样热闹的环境中,一次又一次的度过了。

其实我从来没有刻意的学习过什么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传统文化早已融入了我的生活,融入了我周围的环境,甚至融入了我自己。

正如传统文化本身,代代相传,方得流传千古,不曾消逝。

篇七:我与传统文化的作文600字初中

要说传统文化中保留最完整的体系是什么,想必一定是过年吧。小时候的除夕活动在我脑海里犹如是昨天刚发生的事情一样,迟迟不能忘怀。

早上7:30,我在喧闹声中醒来。那时城内没有明令禁放鞭炮,楼下连续传出鞭炮声和孩子们的欢闹声。“过年了!”“新年好!”之类的话语时不时地传到我耳中。我也迫不及待地跳下床,迎接新的一天。

早饭过后,全家人便进出了紧急的准备状态,除我之外:他们包饺子的包饺子,剥蒜的剥蒜,准备食材的去准备食材……那时候的家里人都在一起,和和睦睦,女人们聊着家长里短,我和父亲聊着我感兴趣的事。家里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不就,我便想出去走走,找父亲要了五十元,便下楼玩去了。我走在街上,四处都被鞭炮爆炸后所放射出的红色碎纸片点缀起来。没有一处不洋溢着过年的氛围,平时不怎么交流的邻居们也相互串门,拜年。

团圆饭,一桌十三道菜,应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了,有酒有肉。爸妈相互敬酒,父亲像爷爷奶奶磕头拜年,我收到了许多红包,每个人都喜笑颜开,谈天说地。

最令人难忘的就是除夕的夜晚了。传统文化以新形式出现,那时的春节联欢晚会还有着有趣滑稽的小品和相声。我们一家人常常坐在沙发上乐得捧腹大笑。还有玄幻的魔术:长长的面包凭空出现,饺子可以直接跨屏幕喂食,人可以在玻璃箱中、众目睽睽之下凭空消失……最后,随着倒计时的响起,主持人们喊着响亮的口号:“5,4,3,2,1,过年啦!”窗外响起了烟花绽放的声音,蓝色的,紫色的,五彩缤纷,我和父亲也一起下楼,放了一记属于我们家的鞭炮。

这就是传统文化,它与我们紧密相连,密不可分。随着祖国国力的增强,文化越来越自信,传统文化便会不断用新的方式,滋润着我们的精神生活。

篇八:我与传统文化的作文600字初中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无论在哪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小时候每次回老家都能感受到这传统文化浓厚的氛围。

春节的时候会有很多的传统习俗,比如贴春联,吃饺子,放鞭炮等。每个活动都给我带来过众多欢乐与回忆。

大概在我二年级的时候,我第一次在老家体验到了这些习俗的意义。那时学校放完寒假之后,回老家过年成了我最期待的一件事。回老家之前,家中会先贴上几个窗花,正好赶上学校里教我们自己剪窗花,我也剪出了几个比较好看的窗花,就把我的作品贴在我的屋里,从里向外看去那窗花好像动了起来,给屋内增添了几分生机。终于回老家的日子到了,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回到老家。到家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拉着爸爸妈妈去超市里买吃的和一些春联,还买了一些鞭炮,为几天后的春节做好准备。我还亲自买了几张红纸手写了几个对联。到奶奶家里后,喝了点水就开始张贴门口的对联了。大门很高,我自己够不到,于是我只负责贴下面的部分。每次贴完总是很有成就感。贴完对联之后就到了玩耍时间了。拿出从市场上买来的几盒摔炮,开始四处投放,还可以摆在地上做出一个陷阱,等待有人踩上去。摔炮的声音也很好听。从这以后我过春节就离不开摔炮了。最有意思的还是除夕夜了。屋内早早的就开始了布局,就等年夜饭了。通常会有几大盘饺子和几碗稀饭,每个人都吃的津津有味。大人们会聊一些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小孩们就谈论谈论平时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吃完年夜饭,大人们经常凑在一起打几局麻将,我也时常参与进去。总之除夕夜绝对是充满乐趣的一个夜晚。

传统文化听起来离我们很遥远,但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传统文化。他们带给我们的快乐,不是最多的,也不是持久的,但一定会是最令我们难忘的一段回忆。

篇九:我与传统文化的作文600字初中

青绘白底,是青花瓷的浪漫;唐诗宋词,是属于古人的美好;昆曲京剧,在悠扬婉转的乐声中散放优雅。传承中国文化的不仅是这些,它更在我们的生活中。

从小生长在北方的我从小是离不开剪纸的,尤其当到了过年的时候,我们那栋楼门口,楼道的窗,家里的窗都贴上各式的剪纸,并且每扇窗,只贴一个。每扇窗上贴的,都是精心挑选,有着不同寓意的,又加之推拉窗耍贴成双的,门要贴单个的……

那栋老同房子,住着一群剪纸老人。

姥姥是剪纸狂热爱好者,家里一直存放了把小金剪刀。她剪纸完全不用图稿,就是信手拈来,眼神紧紧睁着手中的红纸,生怕哪一刀剪错了地儿,或用力过猛,多剪了一片花瓣或剪断了花蕊。一连串的“咔嚓咔嚓”动作行云流水。剪的一腿的纸屑也来不及收,短短几分钟就可完成。

传说中的大年三十贴窗花,只需在大年三十当天,坐上车回到姥姥家,便可亲眼见到

这类传说。那凶猛的老虎往门上一贴,那大大的“福”往窗上放,还有那肥大的鲤鱼,处处都有着年味。

我也曾尝试过这新奇玩意儿。但是天生手笨的我,无论如何也碰不了这种细腻,漫长的练习,不是这次剪到手说歇会儿,就是剪错了,哭闹着说不玩儿了。姥姥却是定在那里,一直地在练习,每年大年三十,给我们大家露一手……

正是因为历史的洗礼,剪纸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才更有回味。中国传统文化在等我们去传承!

篇十:我与传统文化的作文600字初中

每年都要过春节,而过春节的传统文化便是放鞭炮了。虽然现在市里不让放鞭炮了,但我对放鞭炮的热爱仍是只增不减。

六岁那年,我第一次接触到鞭炮。大年三十晚上,我和爸妈一起下楼,来到楼下的甬道,爸爸拿出红色塑料袋中的鞭炮,它通体鲜红,爸爸把它放到地上,拿出打火机并把它点燃,鞭炮发出“啪啪”的响声,我着实被吓了一跳,我赶紧捂住耳朵逃回了楼道,但又很好奇不甘错过这画面,便透过窗观看,等那鞭炮响完了,地上便留下了很多成片成片的红色纸屑。

过了两年,我又长大些了,又逢过年之际,爸爸还是拿回来了一个红色塑料袋,不用猜,里面装的绝对是鞭炮,但是这回爸爸说:“这回有惊喜呦,你不用怕鞭炮太响了,我给你买了个小的烟花,拿在手里就能放。”于是我期待了一下午,到了晚上,我们照常来到楼下放鞭炮,这回我早有准备,我提前戴好了耳塞,所以我没有躲进楼道,在外面欣赏完了这美景。终于到了小烟花的环节了,我拿出来它,是一根棍状的,外面包着花花彩彩的纸,我一把抢过打火机,迫不及待的点着了它。确实如爸爸所说,它并不吵,但很美。

几年前,市里不让放鞭炮了,但这仍阻碍不了我对鞭炮的热爱。到了大年三十,我们一家一早就开车前往可以放鞭炮的郊区,在那里我们可以尽情的放鞭炮,体会年味儿,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乐趣。我大了,也可以和爸爸一起放鞭炮了,晚上伴着月光,我们一家人在郊外伴着鞭炮的“轰鸣”声,开怀大笑。

鞭炮,不仅承载着我对小时候最美好的回忆,也铭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